导航中医药

标题: 中医的“五藏”皆为西医的“神经” [打印本页]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6-9-28 10:52
标题: 中医的“五藏”皆为西医的“神经”
中医的“五藏”皆为西医的“神经”原创 2016-09-28 于建成 于子惠 [url=]岐黄正传[/url]
中医的“五藏”皆为西医的“神经”

中医的心就是神经,肝、脾、肺、肾是心的辅臣,五藏各自行使神经的部分职能。

一、从“五神”来看

中医的“五藏”皆为西医的“神经”,最为典型,最有说服力的证据就是“五神”。肝藏魂、心藏神、脾藏意、肺藏魄、肾藏志。

《灵枢·本神》:“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

神魂魄意志,相当于现代的精神或意识。精神、意识,就像按摩、推拿一样,用其中的两个手法,来代表全部手法,说明是一种特殊的物理疗法。精神、意识,就是用其中两个,代表全部的有别于生物体物质层面的生命活动。

中医的五藏,此处的意义相当于西医控制精神的中枢,只不过对其分类与西医不同罢了。不好理解中医的神魂魄意志是什么概念,可以从其所伤的症状来理解。魂伤则狂忘不精,不精则不正当人,阴缩而挛筋。神伤则恐惧自失,破䐃脱肉。意伤则悗乱,四肢不举。魄伤则狂,狂者意不存人。志伤则喜忘其前言,腰脊不可以俛仰屈伸。肝相当于警示中枢、心相当于判断中枢、脾相当于检索中枢、肺相当于能动中枢、肾相当于记忆中枢。这里的用词未必准确,只是做一下初步探讨,准确定义有待深入研究,后面的用词也是如此。

二、从“五情”来看

肝志为怒,怒伤肝;心志为喜,喜伤心;脾志为思,思伤脾;肺志为悲,悲伤肺;肾志为恐,恐伤肾。是故怵惕思虑者则伤神,神伤则恐惧流淫而不止。因悲哀动中者,竭绝而失生。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盛怒者,迷惑而不治。恐惧者,神荡惮而不收。肝气虚则恐,实则怒。脾气虚则四肢不用,五脏不安,实则腹胀经溲不利。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肺气虚,则鼻塞不利少气,实则喘喝胸盈仰息。肾气虚则厥,实则胀。

心,怵惕思虑则伤神;脾,愁忧而不解则伤意;肝,悲哀动中则伤魂;肺,喜乐无极则伤魄;肾,盛怒而不止则伤志;恐惧而不解则伤精,精伤则骨酸痿厥,精时自下。

西医目前一般认为情绪是大脑皮层和皮层下神经过程协同活动的结果。皮层下神经过程的作用处于显著地位,大脑皮层起着调节制约的作用。并通过实验找到“快乐中枢”、“发怒中枢”、“恐惧中枢”等。由此可以看出,中医的肝相当于愤怒中枢、心相当于喜乐中枢、脾相当于思虑中枢、肺相当于悲伤中枢、肾相当于恐惧中枢。

三、从“五窍”来看

肝(心)开窍于目、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肺开窍于鼻、肾(心)开窍于耳(二阴)。更多的时候,中医治疗的是视觉、语言、味觉、嗅觉、听觉障碍。而这些功能是由视觉中枢、语言中枢、味觉中枢、嗅觉中枢、听觉中枢控制的。在这里,肝相当于视觉中枢、心相当于语言中枢、脾相当于味觉中枢、肺相当于嗅觉中枢、肾相当于听觉中枢。每一中枢下又分五行,比如味觉分酸苦甘辛咸,分属五藏肝心脾肺肾。每一种味觉都不是一个脏器的疾病,而是味蕾与味觉中枢之间的病理变化。如苦味感觉,并不都来自胆汁,还来自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口腔疾病,肿瘤疾病,诸如疲劳、失眠、吸烟、酗酒等。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五窍皆为君主之官心的窍,只不过归哪个辅臣来管罢了。谁开窍于谁,要看在什么场合来理论。

四、从“五液”来看

五藏化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为五液。这是典型的腺体分泌了,哪一个也离不开神经的调控。解剖学意义上的肝脏,能控制泪腺分泌泪水吗?显然不能。

五、从“五精”“五主”“十二官”来看

五藏藏五精,肝藏的精为血、心藏的精为脉、脾藏的精为营、肺藏的精为气、肾藏的精为精。五藏有五主,肝主筋、心主脉、脾主肉、肺主皮毛、肾主骨。五藏为五官,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脾胃者,食廪之官,五味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

心,是君主之官,五藏六府之主也。心藏脉,脉舍神,心神通过血脉主管全身。“心主一身血脉”是说心通过脉传送血,而血是神气,掌受血而能握。显然,心藏脉的脉,即心脉,相当于西医的神经,心藏神的神,即任物,相当于神经功能。所谓任物,就是做事情。握是做事情,跑跳是做事情,让身体的任何部位活动起来也是做事情。“心主一身血脉”是用解剖所见到心脏连着血管这一形象来表达类似于西医中枢神经与周围神经那种关系。为与经络的“脉”区别,故称“血脉”。

肝,为心的辅臣将军之官,出谋虑。肝藏血,掌受血而能握,肝主筋,掌握是通过筋来完成的。这里的筋指的是运动功能,运动多大的幅度是有肝来谋虑的。肝就相当于运动中枢,及其控制下的运动系统的部分功能,运动包括随意运动和不随意运动。根据血痹的感觉障碍,肝还相当于感觉中枢,及其感受器功能。血就相当于神经冲动和神经递质,血还包括营卫,《灵枢·营卫生会》:“黄帝曰:夫血之与气,异名同类。何谓也?岐伯答曰:营卫者,精气也,血者,神气也,故血之与气,异名同类焉。”肝又为罢极之本,对疲劳的耐受力,这也应该是一种神经感受。

肺,为心的辅臣相傅之官,出治节。因为肺藏气,才可治节,一张一弛文武之道。这个气是宗气,宗气就是有节律的心跳,这相当于窦房结;宗气行呼吸就是呼吸节律,相当于中枢控制的自主呼吸;宗气让肺朝百脉,朝,朝夕,潮汐,潮,百脉有节律地潮动。三者都由节律中枢控制,故肺相当于节律中枢。肺通调水道,很可能与具有强大利尿功能的心房钠尿肽有关,若是则肺又相当于心房钠尿肽,提壶揭盖、宣肺利水的作用机理就在于此。肺主皮毛,这个皮毛是借喻皮毛为之藩篱,起到防卫作用,相当于免疫系统,免疫也是神经调控的。

肾,为心的辅臣作强之官,出伎巧。作,《说文》:起也。由卧、蹲、坐而起立。强,通彊,与弱相对,《说文》:弓有力也。作强,起身的力度,泛指运动力度,不同的力度决定了运动伎巧。这个力度显然也是中枢控制的。至于这个中枢在哪儿,单独存在,还是与哪个中枢搅和在一起,控制的到底是哪一块组织,对于古典中医来说都不重要,补肾能强腰,能让动作有力度调节就行了。但能找到具体位置更好,也许能提高疗效。志伤则喜忘其前言,腰脊不可以俛仰屈伸。记忆包括对动作的记忆,运动员对某个动作的强化训练,其机理就在此。肾藏精,这个精除了自己的精,还有五藏六府之精,“肾者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故五藏盛,乃能泻。”五藏六府之精化为生殖之精,这就相当于遗传了,父母把自己的五藏六府之精传给了子女。肾主水,五藏六府之精流往身体各处,这相当于自身克隆了,基因是也。身体任何部分都有五藏之精,即神经的五种功能。不仅魄门亦为五藏,任何一个地方皆为五藏。肾属水,“水行”盛则自身的精盛,天癸则至。能不能泻,由天癸决定,这相当于生殖生物钟。肾还主管生长发育,不仅涉及生长素、甲状腺素等激素,还涉及发育生物钟。肾又为胃之关门,关门不利则聚水而生病。而骨是身体的支持系统,所以说“肾主骨”。这个支持系统包括韧带和肌力,如胃下垂是膈肌活动力降低,腹腔压力降低,腹肌收缩力减弱,胃膈韧带、胃肝韧带、胃脾韧带、胃结肠韧带过于松弛,即收缩力不足等。

脾,为心的辅臣仓廪之官,出五味。脾主形、肉(形与肉是同一个意义,人体所有形质,包括实指的筋、骨等皆称为肉),主四肢,都源于“脾藏营”,因为它们都要接受来自脾的供给。这才相当于西医的循环系统,包括血液和淋巴循环,除此没有营运供给作用的组织和系统。胃、小肠、大肠、三焦、膀胱都是协助脾转化输送运行物质,可以看作是脾的一个个功能单位。《素问·六节藏象论》:“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这相当于西医的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

胃,为心的辅臣仓廪之官,出五味,为水谷之海。它接受水谷,将其腐熟,其精微供给全身,糟粕排出体外。胃有五管,除贲门幽门之外,还有上、中、下三焦(虚拟)。水谷腐熟后其精微分之卫、营、津液。卫从上焦出,营从中焦出,营卫皆经胸中上肺。津液从下焦出,渗入膀胱。

