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传承中医】刘世峰:中医诊治腰痛心法(重新整理) [打印本页]
作者: 无雨叶 时间: 2021-7-29 21:15
标题: 【传承中医】刘世峰:中医诊治腰痛心法(重新整理)
本帖最后由 铁骨铮铮2002 于 2021-7-29 13:38 编辑
刘世峰老中医诊治腰痛心法
腰痛是以腰部一侧或两侧发生疼痛,痛引腰脊为主症的一类病证,可由多种疾病引起。俗话说:病人腰痛,医生头痛。说明治疗腰痛的难度较大,非潜心研究,长期从事临床诊疗实践者,不能掌握其要领。
笔者通过长期临床实践,并参阅了大量文献资料,总结出2条诊治心法,供医界同仁参考:
一、要彻底跳出古人“腰痛以肾虚为本”窠臼,突破传统思维模式,心存“腰痛不止于肾”新观念。
二、要提高腰痛治疗效果,首先必须熟练掌握腰痛一病的理、法、方、药及整个辨证体系。
笔者体会以经络受邪、气滞血瘀、肾精亏损为纲辨治腰痛,最为简捷有效。
由于中医腰痛病是以腰痛为主症,所以多种疾病均可导致腰痛。随着现代医学及其检测仪器的普及,对于中医临床来说,很多病证借助现代医学检测技术,不管你有意识无意识,愿意还是不愿意,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临床上,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好“病”和“证”的辩证关系,直接影响到临床治疗效果。以肾石病为例:患者多以腰部绞痛或胀痛就诊,医生首先要考虑是否为结石引起?小便情况如何?并进一步查尿常规,以及作B超检查或尿路平片,确诊为肾石病后采取排石疗法或辨证用药;或在排石基础上结合辨证,或在辨证基础上选加排石药,临床颇费斟酌,且疗效难以定论。根据本人临证经验,新病体实可采取排石疗法,久病体虚宜采用中医辨证治疗酌加排石药效果较好。
由于腰部结构复杂,故腰痛病包括肾脏、腰肌、脊椎、女性生殖器官等病变在内。如西医的肾盂肾炎、肾小球肾炎、肾石病、腰肌劳损、增生性脊柱炎、椎间盘突出症、盆腔炎、慢性子宫内膜炎等,均能引起腰痛。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10156\wps2.png
病因病机:腰为肾之府,是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必经之道,又是督脉起源,带脉环绕之处。①凡风湿、寒湿、湿热之邪入侵腰部,经络受邪,阻滞不通均能引起腰痛。②情志不舒,郁怒伤肝,肝气郁结,气滞腰部或由跌仆闪挫,损伤腰络,瘀血阻滞发为腰痛。③素禀不足,或房劳过度,或年老肾衰,腰络失养,腰痛乃作。
在解剖结构上,腰部主要由腰椎、椎间盘、骶椎和尾椎、前纵韧带、后纵韧带、背阔肌、下后锯肌、骶棘肌及腰大肌组成。腰部前方有两肾及输尿管,前下方为盆腔,内有膀胱。男性有前列腺、睾丸、输精管、尿道。女性有子宫、卵巢、输卵管、尿道。以上组织器官发生病变均可引起腰痛。
一、辨证论治述要
1.经络受邪
(1)湿热腰痛
主证:腰髋疼痛,痛处觉热,烦热口渴,小便黄赤。舌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清热除湿,通络止痛。
方药:四妙散加秦艽、姜黄、海桐皮。
苍术15g,黄柏15g,川牛膝20g,苡仁30g,秦艽20g,姜黄12g,海桐皮20g。
(2)寒湿腰痛
主证:腰部冷痛沉重,转侧不利,逐渐加重,遇阴雨天或气候寒冷则疼痛加剧。舌苔白腻,脉沉迟。
治法:散寒除湿,温经通络。
方药:五积散加减。
法半夏12g,茯苓20g,苍术15g,白术20g,赤芍15g,川芎12g,当归12g,桂枝12g,干姜15g,麻黄10g,甘草6g,狗脊20g。
