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郝万山:一味葛根窥见中西药之别 [打印本页]

作者: 王勇123    时间: 2018-11-12 20:47
标题: 郝万山:一味葛根窥见中西药之别
郝万山:一味葛根窥见中西药之别
佟鑫 | 2018-04-01 阅读量 13702
葛根,疏通经脉效佳,但临床使用过程中只有通过辩证,才能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本次课程郝万山教授通过葛根的使用,为我们讲述中药只有在辩证论治思想的指导下才能焕发其顽强生命力。



好些年前,一位领导同志有高血压,有动脉硬化,尤其表现了颈项部肌肉拘紧不柔和,后头部脖子总是难受。他找了一个老中医,这个老中医给他用的就是葛根汤,葛根用的量很多。领导同志拿了这个方子之后,他的治病要通过他的保健医生,就给他的保健医生看。

这个保健医生是个西医学习中医的大夫,这个保健医生看完之后,说首长葛根这个药,有升阳发表的作用,您还有高血压,不适合用这张方子。首长一看,我找的一个很著名的医生开的这张方子,我的保健医生说不适合,不适合就不吃吧,放在一边了。

过了两天,这个首长实在觉得后脖梗子难受,碰上这个老中医,说我给你开的方子吃了没有?首长又不好意思说保健医生不给吃,说我吃了,你的脖子就应当软,怎么还是这个梗梗的。后来首长想了想,既然他是很有名气的老中医,吃了试试看,结果吃了一天,两天,三天,脖子逐渐逐渐变软了,后头部逐渐逐渐不痛了,一量血压不仅没有升高,还和原来的相比,反而降得正常了。好,他就吃了大概七付药,症状缓解了很多。

他就找他的保健医生,二话不说,你再给我量量血压怎么样,一量血压,首长的血压怎么正常了?他说我告诉你,我吃的就是你不让我吃的那张方子。他说,不对呀,这个方子里面有升阳发表的药物,怎么能够使你的血压降下来。这个西医的思路认为升阳发表就是升高血压,把这两个概念给混淆起来了。后来这个保健医生,非常虚心的找这个老中医讨教,葛根这个药呢,有很好的疏通经脉的作用,特别是通阳明经的经脉,通太阳经的经脉,都有很好的作用。



这个人就进一步研究葛根的成分,发现它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呀,再后来有人把葛根的提取物做了片剂,这就是今天,我们今天市场上的愈风宁心片。愈风宁心片做为一个药的话,它广泛应用于动脉硬化,用于心脑血管病,用于血管病引起的耳鸣、耳聋,应用很广泛。

可是一旦它做成一个单味药,应用于临床的话,许多人就没有明显的疗效。什么人有疗效呢?只有后脖梗子特别拘紧不柔和的人,有高血压、有动脉硬化,有耳鸣、耳聋,又伴有后项部拘紧不柔和,用上愈风宁心片有效,如果后脖梗子没有症状,你用愈风宁心片,治高血压,治动脉硬化、耳鸣耳聋没有效果,可见还是需要辨证。



我们国家两年一次科学院院士的会,我们也有些院士是国外的,像李政道就在美国工作,开院士会的时候,他每次都来。三年前,一次院士会,美国国籍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黎念之先生,他是世界化学界的一个学科领头人,他这个化学物的提取是非常领先的,他想用这种方法,来中国寻找和中药研究相结合的这么一个结合点。来到中国以后,在开院士会期间,通过一个人找到了我,和我谈了一天的话,说我用这种最先进的,最现代化的提取方法来研究中药,有没有发展前途?

我说中药是一个多种成分的复合体,一味中药就是这样,更何况一个方剂,它的成分就非常非常复杂。1958年,中国大陆,痢疾流行,非常厉害。中药治疗痢疾,黄连是一味非常有效的药物。可是黄连这个药,它的生产周期需要六年,一时全国黄连脱销,国务院就提出来,要从其他的植物中提取黄连的有效成分。



很快就有人研究出了从三棵针这种植物中提取小檗碱,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黄连素。黄连当时用于临床,58年末,59年一年,60年这一年疗效极好,对治疗痢疾疗效很好,因此有关部门受到国务院的表彰。可是从61年以后,再用黄连素治疗痢疾,没有效了。这些痢疾杆菌产生了耐药,对黄连素耐药的菌株,再用黄连来治疗仍然有效。

我们国家好些单位联合攻关用了好多年,从青蒿中提取了青蒿素,进一步研究它的分子结构,然后用人工合成的方法,制成了青蒿素,这是一个单品,也是一个新药。有一项科研成果是"青蒿素抗疟原虫的研究"获得了国家的科技奖。

