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的氣 西醫強調人體的物理結構,並相信人體由不同的有機及無機物質組成,這些物質組合成蛋白質、細胞、組織、器官、生理系統以及整個身體。而中醫則有著不同的觀點,中醫並不強調分離的部分,而是以身體為一個整體,並認為整個生命系統乃由不同部分的相互作用所組成,有些組成部分有較多的能量特性,有些組成部分則有較多的物質特性,由於這些部分對人體生命活動十分重要,它們有時候會稱為人體的精微物質,它們包括氣、血及津液。 中醫理論並沒有細胞的觀念,它們認為人體是由氣、血及津液這些精微物質所組成,這些物質與身體各部相互作用及影響,以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 中醫理論中的氣是甚麼? 「氣」有著像氣體一般的流動特性,並可以理解為體內構成生命的「能量」或「動力」,這能量會流遍全身,以維持人體的生命活動。 中醫認為氣是構成人體及生命活動的最基本及最重要的物質,並構成人體臟腑及經絡生理功能。氣的概念及本質最好通過了解其功能與特質來予以定義。 氣的生成 人體的氣主要有兩個來源,一是自父母傳下來的「氣」,稱為「先天之精氣」;二是來自自然界的物質,包括空氣、食物及水。來自空氣的稱為「清氣」,來自食物和水的稱為「水穀之精氣」。兩種精氣會用作氣的原料,並通過以下臟腑的加工及轉化而形成人體之氣。 首先,腎會將先天之精氣往上輸送,並與脾化生的水穀之氣結合,然後這氣會繼續向上,與肺所吸入的清氣結合而化為人體之氣。 氣的功能 1. 推動作用 2. 溫煦作用自然界中,氣態比液態含較高熱能。同樣地,身體中的氣亦有像熱能般的溫煦作用。作為身體熱力之源,氣為身體提供溫暖,保持了人體體溫。若有氣虛的情況,便會引起體溫下降、惡寒怯冷及四肢不溫等症狀。 3. 防御作用 4. 固攝作用 5. 氣化作用 氣的運動 氣透過不同的運動進行各種功能。氣的運動在中醫理論中稱為「氣機」,不同的氣有著不同的運動形式。基本上,氣有四種運動形式,分別為升、降、出、入。這些運動非常重要,若它們停止,人的生命亦會終止。 不同臟腑之氣各有其獨特的運動形色。例如,脾氣有向上升的特性,會將水穀精微上輸,這功能稱為「升清」;而胃氣則有向下降的特性,將食物殘渣往下輸,這功能稱為「降濁」。有些臟腑之氣並不限於一種形式,例如肺氣於呼氣時「出」,吸氣時「入」;並於宣發時「升」,肅降時「降」,肺氣可說具有四種升降出入的運動形式。 各種的氣運動形式互相協調平衡,升與降的運動相協調,而出與入的方向亦相平衡。這協調平衡,對促進組織、臟腑及經絡的生理活動非常重要。若體內氣機失調,身體會出現各種健康問題。如肺氣的下降運動受阻,會出現咳嗽,中醫稱這情況為「肺氣不降」;胃氣上逆亦會引致噁心及嘔吐等。 氣的種類 中醫認為氣可以按其不同的功能、特性及運動分類,它們分別為元氣、宗氣、營氣及衛氣。 1. 元氣 2. 宗氣 3. 營氣 4. 衛氣 衛氣與營氣一樣,都由脾胃運化的水穀精微所生成,但它們循行的位置卻不同,衛氣行於脈外,營氣行於脈中。營氣主要散布於橫膈膜及胸腹內,而衛氣則在體外循行於皮膚之中。一方面,衛氣保衛了身體並抵御外邪的入侵,另一方面,它調節及控制汗孔的開合與汗液的排泄,以及為臟腑、肌肉及皮毛提供溫養作用。 營氣及衛氣同出一源,各行於脈中與脈外。透過協調營氣﹝陰﹞及衛氣﹝陽﹞功能,身體維持了健康的發汗、恒溫及免疫功能。 |
氣的生成流注圖 |
![]() 正气又叫人气,流行于经络,运行于三焦,分布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分布于经络又叫经气,分布于五脏的叫脏气(心气、肝气、肺气,脾气,肾气)。 |
王锡民 发表于 2016-10-9 11:48
千先生,您百度来这么多有关气的论述,但在这些碎片化的论述中,是有自相矛盾的,您看出来了吗?如 ...