(3)风湿腰痛
主证:腰背拘急,酸重疼痛,活动不便,或牵引腿足。苔薄白腻,脉浮涩。
治法:祛风除湿,温经通络。
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
独活20g,寄生20g,秦艽15g,防风20g,川芎12g,当归15g,生地30g,赤芍15g,桂枝15g,茯苓20g,杜仲15g,川牛膝20g。
2.气滞血瘀
(1)气滞腰痛
主证:腰部胀痛,痛引两胁,或胁腹胀满。少腹胀痛,矢气稍减。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通经止痛。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小茴、续断、木香。
柴胡15g,枳壳15g,白芍20g,香附20g,川芎12g,甘草12g,小茴12g,续断20g,木香12g。
(2)血瘀腰痛
主证:腰部刺痛,痛有定处,痛处拒按。轻则俯仰不便,重则不能转侧,日轻夜重。舌质紫暗,脉涩。
治法: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方药:身痛逐瘀汤加续断、土鳖。
桃仁12g,红花10g,川芎12g,秦艽15g,姜活12g,川牛膝20g,地龙10g,当归15g,五灵脂10g,没药10g,香附20g,甘草10g,续断20g,土鳖12g。
(3)肾精亏损(肾虚腰痛)
主证:腰痛酸软,喜揉喜按,腿膝无力,不能远行久立。劳则更甚,卧则减轻,反复发作。伴头昏耳鸣,尿后余沥不尽。舌质淡,脉沉细无力。
治法:补肾填精,强精壮骨。
方药:大补元煎加怀牛膝、桑寄生。
山药20g,熟地30g,枣皮15g,杜仲15g,枸杞15g,当归12g,党参15g,炙甘草10g,怀牛膝20g,桑寄生20g。
肾虚腰痛又分肾阳虚和肾阴虚两型:若肾阳虚,兼见面白,手足不温,少腹拘急,小便清长,夜尿多,舌质淡,脉沉弱,方用右归丸去鹿角胶加淫羊藿、怀牛膝。若肾阴虚,兼见面色潮红,心烦失眠,口燥咽干,手足心热,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弦细数,方用六味地黄汤加杜仲、桑寄生、石斛、龟板。
二、相关疾病举要
1.增生性脊椎炎 腰脊疼痛,迁延不愈,或伴有下肢一侧疼痛。腰椎X线片示:椎体边缘和关节突、关节边缘骨质增生、硬化等。治疗以补肾活血为主。
2.强直性脊椎炎 以腰背持续疼痛,发僵超过3月,休息不减,脊椎活动明显受限为特征。腰部X线片示:双侧骶髂关系具有典型X线征象的变化。
3.肾盂肾炎 急性肾盂肾炎尿路症状缓解后,或慢性肾盂肾炎以腰痛为主症。表现为腰痛时作,时轻时重,尿路刺痛症状不显著。尿常规可见程度不一的白细胞、脓细胞、红细胞等。治宜滋阴解毒,利尿通淋。
4.尿路结石 腰痛如绞,痛引少腹,连及外阴,尿中带血,或尿时中断。小便常规有红细胞,B超或尿路平片可见结石。治法:清热利尿,解痉排石。
5.急性子宫颈炎 腰痛,下腹部不适,带下量多,呈白色黏稠,或黄绿色脓性。治法:清热解毒,除湿止带。
6.慢性子宫内膜炎 腰骶部酸痛,腹部坠胀痛,白带增多,稀薄如水。治法:健脾温阳除湿。
此外,西医的结核性或化脓性脊柱炎、肾炎、肾结核、肾下垂、肾积水、急性胰腺炎、穿透性溃疡、胆囊炎、胆石症、子宫后倾后屈、慢性附件炎、慢性前列腺炎等,均可以出现腰痛,应予注意。
三、病案举例
例1:向某某,男,32岁,2001年8月24日初诊。
主诉:腰部右侧胀痛3月。患者于2年前腰部曾被扭伤,3个月前出现腰部右侧胀痛,向右下肢放射,曾服跌打丸、六味地黄丸等未见好转,前来就诊。