小肠,为心的辅臣受盛之官(府),大肠为心的辅臣传道之官(府)。二者都是继胃之后相递使食物变化而出,所以说“大肠小肠皆属于胃”。但是,三者的分工是有区别的,所以在发生病变时,其症状不同。

三焦,为心的辅臣决渎之官,又称中渎之府,是主管水道的。这是因为三焦所出的卫、营,津液都是由水伴随而形成的。如果三焦不通,除了会分别出现卫、营、津液的病变外还会出现水胀。“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是说上中下三条水道中,水所含的成分不同。三焦连属膀胱。

膀胱,为心的辅臣州都之官,主藏津液,或称津液之府。津液从下焦别于回肠而渗入膀胱,由膀胱的气化作用而出,或供全身,或有过多的则溺出。

可以看出,胃、大小肠、膀胱、三焦,除了阐述其传化之功,更重要的是讲营卫津液的来源,与西医的解剖生理学风马牛不相及。因为营卫津液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体系,需另外行文阐述。

而胆,为心的辅臣中正之官,又称清净(中精)之府,主决断。调整脏腑器官的活动强度,使之与其它器官配合恰到好处,这就是“中正”的意义。借用西医的话说它就是“阈”,胆的强弱决定“阈”的调整效果,所以说“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人的勇怯也取决于胆是否充满。充满而横者,其人决断能力强,做事勇敢,对于脏腑的协调能力也强,而不易患病。所以说:“当是之时(受到某强烈的刺激),勇者气行则已,怯者着而为病也”。

通过以上论证,中医的心就是神经,肝、脾、肺、肾是心的辅臣,五藏各自行使神经的部分职能。由五藏控制运动、感觉、循环、呼吸、供能、免疫、平衡等组织和系统,及通过感受器和大脑,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对环境做出趋利避害的反应。但这个理论框架结构与西医截然不同,好比中学生,西医是按班级来分系统,中医是按特长生来分系统。按解剖的方法就能找到某位同学,但谁有什么特长就得到社团活动里去找了。还应注意到经典中医的五藏六府五精、五神、五主、十二官是中医概念的基本内涵,而五情、五液、五窍、五味等是按着五行取象比类纳入其体系中的。

[attach]11287[/attach]
为什么中医必须讲整体,整体之中有生克制化,还必须复方?

因为,五藏是神经的五种功能,一个功能失调必然连带其它功能失调,所以,中医必须讲整体,不讲整体就有失偏颇,而连带关系就是制约关系,用中医的话说就是生克制化。拿脱肛举例,直肠脱垂会使调控失利、肌力不足、蠕动失调、幅度不整、传导无力。对于中医而言,就涉及心神、肾精、肺气、肝血、脾营。谁是主要矛盾,就是什么证型。比如,发育不良或老年体弱就是肾虚,手术损伤就是肝虚。是用藏府辨证血痹的黄芪桂枝五物汤、虚劳的黄芪建中汤,还是经络辨证太阳病的桂枝加葛根汤,太阴病的理中汤,还有五气风热湿燥寒辨证,就看是属于什么证了。但有两点必须注意,一是,咳不独属于肺,五藏六府皆可致咳;二是,见肝之病知肝传脾,补用酸、助用焦苦、以甘补之。这一组方原则,用现代语言来表述,就是构成反馈回路。不用复方,就构不成反馈回路,所以中医必须用复方。若单独用柴胡汤变方的补中益气汤辨证加减,就得引进西医的概率论了,用有效率说话。幸运的话,十个患者有效七八;不幸运的话,未必有效一俩。

理清经典中医理论将为未来医学做出重大贡献

自从1977年Basedovsky提出体内存在NEI网络(神经-内分泌-免疫)假说之后,机体调控机制研究的重大进展之一,就是明确了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之间,存在着双向调节机制,这种机制是通过三者共有的化学信号分子和受体实现的。虽然基础研究成绩斐然,然而目前对西医临床几无意义,看看西医调节神经的屈指可数三五种药就知道了。至于使用人工合成的化学信号分子药,鉴于三大系统间相互作用的途径和化学信息的编码极其复杂,相当长时间不会有所突破。使用大数据信息处理和组学技术,也许是一个捷径。更为捷径的是直接使用中医理论模型,通过本文前面的论述,中医藏府学说就是一个类似于NEI网络的理论模型。但是两者不能对等,五藏的范围要广,NEI网络很细。弄清中医基本概念的内涵,找到每一位中药靶向作用的途径,揭示中医组方网络联系的机理,不但可以扭转现代中医整体服务能力下降的局面,而且会为现代医学提供思路和课题。

中医早在上个世纪末和本世纪初对此就有大量的研究,某一脏、某一证型、某一组方与NEI网络的关系。虽然成果卓然,但也应清楚看到,并没有革命性的突破。原因就是没有弄清经典中医的五藏六府的本质,每一味中药的靶向(中医的哟)并不清楚,组方和作用机理就不可能清晰。拿理中汤为例,理中汤由人参、白术、干姜、炙甘草组成,可以治疗霍乱。加上一味附子,就是附子理中汤,治转筋。附子理中汤,减去一味白术,就是四逆汤,治疗四逆。一个组方略加变化,就从调理脾胃,变成调理肝血,又变成调理心气。分别对应西医的胃肠道感染、腓肠肌、末梢神经。若按着现代中医理解的所谓君臣佐使,多一个症状就加一味药或一个处方,这背后的机理就很难揭示得清。

[attach]11288[/attach]

解剖学不可能产生经典中医理论

如果,从解剖学为出发点,来理解中医的“心”,那么,心藏神、出神明、任物,就是错误的。不可能符合解剖学、生理学的要求。如果,从定义学为出发点,来理解中医的“心”,那么,心藏神、出神明、任物,就是正确的。心就是对藏神、出神明、任物,给出的定义概念。纵观中医的五藏,在其阐述的功能中,根本没有讲西医解剖学生理学意义上脏器的功能。就中医肺与西医肺脏功能看似相近,但讲的却是宗气,一张一弛的节律功能,而节律皆属于肺。

没有解剖学,就没有医学。这句话仅仅适合于西医,而且仅仅适合于文艺复兴之后的西医。没有实验室一系列技术的支持,解剖所见的身体任何部件,对于医学而言都毫无用处,不能提示任何生理或病理的信息。盖伦是西医的解剖学奠基人,他早在公元二世纪就建立了解剖学,直到文艺复兴时期,这种解剖学对于西医而言,除外科外,基本没有用处。文艺复兴前千多年的任何一位西医医生,包括盖伦用的都是希波克拉底的四体液学说。中医不用西医的实验方法,能发现解剖脏器的功能,而且发现的功能与西医实验发现的完全不同,那是不可能的。

不是硬要把中医往西医上靠,而是不借用西医的概念作参考,真的不能正确理解被西医改造后的现代中医理论了。现代中医理论已经先靠向了西医,用中西医的同名概念,以解剖学为基础,把西医的内涵用半文半白的文言文,来冒充中医理论。

经典中医到底使用了什么方法,构建了自己的理论体系?敬请关注笔者的文章《没有黑箱法 就没有中医学》,点击阅读原文,予以关注。

[attach]11289[/attach]
[attach]11290[/attach]
[attach]11289[/attach]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9-28 16:20
       黑箱法 ,在这古代称为取象比类。即藏象,通过现象看本质。
      请先生赐教。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6-9-28 17:04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6-9-28 16:20
黑箱法 ,在这古代称为取象比类。即藏象,通过现象看本质。
      请先生赐教。

差不多,但不是完全对等,我是这样认为的。待我找到相关文章,说明这一点。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6-9-28 18:04
本帖最后由 杨金峰 于 2016-10-10 16:41 编辑

好贴   具有开拓性的认识。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6-9-29 11:05
没有黑箱法 就没有中医学原创 2016-06-15 建成 淑然 子惠 [url=]岐黄正传[/url]
没有黑箱法 就没有中医学

“没有解剖学,就没有医学”,是不全面的,这句话仅仅适用于西医,而对中医并不适用。医学的出发点不仅仅是解剖学,中医学作为一门医学就是一个没有解剖学,或叫作不注重解剖的医学。《内经》中虽然提到解剖,但是它并非中医学的出发点、并非核心内容,而是一种辅助内容别有用途。不然,为什么硬要说“肝”生于左?为什么把找不着的“三焦”做为一个重要器官?肝藏魂、心藏神、脾藏意、肺藏魄、肾藏志,说五藏皆包括思维器官的一部分?

