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和世界上其他传统医学相比, 中医独特在哪里? ——《中医的真相之一》 [打印本页]

作者: mate--oye    时间: 2020-9-29 07:0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mate--oye    时间: 2020-9-29 07:0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mate--oye    时间: 2020-9-29 09:0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0-9-29 10:40
难道中医就是这朵奇葩?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0-9-29 10:43
中药就是这朵奇葩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0-9-29 10:45
《伤寒论》的辨证基本就局限在发热期,这可谓本末倒置。《伤寒论》对重要的生命征象和指标无能顾及,却孜孜不倦地穷究于是有汗还是无汗,是脉缓还是脉急。有汗而脉浮缓者属太阳病中风的桂枝汤证;无汗而脉浮紧者,属太阳病伤寒的麻黄汤证;无汗、脉紧而增烦燥者,又属大青龙汤证等等。实际上这些看似不同的“证”,其本质上的原因都是由汉坦病毒感染导致的全身小血管和毛细血管的损伤,引起渗出、出血,造成各器官功能的异常。初期抗病毒治疗可能有效,退不退热,发不发汗,与疾病预后全不相干;后期则以生命支持技术为主,如少尿期的透析,消化道大出血时的止血和输血技术,多尿期的电解质紊乱调整,重症时的生命监护等等才是治疗的重要手段。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0-9-29 10:48
脉缓脉急脉紧烦燥是本质上的原因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0-9-29 10:53
本帖最后由 武极 于 2020-9-29 11:00 编辑

中药症状是病毒感染导致的全身小血管和毛细血管的损伤,引起渗出、出血,造成各器官功能的异常的原因。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0-9-29 10:59
现代医学不知道传染病的根本病因和病理生理是中药症状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0-9-29 11:02
我们只能假设中华民族的独特智慧仅仅局限于医学领域,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0-9-29 11:03
气功是中华民族的独特智慧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0-9-29 11:05
从经络到脏腑到六淫外邪完全是实证的结果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0-9-29 11:07
本帖最后由 武极 于 2020-9-29 11:09 编辑

现代医学不再费心费力去探索疾病真正的病因和病理,而是只需沉浸在“伟大、光荣、正确”的“法则”里,作纯粹主观的思辨玄想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0-9-29 11:09
现代医学的糖皮质激素不能治哮喘的气虚咳嗽症状,糖皮质激素不能治哮喘的的原因病因,糖皮质激素不能治愈不能根治哮喘病
中药能治哮喘的原因病因,中药能治愈哮喘,中药能治愈哮喘的中药症状,如咳嗽症状,哮喘的咳嗽症状中物质流的扩散产生哮喘的病理信号,哮喘的病理信号产生哮喘病,糖皮质激素不能治愈哮喘的中药症状,糖皮质激素不能消除喘的中药症状中物质流的扩散产生哮喘的病理信号,糖皮质激素不能治愈哮喘病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0-9-29 11:13
对比其他的传统医学,我们会发现各民族古人对人体和疾病的认识有着惊人的一致性,没有哪种传统医学在思维上是独特的。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苏美尔人把人体看成“小宇宙”,认为人体结构与天体相对应,这与中医的“天人合一”观点几乎完全一致,但是早了中医几千年。比《黄帝内经》早上千年的古埃及纸草文医书认为人体由土、水、火、气等构成,并提到气与血应处于平衡状态,气血失衡就会产生疾病,这些观点与中医的五行及气血理论基本相同。古印度阿输吠陀医学认为机体是由地、水、火、风等元素组成,人体存在“元气”,这些观念与中医也非常相似。阿输吠陀医学共有5000多种单味药和复方,几乎所有的药材均需要炮制,与中药基本相同。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0-9-29 11:15
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苏美尔人没有中药,阿输吠陀医学共有5000多种单味药和复方,几乎所有的药材与中药不同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0-9-29 20:55
人类医药学至今对于构象病,基本并没有加以研究认识,或者忽略研究认识疾病中症状
或者对于构象病并没有达到本质认识,人类科学医药学药物不能治愈症状,但不是科学研究,不是科学认识的中药却能治愈症状。
因为药物结合部分不同,或药物结合受体级,是不同级受体结合。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0-10-1 21:19
1)对于临证ⅢB-Ⅳ期的肺癌,姑息化疗是一种常见的选择。(2)晚期肺癌患者采取的局部放射治疗(3)肺癌至终末期,正气日益虚耗,后天之本难以为继,先天之本生化乏源。
(4)肺癌的复发及转移是导致最终治疗失败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转移是肺癌恶化进展的标志和特征,死于肺癌转移并发症的患者高达90%,而骨和脑转移是肺癌晚期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之一。因此,在预防及治疗骨、颅脑转移的肺癌晚期患者时,常加淫羊藿、补骨脂、巴戟天、骨碎补等补肾健骨之品,并佐以乳香、没药、延胡索等以行气定痛。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0-10-1 21:19
本帖最后由 武极 于 2020-10-1 21:21 编辑