现证:右侧腰部呈持续性胀痛,游走不定,夜间尤甚,并向髋部及右下肢放射,右脚屈伸不利。X片显示:①腰椎未见骨折,各椎体关系正常。②右髋关节关系正常。舌质红、苔薄白,脉弦。证属肝气郁滞,腰络不通,筋脉拘急。治宜疏肝理气,通经活络,缓急止痛。
处方:柴胡15g,香附20g,枳壳15g,当归15g,白芍50g,川芎12g,玄胡20g,木瓜20g,川牛膝30g,秦艽20g,威灵仙30g,伸筋草30g,甘草20g。2日1剂,3剂。
8月31日复诊,服上方后,腰部胀痛减轻,右脚已能屈伸,右侧腰部仍呈游走性疼痛。效不更方,仍用上方加木香12g,4剂而愈。患者于2年后因搬家用力劳累病情复发,CT示:第4、5腰椎椎间盘向右侧膨出,仍用上方配合牵引理疗。治疗月余而愈,至今未见复发。
例2:文某某,女,23岁,1999年2月23日初诊。
患者于2年前出现腰部胀痛,经中、西医治疗效果不明显,近日腰痛加重前来就诊。
现证:腰部两侧胀痛,情志抑郁,食少肢倦,月经正常,无带下,舌质淡,舌苔薄白,脉弦细。证属肝郁脾虚,气机不畅,腰络阻滞。治以疏肝理气,健脾通络。
处方:柴胡15g,白芍20g,当归15g,白术20g,茯苓20g,薄荷10g(后下),香附20g,玄胡20g,杜仲15g,怀牛膝20g,续断20g,麦芽30g,益母草30g,4剂。
3月13日复诊,服上方后腰部胀痛略减,食少肢倦,仍用上方加理气活血药增强疗效。上方加枳壳15g、大腹皮15g、陈皮15g、木香12g、川芎12g、赤芍20g、丹参30g、川楝20g,2剂。3月20日来诊,服上方后腰痛大减,饮食量增,仍用上方2剂巩固疗效。同年5月31日,患者因咽炎前来诊治,告知腰痛已愈,随访半年至今未见复发。
文/刘世峰
作者: 弥生医 时间: 2021-7-30 15:05
师父的思路,为临床提供了很好的指导。
作者: 谈笑风生 时间: 2021-7-30 18:42
这是目前腰痛最全面的治疗方法,涵盖了腰痛的所有证型,谢谢楼主分享
作者: 明生堂 时间: 2021-7-30 23:43
腰痛不止于肾,从整体上把握和分析了腰痛的各种可能原因,避免了单一的思维方式,感谢老中医分享🙏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21-8-1 04:50
[attach]16520[/attach][attach]16520[/attach]
[attach]16519[/attach]
[attach]16520[/attach]
[attach]16519[/attach]
作者: 杏林童子 时间: 2021-8-1 14:50
本帖最后由 杏林童子 于 2021-8-1 06:56 编辑
“由于腰部结构复杂,故腰痛病包括肾脏、腰肌、脊椎、女性生殖器官等病变在内。如西医的肾盂肾炎、肾小球肾炎、肾石病、腰肌劳损、增生性脊柱炎、椎间盘突出症、盆腔炎、慢性子宫内膜炎等,均能引起腰痛。”
──还有腰椎椎管狭窄、腰椎压缩性骨折、腰椎滑脱也能引起腰痛
作者: 杏林童子 时间: 2021-8-1 15:33
本帖最后由 杏林童子 于 2021-8-1 08:14 编辑
“二、相关疾病举要
1.增生性脊椎炎 腰脊疼痛,迁延不愈,或伴有下肢一侧疼痛。腰椎X线片示:椎体边缘和关节突、关节边缘骨质增生、硬化等。治疗以补肾活血为主。
2.强直性脊椎炎 以腰背持续疼痛,发僵超过3月,休息不减,脊椎活动明显受限为特征。腰部X线片示:双侧骶髂关系具有典型X线征象的变化。
3.肾盂肾炎 急性肾盂肾炎尿路症状缓解后,或慢性肾盂肾炎以腰痛为主症。表现为腰痛时作,时轻时重,尿路刺痛症状不显著。尿常规可见程度不一的白细胞、脓细胞、红细胞等。治宜滋阴解毒,利尿通淋。
4.尿路结石 腰痛如绞,痛引少腹,连及外阴,尿中带血,或尿时中断。小便常规有红细胞,B超或尿路平片可见结石。治法:清热利尿,解痉排石。
