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实热证 [打印本页]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4-15 10:35
标题: 实热证
本帖最后由 dffaaoo 于 2019-4-15 10:52 编辑

实热证,证名。邪热亢盛,内外俱实的病证。见《此事难知·热有虚实外何以别》。因热邪入侵,里热炽盛,或痰瘀,宿食阻滞所致。证见壮热烦躁,面红目赤,渴喜冷饮,胸痛痰黄、腹痛拒按,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洪数、滑实等。治宜清热泻火,选用白虎汤、调胃承气汤、小陷胸汤、防风通圣散等方。参见实证、热证条。
作者: 张诚敬    时间: 2019-4-30 15:08
舌红苔黄应为湿热而非实热?
作者: 张诚敬    时间: 2019-4-30 15:11
本帖最后由 张诚敬 于 2019-4-30 07:22 编辑

无知认为:湿热非实热?是村人在此玩不学无术移花接木的文字把戏!?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4-30 20:47
本帖最后由 dffaaoo 于 2019-4-30 20:48 编辑

湿是湿,热是热,实热是实热,湿热是湿热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4-30 20:49
湿热非实热?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4-30 20:50
湿是湿,热是热,实热是实热,湿非实热,湿非热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5-1 05:05
本帖最后由 dffaaoo 于 2019-5-1 05:06 编辑

湿热的热是实热,湿热的湿不是实热,湿热的湿不是热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5-1 05:08
本帖最后由 dffaaoo 于 2019-5-1 05:11 编辑

舌红苔黄应为实热,苔黄不湿润为实热
作者: 张诚敬    时间: 2019-5-1 07:08
dffaaoo 发表于 2019-4-30 21:08
舌红苔黄应为实热,苔黄不湿润为实热

高见!
作者: 文地清风    时间: 2019-5-1 07:20
本帖最后由 文地清风 于 2019-5-1 08:06 编辑

伤寒论阳明篇:伤寒五六日 ,目中不子,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急下之,宜大承气汤;夫实则谵语,虚则郑f声。金匮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下利三部脉 皆平,按之心下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下利脉 迟而滑者,实也,利未欲止,急下之,宜大承气汤。下利,脉反滑者,当有所去,下乃愈,宜大承气汤。下利已差,至其年月日时复发者,以病不尽故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尤在泾注:下利有里虚脏脱者,亦有里实腑闭者,昔人 所谓利者不利是也。按之心下坚,其证的矣,脉虽不实大,而亦未见微弱 ,自宜急下,使实去则利止,通因通用之 法也。脉 迟为寒,然与滑俱见,则不为寒而反为实,以中实有物,能阻其脉行之机也。夫利因实而致者,实不去则利不已,故宜急下。病已差而至其时复发者,陈积在脾也,脾主信,故按期复发,是当下之,令陈积去,则病本拔而愈。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5-1 15:38
下利脉 迟而滑者,实也,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5-1 15:38
下利,脉滑者,实也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5-1 15:40
大承气汤,中医方剂名。为泻下剂,寒下,具有峻下热结之功效,主治阳明腑实证,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腹痛拒按,按之则硬,甚或潮热谵语,手足濈然汗出,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热结旁流证,下利清谷,色纯青,其气臭秽,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口舌干燥,脉滑实;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本方临床常用于治疗急性单纯性肠梗阻、急性胆囊炎、呼吸窘迫综合症、挤压综合征、急性阑尾炎等。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5-1 15:40
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5-1 15:41
口舌干燥,脉滑实;里热实证之热厥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5-1 15:43
本帖最后由 dffaaoo 于 2019-5-1 15:45 编辑

脉 迟为寒,然与滑俱见则不为寒而反为实,以中实有物,能阻其脉行之机也??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5-1 15:45
脉 迟为寒,然与滑俱见则不为寒而反为实?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5-1 15:46
脉滑为实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5-1 15:47
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为热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5-1 15:50
大黄(12克)、厚朴(24克)、 枳实(12克)、 芒硝(9克)。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5-1 15:51