一、天人合一数理建模是中医学的出发点

中医不同于西医,是从解剖为出发点,通过一个个生物学上的发现,来认识生理病理的,而是,仰观天象,俯察地理,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观测、记录、总结、建模,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什么是科学?发现规律,描述规律,解释规律,应用规律,能做到这些就是科学。若以能否利用数学表达来衡量科学的成熟度,做为以治病为目的的医学(临床),中医显然高出西医一筹。马克思说:“一种科学,只有在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

二、中医形体器官概念皆为“虚指”

要理解中医理论,首先要知道《内经》中所有关于形体器官的概念都是虚拟的,是指某种功能而言。只是借用某种解剖所见的名称,指代一系列功能,所以称“虚指”。而少数的“实指”,例如头发,则并不谈其功能,有重要功能的器官皆是虚指。所以,无论解剖上见到或见不到都无关紧要,见到的也不是,不知道这一点是不可能理解中医的。在这些虚拟概念中有一定的实指成分,既然指其名而代之,则最好有一定的根据,没有也没有关系,如“胆”就是没有一点实指成分,中正之官,决断出焉的功能就绝非来自胆囊那个解剖部件。再如:“筋”是指运动功能,“骨”是指支持功能,“皮毛”是指防卫功能等等。需要强调的是,作为信息输入与输出部件的五官七窍,虽然其实指成分明显,但仍为虚指感念。如“鼻”,根据《内经》所述,其功能至少应该包括嗅觉中枢和部分免疫功能,而不仅仅是解剖学的鼻腔。

“虚指”的概念才是中医学的基本概念,且不可把这些实指成分看重,因为那样就把中医学引上了邪路,会把发达的中医当成了西医的原始时期。

三、“黑箱系统辨识法”

说到“虚拟”,这在几十年前人们是无法接受的,直到认识了西方系统科学的“黑箱系统辨识”法,中国人才勉强承认(无洋不是理、无西不成学),但仍然怀疑:古人怎么会有那么高的智慧,超前了几千年?再说,“虚拟”的东西也能用来治病?答案是肯定的,因为“虚拟”概念下的生理病理是真实存在的,只不过换个代号罢了。

所谓“黑箱系统辨识法”简称“黑箱法”,《辞海》是这样讲的:“即通过观测黑箱外部输入信息(外界对黑箱的影响)和输出信息(黑箱对外界的反应),以研究和认识其功能、特性、结构、机理的科学方法。黑箱法注重以整体和功能考察事物和系统,便于研究完整状态下和解剖状态下具有不同性质和功能的高级复杂系统。它根据输入(因)和输出(果)建立黑箱模型(数据或图框模型)进行分析、预测。化繁为简,便于研究规模庞大、结构复杂、因素繁多的系统,如生态、经济、社会、脑等。”

黑箱方法的出发点在于:自然界中没有孤立的事物,任何事物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所以,即使人们不清楚“黑箱”的内部结构,仅注意到它对于信息刺激作出如何的反应,注意到它的输入--输出关系,就可对它作出研究。即便可以搞清楚“黑箱”的内部结构,也未必一定要去搞清楚。比如流体力学,一般情况下不必搞清气体、液体,甚或风沙、泥沙、泥石流,血浆的内部结构,以一个粘度把握其共性就足够了。

值得注意的是,黑箱法不是通过外部现象,揣测解剖部件的生理病理,而是通过万物相互影响和治疗干预实验,根据输入(因)和输出(果)建立黑箱模型(数据或图框模型)。“司外揣内”被现代中医断章取义误读了,这句话没有揣测解剖部件的生理病理的意思(另文阐述)。同样认可黑箱法,由于对是解剖还是数理模型的认识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



四、黑箱法依旧是先进的方法

两千多年前的中华先民就是用这种方法研究、认识人体这个庞大繁杂的巨系统。《内经》对人体的生理病理的描述就是一个化繁为简的“图框模型”,它与真实的解剖不同,是理所当然的,与西医生理病理的不同才是中医学的优势。在没有解剖学的情况下,中医理论与临床已经卓有成就了,那个时候西医解剖学还不知在哪儿等着萌芽呢。

即便在现在,用这种方法研究人体也是遥遥领先于解剖方法的。因为,人类不可能等到完全认清自己,才去治疗疾病。没有完全认清之前,生命体对于医学而言依旧是个黑箱。只可惜,我们那些捧着祖宗饭碗的精英们,为什么要吹捧西医的解剖方法,而贬低自己的呢?试想,这种方法如若不先进,西方的系统科学也就不会诞生了,而且诞生在生物学中。

五、现代中医所犯的低级错误

现代中医犯了一个极其低级的错误,就是把中医系统方法的“虚指”与西医解剖所见的“实指”,两者不可通约的概念直接嫁接了。悖论频出,使得整个中医理论体系混乱不堪。

很多人说,中医《内经》中的“心主血脉”就是中医解剖学的成果。正是对这个“心主血脉”的错误理解,才误了大事。按着现代中医的说法,一方面心脉瘀阻,一方面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冠心病人是不是任物的能力也有所障碍呢?这么一个简单的逻辑验证,整个中医界竟然不做上一做,真是不可思议。

很多人说,中医不像现代科学一样,有明确的定义。所以任物者谓之心,把任物功能定义为心,这句话很难理解吗?有人说,谁也无法否定解剖学上的心脏也有思维功能,腹脑的发现就是明证。但不要忘了,中医为什么在其理论框架中不谈大脑,而具有思维功能的解剖部件主要在脑,肝藏魂、心藏神、脾藏意、肺藏魄、肾藏志,五藏皆有大脑一部分功能?

中医理论可是一个严密的逻辑体系啊!对这一句话的错误理解就足以导致整个理论框架的瓦解,何况一错再错呢?如,肾主骨,骨生髓,髓造血,脑为髓之海,动物为什么不天天脑出血?

六、黑箱白化是中西医融合的一种可行方法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以解剖学为出发点的西医,取得的伟大成就是不可忽视的。系统科学的方法不都是黑箱,还有白箱和灰箱。把虚拟的概念实化,当然现在还远远做不到,甚至还没有人开始做,不过“虚拟实化”应该是中西医理论结合的唯一可行方法。

中医的“心”,是“虚指”的概念,如果实化,其主要功能在于脑,中医的“血脉”主要是指西医的神经,“心主血脉”是用解剖所见的心脏连着血管的形象,来指代西医的大脑支配神经这种生理现象。中医的“肺”,也是虚指的概念,如果实化,它不仅与呼吸有关,还包括西医心脏的功能,正所谓肺朝(潮)百脉。

这有铁一样的论据,只是人们视而不见罢了,因篇幅而省略不谈。如果按逻辑推导下去,必然得出这样的结论:脉诊,即左寸脉(心)主西医的头部,右寸脉(肺)主西医的心脏和肺。临床确实如此,大家可以体验一下,如果准确率不能达到80%(因为影响脉象的还有其它因素),我就承认这个说法是错的。具体方法是:按寸脉以上与腕横纹相平处,如果右寸(中医的肺)外侧脉动明显,则是西医的气管或附近有症状;如果在其内侧(舟骨附近)脉动明显,则是心肌供血问题。在左寸脉(中医的心)内侧(舟骨附近)脉动明显,则多有头痛、眩晕、失眠或其它头部症状;如果其外侧脉动明显,则是颈椎、后头部有症状。如果来诊者是左撇子,则左右寸相反。这就证明了,西医心脏的部分功能包含在中医的“肺”中,西医大脑的部分功能在中医的心中。


黑箱法,而不是解剖法,才是中医学的基本方法,没有黑箱法就没有中医学。建立在“黑箱法”基础之上的中医理论,其逻辑之严密简直是天衣无缝,任何差误都会使这个体系不能自洽。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10-9 22:30
思路新颖,慢慢学习。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6-10-9 22:40
有了进步,尚须努力。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6-10-9 22:53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6-9-28 12:20
黑箱法 ,在这古代称为取象比类。即藏象,通过现象看本质。
      请先生赐教。

中西医融合观
不是在重复地做无用功吗?       那样,岂不是象放牛娃斗嘴一样毫无意义地浪费时间吗?       那样,与中医群体自杀、中华民族自杀又有什么不同?
——————————————————————————————

言之有理,故放你一马。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10-11 00:24
神魂魄意志,相当于现代的精神或意识。
…………魂伤则狂忘不精,不精则不正当人,阴缩而挛筋。神伤则恐惧自失,破䐃脱肉。意伤则悗乱,四肢不举。魄伤则狂,狂者意不存人。志伤则喜忘其前言,腰脊不可以俛仰屈伸。肝相当于警示中枢、心相当于判断中枢、脾相当于检索中枢、肺相当于能动中枢、肾相当于记忆中枢。……
——————————

肝志为怒,怒伤肝;心志为喜,喜伤心;脾志为思,思伤脾;肺志为悲,悲伤肺;肾志为恐,恐伤肾。是故怵惕思虑者则伤神,神伤则恐惧流淫而不止。因悲哀动中者,竭绝而失生。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盛怒者,迷惑而不治。恐惧者,神荡惮而不收。肝气虚则恐,实则怒。脾气虚则四肢不用,五脏不安,实则腹胀经溲不利。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肺气虚,则鼻塞不利少气,实则喘喝胸盈仰息。肾气虚则厥,实则胀。
--------------------------------------------------
这个思路很独特,大有钻研必要。这两段,涉及的是现代精神病学和心理学的内容。
我想先不急着和五脏联系,先把这些意思弄清楚,整理的有条理了,再看如何与五脏联系。
与五脏的联系,有两种可能。一种,是精神心理活动,是五脏生理的一部分。另一种,与五脏的其他功能无关,五脏只是分类的代名词。我先把这里面精神和心理的内容学习了再说,


作者: 杏林童子    时间: 2016-10-12 15:44
赞一个!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6-10-12 20:58
陈思能
五藏如果是神经,那脑死亡的人脑神经已经死亡,五藏必然也都死亡,机体必然不能够存活。但脑死亡的人在一些技术和设备的支持下,还能够保持正常的运作,还能够长期存活。五藏是神经之论大错特错。  [color=#999999 !important]发表于 12 分钟前
[color=#999999 !important]-----------------------------------------------------------------------------------------------------------
什么乱七八糟的。脑死亡,虽然,机体没有死亡,但是,机体还有运动功能吗?
你有本事让脑死亡的机体有思考,能跑跳,能做工作吗?


