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证候学说:中医界的“一带一路”? [打印本页]

作者: 萧铁    时间: 2018-7-15 07:35
标题: 证候学说:中医界的“一带一路”?
最近几周一连发了几个帖子,招来许多负面、却与事实/数据/逻辑无关的回帖,当然这是发帖时就已经预料到的,故也不是什么问题。只不过,大家都把时间精力花费在无关宏旨的问题上,觉得很是可惜。本来【建议】那帖的原意,便是找个题目使得五行信奉者们有个渠道,可将正负能量转化成多少有用的成果;但可惜不仅明显没有收到这设想的效果,还连累到个别负能量爆灯的人不断重复谎言与谩骂,客观上等于是制造了让人表演自残的机会,更让仁海等改革派大将被禁言,心中甚是过意不去。正义人士又一次“愧则有余,悔又无益”,思前想后,觉得还是应该聚焦在中医改革的方向目标上,为新时代如何在论坛营造出中医改革开放新气象出谋献策。具体的说,就是设法找到个题目能凝聚论坛各路英雄形成共识,就像一带一路这构想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立一样,于是就有了这个帖子的题目。

正义人士以为证候学说似可担此重任。理由至少有以下几点:
 o “证候”概念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为应对现代学科要求而从传统论述中提升出来、赋予新内涵的概念,获得广泛的赞同和支持(此文尤其重要:http://www.gtcm.info/forum.php?m ... mp;page=2#pid551484
 o 卫生部主导的证候规范化努力,历经全国专家并领导大学团队达数百人-年的付出,为证候学说奠定相当扎实的基础
 o 【中医探微】的研发,初步证实这概念同时具包容性和可扩展性,由此而构建的框架确具能整合藏象、气血、八纲等主要传统中医学说的潜力,并为进一步应用人工智能铺路
 o 如果证候学说能成功将多个传统学说整合为一,必将大幅提升中医专业水平和学习效率,意义重大深远


论坛里不少人都有著书立说传世之意,基于证候学说的重要性,建议有此志者应重新审视拟写书本的内容和架构,考虑以此为中心,庶几可为证候学说的发展完善添砖加瓦,从而彻底告别五行存废或取代之类在新时代已失去存在意义的旧时代议题。(注意:这里并不排斥 一 甚至鼓励 一 五行信奉者们作出贡献,但前提是:不是光就五行论五行,而是须在证候学说的框架里讲。)





作者: 否极泰来    时间: 2018-7-15 08:00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作者: 高智海    时间: 2018-7-15 08:37
本帖最后由 高智海 于 2018-7-15 14:26 编辑

萧先生真幽默!竟然以正义人士的身份举起了一带一路的大旗!殊不知,一带一路虽然是用来联通世界的,但却是中国人首先提出来的;就像中医虽然能够造福全人类,却是中国人创造的。所以,高举中医界一带一路的大旗首先要旗帜鲜明地反对中医去中国化(即反对中医西化。扪心自问,萧先生何时提过反对中医西化
由于天人合一观既能包容西医和西方科学(就像联通世界),又能旗帜鲜明地否定中医去中国化(即否定中医西化),所以,中医界的一带一路应该是天人合一观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8-7-15 10:12
大量虚拟症和虚拟证的出现,说明这种全靠想当然创造出来的东西不靠谱。想深入了解,找度娘,输入关键词儿就可以了。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7-15 11:09
       【觉得还是应该聚焦在中医改革的方向目标上,为新时代如何在论坛营造出中医改革开放新气象出谋献策。】你学习中医的目的是为了改革中医?不是为了看病!
      【 证候学说】?没有听说过!
        【证候概念】你自己搞清楚了没有?

      请先生不要跟着歪嘴和尚师傅念歪经。连中医的门都没有入,想入非非,改造中医。你先把西医人工智能了,再说中医。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18-7-15 12:00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18-7-15 04:01 编辑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8-7-15 03:09
【觉得还是应该聚焦在中医改革的方向目标上,为新时代如何在论坛营造出中医改革开放新气象出谋献策 ...
【证候概念】你自己搞清楚了没有?

      请先生不要跟着歪嘴和尚师傅念歪经。连中医的门都没有入,想入非非,改造中医。你先把西医人工智能了,再说中医。

——既然是论坛,大家可以畅所欲言嘛。
作者: 高智海    时间: 2018-7-15 14:06
本帖最后由 高智海 于 2018-7-15 14:11 编辑
萧铁发表于 2018-7-15 08:37

我是首先倡议啦,关键是内涵,只要大家同意,平西王来举也无所谓,不过,就怕你过不了白瞎这关

将太白侠说成白瞎不合适吧!太白侠可能对天人合一观不感冒,但还不至于反对天人合一观吧!何来我过不了太白侠这一关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8-7-15 14:20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7-15 14:40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8-7-15 06:42 编辑