气虚等中药症状是癌症肺癌及转移并发症的主要原因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0-10-1 21:26
用气虚等中药是消除癌症肺癌及转移并发症的主要原因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0-10-1 21:28
中药能消除癌症肺癌及转移并发症产生的原因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0-10-1 21:36
现代药不能消除癌症肺癌及转移并发症产生的原因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0-10-1 21:44
本帖最后由 武极 于 2020-10-1 21:48 编辑

实际最主要重要的是如果用纯中药治咳的中药去治肺癌癌症或治疗其它种疾病,或用其它种只有治疗症状作用的中药治疗疾病。
中药药理作用是什么必须有明确说明,如果没有中药相关治疗癌症疾病的药理用纯中药治咳的中药去治肺癌癌症或治疗其它种疾病对于人类医药学科学是不可能理解或接受中药中药治疗癌症疾病的。
病人当然也是不能理解或接受中药治咳的中药治疗癌症疾病的。
这实际回到中药治的症状与疾病的关系是什么的研究了。
如果像咳嗽气虚食少无力这些中药症状与疾病的关系不能研究清楚,用治疗咳嗽气虚食少无力这些中药治疗如炎症癌症,却并没有激素抑制免疫药放化疗的药理,这种用中药治疗癌症炎症疾病肯定不能被医药科学接受。
中药症状与疾病的关系并不是简单分类。
如果假设确定症状是一些疾病的原因。
用治症状中药也能治病就很合理了。
作者: 中医新思维    时间: 2020-10-7 11:42
应该说,中医是一门“经验医学”,它的理论不过是不同历史阶段的经验归纳与总结。
所以,就形成了历朝历代门类繁多的不同学派。
相比之下,西医就没有这么多学派,仅有的是不同学科。

西医也是从西方古代各民族医学中提取精髓而成功的。
西医的成功为中医成功的前车之鉴。
要发展自己,要让自己强大,就不要论“东化”还是“西化”。


作者: mate--oye    时间: 2022-1-20 14:0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mate--oye    时间: 2022-1-20 18:3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fayuan_guo    时间: 2022-1-21 11:30
中医新思维 发表于 2020-10-7 11:42
应该说,中医是一门“经验医学”,它的理论不过是不同历史阶段的经验归纳与总结。
所以,就形成了历朝历代 ...

中医是一门“经验医学”,它的理论不过是不同历史阶段的经验归纳与总结。这是一个错误的观点。因为:几乎所有的医学都是理论和经验的复合体。中医理论并不是经验的归纳和总结而是基于大量的医学实验。如果不能理解这一点的话就在读一千遍《黄帝内经》。关键是要理解《内经》理论是怎么来的。
作者: fayuan_guo    时间: 2022-1-21 11:35
中医与其他传统医学的差别不在于经验而是在于大量的医学实验和统计。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实验和统计比较原始。但是它依然属于自然科学研究方法。因此我们可以重复古人的医学实验更可以高水平的重复古人的医学实验。关键是你肯不肯去做。自己不做就先去否定或肯定并不是一个科学的态度。
作者: mate--oye    时间: 2022-1-21 12:2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mate--oye    时间: 2022-1-21 12:2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fayuan_guo    时间: 2022-1-22 08:18
mate--oye 发表于 2022-1-21 12:28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上下两部分,与《难经》一起被传统中医称为中医学最早的医学典籍,位列中医四 ...