作者: 陈思能    时间: 2016-10-12 20:59
五藏如果是神经,那脑死亡的人的脑神经已经死亡,五藏必然也都死亡,机体必然不能够存活。但脑死亡的人在一些技术和设备的支持下,还能够保持正常的运作,还能够长期存活,由此可知“五藏是神经”之论大错特错。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6-10-12 21:04
陈思能 发表于 2016-10-12 20:59
五藏如果是神经,那脑死亡的人的脑神经已经死亡,五藏必然也都死亡,机体必然不能够存活。但脑死亡的人在一 ...

什么乱七八糟的。脑死亡,虽然,机体没有死亡,但是,机体还有运动功能吗?
你有本事让脑死亡的机体有思考,能跑跳,能做工作吗?


作者: 陈思能    时间: 2016-10-12 21:43
本帖最后由 陈思能 于 2016-10-12 14:11 编辑

五藏如果是神经,脑死亡则五藏必亡,五藏已亡机体还能存活吗?五藏死亡为什么心、肝、脾、肺、肾还能正常工作,由此可知五藏是神经大错,不要在五藏与神经之间乱拉关系。至于运动、语言、思考,当然是神经的功能,脑死亡必然不能运动、不能言语、不能思考。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10-12 22:04
陈思能 发表于 2016-10-12 20:59
五藏如果是神经,那脑死亡的人的脑神经已经死亡,五藏必然也都死亡,机体必然不能够存活。但脑死亡的人在一 ...

把五脏看做五个系统。这五个系统相当于把现代生理学的每一个系统划分为五个方面,五脏各代表一方面。
这是我学习楼主文章的初步印象,有待继续学习、讨论。
讲五脏,先把解剖学的五个器官放下不要管。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10-12 22:21
1,意识活动,五脏是五个分类。……肝相当于警示中枢、心相当于判断中枢、脾相当于检索中枢、肺相当于能动中枢、肾相当于记忆中枢。
2,情绪表现,五脏代表五种情绪,怒、喜、思、悲、恐。
五志和现代心理学的情绪是否吻合,暂不考虑。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10-13 06:21
    情绪,喜怒忧思恐……,是中西医的共同参照物,古今中外皆有之。分类不同,喜怒忧思恐是五行分类,七情分类:喜怒忧思恐悲惊。
     西医分类:
      6种基本表情:高兴、愤怒、惊讶、厌恶、悲伤、害怕。
      11种情绪分类:兴奋、惊奇、痛苦、厌恶、愉快、愤怒、恐惧、悲伤、害羞、轻蔑和自罪感。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10-13 06:24
   情绪异常引起的疾病,中医称为肝气郁结,西医称为心身疾病。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6-10-13 09:20
陈思能 发表于 2016-10-12 21:43
五藏如果是神经,脑死亡则五藏必亡,五藏已亡机体还能存活吗?五藏死亡为什么心、肝、脾、肺、肾还能正常工 ...

我说:有个姑娘燕子。
你质疑:她燕子,为什么不会飞?
经典中医的五藏是借用解剖名词,定义神经的五种功能
不是说,解剖元器件的五脏,是神经
我不是对有反对意见生气。
而是对你没有基本的思维能力而生气。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10-13 14:50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6-10-13 06:21
情绪,喜怒忧思恐……,是中西医的共同参照物,古今中外皆有之。分类不同,喜怒忧思恐是五行分类,七情 ...

表情一般不研究。情绪分类,各有不同,但基本情绪应该是快乐、悲哀、愤怒、恐惧四种,中医的七情,思的解读常不对头。
这些是心理学的内容,不是什么“西医”。
七情,如果要套五行的话,忧和思合并,恐和惊合并。

作者: 黄中正    时间: 2016-10-13 19:47
毫无科学依据,也不符合中医理论。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6-10-13 20:36
黄中正 发表于 2016-10-13 19:47
毫无科学依据,也不符合中医理论。

黄先生,讨论学术的时候,学会要用论证说话,论证要提供论据。
你在哪里学的中医理论,你的中医理论是怎么说的?

作者: 黄中正    时间: 2016-10-13 21:59
本帖最后由 黄中正 于 2016-10-13 22:07 编辑
太白侠 发表于 2016-10-13 20:36
黄先生,讨论学术的时候,学会要用论证说话,论证要提供论据。
你在哪里学的中医理论,你的中医理论是怎 ...

我只是根据所了解的神经系统的工作组织结构和生物原理来否定的。我是江苏省生物力学委员会的委员,有不少国内同行从事神经元的工作原理研究。另外,我更支持五脏是血液循环系统的论点。阴阳五行被称为我国古代的循环论,它被应用于中医五脏理论,有可能中医五脏内是人体内某一循环运行系统。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6-10-14 09:45
黄中正 发表于 2016-10-13 21:59
我只是根据所了解的神经系统的工作组织结构和生物原理来否定的。我是江苏省生物力学委员会的委员,有不少 ...

五脏内是人体内某一循环运行系统。
你真敢想,你所在的省生物力学委员会,发表论文的中医高端杂志的评审,一起参加学术会议的院士,没有提名你获得泰戈尔医学奖吗?

我说:有个姑娘燕子。
你用你的生物力学知识,质疑这位姑娘燕子,那怎么不会飞?
也是个听不懂话的主儿。

作者: 黄中正    时间: 2016-10-14 11:29
太白侠 发表于 2016-10-14 09:45
五脏内是人体内某一循环运行系统。
你真敢想,你所在的省生物力学委员会,发表论文的中医高端杂志的评审 ...

够了,我们没有必要探讨下去。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6-10-14 11:50
黄中正 发表于 2016-10-14 11:29
够了,我们没有必要探讨下去。

好像谁愿意与一个外行讨论似的。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10-14 19:19
三、从“五窍”来看

肝(心)开窍于目、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肺开窍于鼻、肾(心)开窍于耳(二阴)。更多的时候,中医治疗的是视觉、语言、味觉、嗅觉、听觉障碍。而这些功能是由视觉中枢、语言中枢、味觉中枢、嗅觉中枢、听觉中枢控制的。在这里,肝相当于视觉中枢、心相当于语言中枢、脾相当于味觉中枢、肺相当于嗅觉中枢、肾相当于听觉中枢。
------------------------------------------------------------------------------------
人的外部感觉,正好是分五类。中医把五个感觉分配给五脏。五对五,是巧合还是实有内部联系?需把全部生理功能分类了再说。
不管是什么联系,这种思路是很可贵的。请大家继续讨论。
前面的七情,是情绪,如果划分为喜、怒、忧思、悲、惊恐,就和现代心理学的基本大体情绪吻合了,又能符合“五”的划分法。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10-15 07:13
     情绪,不管如何分类,是中西医的共同参照物,情绪能够引起疾病是共同的认识。在中医理论中情绪异常或者说负性情绪引起肝气郁结,在西医理论中引起心身疾病,证明了心身疾病与肝气郁结的病因是共同的。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10-15 20:15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6-10-15 07:13
情绪,不管如何分类,是中西医的共同参照物,情绪能够引起疾病是共同的认识。在中医理论中情绪异常或 ...

情绪异常,不应该只是肝气郁结一种吧?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10-16 07:35
llyyjj 发表于 2016-10-15 12:15
情绪异常,不应该只是肝气郁结一种吧?

你说说,还有什么?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10-16 23:02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6-10-16 07:35
你说说,还有什么?

喜伤心、恐伤肾……这些算什么?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10-17 06:12
llyyjj 发表于 2016-10-16 15:02
喜伤心、恐伤肾……这些算什么?