主治

1、阳明腑实证 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腹痛拒按,按之则硬,甚或潮热谵语,手足濈然汗出。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

2、热结旁流证 下利清谷,色纯青,其气臭秽,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口舌干燥,脉滑实。

3、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5-1 15:52
脉沉实。
脉滑实。

作者: 文地清风    时间: 2019-5-1 16:34
温热经纬叶香严外感温热篇:又不拘何色,舌上生芒刺者,皆是上焦热极也,当用青布拭泠薄荷水揩之,即去者轻,旋即生者险矣。雄按:秦皇士云。凡渴不消水,脉滑不数,亦有舌上生刺者。多是表邪挟食,用饱和丸加竹沥莱菔汁,或栀豉加枳实并效。若以寒凉抑郁,则谵语发狂愈甚。甚至则口禁不语矣。有班疹内伏,连用升提而不出,用消导而班出神清者。若荤腥油腻与邪热班毒纽结不解,唇舌焦裂,口臭牙疳,烦热昏沉,与以寻常消导,病必不解,徒清里,其热愈甚,设用夺下,其死更速,惟用升麻葛根汤以宣发之,重者非升麻清胃汤,不能清理肠胃血分中之膏粮积热。或加山查槟榔多有生者,余谓病从口入,感证夹食为患者不少,秦氏著伤寒大白,于六法外特补消导一门,未为不见。。。。。。。。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5-1 16:56
凡渴不消水,脉滑不数,亦有舌上生刺者。多是表邪挟食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5-1 16:57
脉滑不数多是表邪?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5-1 17:00
葛根,中药名。为豆科植物野葛的干燥根,习称野葛。秋、冬二季采挖,趁鲜切成厚片或小块;干燥。甘、辛,凉。有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之功。常用于表证发热,项背强痛,麻疹不透,热病口渴,阴虚消渴,热泻热痢,脾虚泄泻。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5-1 17:02
脉滑口渴上焦热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5-1 17:04
用饱和丸加竹沥莱菔汁,或栀豉加枳实并效
作者: 文地清风    时间: 2019-5-1 17:08
本帖最后由 文地清风 于 2019-5-1 17:13 编辑

余治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脉滑不数,口臭牙疳,属骨髓造血病,用升麻清胃汤获效。那年本地三人患者此病,二死一生。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5-1 17:13
栀子功能主治

清热,泻火,凉血。治热病虚烦不眠,黄疸,淋病,消渴,目赤,咽痛,吐血,衄血,血痢,尿血,热毒疮疡,扭伤肿痛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5-1 17:13
治尿淋,血淋, 鲜栀子二两,冰糖一两。煎服。(《闽东本草》)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5-1 17:14
治胃脘火痛,大山栀子七枚或九枚,炒焦,水一盏,煎七分,入生姜汁饮之。(《丹溪纂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5-1 17:15
烦热上焦热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5-1 17:17
清胃汤升麻,黄连,生地,山栀,甘草,干葛,石膏,犀角。
作者: 文地清风    时间: 2019-5-1 17:39
本帖最后由 文地清风 于 2019-5-1 18:45 编辑

温病条辨:少阴之为病,脉不缓不紧而动数,或两寸独大尺肤热,头痛,微恶性风寒,身热自汗,口渴,或不渴而咳,午后身热,状如阴虚。少阴温病,不可发汗,发汗而汗不出者,必发班疹,汗出过多者,必神昏谵语。发班者,化班汤主之,发诊者,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大青叶倍元参主之。禁升麻,柴胡,当妇,防风,羌活,白芷,葛根,三春枊。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5-1 17:43
脉不缓不紧而动数,或两寸独大尺肤热,禁升麻,柴胡,当妇,防风,羌活,白芷,葛根,三春枊。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5-1 17:44
。少阴为病,不可发汗,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5-1 17:45
治风寒可不发汗
作者: 文地清风    时间: 2019-5-1 17:50
dffaaoo 发表于 2019-5-1 17:17
清胃汤升麻,黄连,生地,山栀,甘草,干葛,石膏,犀角。

