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连载】《温病条辨.申景旺评》上焦篇.十 [打印本页]

作者: 中医小陈    时间: 2021-6-8 20:25
标题: 【连载】《温病条辨.申景旺评》上焦篇.十
本帖最后由 中医小陈 于 2021-6-8 20:39 编辑

      十、太阴温病,气血两燔者,玉女煎去牛膝加元参主之。
     气血两燔,不可专治一边,故选用张景岳气血两治之玉女煎。去牛膝者,牛膝趋下,不合太阴证之用。改熟地为细生地者,亦取其轻而不重,凉而不温之义,且细生地能发血中之表也。加元参者。取其壮水制火,预防咽痛失血等证也。
玉女煎去牛膝熟地加细生地元参方(辛凉合甘寒法)
     生石膏(一两) 知母(四钱) 元参(四钱) 细生地(六钱) 麦冬(六钱)
     水八杯,煮取三杯,分二次服,渣再煮一钟服。
     评按:这条没有具体的症状,只有“气血两燔者”。按叶天士的“卫气营血辨证”,就是排除了卫分与营分的症状;其实,就是《伤寒论》中的少阳阳明合病了;因为症状不同,所以治疗方法也不同!吴鞠通用玉女煎去牛膝熟地加细生地元参,只是清热、补津液,没有外透邪热的作用!其实《内经》就有“体若燔炭,汗出而散”的说法,因此治疗温病的关键是要正确的发汗:即在不伤病人胃气的前提下外透邪热、适当的补充津液。应用小柴胡汤合白虎汤加减治疗,如果出现瘀血问题就应合犀角地黄汤加减治疗。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21-6-8 20:54
申景旺先生用《伤寒论》观点点评《温病条辨》,有意思。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1-6-9 07:04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21-6-8 23:06 编辑

        温病之所以成为新学说,是因为他与《伤寒论》有原则性的区别,作者没有充分认识寒温之争几百年的历史事实。在温病学没有成熟之前,运用《伤寒论》传统汗吐下三法治疗温病,误治死亡者无数!“死于医者十八九”(朱彬序)。才有了温病学的兴起。温病学的第一个大成就就是创造了“辛凉解表法”代替辛温发汗解表法。验之现代西医传染病,传染病的前驱期其临床表现与太阳表证、卫分证很难鉴别,误用解热止痛剂或者激素发汗解热,病情急剧恶化甚至于死亡!所以,在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凡发热的病人,在没有确定是不是传染病之前,不允许使用解热止痛剂诸如:氨基比林、阿司匹林及其相关制剂的使用。误治死亡者屡见不鲜!!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1-6-9 07:19
      玉女煎去牛膝加元参汤,是气营两燔(或者说气血两燔的轻)的代表方剂,以白虎汤(气分热证)加滋阴(阴属阴)的元参、细生地、麦冬而成。气血两燔重证是白虎汤与犀角地黄汤的加减。
         治疗温病的关键是不能发汗!桂枝汤在温病使用极少,而且只是在太阳表证与卫分证实在不能鉴别的情况下,试验性治疗,是个特例。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1-6-9 07:32
      【 九、白虎本为达热出表,】说的如此明白,怎么“没有外透邪热的作用!”。根本没有读懂,专门找茬、鸡蛋里面挑骨头。 误人误己害病人。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21-6-9 07:49
寒温之争,不是文字游戏。温病学说,不是闭车造车,或凭空从天上掉下来的,是病家无数条性命堆出来的。实践出真知,是前贤们在医学实践中,摸索、总结、升华出来的理论结晶。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21-6-9 08:03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21-6-9 00:04 编辑

这条没有具体的症状,只有“气血两燔者”。按叶天士的“卫气营血辨证”,就是排除了卫分与营分的症状;其实,就是《伤寒论》中的少阳阳明合病了;

