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融合中西医优势 提升医学发展境界 [打印本页]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11-18 09:05
标题: 融合中西医优势 提升医学发展境界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8-11-18 01:08 编辑

        融合中西医优势 提升医学发展境界

时间:2018-11-15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3版 作者:赵维婷整理
  编者按:近日,在第五届中医科学大会上,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12位两院院士和10余位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以及来自海内外生命科学领域、中医药学领域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从中医肿瘤学、内科疾病与中药资源、药效物质与新药开发、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等方面展开高峰对话,共同探讨中西医汇聚融合发展的新方向、新路径。现将大会专家报告的精彩部分摘编如下。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农工党中央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竺:中西医汇聚已成医学突破的必然途径

  葛洪在1700年前就已开始用青蒿治疗疟疾,并在《肘后备急方》中留下了“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千古名方,启迪屠呦呦研究员成功提取青蒿素,拯救了全球数百万病人的生命。他还在世界上首次详细描述了天花的病状,利用从天花病人皮肤上制得的粉末,让孩子们吸入以预防天花病毒。这一方法后来沿着连接东西方的“丝绸之路”传播开来,从而促进爱德华·詹纳(1749-1823)成功开发针对天花的疫苗。这是中西医汇聚取得突破性成果的最早范例。
  中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中医理念与现代医学的汇聚,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突破,造福人类的健康福祉。中西医汇聚也是应对全球健康挑战的必然选择。一方面,西医还原论的分解分析方法、对抗性的单靶标诊治手段在多基因、复杂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既取得了成绩,也遇到了困难。中医药的整体观、辨证论治、复方用药以及治未病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则可为这些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指导,也为现代医学的演进和医药工业的发展提供了知识技术来源和研发思路。另一方面,传统医学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不足或薄弱环节也需要借用或借鉴西医的知识、技术、设备或方法来进行弥补和完善。
  在实践上,中医药学逐渐呈现出精准医学的特征,而现代医学也出现了重视整体论和系统论的发展态势。系统生物医学则有可能在中西医学之间搭建共通的平台。东西方医学的相互碰撞、彼此交流、进而汇聚融合,已经成为医学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必然途径,也是应对全球健康挑战的必然选择。
  中西医汇聚将建立起一个融合双方优势的现代医学体系,促进医学科学发展进步,使医学科学更智慧、更精准、更强大。中西医汇聚可产生 1+1>2 的效应。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香美:创立具有中华民族原创思维的整合医学


  中西医结合就是用现代医学技术解析中医理论和中药作用靶点,用中医整体观、个体化治疗理念指导现代医学实践,联合中药、西药多层次、多靶点阻断疾病病理生理过程,能够创立具有中华民族原创思维的可量化、能重复、易推广、新的整合医学,从而造福人类、服务社会。
  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启动全球中医药大科学计划 促进中西医融合

  建议加强中医药国家级科研平台建设或大科学策划。加强国家中医药重点实验室、国家中医药临床研究中心、国家中医药数据中心、国家中医药康复中心等一批国家级平台的布局和建设工作,为中医药振兴发展提供支撑。
  设立中医药传承发展科技专项,给予长期稳定的支持。启动全球中医药大科学计划,充分利用中医药的引领作用和原创优势,组织开展“我主人随”的中医药国际大科学计划,促进中医药学与西医学的融合发展,制定标准和规则,推动中医进入主流医学体系,中医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国医大师王琦:建立中医体质治未病三级预防体系


  体质可分是“治未病”抓手,体病相关是“治未病”的依据,体质可调是“治未病”的手段。建立中医体质治未病的三级预防体系有利于将慢病防控关口前移。其中,一级预防(未病先防)指通过改善偏颇体质, 阻止相关疾病的发生;二级预防(欲病早治)指在疾病临床前期,调整体质,早期治疗;三级预防(既病防变)指掌握体质差异,确定疾病的变化趋向,防止疾病加重与并发症发生。
  2011年山东青岛市开展“中医体质量化辨识与调养指导”公共卫生服务,对3328份有效问卷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居民健康状况改善率达58%,人均感冒发生次数与前一年同期相比减少了0.74次,降低率达44.25%;身体状态改善率达26.3%。


 中国中医科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璐琦:道地药材是中药资源的核心


  道地中药材,是指经过中医临床长期应用优选出来的,产在特定地域,与其他地区所产同种中药材相比,品质和疗效更好,且质量稳定,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中药材。
  道地药材是中药资源的核心,其道地性理论是中医药的精髓。
  常用500种中药材中,有道地性的药材占200种,其用量占80%。
  道地药材的生物内涵是“居群”,道地药材的道地性越明显,其基因特异化越明显,逆境能促进道地药材的形成。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孝平:槐耳颗粒有效预防肝细胞癌复发


