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1、用于风寒表实证。本品味辛发散,性温散寒,善于开腠理,透毛窍而发汗,为辛温解表之峻剂。用治外感风寒,腠理密闭所致的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脉浮紧等风寒表实证,常与桂枝相须为用,以增强解表散寒之功,如麻黄汤(《伤寒论》)。
2、用于咳喘实证。本品主入肺经,辛开苦降,能够宣降肺气,以宣为主,善散邪宣肺以止咳平喘,凡肺气壅
遏所致的咳嗽气喘,无论寒、热、痰、饮以及有无表证,均可应用,尤宜适宜于风寒外束,肺气壅遏之咳喘。 用治:①风寒束表,肺气失宣之咳喘,常与杏仁、甘草配伍,及三拗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简称《和剂局方》); ②外寒内饮之咳喘,痰多清稀等,常配伍干姜、半夏等,如小青龙汤(《伤寒论》);③热邪壅肺之高热、喘促,可与石膏、杏仁、甘草配伍,即麻杏石甘汤(《伤寒论》)。3、用于风水水肿。本品既能宣散湿邪,又能上开肺气,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而利尿消肿。治疗风邪袭表,肺失宣降之水肿、小便不利而兼有表证的风水证,常配伍石膏、生姜等,如越婢加术汤(《金匮要略》)。
4、取麻黄散寒通滞之功,可用治风寒痹症、阴疽、痰核等证。
煎服,2~9g。
本品发汗力强,凡表虚止汗、阴虚盗汗、虚喘等均慎用。本品能升高血压,失眠及高血压患者慎用。
《神农本草经》:"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症坚积聚。"
《名医别录》:"通腠理,解肌。"
《本草纲目》:"麻黄乃肺经专药,故治肺病多用之。张仲景治伤寒,无汗用麻黄,有汗用桂枝。"
主要成分为多种生物碱,如麻黄碱、伪麻黄碱、麻黄次碱等,另含挥发油,黄酮类化合物等。
黄碱能兴奋心脏,收缩血管,升高血压;对中枢神经有明显的兴奋作用,可引起兴奋、失眠、不安。挥发油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其甲醇提取物有抗炎作用。其煎剂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现代常以本品为主,随证配伍,可治疗偏头痛老年性皮肤瘙痒、冻疮、过敏性鼻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以及窦性心动过缓、呃逆、上消化道出血、肾衰、腰扭伤、坐骨神经痛、雷诺病、感染性化脓性炎症、慢性咽炎、牙痛等。
草麻黄为小灌木,常呈草本状,茎高20~40厘米。分枝较少,木质茎短小,匍匐状;小枝圆,对生或轮生,节间长2.5~6厘米,直径约2公厘。叶膜质鞘状,上部二裂(极少数3),裂片锐三角形,反曲。
雌雄异株;雄球花有多数密集的雄花,苞片通常4对,雄花有7~8枚雄蕊;雌球花单生枝顶,有苞片4~5对,上面一对苞片内有雌花2朵,雌球花成熟时苞片红色肉质。种子通常2粒。花期5月;种子成熟期7月。
木贼麻黄为直立灌木,高达1米。茎分枝较多,黄绿色,节间短而纤细,长1.5~3厘米。叶膜质鞘状,上部仅1/4分离,裂片2,呈三角形,不反曲。雌花序常着生于节上成对,苞片内有雌花1朵,种子通常1粒。
中麻黄为直立灌木,高达1米以上。
茎分枝多,节间长2~6厘米。叶膜质鞘状,上部1/3分裂,裂片3(极少数为2),钝三角形或三角形。雄球花常数个密集于节上,呈团状;雌球花2~3生于茎节上,仅先端一轮苞片生有2~3雌花。种子通常3粒(极少数为2粒)。武极 发表于 2020-9-23 22:10
楼上问题很简单:生麻黄和炙麻黄都发汗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www.gtcm.info/)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