5.急性子宫颈炎 腰痛,下腹部不适,带下量多,呈白色黏稠,或黄绿色脓性。治法:清热解毒,除湿止带。
6.慢性子宫内膜炎 腰骶部酸痛,腹部坠胀痛,白带增多,稀薄如水。治法:健脾温阳除湿。
此外,西医的结核性或化脓性脊柱炎、肾炎、肾结核、肾下垂、肾积水、急性胰腺炎、穿透性溃疡、胆囊炎、胆石症、子宫后倾后屈、慢性附件炎、慢性前列腺炎等,均可以出现腰痛,应予注意。”
──腰痛相关疾病中腰椎椎间盘脱出症远比强直性脊柱炎多得多,据我院放射科CT统计数据显示,以腰痛为主症要求腰椎CT扫描的病例检查结果,青壮年腰椎间突出者高达70%,甚至儿童也有这种病变,我接手诊治的腰痛患者中曾有一个13岁女孩也是因此病而CT确诊的,可能是腰突症的最小患者。所以,腰椎间盘突出症更是中医之腰痛相关疾病中的主要病种。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腰痛,严重者站立、睡觉翻身困难,影响生活和工作。咳嗽、喷嚏、用力排便时症状加重,卧床休息所疼痛减轻。治法:除综合治疗外,中医药治疗,初期治以活血化瘀,舒筋通络,病久体虚治以补益肝肾,壮腰通络。
当然,腰椎间盘突出症还有一个重要的症状是坐骨神经痛,中医称为腿股痛,但不是每个腰突症患者都有此症,也不是本主题讨论的范围,这里不用赘述。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21-8-1 17:27
当时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们医院还没有CT检查机器,所以就没有写腰椎间盘膨出或突出。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是腰腿痛。
作者: 杏林童子 时间: 2021-8-1 18:10
感谢总版主对笔者在7楼回帖的评分支持!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1-8-3 06:40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21-8-2 22:43 编辑
百度 抱歉没有找到与“腰痛以肾虚为本”相关的网页。
“腰痛以肾虚为本”这句话,出之何处?请引出前后文。请先生赐教。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1-8-3 07:04
要彻底跳出古人“腰痛以肾虚为本”窠臼,突破传统思维模式,心存“腰痛不止于肾”新观念。
====================================================
请问先生:哪一位古人把“腰痛以肾虚为本”设立为、规定为“窠臼”?哪一位古人说过:腰疼一定是肾虚?所谓的:突破传统思维模式,新观念,从从何说起?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21-8-3 07:48
古人认为腰痛以肾虚为本,历代因此而尊崇。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1-8-3 07:57
中医的腰与西医的腰,中医的腰疼与西医的腰疼,中医的肾与西医的肾脏,是不同的概念,不可混淆!差之分毫失之千里。
什么是“传统思维模式”?《素问•咳论篇》中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这是传统思维模式!这个思维模式不能突破!不能怀疑!不能失去自信!要严格遵守;倒是西方科学的机械唯物论思维模式应该抛弃。铁杆中医、老中医抵挡不住西方科学的压力与诱惑,可悲,也不奇怪。邓铁涛、诸多院士、教授尚且如此,先生的说法也不为奇。都想在中医方面创新!络病学、脑主神明、心主血液循环……无不标榜为创新,实际上是初中水平的西化。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1-8-3 08:00
