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五行理论早于五星的命名”吗? [打印本页]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7-2-3 22:20
标题: “五行理论早于五星的命名”吗?
“五行理论早于五星的命名”吗?
有网友说:“阴阳五行是中国古代的循环论,是描述周期现象规律的理论。天上的行星都在周期性运动,两者有联系也能説的通。但五行不会来源于五星,五行理论应该早于五星的命名,星术家把五行的名字用于五星命名是为了提高星术的权威性。”
“五行理论早于五星的命名”吗?有必要论证和讨论。
何谓“五行理论”?。早见《尚书·洪范》记载:“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弯曲,舒张),金曰从革(成分致密,善分割),土爰稼穑(意指播种收获)。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这里不但将宇宙万物进行了分类,而且对每类的性质与特征都做了界定。后人据此概念,又创造了五行相生相克理论,体现在“五行生克”定律上面。
生,是指两类属性不同的事物之间存在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的关系;具体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则与相生相反,是指两类不同属五行性事物间之关系是相互克制的;具体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何谓“行”?行则动,行则走,五行则词不达意。行指物质则说得过去,因为行( XING)也读行(XANG),五行(XANG)是物质的分类或排列。但是物质的相生相克不是唯一的,比如木生火,石也可生火,击石为火呀。石是土,土生火。又如水克火,土就不克火?所以,物质的生克理论是难于自圆其说的。
《尚书·洪范》“五行”的根据是什么?是“河图”,一,二,三,四,五是河图之数,一位北方,北方寒,寒而生水;二位南方,南方热,热而生火;三位东方,东方生风,风生木;四位西方,西方燥,燥生金;五位中央,中生湿,湿生土。“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正是对河图之数的解读。
“河图”之数又是自何而来?来自古天文。七曜周肇,是说日月和五星运行于各自的轨道。岁星,荧惑星,镇星,太白星,辰星。五星运行,以二十八宿舍为区划,由于它的轨道距日道不远,古人用以纪日。五星一般按东南中西北的顺序,相继出现于北极天空,每星各行72天,五星合周天360度。根据五星出没的天象而绘制的河图,是五行的来源。因在每年的十一月冬至前,辰星见于北方,正当冬气交令,万物蛰伏,地面上唯有冰雪和水,故为水行。七月夏至后,荧惑星见于南方,正当夏气交令,地面上一片炎热,故为火行。三月春分,岁星见于东方,正当春气当令,草木萌芽生长,故为木行。九月秋分,太白星见于西方,秋天杀伐之气当令,万物老成凋谢,故为金行。五月镇星见于中天,表示长夏湿土之气当令,木火金水皆以此为中点,木火金水引起的四时气候变化,皆是从地面上观测出来的,故为土行。
有网友提出,五行概念的形成有多条思路背景:
其一,五帝尧舜时期羲和就开始了术数五行实践;
其二,源于商代后期以来方位观念的术数化,甲骨文中有很多关于“四方”、“四土”的记载,东、西、南、北、中央的五方观念在商代后期已经形成。这种方位观念的术数化约在春秋战国之际完成,如《墨子·贵义》有时序和方位,如《礼记·曲礼上》“行,前朱鸟(雀)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招摇在上”,《史记·天官书》有对四季天象方位的观测做记录。
其三,是来源于西周后期以来逐渐兴起的“五材学说”,五行最初源于五材,五材则导源于六府。古代有木、火、土、金、水、谷六府主管事务,周幽王之后撤销谷府,逐渐形成“五材”。《国语·鲁语》《左传·昭公三十二年》中均有所记载,春秋时期,五行基本确定,天上有日月星三辰,地上则有五行。
以上五行概念的背景,术数与方位同于《河图》,五材之论当在五行概念建立之后的推论
对于“五行”一词的释意,一致认为是关乎自然的呈现与持续运作。郑玄注曰:“行者,顺天行气也。”《尚书》提到的“五行”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行”所指称的无非是一种自然的“运行”,是依循着本身之为呈现所固有的一种规则而持续运动,是一种自然的作为。因此当鲧矱洪水时,帝要震怒,因为这是违反自然规律的作为,天命之降于禹,是因为禹因势利导以治水,水性基本上就是流,阻流以治,自然破坏水性,坏了自然之性,定会引起天怒,因而也必导致人怨,是以夏启伐有扈氏,认为所行之讨伐是“惟恭行天之罚,左不攻于左,汝不恭命。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
《汉书?艺文志》也说,“ 五行者,五常之形气也。”
以上史册记载说明“五行”概念来源于《河图》之数,一是北方寒生水;二是南方热生火;三是东方风生木;四是西方燥生金;五是中央湿生土。《五行》之意是“自然的运行”也好,“顺天行气”或“五常之形气”也罢,都不离形和气,都没有说明何为自然?何为顺天?何为形气?以至留下一个后天的五材对抗着先天的五行,使五行的概念不能建立。揭示五星是五行之源,把五行与五材相统一,是《内经》的杰出贡献,不仅为“根据五星出没的天象而绘制的河图”提供了根据,而且建立了五行理论和概念。