请继续。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16-10-22 05:00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16-10-21 21:34 编辑

中医的“五藏”皆为西医的“神经”,最为典型,最有说服力的证据就是“五神”。肝藏魂、心藏神、脾藏意、肺藏魄、肾藏志。

一一说中医的"五藏",皆为西医的"神经",如此的结论,是以偏概全,莫此为甚。

五脏藏五神,只是五脏辅助的、次要的生理功能。以肾为例,肾不仅仅是藏志(主意志),更主要的生理功能,是藏精(内分泌激素)、主水(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代谢)、主纳气(参于调节呼吸过程)、主骨生髓(骨代谢与造血功能)……余脏以此类推之。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16-10-22 05:12
“心主一身血脉”是用解剖所见到心脏连着血管这一形象来表达类似于西医中枢神经与周围神经那种关系。为与经络的“脉”区别,故称“血脉”。
  
一一中医的心与血脉,就是西医的中枢神经与周围神经。这个结论可谓是颠覆性的认识了。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16-10-22 05:22
心,是君主之官,五藏六府之主也。心藏脉,脉舍神,心神通过血脉主管全身。“心主一身血脉”是说心通过脉传送血,而血是神气,掌受血而能握。显然,心藏脉的脉,即心脉,相当于西医的神经

一一然而,如此颠覆性的结论,是建立怎样的论据与论证基础上的呢?仅仅是"心藏脉,脉舍神",再突然来个"血是神气",再加上个"显然",即完成了由论据到论点的论证过程?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16-10-22 05:30
一一血是神气,神气是否就是血?

中医的心是中枢神经(西医),西医的心,我们平时所认识的,拳头大小的,可博动的,与大血管相连的那个东西,在中医里是什么称呼呢?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6-10-22 06:05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6-10-21 21:12
“心主一身血脉”是用解剖所见到心脏连着血管这一形象来表达类似于西医中枢神经与周围神经那种关系。为与经 ...

心主血脉,可谓众所周知。但是心与经络是什么关系呢?即使内经也没有明确论及,这是什么道理呢?古人曾经搞过解剖,也是毋庸置疑的,那么粗大明显的神经系统难道就不可能看到吗?其实就是因为古人认为血管和神经为一体。虽然神经脉络中没有血液,但是古人认为血液的正常运行是必须有经络伴随和主导的。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6-10-22 06:09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6-10-21 21:30
一一血是神气,神气是否就是血?

中医的心是中枢神经(西医),西医的心,我们平时所认识的,拳头大小的 ...

中医所说的心和西医所说的心,其实是一个心;就像中医所说的的眼睛和西医所说的眼睛是一个眼睛一样。不管中西医,人不可能有两颗心;更不可能病人面对中医时有一颗心脏,面对西医又另有一颗心!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16-10-22 08:49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16-10-22 00:51 编辑

说中医的"五藏",皆为西医的"神经",如此的结论,是以偏概全,莫此为甚。

五脏藏五神,只是五脏辅助的、次要的生理功能。以肾为例,肾不仅仅是藏志(主意志),更主要的生理功能,是藏精(内分泌激素)、主水(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代谢)、主纳气(参于调节呼吸过程)、主骨生髓(骨代谢与造血功能)……余脏以此类推之。

一一另外,五神(魂神意魄志)从描述的内容看,多属于心理活动之心理过程方面,心理活动、心理过程与神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16-10-22 08:49
百度

心理现象(Mental Phenomena)是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分为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三类。心理过程是心理现象的动态表现形式,包括知、情、意三个方面,具体指的是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言语等认知活动以及情绪活动与意志活动。心理状态是指在一段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心理心理活动。如认知过程的聚精会神与注意力涣散状态,情绪过程的心境状态和激情状态,意志过程的信心状态和犹豫状态等。心理特征是指心理活动进行时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特点。如有的人观察敏锐、精确,有的人观察粗枝大叶;有的人思维灵活,有的人思考问题深入;有的人情绪稳定内向,有的人情绪易波动、外向;有的人办事果断、有的人优柔寡断,等等。这些差异体现体在能力、气质和性格上的不同。在人的心理生活中,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三者紧密联系。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6-10-22 10:01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6-10-22 05:00
中医的“五藏”皆为西医的“神经”,最为典型,最有说服力的证据就是“五神”。肝藏魂、心藏神、脾藏意、肺 ...

第一,不要断章取义,看完全文再说什么以偏概全。五藏皆为神经,还有统帅内分泌、免疫系统及所有生命活动呢。
第二,五神是辅助、次要生理功能?真不知道你活着是为了啥?难道不是主要为了精神活动,让你学习、记忆、创造?而是让你只管在哪儿新陈代谢,只管喘气玩?
第三,肾藏志,是说肾主意志?麻烦你好好查查内经是怎么说的好么?
第四,肾藏的精是内分泌激素,肾藏五藏之精,其它四藏所藏的精是什么?比方说,肺藏气,气是什么内分泌激素?
第五,肾主水就是电解质酸碱平衡,证据呢,你有什么科研证据支持?为什么不是蛋白质丢失呢?肺通调水道,三焦水道出焉,又是什么?
第六,肾参与调解呼吸过程,怎么参与的,说说就完事了啊?
第六,肾生髓,就是造血功能,那么脾生血又作何解释?脑为髓之海,脑是不是也造血呢?

中医理论是个整体,不可能在这儿解释了,在那儿就成了悖论。自己胡编乱造所谓中医理论,多少讲点逻辑。
下面几个帖子,懒得回你,就照着这个回复办吧。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6-10-22 10:05
千秋雪 发表于 2016-10-22 06:09
中医所说的心和西医所说的心,其实是一个心;就像中医所说的的眼睛和西医所说的眼睛是一个眼睛一样。不管 ...

千总啊,多么简单的一件事。麻烦你不管用什么方法,证明脑不藏神,心脏才藏着肾呢。证明肝脏藏着魂呢,脾脏藏着意呢,肺脏藏着魄呢,那对腰子藏着记忆呢。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6-10-22 10:09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6-10-22 05:22
心,是君主之官,五藏六府之主也。心藏脉,脉舍神,心神通过血脉主管全身。“心主一身血脉”是说心通过脉传 ...

你的血管藏着血,血藏着神呢?知道什么是心藏神么?所以任物者谓之心,血液让你任物?
培养自己有点逻辑素养行不行?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16-10-22 10:32
自己胡编乱造所谓中医理论,多少讲点逻辑。

一一呵呵,在下只是尽可能对中医理论做出合理的解释,对于中医理论本身,不敢胡编乱造之。至于解释是否合理,大家可以深入讨论。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16-10-22 10:33
培养自己有点逻辑素养行不行?

太白侠先生说的是,的确是在下逻辑素养不行,所以跟不上先生的跳跃性思维,汗……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6-10-22 10:38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6-10-22 10:32
自己胡编乱造所谓中医理论,多少讲点逻辑。

一一呵呵,在下只是尽可能对中医理论做出合理的解释,对于中 ...

合理解释,不用太多,就解释一个肾生髓,髓造血,脾生血就行。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6-10-22 10:40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6-10-22 10:33
培养自己有点逻辑素养行不行?

太白侠先生说的是,的确是在下逻辑素养不行,所以跟不上先生的跳跃性思维 ...

到底咱俩谁在跳跃?心主血液之脉,脉藏血液,血液藏神,你的思维不跳跃?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16-10-22 11:35
太白侠 发表于 2016-10-22 02:38
合理解释,不用太多,就解释一个肾生髓,髓造血,脾生血就行。

合理解释,不用太多,就解释一个肾生髓,髓造血,脾生血就行。

——脾生血,主要是指消化系统消化吸收营养物质,为造血提供原材料。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16-10-22 11:39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16-10-22 03:41 编辑

肾主骨生髓,骨髓是造血的主要场所,血细胞的生成,与骨髓造血干细胞,骨髓造血环境密切相关。当骨髓造血干细胞病变,骨髓造血环境异常时,可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对于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可以通过补肾益髓的方法,改善机体的造血功能。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16-10-22 11:44
百度资料

骨髓

骨髓是存在于长骨 ( 如肱骨、股骨) 的骨髓腔和扁平骨( 如髂骨) 的稀松骨质间的网眼中,是一种海绵状的组织,能产生血细胞的骨髓略呈红色,称为红骨髓。人出生时,红骨髓充满全身骨髓腔,随着年龄增大,脂肪细胞增多,相当部分红骨髓被黄骨髓取代,最后几乎只有扁平骨骨髓腔中有红骨髓。此种变化可能是由于成人不需全部骨髓腔造血,部分骨髓腔造血已足够补充所需血细胞。当机体严重缺血时,部分黄骨髓可被红骨髓替代,骨髓的造血能力显著提高。

造血干细胞

  造血干细胞有两个重要特征:其一,高度的自我更新或自我复制能力;其二,可分化成所有类型的血细胞。造血干细胞采用不对称的分裂方式:由一个细胞分裂为两个细胞。其中一个细胞仍然保持干细胞的一切生物特性,从而保持身体内干细胞数量相对稳定,这就是干细胞自我更新。而另一个则进一步增殖分化为各类血细胞、前体细胞和成熟血细胞,释放到外周血中,执行各自任务,直至衰老死亡,这一过程是不停地进行着的。
  造血干细胞是能自我更新、有较强分化发育和再生能力、可以产生各种类型血细胞的始祖细胞。造血干细胞来源于红骨髓,可以经血流迁移到外周血液循环中,不会因献血和捐献造血干细胞而损坏造血功能。
  人体大部分骨头的中央部分有空腔也叫骨腔,骨腔内所含的物质叫骨髓。骨髓分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具有造血功能,人体血液中的红细胞、血小板、淋巴细胞、粒细胞等,都是由它经过多次分化发育而成的。 人体骨髓量与体重等因素相关,成年人骨髓量一般为3千克左右。

