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三焦腑为何物? [打印本页]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9-9-17 06:51
标题: 三焦腑为何物?
上焦-胸腔象态;中焦-腹腔象态;下焦-盆腔象态。这是大体解剖学的解释。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9-9-17 07:01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9-9-16 23:03 编辑
还有疑问吗?请提出来。如果没有问题提出来,就这么定了。口气大着呢!不服气,放马过来,我等着。
作者: 医见钟情 时间: 2019-9-17 07:1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医见钟情 时间: 2019-9-17 07:2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9-9-17 07:40
请先生讨论三焦!请发表你自己对于三焦的认识。或者,你抄别人的认识、讨论发言、理解……都可以。不要喊口号。
作者: 医见钟情 时间: 2019-9-17 07:5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9-9-17 08:06
三焦经一般指手少阳三焦经 。
作者: 医见钟情 时间: 2019-9-17 08:1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9-9-17 10:37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9-9-17 10:37
不学无术,瞎咧咧。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9-9-21 00:24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9-9-20 20:35 编辑
上焦-胸腔象态;中焦-腹腔象态;下焦-盆腔象态。这是大体解剖学的解释。————————————————————————————
请问口气大的:
三焦经与三焦腑胸、腹、盆三个腔,是如何连接的呢?
谢谢!
作者: 文地清风 时间: 2019-9-21 05:31
本帖最后由 文地清风 于 2019-9-21 05:59 编辑
三焦是生物生命形态方面为温度促进酶作用的一种机制。所以说:三焦出气,以温肌肉 其充皮肤者为津,其留而不行者为液。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9-9-21 06:55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9-9-20 23:17 编辑

此图过期作废,不再显示,请大家速看。
作者: 医见钟情 时间: 2019-9-21 06:5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9-9-21 07:05
你有本事把扎足三里治疗胃疼的神经图画出来!!你也意会一个!有本事吗!!!
作者: 医见钟情 时间: 2019-9-21 07:1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医见钟情 时间: 2019-9-21 07:1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9-9-21 07:15
你有本事把扎足三里治疗胃疼的神经图画出来!!你也意会一个!有本事吗!!!
你自己拿出一个扎神经的病例出来。在论坛上混了这么多年,一个实际病例都拿不出来!你根本就没有临床实践。空口说白话的……
作者: 医见钟情 时间: 2019-9-21 07:2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9-9-21 08:23
在论坛上混了这么多年,一个实际病例都拿不出来!你根本就没有临床实践。空口说白话的……
请你拿出一个实际病例!只要一个!!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9-9-21 16:06
我懂经络、懂针灸、我有针灸治疗疾病的经验。我懂西医、我懂神经解剖,我知道穴位下边与哪些组织学结构。但是全世界的科学家都不能完美解释腧穴治疗疾病的神经通路。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9-9-21 16:06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
主治
1.胃痛,呕吐,呃逆,腹胀,腹痛,肠鸣,消化不良,泄泻,便秘,痢疾。
2.咳嗽气喘,心悸气短,乳痈。
3.失眠,癫狂,头晕。
4.虚劳赢瘦,水肿。
5.膝痛,下肢痿痹,脚气。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肠炎、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痢疾、阑尾炎、肠梗阻、肝炎、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心绞痛、风湿热、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肾炎、肾绞痛、膀胀炎、阳痿、遗精、功能性子宫出血、盆腔炎、休克、失眠等。
[足三里穴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足三里穴解剖]在胫骨前肌,趾长伸肌之间;有胫前动、静脉;为腓肠外侧皮神经及隐神经的皮支分布处,深层当腓深神经。
===================================================================
请你解释一下扎腓肠外侧皮神经、腓深神经治疗那么多疾病的神经通路??
作者: 医见钟情 时间: 2019-9-21 16:5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医见钟情 时间: 2019-9-21 16:5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9-9-21 17:32
你但凡有一点医学常识,就不会扎神经!