《天元纪大论》云:“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 天有五行,明确指出五行是天体运行。大论以《太始天元册》之论说明,天体运行是“七星周肇”,即日月和五星各循轨道周期运行,化生寒暑燥湿风五气,“五气终天”运行,布气于地,“总统坤元”,产生阴阳寒暑的气候,有柔有刚的地形和万物姿始的生生化化。
天周以28星宿为象征,是天体运行的标志。十天干与28星宿相对应,立东西南北中五方之位。《太始天元册》论“五气终天”:
“丹天之气”,经奎壁与牛女四宿之上,下降戊癸二干方位。丹为红色属火,戊癸统火运。
“黅天之气”,经心尾二宿向角轸二宿运行,下降甲己二干方位。黅为黄色属土,甲己统土运。
“苍天之气”,经危室二宿向柳鬼二宿运行,下降丁壬二干方位。苍为青色属木,丁壬统木运。
“素天之气”,经亢氐二宿向昂毕二宿运行,下降乙庚二干方位。素为白色属金,乙庚统金运。
“玄天之气”,经张翼娄胃四宿运行,下降丙辛二干方位。玄为黑色属水,丙辛统水运。
“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可不通乎!”五运就是“五气终天”,“五气终天”是由十干统运,十干统运是依日月会五星运行的顺序展现的自然规律。“五气终天”在地为化,即“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天为寒,在地为水。故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内经》明确指出:“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金木者,生成之终始也”。可见《尚书·洪范》之“五行”是“五形”之谓也,是形气相感化生万物的自然现象。 对于形气相感《内经》有具体的论述,《五运行大论》云:“天垂象,地成形,七曜纬虚,五行丽地。地者,所以载生成之形类也。虚者,所以列应天之精气也。形精之动,犹根本之与枝叶也”。天垂象,垂的是七曜纬虚,即日月五星在天空的运行。天空之虚,布的是七曜及其运行之气。地成形,形分五方,金木水火土之形,地形载的是生成的万物之形。所以,地之形源于天之精,万物生化,是天体运化产生的气化规律,天与地是根本与枝叶的关系。所以,“五行”就是五运,是天之五气依序运化为地之五形的五行。
“阴阳五行是中国古代的循环论,是描述周期现象规律的理论”吗?非常正确。但是,我们不仅要会背教条,还要明白这一教条的根据。哲学是人的思想和方法,是对自然和社会规律的认识和结论。我们要明白阴阳五行的实质,要明白阴阳五行的本源,要明白阴阳五行是怎样循环,才能运用循环。没有天体运行的周期还有循环论吗?没有天之气化与地之万物的关系,还会有周期现象规律吗?实践是捡验真理的标准,不是背背教条就等于解决了实践问题。
“五行理论应该早于五星的命名” 吗?“五行”的概念是“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没有《河图》之一,二,三,四,五方,哪来的金木水火土?没有夜观五星运行与季节和气候的变化,又哪来的五方五位?没有五季气候的变化,五行相生成立吗?没有五季气候的太过和不及五行相克成立吗?五行理论是天地相生的理论,五材理论是五行理论的推论,是五行理论在社会实践和生活中的应用。
五星命名金木水火土了吗?既已命名,为什么《金匮真言论》还称:东方青色,“其应四时,上为岁星”;南方赤色,“其应四时,上为荧惑星”;中央黄色,“其应四时,上为镇星”;西方白色,“其应四时,上为太白星”;北方黑色,“其应四时,上为辰星”呢?其实,五星以金木水火土的名称出现,显示的是“因天之序,盛衰之时也。”
何为天之序?日月会五星之序也。《卫气行》指出:“岁有十二月,日有十二辰,子午为经,卯酉为纬。天周二十八宿,而一面七星,四七二十八星。房昂为纬,虚张为经。是故房至毕为阳,昂至心为阴。”日行于房宿是东方,会岁星,其运木气,木星是木行标志;日经房宿至张宿,是东方至南方,会荧惑星,其运火气,火星是火行的标志;日经子午与卯酉相交处,是地之上空,会镇星,其运土气,土星是土运的标志;日经张宿至昂宿,是南方至西方,会太白星,其运金气,金星是金行的标志;日经昂宿至虚宿,是西方至北方,会辰星,其运水气,水星是水运的标志。日经子午与卯酉相交处,是地之上空,会镇星,其运土气,土星是土运的标志。因此,天之序就是天体运行之序,是寒暑燥风生化木火土金水之序,显示的是阴阳气化的盛衰,并非对五星的命名。五行理论是生克,其生,是天之五气生化地之五形,从而形成万物生长化收藏的自然规律。其克,是天之五气运化中的盛衰,形成地之气候变化的规律。所以,“五行理论应该早于五星的命名”是没有根据的,也是没有道理的。
科学的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中医理论是自然规律的展现,是五运阴阳的气化规律的展现,是天体运行的运化展现。搞清中医理论的根和源,方能明白中医理论的性质,方能明白中医实践的路子,方能明白中医发展的方向,方有中医理论立世的基础。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7-2-4 06:52
“五行理论早于五星的命名”吗?这的确是一个很好的命题,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但是楼主洋洋洒洒说了半天,并没有明白的说出来五行理论发源于何年月?五星的命名又开始于何年月?如此乱炖,怎能说明问题呢?什么都不明确,怎么比较呢?怎么结论呢?