千秋雪 发表于 2016-10-9 20:56
谢谢王先生惠顾和回复。
我谈中医之气,除了我自己讲的,之所以百度一些别人的文章,是为了证明不是我个 ...
王锡民 发表于 2016-10-9 14:04
嘴可真够犟的。但嘴硬掩盖不了不懂。这么明显的错误看不出来,还装做懂的样子,我真佩服你这种不 ...
王锡民 发表于 2016-10-9 14:04
嘴可真够犟的。但嘴硬掩盖不了不懂。这么明显的错误看不出来,还装做懂的样子,我真佩服你这种不 ...
千秋雪 发表于 2016-10-9 20:44
谢谢王先生再次光临指导,不胜喜悦。
是谁在故弄玄虚?是谁在不懂装懂?众目睽睽之下,大家心里都有本帐 ...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6-10-10 10:04
阴阳五行,远古的时候,可能是两个学说,邹衍开创战国时期阴阳家学派,其主要思想是“五德始终说 ...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6-10-10 02:04
阴阳五行,远古的时候,可能是两个学说,邹衍开创战国时期阴阳家学派,其主要思想是“五德始终说 ...
柴胡汤 发表于 2016-10-10 02:13
《阴阳应象大论》中,阴阳五行同时出现,可见《黄帝内经》的作者,已将阴阳五行说结合运用于医学了,当然 ...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6-10-10 10:04
阴阳五行,远古的时候,可能是两个学说,邹衍开创战国时期阴阳家学派,其主要思想是“五德始终说 ...
王锡民 发表于 2016-10-9 19:48
千先生,您百度来这么多有关气的论述,但在这些碎片化的论述中,是有自相矛盾的,您看出来了吗?如 ...
llyyjj 发表于 2016-10-10 11:14
王教授,您刚才点评说,这个图是错误的,其实错不在图上,图片是把现在中医对气的“碎片”化认识示意出来 ...
太白侠 发表于 2016-10-10 03:18
经典中医的气一点也不糊涂,是后人理解的糊涂。
经典中医的气就是率,频率、功率、效率等等。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6-10-10 10:42
阴阳五行学说,中医理论是开放的,不断发展的。《内经》之后,阴阳五行学说在脏腑理论中也在不断的 ...
一江春水 发表于 2016-10-10 11:30
“经典中医的气就是率,频率、功率、效率等等”——您这个是属于经典中医的“气”,还是后人理解的“气” ...
llyyjj 发表于 2016-10-10 03:09
《内经》里的阴阳五行学说,是一个统一的学说,阴阳中蕴含着五行,五行中包含着阴阳。“肾阳”是五行中 ...
太白侠 发表于 2016-10-10 03:34
经典的本义,后人的解读。
一江春水 发表于 2016-10-10 12:00
同样是后人的解读,何以证明您不是属于“后人理解的糊涂”呢 ?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6-10-10 03:39
阴阳五行,远古的时候,可能是两个学说,邹衍开创战国时期阴阳家学派,其主要思想是“五德始终说”和 ...
董建军 发表于 2016-10-10 11:37
你看看肾是什么东东?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6-10-10 05:07
肾阳,把阴阳五行去除,中医理论中的“肾阳”是什么??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6-10-10 05:07
肾阳,把阴阳五行去除,中医理论中的“肾阳”是什么??
gl0101 发表于 2016-10-10 13:50
气是中医的基本概念,希望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好好扯,一定要把它扯出个头绪来。:victo ...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6-10-10 02:04
阴阳五行,远古的时候,可能是两个学说,邹衍开创战国时期阴阳家学派,其主要思想是“五德始终说 ...
董建军 发表于 2016-10-10 11:37
你看看肾是什么东东?
董建军 发表于 2016-10-10 12:24
肾脏你看懂呢?
董建军 发表于 2016-10-10 12:24
肾脏你看懂呢?
黄中正 发表于 2016-10-10 14:29
阳化气,阴成形。气是阳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与能量传播有关。
llyyjj 发表于 2016-10-10 14:59
老董厉害啊,gl0101先生都表扬你了,赶紧再讲讲,把肾阳肾阴肾精肾气的图片都发出来。都发出来,还有人 ...
董建军 发表于 2016-10-10 16:24
肾脏你看懂呢?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www.gtcm.info/)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