楼主肯定是还没有读懂《黄帝内经》就妄下结论了。《黄帝内经》是姬昌继承了岐伯的医学之后,经过系统的大量的医学实验之后得出的医学理论。尽管这个理论后来(战国以后)被披上了哲学的外衣,尽管这个理论依然还不完整,尽管这个理论中还有一些理解的错误。但是他依然是古代医学科学的的产物。
不否认《黄帝内经》的解读在历史上就一直被陷入了误区。其本质就是不能单存的从字面上解读,即便是是用《说文解字》依然不可能完全的理解其内容。就像学习数学不做题的话就不能理解不能学会一样,同样物理化学生物也是需要通过实验来加深理解。《黄帝内经》需要重复古人的医学实验和统计结果。换一个角度看《内经》往往就会一目了然。请问您做过了吗?
作者: fayuan_guo    时间: 2022-1-22 08:28
《内经》的训诂方法存在很大的问题。例如:
1、度量衡问题
中国的度量衡变化很大。用不同时代的标准衡量不同时代的器物是基本原则。用另一个时代的度量衡标准衡量一个器物是考古学的大忌。
2、文字的解读问题
今版《内经》不仅仅是商末时期的文献。其中包括了周、汉、唐、宋时期的内容。因此其中的文字解读就不能够简单的使用《说文》以后的字典。甲骨文字典是必须的。
3、流派问题
今本的《内经》其实并不仅仅是黄帝医学流派的文献,很可能还包括了扁鹊医学流派和白氏医学流派的文献。不同的流派会使用不同的文字、词语、医学术语、实验方法、医学命名等。不统一是事实。
作者: mate--oye    时间: 2022-1-22 10:3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fayuan_guo    时间: 2022-1-23 11:10
反中医的人士大都认为中医心主神志是明显错误的,甚至很多中医基础教学的教授也有类似观点。其实中医的心并不是单纯的指心脏而是指心脏和心经。心经的经脉感传可以到达大脑的边缘叶。经脉就是人体微循环密集的管网线。经脉可以调控人体的气血。那么当边缘叶的微循环功能障碍的时候会发生什么情况呢?但凡有一点医学常识的人都会同意这个观点这就是心经的确是与人体的神志有关。
作者: mate--oye    时间: 2022-1-23 11:1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fayuan_guo    时间: 2022-1-23 11:20
再说一下肝开窍于目的问题。研究发现肝经进入大脑后可以到达眼球后方并分成两支。一支到内眼角,再发出分支到达脉络膜上半部分的7/8;外侧支道外眼角发出一支分支到达脉络膜的下半部分。另外还有脾经和肾经前线也可以到达脉络膜的上部各占1/16。因此说肝(经)开窍于目也是很有道理的。
作者: mate--oye    时间: 2022-1-23 11:2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fayuan_guo    时间: 2022-1-23 11:28
中医脉诊与西医脉诊的最大差别是在寸关尺的脏腑(经脉)分布上。这是一个可以重复的古代医学实验。《内经》介绍了相关的内容。但是脾经和胃经明显与其他经脉阴阳位置相反。这明显不符合中医阴阳的基本规律。但是《内经》就是这么记载的。重复古人脉学实验的结果发现《内经》并没有错。《内经》并没有臆造脉学实验的结果而是实事求是的记录了实验的结果,尽管这个结果与中医阴阳的理论局部不符。其实这就是古人的科学态度。那么你有没有一个基本的科学态度呢?
作者: fayuan_guo    时间: 2022-1-23 11:45
《灵枢经脉》记录的十二经脉循行线路一直无法复制出来。即便是大规模的世界范围的经脉普查也无法达到这个水平。最起码三条阴经的起点是无法做到的。其实这是一个方法问题。因为大多数诱发经脉感传的方法都是刺激穴位。《灵枢经脉》使用的是六弦古琴乐音诱发的经脉感传(CDEFGA)。我实验的结果竟与古人(《灵枢经脉》)一致。古人尚能够扎扎实实的做实验,难道我们就不能谦虚一点重复一遍吗?即便您是比较高贵的阶层也可以用现代科学仪器高水平的重复古人的医学实验呀!
作者: mate--oye    时间: 2022-1-23 11:4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mate--oye    时间: 2022-1-23 11:5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fayuan_guo    时间: 2022-1-23 11:56
2001年以前我对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基本上是束手无策。但是就在哪一年我也患了这个疾病。不过我做了经脉感传。我发现肾经前线的感传在腹股沟中点有五个分支。其中有一个分支可以从盆腔经过股骨颈韧带到达股骨头部位。理论上讲补肾经前线就可能治愈股骨头缺血。于是我试用了针灸、古琴乐音和宝石(墨翠)等方法。结果都取得了明显的疗效。从此以后我开始给病人治疗早期和中期的股骨头缺血性疾病了。疗效可以说是立竿见影,数次病除。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没成想你竟然说是:胡诌八扯。这不就是井蛙之见吗?
作者: mate--oye    时间: 2022-1-23 11:5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mate--oye    时间: 2022-1-23 12:0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fayuan_guo    时间: 2022-1-23 12:22
fayuan_guo 发表于 2022-1-22 08:18
楼主肯定是还没有读懂《黄帝内经》就妄下结论了。《黄帝内经》是姬昌继承了岐伯的医学之后,经过系统的大 ...