作者: 黄中正 时间: 2017-2-4 22:20
五行的出现应该早于《尚书·洪范》。《尚书·洪范》只是目前所能看到的最早记载
作者: 黄中正 时间: 2017-2-5 11:24
洪范对五行的定义可能并不完全反映阴阳五行的正确原理,甚至为后世掌握阴阳五行带来了约束和误导。阴阳五行可能是中国古代数学归纳的重要原理,这一原理比西方要早二千多年。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7-2-5 11:27
謝謝千总指教,不过先生提的问题有点无聊。五行理论源于内经,自然源于歧黄,先生说歧黄生于何年月?五星是五方五季五气五运的标志,所以,有五运就有五星。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7-2-5 11:29
欢迎董先生指教。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7-2-5 11:37
【《尚书·洪范》只是目前所能看到的最早记载】,有记载,就有根据。记载的根据是什么?为什么称五行?又为什么是一二三四五?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7-2-5 11:49
先生不要空想,不要噫断。洪范五行是概念,概念是对真实的认知。数学也只有具体的数,结绳而纪,纪的是物。先生空洞无物的假设,自己相信吗?
作者: 黄中正 时间: 2017-2-5 12:06
本帖最后由 黄中正 于 2017-2-5 12:08 编辑
看来你对数学的理解还是比较浅。推荐看一本书《数学与文化》,刘鹏飞、徐乃楠著。
阴阳五行的数学原理我们一直在研究,得到的一些结论与中医理论基本是相符的,但要全面解释中医理论尚早。该原理多次与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张建斌教授和江苏省中医院的主任医师磋商过,他们很支持。在这儿发言的一些论点不是凭空推测,而是根据我们的研究结论给出的。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7-2-5 12:38
本帖最后由 千秋雪 于 2017-2-5 04:43 编辑
谢谢一吐先生回复
讨论问题,本来就是各抒己见,到底谁无聊,大家有目共睹。
先生不要忘记,先生这篇帖子的题目,开宗明义就是 “五行理论早于五星的命名”吗?问题的核心就是“五行理论”和“五星的命名”,到底哪个在先!显而易见,如果在“五星的命名”以前,就已经有了“五行理论”,那么就充分说明所谓“五行源于五星”之说,就不攻自破,成为无稽之谈了!
先生现在又说“五行理论源于内经”,真让人莫名惊诧!那么先生文中所述“何谓“五行理论”?。早见《尚书·洪范》记载”又将至于何境地呢?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7-2-5 12:47
本帖最后由 千秋雪 于 2017-2-5 04:56 编辑
阴阳五行数学及其在中医学上的应用
[attach]11697[/attach]
作者:孟凯韬
本书论及阴阳五行数学的基本理论及其在中医学,特别是辨证论治中的应用。其中的数十个定理是根据从阴阳五行的特征抽象出的3个公理严格推导出来的。这些定理破解了中医界几千年悬而未解的理论之谜。
基本信息作者:孟凯韬著
ISBN:10位[7030195221]13位[9787030195227]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8-1
定价:¥65.00元折叠
编辑本段内容简介
阴阳五行数学是哲理数学的分支学科。其中一些定理所推出的阴阳五行生理和病理公式揭示出入体生理和病理活动的普遍规律。由之不仅可以对中医的治疗方法进行严格的数学论证,从而从逻辑检验的角度证明中医治疗方法的科学性或对不完善者揭示出完善的途径;而且可以反推出中医经典处方并判断其是否完善和对不完善者揭示出完善的途径,从而为中医的创新开辟一条道路。
这种用公式推导处方的方法将东方的整体思维与西方的分析思维相结合,将中医的理、法、方、药熔于一炉,不仅使中医变得容易理解,而且可以和计算机结合,使辨证论治规范化和现代化成为可能,使中医学有可能成为具有现代科学特征的科学。书中列举反推经典处方的实例100个,涉及经典处方109则。
-----------
http://baike.so.com/doc/1979215-2094576.html
关于阴阳五行数学模型的说明
阴阳五行是数学模型,这已成定论。有人说:“医学研究的是人体,是在生理学生物学实验的基础上建立基础数据,通过复杂的数学统计分析和化学分析得出严谨的结论,这才是科学。”这是把数学看成是数据统计,不知数学是研究自然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它是用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谱写自然界的内在旋律,用简洁的、优美的公式与定理揭示世界的本质,用严谨的语言和逻辑调理人们的思维秩序的一门学科。数学模型就是为了某种目的,用字母、数字及其它数学符号建立起来的等式或不等式以及图表、图象、框图等描述客观事物的特征及其内在联系的数学结构表达式。