骨髓与骨髓的功能

血液是由血浆(血液中的液体部分)和血细胞(红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血小板等)组成的红色、不透明并带粘性的液体。正常成人的总血量约为体重的8%。血液在血管内流动不息,是人体内运输营养物质、携带代谢产物、调节内环境平衡及行使防御功能的条条“河流”。人们对血液的认识是逐渐加深的。古代埃及人提倡以血液来沐浴,旨在返老还童或恢复健康。1900年红细胞ABO血型发现之前,许多人因血型不符的输血而发生严重的溶血反应甚至死亡。1929年发明了骨髓穿刺针,从此骨髓细胞才成为血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
  正常人体的血细胞维持数量和功能相对恒定。这种恒定是新陈代谢的动态平衡,即衰老、死亡的细胞经常不断地被新生的细胞所取代。例如人类红细胞的平均寿命约为120天,血小板的寿命约7-10天。一个正常成年人每天约有10个红细胞衰老死亡;同样也有相近数量的红细胞新生。
  成年人的造血器官主要局限在骨髓、脾脏以及淋巴结中。但脾脏及全身淋巴结在出生后主要作用是促使淋病细胞的第二次增殖,即淋病细胞在接触抗原后繁殖的免疫反应。所以骨髓造血功能显得尤为重要。出生后,骨髓在正常情况下是唯一产生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的场所,骨髓也产生淋病细胞和单核细胞。
  骨髓是存在于长骨(如肱骨、股骨)的骨髓腔和扁平骨(如骼骨)的稀松骨质间的网眼中,是一种海绵状的组织。能产生血细胞的骨髓略呈红色,称为红骨髓。人出生时,红骨髓充满全身骨髓腔,随着年龄增大,脂肪细胞增多,相当部分红骨髓被黄骨髓取代,最后几乎只有扁平骨骨髓腔中有红骨髓。此种变化可能是由于成人不需全部骨髓腔造血,部分骨髓腔造血已足够补充所需血细胞。当机体严重缺血时,部分黄骨髓可被红骨髓替代,骨髓的造血能力显著提高。
  近30年来,血细胞生成的研究发展很快,现已证明人类骨髓中存在造血多能干细胞,数量不到骨髓总细胞数的百分之一,它们具有高度自我更新的能力;并且能分化为各血细胞系统的祖细胞(如淋巴系干细胞、粒系干细胞),在大量分化,增殖为各种原始和成熟血细胞,最后,这些成熟的血细胞通过骨髓进入血液中,发挥各自的生理作用。人体造血干细胞由于存在的部位不同,产生不同效能。一部分存在于干细胞池,是人体造血细胞再生的储备库,以适应和满足各种状态下造血的需要:另一部分存在于增殖池,这些细胞不断增殖更新,以弥补因细胞衰老或丢失所致的血细胞不足,维持人体血流平衡。
  骨髓的造血能力极强,骨髓最高的造血能力可达到正常造血情况的9倍,如果只保留骨髓的十分之一,就能完成正常的造血功能,所以少量骨髓捐献对人体没有什么影响。人体的造血组织有很强的代偿功能,当抽取部分骨髓后,造血干细胞会加快增殖,在一、二周内完全恢复原来的水平。因此,捐献者不仅不会影响自身的造血功能,反而使自身的造血系统得到了锻炼,更具备了生命的活力。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6-10-22 11:54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6-10-22 09:31 编辑
太白侠 发表于 2016-10-22 06:05
千总啊,多么简单的一件事。麻烦你不管用什么方法,证明脑不藏神,心脏才藏着肾呢。证明肝脏藏着魂呢,脾 ...


        五脏所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藏,无非是将神志活动根据五行学说划归五类——典型的教条化了的理论,无实际用途。
    但是,如果将五藏(神志活动)说成是中枢神经的功能,却有道理。但那样,这五藏就最终脱离五脏了,也脱离五行学说了。



附:宣明五气篇第二十三

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是为五入。

五气所病:心为噫、肺为咳、肝为语、脾为吞、肾为欠,为嚏,胃为气逆为哕,为恐,大肠小肠为泄,下焦溢为水,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弱,胆为怒,是为五病。

五精所并:精气并于心则善,并于肺则悲,并于肝则忧,并于脾则畏,并于肾则恐,是谓五并,虚而相并者也。

五脏所恶:心恶热、肺恶寒、肝恶风、脾恶湿、肾恶燥。是谓五恶。

五脏化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为五液。

五味所禁: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咸走血,血病无多食咸;苦走骨,骨病无多食苦,甘走肉,肉病无多食甘;酸走筋,筋病无多食酸。是谓五禁,无令多食。

五病所发:阴病发于骨,阳病发于血,阴病发于肉,阳病发于冬;阴病发于夏。是谓五发。

五邪所乱:邪入于阳则狂,邪入于阴则痹;搏阳则为巅疾,搏阴则为瘖;阳入之阴则静,阴出之阳则怒。是为五乱。

五邪所见:春得秋脉,夏得冬脉,长夏得春脉,秋得夏脉,冬得长夏脉,名曰阴出之阳,病善怒不治。是谓五邪,皆同命死不治。

五脏所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是谓五脏所藏。

五脏所主:心主脉、肺主皮、肝主筋、脾主肉、肾主骨。是为五脏所主。

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

五脉应象:肝脉弦、心脉钩、脾脉代、肺脉毛、肾脉石。是谓五脏之脉。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6-10-22 15:28
          五脏所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
——————————————————————————————————
         神、魄、魂、意、志 (神志活动),本是大脑的一部分直接功能,虽与五脏有重要关系,但却是间接关系。但由于五行学说引进到中医学之后,神志活动就被人为地将之分为五部分,并不顾人体生理、病理事实而分属于五脏,名之曰五藏。应该消除人为布置在外表的浓浓迷雾,让其现出本来面貌。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6-10-22 16:49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6-10-22 15:28
五脏所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
——————————————————— ...

那样的话,陈总学着沈自尹院士的肾阳为性腺轴,提出的肾精为内分泌激素,就是扯淡了。
麻烦你让他先改正自己,再来给你点赞,一同完成你们的五藏是五脏的所谓中医理论。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6-10-22 16:51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6-10-22 11:54
五脏所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看来仁海还不是最糊涂的。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6-10-22 16:54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6-10-22 11:35
合理解释,不用太多,就解释一个肾生髓,髓造血,脾生血就行。

——脾生血,主要是指消化系统消化吸收 ...

生,提供原材料。(陈斌 新说文解字)。看来为了照顾中医界的理论改造,汉字也要改变其原义了。供应科改成生产科,生产科将要改成什么科?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6-10-22 17:00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6-10-22 11:39
肾主骨生髓,骨髓是造血的主要场所,血细胞的生成,与骨髓造血干细胞,骨髓造血环境密切相关。当骨髓造血干 ...

把西医理论嫁接到中医理论之后,肾生髓,髓造血。那么,脑为髓之海,怎么嫁接?
是你们想发展西医理论,还是想炮轰内经的错误?
西医能要你们驴唇对不上马嘴的理论吗?
是你们读不懂内经,还是你们真比内经高?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16-10-22 17:18
太白侠 发表于 2016-10-22 09:00
把西医理论嫁接到中医理论之后,肾生髓,髓造血。那么,脑为髓之海,怎么嫁接?
是你们想发展西医理论, ...

把西医理论嫁接到中医理论之后,肾生髓,髓造血。那么,脑为髓之海,怎么嫁接?

——一个是骨髓,一个是脑髓,二者似有所不同。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16-10-22 17:19
太白侠 发表于 2016-10-22 08:54
生,提供原材料。(陈斌 新说文解字)。看来为了照顾中医界的理论改造,汉字也要改变其原义了。供应科改 ...

生,提供原材料。(陈斌 新说文解字)。看来为了照顾中医界的理论改造,汉字也要改变其原义了。

——哦,原来您把医学医理的研究,当作是文字文理的研究了。难怪通过一句指受血而捏,就可以得出血是神经的结论。高,实在是高,思维活跃,赞一个。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6-10-22 17:47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6-10-22 17:19
生,提供原材料。(陈斌 新说文解字)。看来为了照顾中医界的理论改造,汉字也要改变其原义了。

—— ...

医理研究,要撇开使用语言的语义?
自己编不下去了,就任意改变语义,这是搞研究?
使用一个字,一个词,一人一个语义,这人类还怎么交流。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6-10-22 17:49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6-10-22 17:18
把西医理论嫁接到中医理论之后,肾生髓,髓造血。那么,脑为髓之海,怎么嫁接?

——一个是骨髓,一个 ...

是你认为不同,还是内经就定义了不同的含义?
请你把内经说髓造血的段落找出来。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16-10-22 18:20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16-10-22 10:22 编辑
太白侠 发表于 2016-10-22 09:47
医理研究,要撇开使用语言的语义?
自己编不下去了,就任意改变语义,这是搞研究?
使用一个字,一个词 ...