先栽赃,后创新,或者先栽赃后批判。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1-8-3 08:09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21-8-3 00:10 编辑
西医腰疼 主要表现为腰脊或脊两旁部位的急性或慢性疼痛。 中医腰痛一病,古代文献早有论述,《素问·脉要精微论》指出:“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说明了肾虚腰痛的特点。《素问·刺腰痛》认为腰痛主要属于足六经之病,并分别阐述了足三阳、足三阴及奇经八脉经络病变时发生腰痛的特征和相应的针灸治疗。《内经》在其他篇章还分别叙述了腰痛的性质、部位与范围,并提出病因以虚、寒、湿为主。《金匮要略》已开始对腰痛进行辨证论治,创肾虚腰痛用肾气丸、寒湿腰痛用干姜苓术汤治疗,两方一直为后世所重视。隋·《诸病源候论》在病因学上,充实了“坠隋伤腰”、“劳损于肾”等病因,分类上分为卒腰痛与久腰痛。唐·《千金要方》《外台秘要》增加了按摩、宣导疗法和护理等内容。金元时期,对腰痛的认识已经比较充分,如《丹溪心法·腰痛》指出腰痛病因有“湿热、肾虚、瘀血、挫闪、痰积”,并强调肾虚的重要作用。清代,对腰痛病因病机和证治规律已有系统的认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七松岩集·腰痛》指出:“然痛有虚实之分,所谓虚者,是两肾之精神气血虚也,凡言虚证,皆两肾自病耳。所谓实者,非肾家自实,是两腰经络血脉之中,为风寒湿之所侵,闪肭挫气之所碍,腰内空腔之中,为湿痰瘀血凝滞不通而为痛,当依据脉证辨悉而分治之。”对腰痛常见病因和分型作了概括。《证治汇补·腰痛》指出:“唯补肾为先,而后随邪之所见者以施治,标急则治标,本急则治本,初痛宜疏邪滞,理经隧,久痛宜补真元,养血气。”这种分清标本先后缓急的治疗原则,对临床很有意义。
没有一个古人把“腰痛以肾虚为本”设立为“窠臼”要中医遵从。是先生错误理解了。
作者: 喻家言 时间: 2021-8-3 11:51
请总版主指出古人来源出处,让我们学习一下,谢谢。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21-8-4 11:42
自己去查找。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21-8-4 11:50
腰痛是肾脏病的常见症状之一。中医认为“腰为肾之府”,说明腰痛与肾脏的关系非常密切。古代文献指出:“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备矣”。指出了肾虚腰痛的特点。
中医关于腰痛主要有四方面的发病机理,
作者: 喻家言 时间: 2021-8-4 18:16
没有查找到,请告诉我行吗?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21-8-4 21:25
腰痛的病因分为内伤、外感与跌仆挫伤,基本病机为筋脉痹阻,腰府失养。内伤多责之禀赋不足,肾亏腰府失养;外感为风、寒、湿、热诸邪痹阻经脉,或劳力扭伤,气滞血瘀,经脉不通而致。
作者: 喻家言 时间: 2021-8-4 21:58
先谢谢回答。
“古人”,一词,一般指唐朝及以前年代吧?