毫无疑问,阴阳五行模型是哲理数学模型。有人却振振有词地说,学界揭示阴阳五行数学模型是“先扯一堆虚无的哲学理论,然后给这些哲学理论生硬的建个数学模型,然后就说该理论是科学、严谨的”。殊不知阴阳五行这一哲理数学并不是“一堆虚无的哲学理论”,它是实实在在的从最普遍的客观事物中升华出来的哲学理论,它抽象于天体运行、四季八节气候、气象、物候等变化节律。说它是虚无的哲学理论的人,只是暴露了自己的无知而已。正如数学家孟凯韬说的:“阴阳学说是中国传统的唯物辩证法,它不仅包含西方唯物辩证法,而且较之高出一筹。阴阳学说有六大要义,即阴阳的对立、互根、消长、平衡和转化。西方的唯物辩证法,只讲对立性,而不讲互根性和平衡性。然而互根和平衡是和谐的基础。因此,笔者认为阴阳学说实际上是一种和谐化的辩证法。”
(孟凯韬:《阴阳五行数学及其在中医学中的应用》科学出版社出版日期: 2007-8-1)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7-2-5 12:58
浅释中医阴阳五行数学模型
中医大讲堂(一)
数学是研究自然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它用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谱写自然界的内在旋律,用简洁的、优美的公式与定理揭示世界的本质,用严谨的语言和逻辑调理人们的思维秩序。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源自于人类早期的生产活动,早期古希腊、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及中国古代都对数学有所研究。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通过抽象化和逻辑推理的运用,由计数、计算、量度和对物体形状及运动的观察中产生。数学的基本要素是:逻辑和直观、分析和推理、共性和个性。①
“数学模型是关于部分现实世界和为一种特殊目的而作的一个抽象的、简化的结构。”具体来说,数学模型就是为了某种目的,用字母、数字及其它数学符号建立起来的等式或不等式以及图表、图象、框图等描述客观事物的特征及其内在联系的数学结构表达式。②
中华民族的祖先发现宇宙是自平衡的循环系统,生命也是自平衡的循环系统。从宇宙运行、生命运行的节律中抽象出阴阳五行模型。阴阳五行模型是高度抽象、简化、通用的模型,因而可以称为数学模型,阴阳五行模型描述了大自然的宇宙运行、生命运行的基本规律,中华民族的祖先以此建立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把天地人作为一个大系统,把人体和天然药物系统作为开放的宇宙的阴阳五行同构系统和同步变换系统,从中推演出生理病理和药理。确定疾病的表型——“证”, “证”有阴阳五行属性,分为阴阳寒热表里虚实之证。阴阳五行模型是抽象、简洁、通用的模型,学习中医学必须掌握阴阳五行这一数学模型,否则学一辈子中医也不得要领,不能入中医学之门,更不要说在中医学科登堂入室。阴阳五行模型不仅是建立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数学模型,更重要的是世界观,中医生只有掌握阴阳五行数学模型才能树立整体观、辩证观,正确地辨证论治,达到安全、高效的治疗效果。
一、阴阳五行数学模型
阴阳模型可用太极图作解析。根据太极图:黑白两条鱼纹形循着太极环旋转,黑色表示阴,白色表示阳。黑色的鱼纹形属于阴,居下向上,位阴势阳。其头部有一个白色的的圆圈(眼睛),表示阴趋向阳是阴中之阳的眼睛所驱使。黑色的鱼纹形身在下,尾在上,表示阴中有阳。白色的鱼纹形属阳,居上向下,位阳势阴。其头部有一个黑色的圆圈(眼睛),表示阳趋向阴是阳中之阴的眼睛所驱使。白色的鱼纹形身在上,尾在下,表示阳中有阴。太极图显示:① 阴阳之所以平衡是因为阴阳在循环。在存在极限的闭区间④内,阴阳是互根的(阴长阳长,阳消阴消,阴趋向阳,阳趋向阴,阴极反阳,阳极反阴,阴阳转化)。无形的环是太极,循环运动是圆形的,故太极是圆形的。阴阳只有循环才得以“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否则“阴阳离决,精气乃绝”。② 由①推知:在阴阳未达极限的开区间④内,阴阳是对立的(阴消阳长,阳消阴长,阴趋向阴,阳趋向阳)。
五行模型、三阴三阳模型,则根据《内经素问》七篇运气大论解析。
阴阳五行模型在1990年出版的得到钱学森首肯的《内经五运六气学》中首次用数学结构表达式来表述:以系统论观点来解释,中医学认定,系统S是阴阳两元的集合:
即 S={阴,阳}
而系统S的结构秩序A和功能秩序A,则可用阴阳变量x来描述:
A={x|x∈S, 阴≤x≤阳}
或 A={x|x∈S, 阴≥ x≥阳}③
解析:阴阳系统S是两个运算符相反的元素阴,阳的集合,五运(五行)六气(三阴三阳)是阴阳系统S运行过程的五大或六大阴阳变量x的具有阴阳运算符的运行环,五运(五行)环有固定的时空,稳定的气候、物候,故是有形的;六气(三阴三阳)环虽有固定的时空,但是气象变化相对不稳定,故是无形的。所以,阴阳系统S运行过程以五大阴阳变量x五行环为主,五行的每一环节子系统之间,有相生相克的关系,产生了五行运算法则。六气(三阴三阳)环根据《内经》五运六气七篇大论,有对应于五行遵循五行运算法则,有从标从本从中之变的运算法则等。《伤寒论》将三阴三阳环的运算法则用于外感病。《金匮要略》将五行环的运算法则用于杂病。
