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愿 望
[打印本页]
作者:
柴胡汤
时间:
2017-12-21 16:36
标题:
愿 望
本帖最后由 柴胡汤 于 2019-4-15 09:49 编辑
愿望伴随人生,并经努力奋斗而实现。
每个人都会有一些愿望,但愿望的实现,是受很多主客观因素制约的。我有过许多愿望,有的实现了,有的至今仍未能成为现实。
愿望之一:想吃饱饭
我出生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从童年记事起,便对缺粮挨饿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于是产生了想吃饱饭的愿望。生产队时我家有六口人(父母和四个孩子),饱受缺粮饥饿之苦,每年粮食收获后,家里有什么就吃什么,吃麦子时,先吃麦面,不敢将麦麸皮用来喂猪,到麦面吃完后,又将麸皮磨细后做饭吃。在我妹妹才三四岁时,到了五六月间,就是当时人们爱说的“五荒六月”时,家里没有粮食,菜地里有一丛洋丝瓜,一天三顿饭就煮洋丝瓜,放几根面条给妹妹吃,这样接连吃了近一个月,好在这棵洋丝瓜结果特多,救了我家人的命。有一个街天,父亲从街上买回来十斤包麦面(六角五一斤),面已经发霉,途中又污染了煤油,做成的饭有一股很浓的霉味和煤油味,虽然很难吃,但因为缺粮,只好坚持吃完。到缺粮的日子结束,是在家乡实行了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产量提高后。从一九七八年到一九八四年,我在县城读了六年书,生活处于“半饥饿状态”,因此我常说:我是饿长大的人。
愿望之二:想有一张书桌
从小学到高中,我一直很想拥有一张书桌,学生时代,家里没有书桌,在家做作业时,就找一条长板凳当桌子,再用一个方木墩做凳子,当我得到一张书桌时,是在我家建盖了新房后,用剩余的木料做了一张,此时我已经高中毕业,虽然心爱,但没有多大用处了。
愿望之三:以电代柴
小时候,砍柴是农村山区孩子的重要活计,砍柴很辛苦劳累,特别是在十冬腊月上山砍柴,那时比现在冷得多:早上出门干活,野外随地可见白霜,有一大部分人穿不起鞋子,光着双脚上山砍柴,每天早上砍回一背柴,吃过早饭后要干生产队的农活。当看到人们砍柴很劳累且对森林资源造成很大破坏时,我萌生了用电力代替木柴的愿望,早在一九八六年工业普查时,就在《充分开发水能资源,大力发展电力工业》中提出:在农村实行以电代柴工程。如今几十年过去了,近年来我上苍山采药、拾菌子,见不到村里人上山砍柴,树林越长越密,山越变越青,我的愿望基本实现,心里充满欣慰感。原因是随着村民们经济收入的增加,煮饭炒菜都用上了电器。
愿望之四:让乡亲们富起来
贫困伴随我成长、成人,我对贫困的记忆也便铭心刻骨,于是在童年时便很自然地产生了摆脱贫困、让乡亲们富起来的愿望,并一直为之奋斗。生产队时,我家的住房又旧又破且黑暗潮湿,据老辈人说,至少已有上百年历史了。楼梯下便是兄弟三人的床铺:用两根方条搭上三块木板而成,垫一张很大的绵羊皮,盖一块红色的棉毯子。早在童年时代,我就拼命地帮家里干活,七岁时便参加生产队的农活挣工分,但十分困惑的是:无论怎么苦挣,始终未能摆脱贫困,贫穷,成为我的一大心病,直到农村土地承包到户后,才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在此基础上才盖起了新房。童年时我就在亲手开挖的“自留地”上栽上了核桃树,几十年过去后,随着核桃价格的上涨,经济收入也有改善,很多村民通过种植核桃摆脱了贫困,过上了好日子。
愿望之五:人人拥有健康
我国古人通过长期的防治病实践,创立了防御疾病、保持健康的理论与技术,这就是中医。在现代人时常面临诸多疾病尤其是能查而不能治愈的“富贵病”的困扰之苦时,我希望人人能健康长寿。通过潜心刻苦学习中医药理论,并努力运用于防治疾病实践,撰成《认识中医,拥有健康》一文,发于多家网络,大力宣传中医药知识,以求提高人们的身心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进入中年,又产生了两个愿望:一是盼望能生产出一种“核桃仁加工机”,以取代繁琐低效的手工劳动,提高效率;二是出现一种“思维记录仪”,帮助文艺创作者、艺术家、工程技术人员等脑力劳动者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将此寄望于有志于发明创造的科学家及技术人员。“人有善愿,天必佑之”,祝愿早日实现,造福人类。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www.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