医理研究,要撇开使用语言的语义?
自己编不下去了,就任意改变语义,这是搞研究?
使用一个字,一个词,一人一个语义,这人类还怎么交流。

一一说的貌似好有道理,点个赞!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16-10-22 18:33
使用一个字,一个词,一人一个语义,这人类还怎么交流。

一一血是神经,五脏是神经,这个语义可不可以从此以后在中医理论中固定下来?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6-10-22 18:44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6-10-22 18:33
使用一个字,一个词,一人一个语义,这人类还怎么交流。

一一血是神经,五脏是神经,这个语义可不可以从 ...

可以,因为论据翔实,论证自洽。你的论证就逻辑混乱,你一方面说,五脏要落实到解剖实处;另一方面,又说肾藏志(主意志),更主要的生理功能,是藏精(内分泌激素)、主水(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代谢)、主纳气(参于调节呼吸过程)、主骨生髓(骨代谢与造血功能)……余脏以此类推之。
请问,那对腰子具有这些功能吗?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6-10-22 19:09
太白侠 发表于 2016-10-22 12:51
看来仁海还不是最糊涂的。

我是对事不对人哈。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16-10-22 19:10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16-10-22 11:11 编辑
太白侠 发表于 2016-10-22 10:44
可以,因为论据翔实,论证自洽。你的论证就逻辑混乱,你一方面说,五脏要落实到解剖实处;另一方面,又说 ...


可以,因为论据翔实,论证自洽。你的论证就逻辑混乱,你一方面说,五脏要落实到解剖实处;另一方面,又说肾藏志(主意志),更主要的生理功能,是藏精(内分泌激素)、主水(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代谢)、主纳气(参于调节呼吸过程)、主骨生髓(骨代谢与造血功能)……余脏以此类推之。
请问,那对腰子具有这些功能吗?

一一个人没有认为五脏是等于解剖的五脏。个人认为五脏的命名,初始的含义,是解剖层面的,但在中医理论发展过程中,渐渐演变为生理的功能的概念,是一系列相关相近生理功能或过程的集合。具体到肾,个人认为其是机体内分泌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部分功能的集合。如果说血是神经,五脏是神经,那么请问,西医中的血液,西医中的心肝脾肺肾,在中医理论中称呼什么?是什么名称?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6-10-22 19:32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6-10-22 19:10
可以,因为论据翔实,论证自洽。你的论证就逻辑混乱,你一方面说,五脏要落实到解剖实处;另一方面,又 ...

我们争来争去,观点却是一致的。
中医的五藏不是解剖学层面的五脏,是相关相近的某些生理功能的集合。

五藏借用的名词是解剖学层面的名词,内经在论功能的时候就讲功能,在论解剖标识(比如,心下、出血等)的时候不再论功能,那么,西医与中医同名的那些概念,自然还是解剖学层面的概念。
现代人不好理解,不妨把功能意义的五藏叫做五藏,把解剖学层面的五脏叫做五脏。
就像A与A',A说的是解剖学的概念,A'说的是生理功能集合的概念。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6-10-22 19:40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6-10-22 19:09
我是对事不对人哈。

都是为了中医好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6-10-22 21:02
太白侠 发表于 2016-10-22 15:40
都是为了中医好

说得好!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10-22 22:54
大家不要吵,慢慢讨论。
本帖题目是中医的“五藏”皆为西医的“神经”。
五藏打个引号,意思是五藏的含义与一般理解的五个脏器不同。神经打个引号,就不是 单指解剖学的神经。想用来 代指生理调节。
把人体生理活动分为五部分,是想给五行学说找支持。我学习楼主的文章,想在里面 找否定五行的东西。
尽管对五行的看法相反,阐明五藏内容的目的是一致的。阐明五藏,就是为了中医。
能找到支持五行的根据,当然不提倡废除五行了。如果再找到五行对五藏的贡献,还要发扬光大五行呢。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10-23 05:53
    中医五脏,每一脏,都包含有西医的神经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生殖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的功能。
      西医的每一个系统,都含有五脏的内容。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16-10-23 05:57
llyyjj 发表于 2016-10-22 14:54
大家不要吵,慢慢讨论。
本帖题目是中医的“五藏”皆为西医的“神经”。
五藏打个引号,意思是五藏的含义 ...

我学习楼主的文章,想在里面 找否定五行的东西。
尽管对五行的看法相反,阐明五藏内容的目的是一致的。阐明五藏,就是为了中医。
能找到支持五行的根据,当然不提倡废除五行了。如果再找到五行对五藏的贡献,还要发扬光大五行呢。

一一李老师其实没有必要老是停留在五行这个话题上打圈圈。对于您个人言,这个问题早就有答案,对于部分他人言,头脑中已形成思维定式,别人再怎样讲也不愿改变,不肯改变,不能改变。这样情况下再反复讨论五行存废问题,已经意义不大,只能长时间停留在低水平重复的交流上。建议贴近临床,贴近实践,贴近辨证论治,多讨论些具体的生理病理与药理,症状证候与方药,切实的提高自己与他人临床诊病治病的能力与水平。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16-10-23 06:11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16-10-22 22:13 编辑
太白侠 发表于 2016-10-22 11:32
我们争来争去,观点却是一致的。
中医的五藏不是解剖学层面的五脏,是相关相近的某些生理功能的集合。
...


五藏借用的名词是解剖学层面的名词,内经在论功能的时候就讲功能,在论解剖标识(比如,心下、出血等)的时候不再论功能,那么,西医与中医同名的那些概念,自然还是解剖学层面的概念。
现代人不好理解,不妨把功能意义的五藏叫做五藏,把解剖学层面的五脏叫做五脏。
就像A与A',A说的是解剖学的概念,A'说的是生理功能集合的概念。

一一没有必要再创造新名词,新名称,将问题复杂化。

可以保留既有的名称称呼,赋予新的内涵即可。

中医的五脏,有狭义的五脏,对应相应的解剖层面的脏器;有广义的五脏,对应相应的生理功能系统。中医脏腑学说中的五脏,主要含义是后者广义层面的。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6-10-23 09:26
太白侠 发表于 2016-10-22 14:44
可以,因为论据翔实,论证自洽。你的论证就逻辑混乱,你一方面说,五脏要落实到解剖实处;另一方面,又说 ...

五脏所藏”与“藏象”,不是一个概念,不可混淆。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6-10-23 09:39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6-10-23 05:40 编辑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6-10-23 01:53
中医五脏,每一脏,都包含有西医的神经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生殖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的功能 ...

      中医五脏,每一脏,都包含有西医的神经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生殖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的功能。
      西医的每一个系统,都含有五脏的内容。
——————————————————————————————————————

      一盆糨糊。





http://www.zysj.com.cn/lilunshuji/jichulilun/44-3-1.html#hi-1693

(二)肺的生理功能

1.肺主气:

(1)肺主呼吸之气:

(2)肺主一身之气:

肺主一身之气的生理功能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

①气的生成方面:

②对全身气机的调节方面:

2.肺主行水:

3.肺主治节:

    ⑴肺主呼吸:

(2)调节气机:。

(3)助心行血:

(4)宣发肃降:

4.肺主宣肃:

(1)肺主宣发:

(2)肺主肃降:

(三)肺的生理特性

1.肺为华盖:

2.肺为娇脏:

3.肺气与秋气相应:

————————————————————————

何处说明肺与生殖有关了?




三、脾

脾位于腹腔上部,膈膜之下,与胃以膜相连,“形如犬舌,状如鸡冠”,与胃、肉、唇、口等构成脾系统。


(二)脾的生理功能

1.脾主运化:运,即转运输送,化,即消化吸收。


(1)运化水谷:

(2)运化水湿:

2.脾主生血统血:

(1)脾主生血:

  ⑵  脾主统血:“

3。脾主升清:

(三)脾的生理特性

1.脾宜升则健:

2.脾喜燥恶湿:

3.脾气与长夏相应:


——————————————————————————————————


  何处说明“脾”具有循环系统、生殖泌尿系统的功能了?

、、、、、、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6-10-23 09:51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6-10-23 05:53 编辑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6-10-23 01:53
中医五脏,每一脏,都包含有西医的神经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生殖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的功能 ...

       西医的每一个系统,都含有五脏的内容。
——————————————————————————
     《人体解剖学》http://www.zysj.com.cn/lilunshuji/rentijiepouxue/index.html
第二节 消化系统





第三节 呼吸系统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6-10-23 09:59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6-10-23 06:11
五藏借用的名词是解剖学层面的名词,内经在论功能的时候就讲功能,在论解剖标识(比如,心下、出血等) ...

谁造新名词了?藏府和脏腑都是中医已有的词汇。内经原本就写成藏府,是后人改成脏腑的。改了之后,意义也就变了。藏府不带肉字旁,就论藏的什么功能;脏腑带肉字旁,已经误解了内经的藏的含义,成了肉体结构。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6-10-23 10:00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6-10-23 05:53
中医五脏,每一脏,都包含有西医的神经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生殖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的功能 ...