(一)阴阳运算法则 根据太极图,阴阳运算法则是:
在开区间(未达极限)的条件下,阴阳对立、阴阳消长,阴趋向阴,阳趋向阳。在闭区间(存在极限)的条件下,阴阳互根,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位阴势阳,位阳势阴,阴趋向阳,阳趋向阴,极则必反、阴阳转化。大自然、生命体作为一个阴阳两元的集合系统,是存在极限的。故生命体的生存发展呈阴阳运算法则。人体是宇宙运行系统的同构系统和同步变换系统,故其生存和发展遵循阴阳运算法则。
(二)五行运算法则 根据《内经》五运六气七篇大论,五行运算法则是:
在存在阴阳极限的闭区间内,五行相生运算 母子互根:生理是母令子实、子令母实;病理是子盗母气,母虚及子;治疗要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在存在阴阳极限的闭区间,五行相克运算 我生者克生我者,虚者被侮(乘),实者反侮。五行每一环节(每一行)的阴阳运算:见阴阳运算法则。大自然、生命体作为整体系统,是存在极限的。人体是宇宙运行系统的同构系统和同步变换系统,故生存和发展遵循五行运算规则。
从阴阳五行数学模型可以推知系统总是有极限的,系统内的各子系统之间总是有关联的。可见阴阳五行数学模型是一个系统论的模型。
(三)五行的阴阳定性定量
阴阳系统S是一个不断运转的系统,阴阳运行过程分为五个环节五运(五行)和六个环节三阴三阳(六气),五运每一环节就是五行x的子系统,六气每一个环节就是三阴三阳六气x的子系统,其表达式是{x|x∈S, 阴≤x≤阳}或{x|x∈S, 阴≥ x≥阳},x是阴阳系统S运行过程的变量。整个阴阳系统S运行过程是五行x系统和三阴三阳x系统。五行x系统分为木火土金水五个子系统。阴阳系统S运行过程分为六个环节(六气),x分阴枢、阴阖、阳枢、阴开、阳阖、阳开六个环节。显然,三阴三阳系统是阴阳开枢阖的两个环的重合,每一个环的开枢阖环节都是阴阳区间内的阴阳变量x的子系统,用{x|x∈S, 阴≤x≤阳}或{x|x∈S, 阴≥ x≥阳}表示。而五行x系统是稳定的一个环,其由木火土金水五个x子系统构成,亦用{x|x∈S, 阴≤x≤阳}或{x|x∈S, 阴≥ x≥阳}表示。
(1)木 阴阳定性:阳;阴阳定量:阴阳各占50%;趋向:阳;动态:升浮、流动性强;温度:温;生命过程:生。
(2)火 阴阳定性:阳;阴阳定量:阳极;趋向:阴;动态:动;温度:热;生命过程:长。
(3)土 阴阳定性:阳;阴阳定量:阳>阴;趋向:阴阳调和;动态:转;温度:温热;生命过程:化。
(4)金 阴阳定性:阴;阴阳定量:阴阳各占50%;趋向:阴;动态:降;温度:凉;生命过程:收。
(5)水 阴阳定性:阴;阴阳定量:阴极;趋向:阳;动态:静;温度:寒冷;生命过程:藏。
(四)三阴三阳运算法则 根据《内经》运气七篇大论,六气三阴三阳运算法则是:
(1)厥阴“风”对应“木”行;少阳、少阴“热”、“火”对应“火”行;太阴“湿”对应“土”行;阳明“燥”对应“金”行;太阳“寒”对应“水”。故三阴三阳可以遵循五行运算法则。
(2)三阴三阳有从标从本从中之变;有上下、中见、中终之变等。
二、阴阳五行数学模型的运用:
阴阳五行数学模型不但对宇宙或人体系统中各子系统间的相互关系以阴阳变量来表示,而且对宇宙系统和人体系统的同构关系和同步变换关系也以阴阳变量来描述。它不仅对生理病理予以阴阳定量,而且对药理也予以阴阳定量。例如它将中药的功能用阴阳五行模型分析(将事物、现象、概念分门别类,分别出本质及其内在联系)归纳为四气(温热寒凉)五味(酸收、苦泄、甘缓、辛散、咸软)、升降浮沉,从而使药物广泛地参与人体系统内的调节活动,而可以不受药物特异性功效的限制。这不是说中药没有特异性功效,而是说阴阳五行模型一旦用于药理,药物的用处就更广泛,同时副作用就更少了。
三、阴阳五行数学模型的溯源: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里明确地说:道(宇宙规律)是一个由两个对立面构成的统一体,与太阳性质同类或获得太阳能量多的属于阳,与太阳性质相悖或获得太阳能量少的属于阴。一生二,就是说宇宙是由阴阳两个对立面合成的统一体,一是阳,是天。二是阴,是地。二生三就是天地阴阳相交产生三,三(天地气交)生万物,万物通过阴阳界面相互转化达到平衡(所谓冲气以为和)。这个哲学思想,后来用太极图作成数学模型。
太极图由黑白两条循着太极环旋转的鱼纹形组成,黑色的鱼纹形居下向上,其头部有一个白色的圆圈。白色的鱼纹形居上向下,其头部有一个黑色的圆圈。太极图显示,在太极环内,即在闭区间④,阴阳互根而阴生阳长,阳生阴长,阴升阳升,阳升阴升。在达到极限时阴阳转化,阴极反阳,阳极反阴。在未达极限的开区间④,阴阳对立,阴升阳降,阳升阴降。极限的存在是阴阳平衡的根本,作为整体系统,总是存在极限的,所以在任何系统内总是阴阳对立互根,阴生阳长,阳生阴长,阴阳相互转化而平衡的。大自然是一个系统,生命体是一个系统,系统总是由阴阳两元构成并存在极限——封闭性的环,没有极限的系统就失去平衡,就没有生命,系统就不复存在。尽管许多环看不见,特别是大自然、生命这些特大系统,环是无形的,但它总是存在的。这就是太极。《内经》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太极图浅释中医阴阳五行数学模型