大概是三年还是四年后,我也记不清楚,又有人有一项科研成果获得了奖,后面那个成果的名字是什么呢?"抗青蒿素原虫的研究",也就是说,第一项科研成果是青蒿素原虫的研究,几年后,又有一项成果,抗青蒿素疟原虫的研究。我没有把话说颠倒吧,也就是说,青蒿素到临床上没有几年,疟原虫就产生了耐药,而且耐青蒿素的这些疟原虫对已知的抗疟药都耐药,但是再用青蒿煮水,又有效。 我讲了这两个例子,我接着又说了一个例子。

有一年我到一个农药厂去采访,那个农药厂生产杀苍蝇,杀蚊子的药。结果我在厂里的招待所里被一个蚊子叮了之后,肿得大,后来留下的痕迹三年、四年,十几年了还看得到。当时我就给他们的厂长说,我说厂长啊,你们农药厂,是专门生产杀苍蝇、杀蚊子药的,居然在厂区我被蚊子叮了,还这么大,这么痒,这么痛,我是没有经历过的事情。



他说郝老师,不瞒您说,我们厂刚投产五年之内,方圆二十里路没有苍蝇和蚊子,够厉害的吧,可是五年之后,我们厂区居然有了苍蝇,有了蚊子,而且这个蚊子个子特别大,苍蝇个子特别大。这个蚊子要叮人一口,这个包啊就别想一年下去。果然,我这包就留了好几年,痕迹现在还有呀。为什么?蚊子对这种药耐药,耐药以后,那就是毒蚊子。

不是有人报道吗,有个人被毒蛇叮了一口,他非常紧张,被毒蛇咬了会要命的,结果他自己没事,回头找那条蛇,那条蛇一翻肚死了,怎么回事?这个人本身长期在氢氰酸这种工厂里工作,他慢性的接触,如呼吸啊,他血液里的毒比毒蛇的毒还要厉害。 我讲完这几件事情之后,黎念之院士明白了,他说中药之所以几千年以来不被淘汰,就是因为他是复合成分,你把它提纯了,当时效果可能很好,但是它很快就会被淘汰,就像打拳一样。

黎念之教授的例子举得非常生动,你总是这一招,对方就防住你了,如果是无招无式,迷宗拳无招无式,对方很难防,单味中药就是一个复合成分,多味中药组成的复方,那更是复合的成分,这种复杂性,我们现代的科技还研究不了,就连我们世界上化学界的学科领头人黎念之教授,他对一个复方的成分在研究上,他都感到非常头痛。

他听完我的这一段解说之后,回去完全放弃了用他的最先进的提纯手段研究中药的计划。今年春天他又来了,又是一次科学院院士的会,他这次来主要是找我看病,不再提用那种方法,研究中药的事情了。

所以葛根这个药,如果你去辨证用的话,那有很好的疗效,如果你把它作为单独的扩张血管药去使用,许多人就没有疗效。我们说中药制成的这种新药,在应用上也仍然需要结合辨证论治,把辨证论治作为前提。
作者: 杏林童子    时间: 2018-11-24 10:43
这是一篇很有意义很有说服力的好文章,用单体药物与单味中药、单味中药与辨证组方的不同疗效说明中医、西医用药念的大差异!若中医只注重药物的有效成份而去搞单体药物的提取,那也就不是中医了!
作者: 王勇123    时间: 2018-11-24 22:10
杏林童子 发表于 2018-11-24 02:43
这是一篇很有意义很有说服力的好文章,用单体药物与单味中药、单味中药与辨证组方的不同疗效说明中医、西医 ...