请问,唐朝及以前的年代何本文献资料记载:“古人认为腰痛以肾虚为本”。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1-8-5 07:01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21-8-5 01:57 编辑
一、要彻底跳出古人“腰痛以肾虚为本”窠臼,突破传统思维模式,心存“腰痛不止于肾”新观念。=
===================================================
古人,有的古人水平不高,认识不全面;有的古人认识比较全面。“腰痛不止于肾”是那些水平高的古人的认识,先生不知道!先生的中医知识有欠缺,没有全面学习中医理论及各家学派。“腰痛不止于肾”不是新观念!是老观念。 言过其实。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21-8-5 14:29
腰痛是肾脏病的常见症状之一。中医认为“腰为肾之府”,说明腰痛与肾脏的关系非常密切。古代文献指出:“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备矣”。指出了肾虚腰痛的特点。
一一肾脏病的常见症状,以水肿,小便异常为多见,部分有腰痛。腰痛病人,以局部筋骨(腰椎、腰肌)病变为多见,部分见于内脏(肾输尿管等)病变。
至于腰痛责之于肾(如肾阴虚、肾阳虚),这里的肾是中医的肾概念,不是指肾脏,更多的与机体内分泌、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失常相关联。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21-8-5 14:37
中医腰痛一病,古代文献早有论述,《素问·脉要精微论》指出:“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说明了肾虚腰痛的特点。《素问·刺腰痛》认为腰痛主要属于足六经之病,并分别阐述了足三阳、足三阴及奇经八脉经络病变时发生腰痛的特征和相应的针灸治疗。《内经》在其他篇章还分别叙述了腰痛的性质、部位与范围,并提出病因以虚、寒、湿为主。《金匮要略》已开始对腰痛进行辨证论治,创肾虚腰痛用肾气丸、寒湿腰痛用干姜苓术汤治疗,两方一直为后世所重视。隋·《诸病源候论》在病因学上,充实了“坠隋伤腰”、“劳损于肾”等病因,分类上分为卒腰痛与久腰痛。唐·《千金要方》《外台秘要》增加了按摩、宣导疗法和护理等内容。金元时期,对腰痛的认识已经比较充分,如《丹溪心法·腰痛》指出腰痛病因有“湿热、肾虚、瘀血、挫闪、痰积”,并强调肾虚的重要作用。清代,对腰痛病因病机和证治规律已有系统的认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七松岩集·腰痛》指出:“然痛有虚实之分,所谓虚者,是两肾之精神气血虚也,凡言虚证,皆两肾自病耳。所谓实者,非肾家自实,是两腰经络血脉之中,为风寒湿之所侵,闪肭挫气之所碍,腰内空腔之中,为湿痰瘀血凝滞不通而为痛,当依据脉证辨悉而分治之。”对腰痛常见病因和分型作了概括。《证治汇补·腰痛》指出:“唯补肾为先,而后随邪之所见者以施治,标急则治标,本急则治本,初痛宜疏邪滞,理经隧,久痛宜补真元,养血气。”这种分清标本先后缓急的治疗原则,对临床很有意义。
没有一个古人把“腰痛以肾虚为本”设立为“窠臼”要中医遵从。是先生错误理解了。
一一所谓腰痛以肾虚为本,只能是强调肾虚证在腰痛病中的多发性与重要性,而不能绝对化、教条化。
另,个人认为,急性腰痛以实证为多,慢性腰痛则以虚证为多,或虚实夹杂,本虚标实,更贴近"以肾虚为本"。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21-8-5 15:03
非常正确!