四、阴阳五行数学模型的取象⑤:
阴阳五行数学模型是从宇宙运行节律、气象变化节律、物候变化节律中抽象出来的。
(一)阴阳系统是一个有极限的闭区间,是一个不断运转的环。环就是太极,阴阳运转总是循环的,太极决定了阴阳的运算法则。这抽象于古代观测的天体运行、气象变化、气候周期、物候周期都是循环的规律。没有太极不成系统,也就没有生长化收藏的生命活动过程。现代生物学也揭示,细胞周期同样存在着生长化收藏的生命活动过程⑥。这显示细胞周期存在未揭示的“太极”。
(二)五行是五运,是阴阳系统循环变化的五个环节,取象于五个相对稳定的时空,比如一年四季:春、夏、长夏、秋、冬,一日四时:朝、日中、日入、夜半。由于地球公转自转,产生季节变化,引起日照量、大气环流的变化,产生气候气象变化:温、热、湿、凉(燥)、寒等气温、湿度和风(气流)变化。春是草木复苏的季节,故以“木”为操作数符号(以下简称符号)。春季是季风气候,故六气以“风”为符号,夏季是日照最多的季节,故以“火”为符号。夏季气候炎热,六气以“热”为符号。秋是凉燥季节,物候表现为草木凋零,故以“金”为符号。六气以“燥”为符号。冬是日照最少、以冷空气为主的气候,气象为“寒”,以“水”为符号。六气以“寒”为符号。四季轮回是阴阳运化的表现,是阴阳生化的作用,土生万物,所以用“土”作为符号。长夏湿度高,六气以“湿”为符号。能量高的“火”最具生化能力,所以“火”生“土”,东南西北四方的交界(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分别对应于季春、季夏、季秋、季冬)为五行转化的区域所以称为“土”。故“土”控四方而居中央,五运以土为中心,所以五行顺序是木火土金水。必须指出,把五行解释为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是错误的。相关的辞书称木火土金水是五种物质,导致人们对阴阳五行的质疑。辞书应纠正为“五行是阴阳系统的五运行环节”,木火土金水是符号。
1、五行相生规律:五行相生是对春夏秋冬四季(春季72天、夏季72天、长夏季春季秋季冬等季末各18天、秋季72天、冬季72天)轮回变换、四季气候(温暖、炎热、潮湿、凉燥、寒冷)变迁及其对应的四季物候(生、长、化、收、藏)变化抽象出来的一般规律。
2、五行相克规律:五行相克是气候气象自身的相互制约作用及其对物候的制约作用抽象出来的,春季天气温暖是草木萌芽的气候,所以叫做“生”,用“木”做符号。春季遇到冷空气南下天气凉燥(金)必然抑制植物生长,故“金克木”。夏季的天气不仅气温升高而且带来锋面雨。炎热的天气能制约凉燥天气的肃杀作用,这是火(热)克金(凉燥)。夏季炎热的天气是植物茂盛的气候,所以叫“长”,用“火”做符号。越接近地面湿度越高,故土壤是潮湿的,对应土的是潮湿的环境,湿度高的环境以“土”为符号。潮湿的物体遇到空气流动(风)就干燥,所以木(风)克土(湿)。秋季天气凉燥,凉燥天气是肃杀的气象,对植物生长有抑制作用,所以叫做“收”,用“金”做符号,上已说过金克木就是凉燥肃杀生物。冷空气是冬季的主天气,使冬眠动物蛰伏,所以叫“藏”,用“水”做符号。长夏是土,故土是温热的,温热能克制寒冷,而且土能控制水,冬眠动物蛰伏在土中才能过冬,所以土克水;冷空气的降温作用,就是水克火。以上气候气象物候的五行相生相克是阴阳平衡规律的体现。可见,五行相生相克是从太阳年的气候、气象、物候变化节律抽象出来的。五行相克规律还从灾害性天气的胜复规律抽象出来,如《素问》的五运六气七篇大论就详细的论述了灾害性天气的五行胜复规律。综上所述,阴阳五行模型取象于宇宙运行、气象变化、气候变迁、物候变化等节律。
参考文献
①《百度百科》:数学(一门学科)
②《百度百科》:数学模型
③ 徐振林:《内经五运六气学》 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 上海 1990 第1版
④《百度知道》:什么是开区间和闭区间
⑤《360百科》:(1)以某事物作为榜样。《庄子·天道》:“夫尊卑先后,天地之行也,故圣人取象焉。”
⑥ 《360百科》:细胞周期
http://blog.sina.com.cn/s/blog_d3266edb0102uxtx.html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7-2-5 16:24
謝謝先生的推荐,我学的是中医,《数学与文化》与中医是风马牛不相及也。先生的研究是南辕北辙,如果说【与中医理论基本是相符的】话,说明阴阳五行理论在数学领域的应用,而不是阴阳五行的本质。内经的阴阳五行是本质,是根源。先生不明何为阴阳五行,你哪个数学又有何用?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7-2-5 16:57
謝謝千总回复。所谓有聊无聊是有没有学术意义。先生没读我的帖子,问得令人莫明其妙。
1,“五行理论源于内经”,内经开章明意“昔在黄帝”,即阴阳五行之学始于远古,内经称之三坟之一,难道不早于西周?五行的概念由《尚书·洪范》记载,错在哪里?