  槐栓菌或槐耳是一种生长在硬木树上的浅褐色伞菌,作为中药应用已有近1600年。槐耳颗粒是从干燥的菌质中提取的有效成分。槐耳颗粒可以通过调节机体内在免疫力,激活细胞周期阻滞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来达到抗肿瘤的作用。
  我们进行了一项多中心(有39家医院参加)、随机、平行对照Ⅳ期临床研究,来评估槐耳颗粒作为肝细胞癌术后辅助药物预防肿瘤早期复发的效果。
  研究发现,槐耳颗粒组无复发生存率显著提高,肝外复发率降低,有力证明了槐耳颗粒作为术后辅助药物在减少肝细胞癌复发、提高生存率方面的作用。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研究员廖福龙:多组分用药可能增强青蒿素药效


  青蒿素是目前最重要,使用最广泛的一线抗疟药物,其抗疟机理存在多种假说。当前有关青蒿素抗疟机理的合理解释是:疟原虫大量降解血红蛋白,释放极高浓度的血红素,青蒿素被高效激活,从而结合一系列靶标蛋白,导致寄生虫死亡。
  最近,有研究证明青蒿素攻击多个靶点,表明药物靶点的突变不太可能导致高水平的青蒿素耐药性。这些发现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青蒿素耐药性的机制,并提出可能改善青蒿素复方疗效的方案。
  疟疾病理过程复杂,疗效与治疗时机相关。还有研究发现,多组分用药可能增强青蒿素药效。
  199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厄温·内尔:离子通道在中药作用机制上有重要作用
  中医理念强调天人合一,如果想要更好地研究中医药,就需要做一些基础研究,了解药物是在哪个靶点上起作用的。这样能让研究人员更好了解疾病的机理,以及中药对人体的改善机制。
  我有幸参加中医药相关研究项目,发现离子通道这类生物分子在中药作用机制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离子通道是很多药物的靶点,可以预测许多离子通道会是中药活性成分的靶点。


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阿里耶·瓦舍尔:解析酶的作用机理有助研究中医药

  耐药性对人类健康威胁重大。很多细菌的耐药跟酶相关,如果能对酶的作用机理和作用方式进行解析,就能找到相应的蛋白,从而进行药物开发。这种模型可以拓展到其他领域的研究中,比如艾滋病的研究。
  我们需要了解蛋白质,这样我们就知道如何应对蛋白质的突变,因为它的突变会影响到与药物的结合。如果我们的研究方向被证实是可行的,那这对所有的药物研究都是可行的,包括对中医药的研究。


 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阿达·约纳特:采取措施应对抗生素耐药问题

  抗生素是上个世纪的重要发明,治愈了许多传染病患者,但如今抗生素面临着严峻的耐药性问题。抗生素研究已经不是有吸引力的研究领域,大多数大型制药公司已经停止了抗生素耐药的研究,也没有支持新抗生素的研究。世界卫生组织甚至指出,医疗界将进入“后抗生素时代”。
  我们没有办法完全解决抗生素耐药问题,但必须采取应对措施。研究发现,抗生素的潜在结合位点,往往不参与蛋白质解码等过程,如果可以阻止这些结合位点的形成,就可以抑制抗生素耐药性的产生。对此,我们的研究团队将对每一种致病菌制作出特异性的抗生素,这与传统的广谱抗生素有着极大区别,不但避免了耐药性产生,也规避了抗生素可能对人体其他有益菌的影响,在生物降解方面做到最大优化。
  (本版文字由记者赵维婷整理)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11-18 09:18
       既然是中西医融合,没有人讲中医经典!没有一个真正懂得中医经典的中医人!
        清一色的西医!
        没有人讲《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与西医融合,能不能融合?辨证论治与西医的诊断治疗,能不能融合?怎么样融合?一群不懂经典的西医们,聚集在一起,讨论中西医融合,必定是西化,把中医经典化为糟粕为止。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11-18 09:40
    没有办法,权利掌握在不懂中医经典的西医手里,自以为中医行家。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11-18 09:45
    中西医融合,是中西医理论体系的融合,而不是中药的西医药理化,不是存药废医。理论体系不融合,容易走歪路。说了也白说。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8-11-18 16:39
后抗生素时代是中医药大有作为的时代,中医界做好准备吧!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8-11-18 16:42
中西医理论结合明显滞后,中医西化在明显加快。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8-11-18 16:42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0381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8-11-18 16:46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8-11-18 09:45
中西医融合,是中西医理论体系的融合,而不是中药的西医药理化,不是存药废医。理论体系不融合,容易走 ...

咋没有您的发言呢?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11-18 17:17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8-11-18 09:40
没有办法,权利掌握在不懂中医经典的西医手里,自以为中医行家。

说的很有道理。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11-18 17:18
gl0101 发表于 2018-11-18 16:39
后抗生素时代是中医药大有作为的时代,中医界做好准备吧!