不做实验就是纸上谈兵。
作者: mate--oye    时间: 2022-1-23 12:2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mate--oye    时间: 2022-1-23 12:2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mate--oye    时间: 2022-1-23 12:4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fayuan_guo    时间: 2022-1-23 13:16
我以前就不能够理解《灵枢五十营》中一日五十营的内容。因为日有两解:其一是指白天(12小时);其二是指一天(24小时)。到底哪一个是对的呢?于是我利用经气测平仪测量经脉线上的皮肤导电量并记录波峰时间。结果连续测量四个小时。每14.4分钟就有一个波峰值。这样计算经脉每天(24小时)有100次波动。于是我得出结论:一日五十营是指白天十二小时经脉运行五十次,每天(24小时)经脉运行一百次。这样在三千年前古人的呼吸和心率与我们现代人的基本一致。那种认为古人练习气功导致的心率和呼吸频率比我们现代人少一半的说法是错误的观点。毕竟做医学实验不会考虑特例的情况。做医学生理实验就是要用正常的普通的人。回头来看是古人搞错了度量衡标准所导致的错误结论。用汉代的度量衡标准理解商朝末年的度量衡内容怎么能对呢?

作者: mate--oye    时间: 2022-1-23 14:0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mate--oye    时间: 2022-1-23 14:1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mate--oye    时间: 2022-1-23 14:1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2-1-23 14:56
心经的经脉感传可以到达大脑的边缘叶。

你说的根据是什么,你做的实验就能证明吗。
如何证明你的实验就是正确的。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2-1-23 15:00
fayuan_guo 发表于 2022-1-23 11:10
反中医的人士大都认为中医心主神志是明显错误的,甚至很多中医基础教学的教授也有类似观点。其实中医的心并 ...

你都不知经脉有生理作用,有药理作用。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2-1-23 15:02
心主神志是心经的药理作用。
作者: mate--oye    时间: 2022-1-23 15:1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mate--oye    时间: 2022-1-23 15:2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2-1-24 15:11
经脉的生理作用就是微循环的生理作用,只不过是呈线状分布的而已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2-1-24 15:12
本帖最后由 武极 于 2022-1-24 15:13 编辑

用药治的就是病,病只能用药治。
病不是生理反应,生理作用生理调节不能治病。
经脉的生理作用不能治病,经脉的生理调节作用不能治病。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2-1-24 15:15
经脉能治病的是经脉的药理作用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www.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