正如先生所说,中药配方要以服务于中医临床辨证论治为最终目标,适应中医药理论指导使用是必然要求,因此中药配方必须用中医药理论指导研制生产。西药是从化学成分着手研制生产,在确认化学结构后,通过合成分离纯化再经动物实验、临床药理,达到认识药物的目的。而中医已经历了几千年的实践应用,对每一味中药的性能、功效、主治、禁忌都有充分的认识,总结归纳出药物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的特性,并用这些理论指导药物的使用。不从化学结构成分方面着手分析,而是以宏观角度、实践为主指导思想来对中药进行研究,这也是研制中药配方的基本指导思想与方法。
作者: 阿渊    时间: 2019-1-6 17:19
这是个好贴
作者: 阿渊    时间: 2019-4-12 09:19
好贴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4-14 17:25
研究新药比中药的优越性是什么
1新药可以纯化药物治疗症状的药理作用
2中药是一类混合物质药物。
3其中不只是有恢复症状受构象的成分,还有对正常受体及生理信号功能拮抗的付作用的成分,如清热中药对于消化生理信号功能拮抗减弱或中国人说的脾的生理信号功能拮抗减弱的付作用。
4如果以化学合成的药物就应可以消除这种付作用。
5增加药效,化学合成的药物优化基团以增加新药对于受体构象恢复的药理作用,如青蒿素就是优化增加药效,当然青蒿素并不是恢复症状受体生理构象的药理作用。
作者: 溪流    时间: 2019-4-18 10:54
有是证用是药,无颈部不适的高血压病人,不可以过用葛根,葛根确有升阳作用。不能认为西医研究葛根有降压作用,就把葛根当成常用降压药使用,必有后患。不能用西医思维用中药,教训已经不少了。
作者: 溪流    时间: 2019-4-18 12:50
我有迁安县病人,有一个病人对我说,他们隔壁的老头,60多岁,听说葛根有降压作用,对疏通脑血管也有好处,于是种了些葛根,自己家有大批的葛根,没事就拿葛根泡水当茶喝(老人有高血压),连喝了几个月,有一天在地里干活,一头扎在地上,死了。我的估计,脑出血。老用葛根升阳,能挺受得了?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9-4-19 06:58
   牵一发而动全身,差之分毫谬之千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可一概而论。在中西医比对,翻译、解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中西医两大理论体系既具有不可通约性(个性),同时具有可融合性(共性)。唯物辩证法的灵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9-4-19 07:01
    中医的一个方剂,相当于西医内科的一套治疗方案。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4-20 18:00
葛根,中药名。为豆科植物野葛的干燥根,习称野葛。秋、冬二季采挖,趁鲜切成厚片或小块;干燥。甘、辛,凉。有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之功。常用于表证发热,项背强痛,麻疹不透,热病口渴,阴虚消渴,热泻热痢,脾虚泄泻。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4-20 18:01

性味

味甘、辛,性凉。

   


归经

归肺、胃经。

   


功效

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主治

用于表证发热,项背强痛,麻疹不透,热病口渴,阴虚消渴,热泻热痢,脾虚泄泻。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4-20 18:10

相关配伍

1、时气头痛壮热:生葛根洗净,捣汁一大盏,豉一合,煎六分,去滓分服,汗出即瘥。未汗再服。若心热,加栀子仁十枚。(《圣惠方》)

2、预防热病,急黄贼风:葛粉二升,生地黄一升,香豉半升。为散。每食后米饮服方寸匕,日三服。有病五服。(庞安常《伤寒论》)

3、辟瘴不染:生葛捣汁一小盏服,去热毒瓦斯也。(《圣惠方》)

4、烦躁热渴:葛粉四两,先以水浸粟米半升,一夜漉出,拌匀,煮粥食之。(《圣惠方》)

5、干呕不息:葛根捣汁,服一升,瘥。(《肘后方》)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4-20 18:12
本帖最后由 dffaaoo 于 2019-4-20 18:14 编辑

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本草十剂云,轻可去实,麻黄、葛根之属。盖麻黄乃太阳经药,兼入肺经,肺主皮毛;葛根乃阳明经药,兼入脾经,脾主肌肉。所以二味药皆轻扬发散,而所入迥然不同也。” [1]  

2、《本草经疏》:“葛根,解散阳明温病热邪主要药也,故主消渴,身大热,热壅胸膈作呕吐。发散而升,风药之性也,故主诸痹。”“伤寒头痛兼项强腰脊痛,及遍身骨疼者,足太阳也,邪犹未入阳明,故无渴证,不宜服。”

3、《本草汇言》:“葛根,清风寒,净表邪,解肌热,止烦渴。泻胃火之药也。尝观发表散邪之药,其品亦多,如麻黄拔太阳营分之寒,桂枝解太阳卫分之风,防风、紫苏散太阳在表之风寒,藁本、羌活散太阳在表之寒湿,均称发散药也,而葛根之发散,亦入太阳,亦散风寒,又不同矣,非若麻、桂、苏、防,辛香温燥,发散而又有损中气之误也;非若藁本、羌活,发散而又有耗营血之虞也。”

4、《本经》: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

5、《别录》:疗伤寒中风头痛,解肌发表出汗,开腠理,疗金疮,止胁风痛。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4-20 18:13
葛根之发散,亦入太阳,亦散风寒,又不同矣,非若麻、桂、苏、防,辛香温燥,发散而又有损中气之误也;非若藁本、羌活,发散而又有耗营血之虞也。”

作者: 王勇123    时间: 2019-4-26 18:04
用葛根治疗神经性耳聋、眩晕(含耳病性眩晕、高血压眩晕),有改善脑动脉供血等作用。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www.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