2,【如果在“五星的命名”以前,就已经有了“五行理论”,】五星的出现是五运的标志,是五行的标志,五星用木火土金水作标志,是五气化五行的顺序。没有五星运行,哪来的五行理论?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7-2-5 17:10
本书论及阴阳五行数学的基本理论及其在中医学,特别是辨证论治中的应用。其中的数十个定理是根据从阴阳五行的特征抽象出的3个公理严格推导出来的。这些定理破解了中医界几千年悬而未解的理论之谜。
--------------------------------
千总又上了贼船。【阴阳五行数学】自何而来?【阴阳五行的特征】是什么?阴阳是气,五行是形,形气相感是阴阳五行气化的自然规律。千总是只信吹牛,不信中医理论。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7-2-5 17:26
中华民族的祖先发现宇宙是自平衡的循环系统,生命也是自平衡的循环系统。从宇宙运行、生命运行的节律中抽象出阴阳五行模型。阴阳五行模型是高度抽象、简化、通用的模型,因而可以称为数学模型,
----------------------------------
【宇宙是自平衡的循环系统】 。什么是循环系统?没有天体运行,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循环吗?【生命也是自平衡的循环系统】,没有三阴三阳六经的升降气化,有生命的循环系统吗?不论本源,不论实质的研究,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7-2-5 19:03
千秋雪 故作高深,言不及义。概念不清,逻辑混乱!
-------------------------------
千总,扣帽子,打棍子不是讨论学术的态度。请把【言不及义。概念不清,逻辑混乱】说具体点。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7-2-5 19:07
阴阳是气,五行是形,这种外行的话,也能说得理直气壮啊
------------------------------------
千总呀,多读中医经典,别把中医经典当外行。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7-2-7 23:12
千总说 看不懂,没关系,可以好好学习一下。自说自话的吹毛求疵,有什么意义呢
------------------------------------------
中医师不学中医,却要学数学模型,向数学模型看齐,这也是现代中医的一道风水线。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7-2-7 23:35
萧铁说 呵呵,抄几段书,然后吐些口水把它们粘起来就叫“论证”了?厉害了,抄书吐。
---------------------------------------
謝謝萧先生的鼓励和表扬,点出了学习中医的两个关键,一是读书,二是实践。读书要有所悟,前后相联,上下贯通,融汇明道,,实践是把书同现实联系,解决实际问题。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7-2-14 22:43
【五行理论应该早于五星的命名】是伪命题。
五行概念是【“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弯曲,舒张),金曰从革(成分致密,善分割),土爰稼穑(意指播种收获)。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
五星是【岁星,荧惑星,镇星,太白星,辰星。】《内经》没有用金木水火土命名五星,所以五行理论早于五星的命名是荒唐的。
五行就是五运,运化五气化五形之行。寒行北方化水行,暑行南方化火行,风行东方化木行,燥行西方化金行,湿行中央化土行。可见五行与四时是相应的。四时是观察太阳运行的气候变化。五行则是观察五星运行的气候变化。所以,经云五行应四时,
四时由太阳运行的空间主气,常年不变。五行由五星运行的空间主气,太过不及而造成异常气候。十干统运,太阳之气与五星之气的阴阳气化,才是大地当年的气候状态。五气化五行为五行相生,太过不及化五行为五行相克。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7-2-15 12:08
本帖最后由 一吐了之 于 2017-2-15 12:10 编辑
萧铁说 文字游戏。
-----------------------
哈哈,可笑萧铁愚,无能识真机。
试看这万紫千红的缤纷世界, 盎盎生机的代代人生,
五运之外,何能称源?
七曜游太空,
日月会五星。
五气经天起,
阴阳化五行。
天地成一统,
气交万物生。 可笑萧铁愚,
无知天地情。
作者: 逸农 时间: 2017-2-15 14:00
五行即五气,源于四时而上应五星。也就是天上有的地上才会有!
作者: 逸农 时间: 2017-2-15 14:10
天道者,阴阳;地道者,刚柔。天地合气,命之曰人。
作者: 逸农 时间: 2017-2-15 14:17
人是形气(神)的结合体,五气本来生于阴阳,而又在地道的作用下转化成形,因气成形,以成五脏。
作者: 逸农 时间: 2017-2-15 14:31
五行是形气层面的东西;而阴阳只是在气的层面。气行于地,形丽于天,不信你就仰观天文,还真有五星!
作者: 逸农 时间: 2017-2-15 14:34
所以,五行属于地道刚柔系统。若在阴阳系统中探讨五行,无异于缘木求鱼!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7-2-15 16:10
萧铁说 温馨提醒一下:闻说有人已经要和你此等人势不两立了,自己看着办吧
---------------------------------------
謝謝提醒,有网友来讨论,求之不得。越多越好,你不凑热闹吗?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7-2-15 16:14
欢迎先生光临讨论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7-2-15 16:51
先生说得好。只是言天者论气,言地者论形。五气为何称五行?这是其一。其二,经云:“天有四时五行”,四时是六气一时,五行是五方之气,四时同于五方吗?请赐教。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7-2-15 17:02
好,点个赞。然,“七曜周肇,曰阴曰阳,曰柔曰刚”。即,阴阳,柔刚都是日月五星运行的五气气化的表现。天体运行在天为气,在地为形,形气相感而天地气交。天地合气,命之曰人。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7-2-15 17:18
这就说歪了。五气不是阴阳吗?经云:“言天者求之本,言地者求之位,言人者求之气交。”先生之论,能自圆吗?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7-2-15 17:23
先生越说离经旨越远。 对于形气相感《内经》有具体的论述,《五运行大论》云:“天垂象,地成形,七曜纬虚,五行丽地。地者,所以载生成之形类也。虚者,所以列应天之精气也。形精之动,犹根本之与枝叶也”。天垂象,垂的是七曜纬虚,即日月五星在天空的运行。天空之虚,布的是七曜及其运行之气。地成形,形分五方,金木水火土之形,地形载的是生成的万物之形。所以,地之形源于天之精,万物生化,是天体运化产生的气化规律,天与地是根本与枝叶的关系。所以,“五行”就是五运,是天之五气依序运化为地之五形的五行。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7-2-15 17:26
先生把《天元纪大论》读几遍再下结论,行吗?謝謝。
作者: 逸农 时间: 2017-2-16 09:06
是的!五行学说关乎人的脏腑,是中医的理论基础。但迄今为止,用五行解释脏腑功能亦有许多不通之处!如,金的趋势是下降的,但肺主宣发、肃降,宣发就不符合金性!老子说: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内经告诉我们人体有两个系统,就是人体之橐籥。一是阴阳系统,一是刚柔系统。呼吸之间,系统切换,以成橐籥!五行属于刚柔系统,所以在阴阳系统里解释五行是不是缘木求鱼?在刚柔系统中,不但脏腑功能井井有条不紊,就是中医基础理论的疑团,三焦、心包、命门,显现地栉比淋漓!痛快!痛快!妙哉!妙哉!