温热经纬卷五方论四十四导赤散条下:生地,木通,甘草梢,雄按:本方加升麻,黄连,丹皮名升麻清胃汤,乃秦皇士化班疹之良剂。
作者: 文地清风    时间: 2019-5-1 18:45
本帖最后由 文地清风 于 2019-5-5 15:00 编辑
dffaaoo 发表于 2019-5-1 17:44
。少阴为病,不可发汗,

太阴温病
作者: 文地清风    时间: 2019-5-1 18:46
本帖最后由 文地清风 于 2019-5-5 15:01 编辑
dffaaoo 发表于 2019-5-1 17:45
治风寒可不发汗

太阴温病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5-1 18:47
生地,木通,甘草梢,雄按加黄连,丹皮乃化热剂
作者: 文地清风    时间: 2019-5-1 18:47
dffaaoo 发表于 2019-5-1 17:44
。少阴为病,不可发汗,

少阴温病
作者: 文地清风    时间: 2019-5-1 18:48
dffaaoo 发表于 2019-5-1 17:45
治风寒可不发汗

少阴温病
作者: 文地清风    时间: 2019-5-1 18:48
dffaaoo 发表于 2019-5-1 17:44
。少阴为病,不可发汗,

少阴温病
作者: 文地清风    时间: 2019-5-1 18:49
dffaaoo 发表于 2019-5-1 17:45
治风寒可不发汗

少阴温病
作者: 文地清风    时间: 2019-5-1 19:32
本帖最后由 文地清风 于 2019-5-1 19:34 编辑

舌上黄,就是热吗,曾治一带状泡疹,用龙胆泻肝汤,一剂痛减。三日后复痛,舌上出现黄苔。问:此寒药,因何苔黄而痛。说近食牛肉,因引起过敏反应。舌苔亦黄。
作者: 文地清风    时间: 2019-5-1 19:37
苔黄为热?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5-1 20:30
脉沉实。脉滑实。苔黄为热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5-1 20:31
说近食牛肉,因引起过敏反应。舌苔亦黄。
作者: 文地清风    时间: 2019-5-1 20:31
dffaaoo 发表于 2019-5-1 16:57
脉滑不数多是表邪?

表邪夹食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5-1 20:32
本帖最后由 dffaaoo 于 2019-5-1 20:34 编辑

说近食牛肉,因引起过敏反应。舌苔亦黄,为热过敏反应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5-1 20:34
本帖最后由 dffaaoo 于 2019-5-1 20:37 编辑

热的症状过敏反应
作者: 文地清风    时间: 2019-5-1 20:43
文地清风 发表于 2019-5-1 17:39
温病条辨:少阴之为病,脉不缓不紧而动数,或两寸独大尺肤热,头痛,微恶性风寒,身热自汗,口渴,或不渴而 ...

儿媳,发热,同村医生治之,用柴胡针剂,至夜身热无汗发疹,即以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大青叶倍元参,一剂疹消病愈。,
作者: 文地清风    时间: 2019-5-1 20:52
本帖最后由 文地清风 于 2019-5-1 22:33 编辑
dffaaoo 发表于 2019-5-1 18:47
生地,木通,甘草梢,雄按加黄连,丹皮乃化热剂

升麻清胃汤并非清胃汤。方中无葛根等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5-1 21:41
本帖最后由 dffaaoo 于 2019-5-1 21:43 编辑

热产生的物质扩散病理信号是热过敏反应变态反应产生的原因
作者: 文地清风    时间: 2019-5-1 22:14
dffaaoo 发表于 2019-5-1 21:41
热产生的物质扩散病理信号是热过敏反应变态反应产生的原因

谢谢提示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5-2 16:20
舌苔黄滑而润,为阳虚表现。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www.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