一一六经辨证体系,各证主要由发热及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现代医学多见于系统感染性疾病;温病及卫气营血、三焦辨证体系,以发热为首发及主要症状,病程发展演变迅速,现代医学多见于一些急性的烈性传染性疾病。一方面,系统感染性疾病与烈性传染性疾病在临床表现、病因、病理过程、发展转归、治疗上有着各自的特点与规律,另一方面,两类疾病在部分的病理过程或状态及治疗上,有着一定的相似或重叠处,这也是温病学说中,可以见到部分伤寒的证候及方剂的原因。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1-6-9 08:56
氨基比林本品为解热镇痛药。氨基比林为吡唑酮类解热镇痛抗炎药,能抑制下丘脑前部神经元中前列腺素E1的合成和释放,恢复体温调节中枢感受神经元的正常反应性而起退热作用;氨基比林还能抑制炎症局部组织中前列腺素的合成和释放、稳定溶酶体膜、影响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而起到抗炎作用。咖啡因作为中枢兴奋药,能兴奋大脑皮层,提高对外界的感应性,并有收缩脑血管加强氨基比林缓解头疼的效果,协同解热镇痛作用。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1-6-9 09:01
怎么“没有外透邪热的作用!”。根本没有读懂

是你不懂中药症状的热是对症状的分类。
并不是人体发热就是热。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1-6-9 09:03
生石膏1、用于温热病气分实热的证候。常与知母相须为用,如白虎汤。对于温热病气血两燔,高热发斑,则常与犀角、玄参等凉血解毒药配伍,以清热消斑,如化斑汤。
2、用于肺热喘咳,心烦口渴。常与杏仁、麻黄配用,以清宣肺热、止咳平喘,如麻杏石甘汤。
3、 用于胃火亢 盛,头痛,齿 痛,牙龈肿痛。常与知母、牛膝等配伍,以泻火而缓痛,如玉女煎。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1-6-9 09:04
心烦口渴中药热症状
作者: 17800238272    时间: 2021-6-9 10:52
武极 发表于 2021-6-9 09:03
生石膏1、用于温热病气分实热的证候。常与知母相须为用,如白虎汤。对于温热病气血两燔,高热发斑,则常与 ...

常识多是正确的,但有时是错误的!先搞清楚经方医学与思辨医学有什么区别吧!
作者: 17800238272    时间: 2021-6-9 10:58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21-6-9 07:49
寒温之争,不是文字游戏。温病学说,不是闭车造车,或凭空从天上掉下来的,是病家无数条性命堆出来的。实践 ...

寒温之争,必将沦为后人的笑柄!温病学派迟早将被后人批评。1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21-6-9 11:10
17800238272 发表于 2021-6-9 02:52
常识多是正确的,但有时是错误的!先搞清楚经方医学与思辨医学有什么区别吧!

在下学识浅陋,确实知之不多。请先生指教之。

作者: 17800238272    时间: 2021-6-9 11:45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21-6-9 07:19
玉女煎去牛膝加元参汤,是气营两燔(或者说气血两燔的轻)的代表方剂,以白虎汤(气分热证)加滋阴( ...

温病不能发汗,要知道是不能用太阳伤寒法发汗,辛凉发汗不能太凉`要补充汗源,即津液。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1-6-9 11:52
常识多是正确的,但有时是错误的!先搞清楚经方医学与思辨医学有什么区别吧!

一个是以症状对药方经方。
一个是以药性对症状组药方。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21-6-9 20:06
17800238272 发表于 2021-6-9 02:52
常识多是正确的,但有时是错误的!先搞清楚经方医学与思辨医学有什么区别吧!

用数字号码注册网名没意思,也不知道是谁。最好是注册个汉字网名,并且弄个霸气头像。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21-6-11 04:31
17800238272 发表于 2021-6-9 03:45
温病不能发汗,要知道是不能用太阳伤寒法发汗,辛凉发汗不能太凉`要补充汗源,即津液。

应该是申景旺先生吧?不如直接注册申景旺。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www.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