我看中医界,目前好没有准备好。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8-11-18 17:38
杨金峰 发表于 2018-11-18 17:18
我看中医界,目前好没有准备好。

没准备或者没准备好那就错失良机了,赶紧准备吧。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11-18 17:49
gl0101 发表于 2018-11-18 17:38
没准备或者没准备好那就错失良机了,赶紧准备吧。

问题不在于准备好,还是没准备好。你就是准备好了,当权者,不让你发挥,你也是没办法的。只要当权者没有准备好,谁准备好了,那都是没有用的。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11-18 18:10
本帖最后由 杨金峰 于 2018-11-18 19:56 编辑

我在临床上,几乎每天遇到的,都是西医无法治疗的疾病。今天的一个老年患者,皮肤针刺一样的疼痛,小腹发热。去了很多大医院,看的是西医,结论是神经系统出现了问题,发热的问题,西医说,他们解决不了,让老人去看看中医。我今天开出了处方,看看一周后,治疗结果吧。这样的问题,每天几乎都有,都是西医诊断不了,或者是治疗不了的疾病。很多时候,我的治疗,还算是基本满意。我并不是说我的医术有多高,我的意思是说,很多西医,都认识到了中医的疗效,可是,西医该干什么,还是干什么,管理层该干什么还是干什么。他们根本就没有要对中医的疗效的原因,来研究,来讨论的动力。你治疗好了,好就好了呗,你该默默无闻,你还是默默无闻,哪怕你的患者盈门,你很挣钱了,他们也不会理你的,你浑身是铁,你也打不了多少钉。

中医人,要实现的是理想,不是为了挣那些小钱。如果管理者,走向基层,来研究基层中医人,为什么有那么多疗效,为什么中医人,能治疗好那么多西医治疗不了的疾病,然后推广中医,让有本事的中医人,都能站在中医学的讲坛上,那中医的威力,马上就显现了。

不是他们不知道中医学的价值,是中医学的价值发现,只有他们发现了,那才可以。你先发现了,你成功了,那不行,你得等他们先成功,他们不成功,你先成功了,他们是不允许的。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11-19 17:25
本帖最后由 杨金峰 于 2018-11-19 17:28 编辑

其实,是不是一个好中医,是不是一个合格的中医,鉴定起来非常简单。看事实,看疗效。不看你有多少光环和帽子,不看你是什么国医大师,也不看你是什么职称,更不看你出版了多少本著作,就看疗效,看事实。

在事实面前,我坚信,很多的大师,都会原形毕露。

所以说,让中医学走向辉煌,不难。难的是没有一个好的政策。中医学,太需要市场经济的规律了。放开对中医的管理,让市场去优胜劣汰,大师们,立马就拉稀。好东西,真东西,立马就显现。

我今生的理想,就是办中医教育,搞中医药研究。培养出一大批临床中医的。有了大批的临床中医。中医就会后继有人。研究出好药,那就会惠及世界。这才是大事业。



放开中医学的教育,放开评价中医人的错误标准,让事实来说话,而不是让现有的标准说话。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11-19 17:31
本帖最后由 杨金峰 于 2018-11-19 17:32 编辑

真假中医大师的评价,不是你的标准所能确定的,要让事实去评价。你的评价标准,评出了好多大师,可是,这些大师,能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吗?如果,通过你的考核的标准的大师,都是经不起实践检验的大师,那么,您的标准,还成立吗?您的标准,是正确的标准吗???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11-19 17:36
用事实去说话,不要用本本说话。这很难吗?为什么这么简单的问题,都绕开他,都不去落实他?不去真实的去做,还天天高喊发展中医,这不是假大空吗?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11-19 17:38
会议的规格,看上去,都是很高大上,其实,就是假大空。如果他们都真的是高大上,那么,今天的中医,还会是这样吗?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12-15 17:00
gl0101 发表于 2018-11-18 08:46
咋没有您的发言呢?


我的水平太差,不够格。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8-12-17 09:04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8-12-15 17:00
我的水平太差,不够格。

关键还是没资格吧?资格和水平有关系吗?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12-17 14:47
    是的,我没有资格。水平也太差。谢谢先生关注。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8-12-19 04:16
研究发现,抗生素的潜在结合位点,往往不参与蛋白质解码等过程,如果可以阻止这些结合位点的形成,就可以抑制抗生素耐药性的产生。??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8-12-19 04:17
今天的一个老年患者,皮肤针刺一样的疼痛,小腹发热。去了很多大医院,看的是西医,结论是神经系统出现了问题,发热的问题,西医说,他们解决不了,让老人去看看中医。我今天开出了处方,看看一周后,治疗结果吧?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12-19 16:30
本帖最后由 杨金峰 于 2018-12-19 17:57 编辑
dffaaoo 发表于 2018-12-19 04:17
今天的一个老年患者,皮肤针刺一样的疼痛,小腹发热。去了很多大医院,看的是西医,结论是神经系统出现了问 ...

谢谢您的记挂。该患者,服药两周,疾病好了,还给介绍来了新患者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www.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