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周定夺医案医话选编】痞证案 [打印本页]

作者: 弥生医    时间: 2021-5-9 07:27
标题: 【周定夺医案医话选编】痞证案
本帖最后由 铁骨铮铮2002 于 2021-5-23 07:26 编辑

痞症治验
毛光某,女,63岁,大足县沙坝乡磨河村人。2009年7月7日初诊。腹胀半月有余,按之濡软无痛,舌淡,脉浮虚而数。以泻心汤治之。人参20g,茯苓30g,黄连15,枯芩、
半夏各15g,红枣7个,生姜一块。以水煎服之,3次/日。
7月11日复诊,胀感已失,再进1剂以巩固之
7月28日三诊,停药半月反复,再宗前法以继服之。
人参、白术、茯苓各30g,黄芪60g,黄连10g,枯芩15g,五加皮30g,狗脊片20g,炙甘草10g,独活15g,桑寄生。煎服法同上。
此塞因塞用法也,辨证得当,故效果神速也。
作者: 弥生医    时间: 2021-5-9 07:31
舌淡,脉浮虚。虚证无疑。以人参加清热药配合辛开苦降疾病速愈
作者: 何必hebi    时间: 2021-5-9 11:08
善用人參也,給一個【讚】
想請教
在大陸處方(人參),藥房給的是甚麼樣的人蔘?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21-5-9 11:22
何必hebi 发表于 2021-5-9 03:08
善用人參也,給一個【讚】
想請教
在大陸處方(人參),藥房給的是甚麼樣的人蔘?

人参药房会给生晒参。
作者: 谈笑风生    时间: 2021-5-9 11:27
黄连用到15g,反正我没这样的魄力,主要是有次开黄芩15g,误开成黄连15g,人家吃了拉肚子,至今心有余悸。
作者: 螽骁    时间: 2021-5-9 11:58
痞,部位是心下,腹胀,部位在腹。一个病,病位,病症,病性,都是严谨辨证的。此案以腹胀为痞,治以半夏泻心汤,非我所认识也。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21-5-9 13:16
谈笑风生 发表于 2021-5-9 03:27
黄连用到15g,反正我没这样的魄力,主要是有次开黄芩15g,误开成黄连15g,人家吃了拉肚子,至今心有余悸。

按说吃黄连15克也不会拉肚子,如果怕拉肚子就加干姜6克吧。主要是黄连苦寒,用量不宜过大。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21-5-9 13:18
螽骁 发表于 2021-5-9 03:58
痞,部位是心下,腹胀,部位在腹。一个病,病位,病症,病性,都是严谨辨证的。此案以腹胀为痞,治以半夏泻 ...

有道理!应该是周定夺先生表达有误。该案当用上腹部胀满术语表达。
作者: 何必hebi    时间: 2021-5-9 13:29
铁骨铮铮2002 发表于 2021-5-9 11:22
人参药房会给生晒参。

了解,謝謝
作者: 中医小陈    时间: 2021-5-9 15:56
铁骨铮铮2002 发表于 2021-5-9 13:18
有道理!应该是周定夺先生表达有误。该案当用上腹部胀满术语表达。



作者: 中医小陈    时间: 2021-5-9 15:57
中医小陈 发表于 2021-5-9 15:56

也可以用胃脘胀满表示吧。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21-5-9 16:06
中医小陈 发表于 2021-5-9 07:56

注意,今后点评该书的时候要纠正过来。
作者: 中医小陈    时间: 2021-5-9 16:10
该案痞证,周师运用半夏泻心汤取效,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甘调,共成泄热补虚、升清降浊、散结消痞之功,开治疗脾胃病之一大法门。现代医学所谓急慢性胃炎、胃肠炎、溃疡病,以至肝、胆病等疾患,出现寒热错杂,升降失常者,运用此法,化裁得当,多能收效。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1-5-9 16:23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21-5-9 08:29 编辑

      《伤寒论》151条,154条,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
        
《伤寒论》154条:“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
   [大黄黄连泻心汤]大黄二两,黄连一两。
   右两味,以麻费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温再服。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1-5-9 16:35
        第149条

        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作者: yanshoufeng    时间: 2021-5-23 17:14
按周氏提供的“舌淡,脉浮虚而数”。
舌淡是营血不足,脉浮虚而数。
按脉浮而数,浮为风,数为虚,风为热,虚为寒,风虚相搏,则洒淅恶寒。又曰:风则浮虚,数则热烦。
浮虚而数之脉病当为表阳虚而恶寒,寒陷于营阴少阳、阳明而生内烦。如心下痞满,不一定非有经曰:“他药下之”邪陷为痞。当用附子泻心汤为当否?
作者: yanshoufeng    时间: 2021-5-23 17:25
按周氏提供的“舌淡,脉浮虚而数”,舌淡是营血不足,脉浮虚而数。按脉浮而数,浮为风,数为虚,风为热,虚为寒,风虚相搏,则洒淅恶寒。又曰:风则浮虚,数则热烦。浮虚而数之脉病当为表阳虚而恶寒,寒陷于营阴少阳、阳明而生内烦。如心下痞满,不一定非有经曰:“他药下之”邪陷为痞。当用附子泻心汤为当否?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21-5-23 18:09
yanshoufeng 发表于 2021-5-23 09:25
按周氏提供的“舌淡,脉浮虚而数”,舌淡是营血不足,脉浮虚而数。按脉浮而数,浮为风,数为虚,风为热,虚 ...

非常好!作为论坛版主一定要经常参与讨论交流,履职尽责。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www.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