   证候学说。没有听说过。
   哪位先生、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创新的?张口胡诌的。是哪的星球上的学说?说的什么?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7-15 18:10
这中医人都怎么了,连人家的用词和概念都没搞清楚,就开骂,开始攻击。咱们就不能虚心点,先请教一下,人家说的证候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吗,自己没听说过,不理解的,就否定,这很不好。
作者: 萧铁    时间: 2018-7-15 18:18
请大家注意,证候概念和证候学说不是同一回事,就如五行概念经过几百年时间才发展成五行学说。当然,俺希望大家共同努力,用只争朝夕的精神,不需几百年时间就能把多种中医传统学说整合到证候学说里来。



作者: 王不留行    时间: 2018-7-15 18:41
证候是中医建国后发展出来的概念,中医的根本在气化,气化的根本在营卫。

证本没有错,证脱离了中医的气化、脱离了营卫就很难说清楚自己了。

中医审的是气机。而不是脏腑。
作者: 高智海    时间: 2018-7-15 20:20
本帖最后由 高智海 于 2018-7-15 20:22 编辑
萧铁发表于 2018-7-15 14:06

月前你们大战了几百回合那个帖,在被关以前最后回帖的是他,right?所以按照擂台规矩,确实是你输了。

按你的裁决我输了,老子也输了。老子在道德经说的是一生二(即一生阴阳;太白侠在那个帖子最后却弄出阴阳生一儿子生老子。我当时不知道最后回帖的人胜利者,也不知道论坛会关闭那个主题帖。否则,我一定会抢在那个主题帖被关闭之前回复他我受点委屈是小事,总不能说老子的一生二(老子生儿子)错了吧?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18-7-16 06:01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18-7-16 06:01 编辑
王不留行 发表于 2018-7-15 10:41
证候是中医建国后发展出来的概念,中医的根本在气化,气化的根本在营卫。

证本没有错,证脱离了中医的气 ...

证候是中医建国后发展出来的概念,中医的根本在气化,气化的根本在营卫。

证本没有错,证脱离了中医的气化、脱离了营卫就很难说清楚自己了。

一一将证的问题过于简单化了。

证是一种病理过程或状态,由病位和病性组成。从病位上讲,在内伤杂病领域,有脏腑,有气血津液,有经络。营卫可被纳入气血津液(气)中,只能反映涉及部分的病位,部分的病理过程或状态。

在外感病中(以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疾病),有温热病(以发热全身表现为主的部分烈性传染病),及狭义的伤寒(发热和系统症状并见的一类系统感染性疾病)。卫气营血只适用于温热病,且不仅牵涉到营卫概念,尚有气分、血分阶段的病理过程或状态。

作者: 萧铁    时间: 2018-7-16 07:33
关于中医的气和气化,我的观点是:
 1) 气的概念相对于血而言,相当于能量及其所在具体脏腑的功能体现。
 2) 气化的关键字是化不是气,“气化”只是个黑盒子标签。

我估计大家对1) 应该没有什么争议,所以在这里主要想解释一下2)。化的意思则是从一样东西变成另一样东西(譬如“脾主运化”里的化)。譬如吃饭拉矢,古人由于技术条件所限,只能认识到化之前的饭和化之后的矢[和产生力气等等]的分别,但并不真正了解如何化。故气化只是个黑盒子标签:凡是古人还不明白其机理的地方(黑盒子),就给它贴上个“气化”的标签。(最近发生的一个例子就涉及膀胱的“气化”,古人没有显微镜,不知道膀胱里的尿怎么变成小便出来,但没关系,小便是膀胱的正常功能,故称之为膀胱的“气化”。)这样的例子在内经里到处都是。所以把古人所谓“气化”作为某种理论的基石/出发点,其实只是把黑盒了的标签当作事情的本质,无论讲得怎么认真,终究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18-7-16 07:43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18-7-16 03:17 编辑
萧铁 发表于 2018-7-15 23:33
关于中医的气和气化,我的观点是:
 1) 气的概念相对于血而言,相当于能量及其所在具体脏腑的功能体现。
...

化的意思则是从一样东西变成另一样东西(譬如“脾主运化”里的化)。譬如吃饭拉矢,古人由于技术条件所限,只能认识到化之前的饭和化之后的矢[和产生力气等等]的分别,但并不真正了解如何化。故气化只是个黑盒子标签:凡是古人还不明白其机理的地方(黑盒子),就给它贴上个“气化”的标签。

一一所谓气化,相当于西医生理生化学中的"代谢"一词。

作者: 高智海    时间: 2018-7-16 08:31
萧铁 发表于 2018-7-16 07:33
关于中医的气和气化,我的观点是:
 1) 气的概念相对于血而言,相当于能量及其所在具体脏腑的功能体现。
...

气化是指物质、能量、信息的转化方式。内经说的阳化气阴成形完全能够概括气化的本质。怎能说古人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8-7-16 08:42
证,症,证候,症候,一锅粥。
作者: 叶苗    时间: 2018-7-16 09:4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www.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