腰痛一病,古代文献早有论述,《素问·脉要精微论》指出:“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说明了肾虚腰痛的特点。《素问·刺腰痛》认为腰痛主要属于足六经之病,并分别阐述了足三阳、足三阴及奇经八脉经络病变时发生腰痛的特征和相应的针灸治疗。《内经》在其他篇章还分别叙述了腰痛的性质、部位与范围,并提出病因以虚、寒、湿为主。《金匮要略》已开始对腰痛进行辨证论治,创肾虚腰痛用肾气丸、寒湿腰痛用干姜苓术汤治疗,两方一直为后世所重视。隋·《诸病源候论》在病因学上,充实了“坠隋伤腰”、“劳损于肾”等病因,分类上分为卒腰痛与久腰痛。唐·《千金要方》《外台秘要》增加了按摩、宣导疗法和护理等内容。金元时期,对腰痛的认识已经比较充分,如《丹溪心法·腰痛》指出腰痛病因有“湿热、肾虚、瘀血、挫闪、痰积”,并强调肾虚的重要作用。清代,对腰痛病因病机和证治规律已有系统的认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七松岩集·腰痛》指出:“然痛有虚实之分,所谓虚者,是两肾之精神气血虚也,凡言虚证,皆两肾自病耳。所谓实者,非肾家自实,是两腰经络血脉之中,为风寒湿之所侵,闪肭挫气之所碍,腰内空腔之中,为湿痰瘀血凝滞不通而为痛,当依据脉证辨悉而分治之。”对腰痛常见病因和分型作了概括。《证治汇补·腰痛》指出:“唯补肾为先,而后随邪之所见者以施治,标急则治标,本急则治本,初痛宜疏邪滞,理经隧,久痛宜补真元,养血气。”这种分清标本先后缓急的治疗原则,对临床很有意义。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21-8-5 15:07
中医历来将腰痛分为外感和内伤两类。内伤以肾虚为本,也就是说历来都重视肾虚是引起内伤腰痛的根本原因。这可以说是窠臼了。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1-8-5 17:58
中医历来将腰痛分为外感和内伤两类。
====================================================
请先生说出出处!不能把自己的错误理解强加于【 中医历来】?
【 中医历来】有正确的认识,也有错误的认识!
《金匮要略》 第二篇 湿家腰疼,风湿相博腰疼,第五篇 历节风腰疼,第二十二篇 热入血室腰疼……为什么不放在《伤寒论》中,而 放在内伤杂病中?究竟是外感还是内伤?
为了自己的错误理解寻找理由,越描越黑。
先生不要为自己的错误理解,为了自己的“创新”,你可以在古代中医文献中,寻找“错误”的证据!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1-8-5 18:00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21-8-5 10:02 编辑
【 中医历来】,古人等等,这些似是而非的术语,为自己的错误理解找理由。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1-8-5 18:07
先生的临床案例,可取;创新,不可取。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21-8-5 18:39
我这样辨证腰痛既好记又实用,这既是心法,也是传承中医。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21-8-5 18:41
中医历来是指从《黄帝内经》,历代医家到现行教材,都是认为内伤腰痛以肾虚为本。
作者: 喻家言 时间: 2021-8-5 19:27
老乡淡定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1-8-6 10:04
先生所处的医院,先生一生能够看到几个腰疼病人?在这有数的病案中你自己觉得“既好记又实用”,当先生的“心法”面对成千上万的腰疼病人时,无异坐井观天。传承,并没有完全;创新,是先生学识不够。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1-8-6 10:14
骨科专业医院,三甲医院骨科,每一天的腰疼病人不下百十人,全国多少个骨科!先生的“病案”能够涵盖几何?
腰疼,仅仅是一个症状! 按照中医思路五脏皆可腰疼,以肾为主。中医的肾、《内经》中的肾,不是西医的肾脏!
作者: fayuan_guo 时间: 2021-8-7 05:12
腰部的问题不仅可以从内科考虑还可以从其它情况考虑。例如:;
1、经脉
腰部涉及的经脉很多。
纵向的有:督脉,膀胱经。
横向的有:胃经(T12)、三焦经(L1)、肾经前线(L2)、肺经(L3)、大肠经(L4)、肾经后线(L5)、膀胱经(L5)。
2、骨骼错位
脊椎错位有T12、L1、2、3、4、5 。S1、2、3、4 。
骶髂关节错位。
3、肌肉损伤
梨状肌、闭孔内肌、臀中肌、臀小肌、棘上韧带。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1-8-7 17:32
胆经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www.gtcm.info/)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