作者: 医见钟情 时间: 2019-9-21 22:0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9-9-21 23:12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9-9-21 19:17 编辑
还有疑问吗?请提出来。如果没有问题提出来,就这么定了。口气大着呢!不服气,放马过来,我等着。
上焦-胸腔象态;中焦-腹腔象态;下焦-盆腔象态。这是大体解剖学的解释。
————————————————————————————
如果随便弄个图片管用的话,就不需要经过若干代人不懈地努力钻研了。
别跑题,你抛出的论题,就得请你自己亲自回答:
三焦经线与三焦腑胸、腹、盆三个空腔,是如何连接的?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9-9-22 07:30
这个图,正是经过2000多年、若干代人不懈地努力钻研出来的。中医教科书肯定的。我学习中医,认可这个图是正确的。而且十四经脉也是客观存在,不是臆测出来的,是总结针灸、按摩等等中医临床实践得出来的。至于西医、西方科学、解剖学、生理学无法完美解释经络系统,那是因为科学无能,而不是经络不正确。
作者: 医见钟情 时间: 2019-9-22 09:2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9-9-22 17:07
图不见了。
作者: 董建军 时间: 2019-9-22 17:09
经络从文字看,经是经过,就是时间经过,络通落,落下,经络就是时间经过落下,时间经过落下到物质上。有一定的物理学知识就可以理解,事实上就是今天的物理学共振,加上时间经过,就是物候的共振性,经络实质上是物质的时间共振性,是共振传导,中医叫循行。
作者: 医见钟情 时间: 2019-9-22 17:3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9-9-22 18:08
娃病了治妈 ,还真有这事,而且是西方科学证明了的。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9-9-23 01:26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9-9-22 21:29 编辑
既然你认为这个图是正确的,
那么,请问:您认为图中的三焦经线与三焦腑胸、腹、盆三个空腔,是如何连接的?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9-9-23 03:39
空腔,并不是空气。就是空气也可以互相连接。一定要纠结这个是不是有点无理取闹了!因为现代科技尚不能完全解释经络,实在理解不了就暂时存疑吧。如果先生能完美解释经络,就请直言好了!
作者: 董建军 时间: 2019-9-23 06:00
三焦腑胸、腹、盆三个空腔是一种形态,这种形态物质具有共振频率,三焦经线就是一条时间与人体物质的共振线,具有共振频率,共振频率相同。
作者: 董建军 时间: 2019-9-23 06:04
说白了不知道经络是什么。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9-9-23 23:23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9-9-23 19:41 编辑
那么,请问:您认为图中的三焦经线与三焦腑胸、腹、盆三个空腔,是如何连 ...
空腔,并不是空气。就是空气也可以互相连接。一定要纠结这个是不是有点无理取闹了!因为现代科技尚不能完全解释经络,实在理解不了就暂时存疑吧。如果先生能完美解释经络,就请直言好了!
————————————————————————————————
请问老先生,您理解经络学说了,其中人身上的三焦经,是经线与胸、腹、盆三个空腔连接的吗?您是如何得知的?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9-9-23 23:52
三焦腑胸、腹、盆三个空腔是一种形态,这种形态物质具有共振频率,三焦经线就是一条时间与人体物质的共振线,具有共振频率,共振频率相同。
————————————————————————————————
请问:胸、腹、盆三个空腔的共振频率相同,这个结论是如何得出的?胸、腹、盆三个空腔与心、肝、肾、骨骼、肌肉的频率又相差多少?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9-9-24 07:32
三焦经不是臆测出来的,是总结针灸、按摩等等中医临床实践得出来的。至于西医、西方科学、解剖学、生理学无法完美解释经络系统,那是因为科学无能,而不是经络不正确。
作者: 柴胡汤 时间: 2019-9-24 09:37
赞同。
科学不是万能的,反对科学万能论!
三焦,是中医理论中对人体从上至下、由内到外的划分结果,怎么能适用现代科学去研究其“实质”、“实体”?!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9-9-24 10:43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9-9-24 02:46 编辑
我们在学习中医经典理论的时候,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自《内经》提出三焦的概念,在2000多年的中医发展中,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学派对于三焦的认识各不相同,因此,一定要看三焦这个概念是在什么时候,哪一部著作里出现的,结合具体情况,正确的认识他。不可能给他一个具体的、永恒不变的定义
自《内经》以来就有肝属中焦与肝属下焦两种说法。肝属中焦说的如:《灵枢•胀论》指出“肝大”、“肝偏倾”、“胁下痛”,肝居胁里,当位于中焦。《内经》的脉法和晋代王叔和的《脉经》中,均以肝应左关,而属于中焦。《素问•金匮真言论》王冰注明确指出:“肝为阳脏,位于中焦,以阳居阴,故为阴中之阳也。”从部位划分而言,肝归属于中焦。肝属下焦说如:唐代孙思邈在《千金要方•卷第二十•三焦虚实》中说:“下焦……主肝肾病候也”,对其治疗,“热则泻于肝,寒则补于肾。”王冰在注释《素问•至真要大论》“诸厥固泄,皆属于下”时又说:“下,谓下焦肝肾之气也。”至于清代吴鞠通《温病条辨》将温病后期出现的一系列肝的病症,归于下焦的病变范围后,则肝属下焦又成为辨证概念,在临床辨证中,仍多从之。因此,肝属下焦之说,主要是辨证上的概念,不是说肝位于脐下。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9-9-24 10:54
上焦包含心肺,中焦包含脾胃,下焦包含肝肾。这是一般的认识,在不同的著作中,是有区别的。
与中医的其他概念一样,三焦与五脏六腑、经络、气血津液等,都是以功能为主的概念。每一个功能的实现往往涉及到西医的许多器官,甚至于全身的所有器官。主西医的以解剖学为主的分类是非常不同的,中医的心就包含了西医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等。余类推。
作者: 医见钟情 时间: 2019-9-25 06:3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柴胡汤 时间: 2019-9-25 10:35
这素那素,是中药还是西药?是西医用还是中医用?你能用中医药理论指导使用青蒿素治病?
