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温病条辨.申景旺评》上焦篇.二三 [打印本页]

作者: 中医小陈    时间: 2021-6-20 20:03
标题: 《温病条辨.申景旺评》上焦篇.二三
二三、《金匮》谓太阳中暍,发热恶寒,身重而疼痛,其脉弦细芤迟,小便已,洒然毛耸,手足逆冷,小有劳,身即热,口开前板齿燥,若发其汗,则恶寒甚,加温针,则发热甚,数下,则淋甚,可与东垣清暑益气汤。
     张石顽注:谓太阳中暍,发热恶寒身重而疼痛,此因暑而伤风露之邪,手太阳标证也。手太阳小肠属火,上应心包,二经皆能制金烁肺,肺受火刑,所以发热恶寒似足太阳证。其脉或见弦细,或见芤迟,小便已,洒然毛耸,此热伤肺胃之气,阳明本证也(愚按:小便已,洒然毛耸,似乎非阳明证,乃足太阳膀胱证也。盖膀胱主水,火邪太甚而制金,则寒水来为金母复仇也。所谓五行之极,反兼胜已之化)。发汗则恶寒甚者,气虚重夺(当作伤)其津(当作阳)也。温针则发热甚者,重伤经中之液,转助时火,肄虐于外也。数下之则淋甚者,劫其在里之阴,热势乘机内陷也。此段经文,本无方治,东垣特立清暑益气汤,足补仲景之未逮。愚按:此言太过。仲景当日,必有不可立方之故,或曾立方而后世脱简,皆未可知,岂东垣能立而仲景反不能立乎?但细按此证,恰可与清暑益气汤,曰可者,仅可而有所未尽之词,尚望遇是证者,临时斟酌尽善。至沈目南《金匮要略注》谓当用辛凉甘寒,实于此证不合。盖身重疼痛,证兼寒湿也。即目南自注,谓发热恶寒身重疼痛,其脉弦细芤迟,内暑而兼阴湿之变也。岂有阴湿而用甘寒柔以济柔之理?既曰阴湿,岂辛凉所能胜任!不待辩而自明。
清暑益气汤方(辛甘化阳酸甘化阴复法)
     黄耆(一钱) 黄柏(一钱) 麦冬(一钱) 青皮(一钱) 白术(一钱五分) 升麻(三分) 当归(七分) 炙草(一钱) 神曲(一钱) 人参(一钱) 泽泻(一钱) 五味子(八分) 陈皮(一钱) 苍术(一钱五分) 葛根(三分) 生姜(二片) 大枣(二枚)
     水五杯,煮取二杯,渣再煎一杯,分温三服。虚者得宜,实者禁用;汗不出而但热者禁用。
    评按:这条太阳中暍,已过了白虎加人参汤证的阶段,发展为少阳太阴合病了;这里的恶寒应为恶风,应该用柴胡桂枝汤加麦冬、五味子等加减治疗。东垣清暑益气汤与柴胡桂枝汤方义相近,但用药杂乱;其实,就是因不敢用柴胡而大费周折了!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21-6-20 20:15
李东垣清暑益气汤治疗暑伤元气,效果好,暑多挟湿。
作者: 中医小陈    时间: 2021-6-20 22:01
请教老师,不知道东垣清暑益气汤与柴胡桂枝汤相近在何处啊!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1-6-21 06:13
谢谢分享。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1-6-21 06:24
         吴鞠通认为:《金匮》谓太阳中暍,是暑温中的一个临床类型。补充了《金匮要略》的不足,是对《伤寒杂病论》的发展。
    吴鞠通认为:【但细按此证,恰可与清暑益气汤,曰可者,仅可而有所未尽之词,尚望遇是证者,临时斟酌尽善。】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1-6-21 07:32
  申先生敢于摆明自己的观点,可敬。正确与错误可以尽情讨论,各抒己见,相互促进。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1-6-21 09:05
柴胡,中药名。为《中国药典》收录的草药,药用部位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茎叶及泥沙,干燥。柴胡是常用解表药。别名地熏、山菜、菇草、柴草,性味苦、微寒,归肝、胆经。有和解表里,疏肝升阳之功效。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垂、月经不调。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1-6-21 09:06
本帖最后由 武极 于 2021-6-21 09:10 编辑

柴胡是常用解表药。别名地熏、山菜、菇草、柴草,性味苦、微寒,归肝、胆经。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1-6-21 09:07
本帖最后由 武极 于 2021-6-21 09:08 编辑

和解表里,疏肝解郁,升阳举陷,退热截疟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1-6-21 09:07
本帖最后由 武极 于 2021-6-21 09:08 编辑

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子宫脱垂,脱肛。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1-6-21 09:07
禁忌柴胡其性升散,肝风内动,肝阳上亢,气机上逆者忌用或慎用。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www.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