魄门亦为五藏,何况其它呢。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6-10-23 10:02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6-10-23 09:26
“五脏所藏”与“藏象”,不是一个概念,不可混淆。

谁混淆了?你不妨说说什么是藏象?什么是五藏所藏?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6-10-23 10:05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6-10-23 06:11
五藏借用的名词是解剖学层面的名词,内经在论功能的时候就讲功能,在论解剖标识(比如,心下、出血等) ...

什么狭义五藏,广义五脏的。
广义是对狭义的拓展。内经是这样拓展的吗?
你就不妨论证一下,肾怎么狭义怎么广义的?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6-10-23 10:20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6-10-23 05:57
我学习楼主的文章,想在里面 找否定五行的东西。
尽管对五行的看法相反,阐明五藏内容的目的是一致的。 ...

陈总啊,你是不是太抬举自己了。
内经的问题是低水平的问题,你胡扯六拉狗尾续貂,整个中不中西不西的所谓医学理论就高水平了?
都不知道治的是啥,还贴近临床,贴近实践,贴近辨证论治呢。
中医就不发展了,坐等西医不断进步,中医给西医溜缝?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6-10-23 10:32
太白侠 发表于 2016-10-23 06:02
谁混淆了?你不妨说说什么是藏象?什么是五藏所藏?

是五脏所藏,而不是五藏所藏。中医的藏象,是以五脏为中心,以“”归类而形成的。

如:宣明五气篇第二十三:

“五脏所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是谓五脏所藏”。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6-10-23 10:34
太白侠 发表于 2016-10-23 06:00
魄门亦为五藏,何况其它呢。

这都是受五行学说流毒太深的缘故。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6-10-23 10:34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6-10-23 10:32
是五脏所藏,而不是五藏所藏。中医的藏象,是以五脏为中心,以“五”归类而形成的。

如:宣明五气篇第 ...

你所引用的是现代版本的内经。
看看古版的内经,是脏腑,还是藏府。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6-10-23 10:36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6-10-23 10:34
这都是受五行学说流毒太深的缘故。

讨论具体问题的时候,就别总喊你的口号了。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6-10-23 10:47
太白侠 发表于 2016-10-23 06:34
你所引用的是现代版本的内经。
看看古版的内经,是脏腑,还是藏府。

古通假。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16-10-23 11:08
太白侠 发表于 2016-10-23 01:59
谁造新名词了?藏府和脏腑都是中医已有的词汇。内经原本就写成藏府,是后人改成脏腑的。改了之后,意义也 ...

谁造新名词了?藏府和脏腑都是中医已有的词汇。内经原本就写成藏府,是后人改成脏腑的。改了之后,意义也就变了。

——理论讲的是概念,不是名词名称。概念不清,内涵与外延不明确,弄再多的名词名称也没用,只会增加混乱。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16-10-23 11:08
太白侠 发表于 2016-10-23 02:05
什么狭义五藏,广义五脏的。
广义是对狭义的拓展。内经是这样拓展的吗?
你就不妨论证一下,肾怎么狭义 ...

什么狭义五藏,广义五脏的。

——广义:指范围较宽的定义。狭义:指范围比较狭窄的定义。广义和狭义意思相对。所谓范围的宽窄是指概念的外延的大小。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16-10-23 11:10
太白侠 发表于 2016-10-23 02:20
陈总啊,你是不是太抬举自己了。
内经的问题是低水平的问题,你胡扯六拉狗尾续貂,整个中不中西不西的所 ...

陈总啊,你是不是太抬举自己了。
内经的问题是低水平的问题,你胡扯六拉狗尾续貂,整个中不中西不西的所谓医学理论就高水平了?
都不知道治的是啥,还贴近临床,贴近实践,贴近辨证论治呢。

——作为一个医学论坛,让大家少讨论哲学哲理,多讨论医学医理,也错了?提倡贴近临床,贴近实践,贴近辨证论治也错了?看看你那些观点,那些结论,什么血是神经,五脏是神经等等,整个一团浆糊,不知所言。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6-10-23 11:12
太白侠 发表于 2016-10-23 06:36
讨论具体问题的时候,就别总喊你的口号了。

       这不是口号,是事实如此。

       在中国历史上,有相当长的时期,由于统治者崇尚五行学说的原因,不管什么东西,都要用“五”套一下,才算穷究了事理。大概与现在很多问题需要上纲上线差不多的道理吧。而很多后来人却将这些僵化教条的东东当成至宝念念不忘。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6-10-23 11:17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6-10-23 10:47
古通假。

一家之言。
也就是猜测之一,在没有翔实论证之前,不足为据。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6-10-23 11:18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6-10-23 11:08
谁造新名词了?藏府和脏腑都是中医已有的词汇。内经原本就写成藏府,是后人改成脏腑的。改了之后,意义也 ...

不知所云。
概念不需要一个名词来代?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6-10-23 11:21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6-10-23 11:08
什么狭义五藏,广义五脏的。

——广义:指范围较宽的定义。狭义:指范围比较狭窄的定义。广义和狭义意 ...

肾主骨生髓,髓造血,脑为髓之海,脑为最大的造血器官,这是那对腰子的外延?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16-10-23 11:23
太白侠 发表于 2016-10-23 03:18
不知所云。
概念不需要一个名词来代?

——世界本来已经很复杂了

更何况相同的名称,并不一定是相同的事物;

或者,相同的事物,有着不同的名称……

名实论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9923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6-10-23 11:24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6-10-23 11:10
陈总啊,你是不是太抬举自己了。
内经的问题是低水平的问题,你胡扯六拉狗尾续貂,整个中不中西不西的所 ...

你看不懂的事情多了,凡是你看不懂的都得受你攻击,都得以你的意愿来讨论。
你以为你是谁,总版是行政职务,不是学术级别,找准定位好不好?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6-10-23 11:26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6-10-23 11:23
——世界本来已经很复杂了

更何况相同的名称,并不一定是相同的事物;

你果真懂名实论?
我并没有制造任何名词概念,反而是你胡扯六拉什么肾主骨生髓,髓造血。
你来反对我,制造名词,霍乱中医?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16-10-23 11:27
太白侠 发表于 2016-10-23 03:21
肾主骨生髓,髓造血,脑为髓之海,脑为最大的造血器官,这是那对腰子的外延?

肾主骨生髓,髓造血,脑为髓之海,脑为最大的造血器官,这是那对腰子的外延

——这个问题已经反复提过了。并且已有了共同的结论,见66楼你自己的发言:

我们争来争去,观点却是一致的。
中医的五藏不是解剖学层面的五脏,是相关相近的某些生理功能的集合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6-10-23 11:29
太白侠 发表于 2016-10-23 07:17
一家之言。
也就是猜测之一,在没有翔实论证之前,不足为据。

       《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 脏象http://www.zysj.com.cn/lilunshuji/jichulilun/44-3-0.html

       脏与脏象学说的基本概念:脏象,原作臆象、藏象。“藏象”一词,首见于《素问·六节脏象论》。藏,指隐藏于体内的脏器。象,其义有二,一指脏腑的解剖形态,“象者,像也。论脏腑之形象,以应天地之阴阳也”(《黄帝内经素问集注·卷二》)。如“心象尖圆,形如莲花”(《医宗必读·改正内景脏腑图》)。其二指脏腑的生理病理表现于外的征象。“象,谓所见于外,可阅者也”(王冰注《黄帝内经素问》),“象,形象也。藏居于内,形见于外,故曰藏象”(《类经·藏象类》)。“象”是“藏”的外在反映,“藏”是“象”的内在本质,两者结合起来就叫作“藏象”。



       藏通“藏”。“藏象”今作“脏象”。


       脏象是人体系统现象与本质的统一体,是人体脏腑的生理活动及病理变化反映于外的征象。中医学据此作为判断人体健康和诊断、治疗疾病的依据。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6-10-23 11:29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6-10-23 11:12
这不是口号,是事实如此。

       在中国历史上,有相当长的时期,由于统治者崇尚五行学说的原 ...

讨论具体问题的时候,先放下你的五行祸害论。
先弄懂具体问题的内涵,再看与五行的关系。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16-10-23 11:30
太白侠 发表于 2016-10-23 03:26
你果真懂名实论?
我并没有制造任何名词概念,反而是你胡扯六拉什么肾主骨生髓,髓造血。
你来反对我, ...

我并没有制造任何名词概念,反而是你胡扯六拉什么肾主骨生髓,髓造血。

——呵呵,我只懂肾主骨生髓,不大懂血是神经,五脏是神经……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6-10-23 11:32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6-10-23 11:27
肾主骨生髓,髓造血,脑为髓之海,脑为最大的造血器官,这是那对腰子的外延?

——这个问题已经反复提 ...

你的思维还正常吧?
前面的结论能说明后面的狭义和广义,内涵与外延吗?
狭义五藏是什么,广义五藏是什么?
五藏的内涵是什么,五藏的外延是什么?
这些你交代清楚了吗?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www.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