作者: 医见钟情 时间: 2019-9-25 10:4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9-9-25 16:45
科学不是万能的,离了科学万万不能!!中医学创新发展也不例外!!科学研究是发展中医学的唯一道路,屠呦呦教授已经取得巨大成功,是科学研究中医中药的先行者!!
--------------------------------------------------------------------------------
以上所说,正确。赞一个!中医是一门科学,也需要现代化。屠呦呦就是实现中医药现代化的一个典范。
作者: 医见钟情 时间: 2019-9-25 17:4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9-9-26 00:49
足三里穴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肠炎、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痢疾、阑尾炎、肠梗阻、肝炎、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心绞痛、风湿热、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肾炎、肾绞痛、膀胀炎、阳痿、遗精、功能性子宫出血、盆腔炎、休克、失眠等。
——————————————————————————
针剌足三里穴治疗上述疾病,纯粹是浪费医生的时间、消耗病人的资金。
足三里穴除了能促进足三里“点”周围一定范围内的神经、血管、肌肉、肌腱等功能处,基本上没有其它作用。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9-9-26 00:53
这个容易办到:那就将神经切断看看,针剌还是否有效嘛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9-9-26 01:03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9-9-25 21:14 编辑
不是别人无理取闹,而是你在无理取闹。
中医学是科学,因此,中医学就必须实事求是,不断地发现、求证、去伪存真。正确的,要坚持;错误的,要纠正。
否则,那就不是医学科学了,而是宗教了。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9-9-26 02:27
“中医学就必须实事求是,不断地发现、求证、去伪存真。”这是对的,关键是:你所说的“伪”,是不是实事求是?比如用神经取代经络,你真的以为是很“科学”的吗?
作者: 医见钟情 时间: 2019-9-26 06:1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医见钟情 时间: 2019-9-26 06:1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9-9-26 07:46
拿出一个病例来!!
作者: 医见钟情 时间: 2019-9-26 07:5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9-9-26 11:19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9-9-26 07:27 编辑
千秋雪
[color=rgb(153, 153, 153) !important]Member 积分 3214
| 35楼
发表于 4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9-9-22 17:26
既然你认为这个图是正确的,
那么,请问:您认为图中的三焦经线与三焦腑胸、腹、盆三个空腔,是如何连 ...
空腔,并不是空气。就是空气也可以互相连接。一定要纠结这个是不是有点无理取闹了!因为现代科技尚不能完全解释经络,实在理解不了就暂时存疑吧。如果先生能完美解释经络,就请直言好了! |
点评
|
——————————————————————————
用神经取代经络是否科学,这个可以通过大量的临床去证明。
但是用“空腔,并不是空气。就是空气也可以互相连接”这样的理论,想证明三焦经线与胸、腹、盆三个空腔的连接,肯定是谬论。
作者: 董建军 时间: 2019-9-26 12:11
有形态就有频率,你懂吗?你还叫我讲,还用讲的吗?
作者: 柴胡汤 时间: 2019-9-27 10:43
用青蒿素治疗疟疾不是中医思维和方法!
作者: 医见钟情 时间: 2019-9-27 10:4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柴胡汤 时间: 2019-9-27 10:56
外行到家也!君知真中医是如何治疟乎?!
作者: 医见钟情 时间: 2019-9-27 11:0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柴胡汤 时间: 2019-9-27 11:07
外行就是外行!汝知中医历史上“太医”、“御医”之来源耶?!
作者: 柴胡汤 时间: 2019-9-27 11:14
该帖讨论的是“三焦”问题,请注意看题!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www.gtcm.info/)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