作者: 逸农 时间: 2017-2-16 09:14
形因气而生,气因形而立,形不离气,气不离形,中医看病针对的是人体,因形而察气,而不是捕风捉影!!!
作者: 逸农 时间: 2017-2-16 09:27
形气永远不能分,分则离决了!
作者: 逸农 时间: 2017-2-16 09:41
六气为天气,五行为地气,经旨是这样说的,先生是不是搞混了?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7-2-16 10:00
说得好!赞!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7-2-16 10:30
逸农说 形气永远不能分,分则离决了
------------------------------------
谁让你分了?气化形,形主气,是细统和层次的问题。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7-2-16 10:41
逸农说 形因气而生,气因形而立,形不离气,气不离形,中医看病针对的是人体,因形而察气,而不是捕风捉影!
----------------------------
好,请教,何为人体?脱离气而论人体是不是捕风捉影!
作者: 逸农 时间: 2017-2-16 11:06
请仔细看看,是谁脱离气了?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7-2-16 11:08
你别拿老子吓人,这里讨论的是医学。医学不是胡说,更不能造假。谁说【内经告诉我们人体有两个系统?】阴阳是三阴三阳六经,刚柔是脏腑,六经包含脏腑,脏腑又分主六经,这是两个系统吗?ll六经通天地之气,升降出入,气行于里,形立于表。无阴阳,何生刚柔?如你说 【在阴阳系统里解释五行是不是缘木求鱼】,那么,岂非阴阳离昧?如你说【脏腑功能井井有条不紊,就是中医基础理论的疑团】是你不懂阴阳气化和生化的关系。如此而已,岂有它哉?
作者: 逸农 时间: 2017-2-16 11:13
别急!不要带情绪!
作者: 逸农 时间: 2017-2-16 11:20
请先生平静平静,先把阴阳搞懂,请屈尊先读读“阴阳长什么样子”一帖,是否能入您老法眼?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7-2-16 11:43
请先生转过来,让开开眼界。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7-2-16 21:19
萧铁说 俺是有正义感的专业人士,99%时间用于干实事,只剩下1%时间提醒你不要整日价空吐口水误己误人罢了
---------------------
不懂不丢人,学呀。越是粉饰自己的人,越是暴露其虚伪。你邀请的高人在哪里?咋不露面呀。
作者: 柴胡汤 时间: 2017-3-2 17:32
五星的观察发现早于五行学说的出现,这是正常的。观星的一个最早功能,应当是为观察节气变化服务的,我国早在夏代,便制定出了历法。《黄帝内经》已明示了古人发现北极星的变化(斗柄指向)与四季变化的关系。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7-3-2 18:37
谢谢柴胡汤先生赐贴。
观星行动和记载应该是很早就出现了,此话有理。但是所谓五星的命名,绝不会早于五行学说的出现。也就是说,不可能在没有五行学说的时候,就已经有了金木水火土五星的命名了。你认为呢?
作者: 萧铁 时间: 2017-3-2 20:24
Well,实际上,火星是很早就有的,诗经“七月流火”里的火说的就是大火星,但那却是个恒星,不是行星。后来被称为火星那个行星那个时代叫荧惑,这些都是白纸黑字写在史书上的。可能搞不懂恒星和行星的分别,抄书吐和五星教授硬是装作这些史实不存在,把明明是后来发生的东西讲成是个源头,还一脸严肃的样子,所以说他俩很会搞笑。
作者: 柴胡汤 时间: 2017-3-3 08:50
我的认识是:发现五星且有了五行学说后,才用五行对五星定名。观星应当是古人很常见的一种实践认识活动,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关系十分密切。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7-3-3 13:02
萧铁,你跑哪去了,又找老师去了吧?真没出息呀。诗经古远,还是黄帝古远?荧惑一直是荧惑,内经说是火星了吗?杯弓蛇影,自欺欺人,愚呀!
作者: 柴胡汤 时间: 2017-3-6 09:09
“请先生指出内经对五星的定名。多谢了”
《内经》用的是五星的古、初名(镇、岁……),五星有多名。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7-3-6 15:37
五星命名是指以金木水火土命命,有网友说以五星命命是五行理论之后的命名。查内经,并没有以五星命名,说明五星的命名与五行理论无关。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www.gtcm.info/)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