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伤寒论.申景旺评》第42、43条 [打印本页]
作者: 中医小陈 时间: 2021-8-29 23:47
标题: 《伤寒论.申景旺评》第42、43条
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方十二。[42] 评文:这条只有“外证未解”,说明已治疗过;这时应根据具体症状,随证治之。如果仅凭脉浮弱,就判断当以汗解,而且将桂枝汤认作发汗剂,都是错误的!这应该与王叔和有关。
在本书中,有关桂枝汤与麻黄汤的条文不少,但多数都方证不应,要认真辨析!
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方十三。[43]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芍药三两 大枣十二枚,擘 厚朴二两,炙,去皮 杏仁五十枚,去皮尖
右七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评文:这条“太阳病”,范围太宽了;“下之,微喘者”;应是桂枝汤证误以阳明病下之,如果是麻黄汤证误下,症状应该更复杂。与15条“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病机相同,应用桂枝汤或去芍药治疗。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治疗,是一种机械的对抗性疗法;可参考一下18条。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1-8-30 07:28
42 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解读】
外证就是表证,也就是感冒。太阳病表证未解,应当用解表的方法治疗。但是表证有表实、表虚的区别,解表的方法有开腠发汗与调和营卫的不同,必须辨别清楚。有汗为表虚,无汗为表实。除此而外,脉象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太阳病表实证,脉多浮紧有力;太阳病表虚证则多浮而无力,所谓脉浮缓,脉阳浮阴弱都属于表虚证。本条以“脉浮弱”为根据,指出桂枝汤与麻黄汤的适应症不同,必须区别清楚。麻黄汤的适应症是:冬春季节受到寒冷刺激,高热、无汗,身体强壮能经得起发汗的病人,一般病情比较严重,即西医所谓的重感冒(包括流行性感冒和普通感冒),身体强壮者。桂枝汤的适应症是:受到风寒刺激,发热、出汗,脉象浮弱,身体比较弱,禁不起发汗的病人。在现代就是轻型的流行性感冒和普通感冒病人。现代很少人使用麻黄汤,一是现代人体质与古代人不同;二是现代治疗方法比古代先进而多样,有更多的选择;三是疾病谱的变化,由于古代人口稀少、交通不便,在和平时期传染病较少,因为衣食不足伤寒与胃肠道感染病较多;近代传染病多而且严重,绝大多数传染病是禁止用发汗法治疗的。麻黄汤的副作用是,发汗作用比较强大,容易引起水电介质紊乱;对某些传染病(一般指温病)具有极其严重的后果,在《伤寒论》中反复强调桂枝汤与麻黄汤的区别,其目的就是强调麻黄汤不可滥用。
43 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
【词解】
喘:是指呼吸加快。
下之:一般是指使用泻下法,例如使用承气汤类。现代中医认为,具有腹泻症状的也可叫做“下之”。
【提示】
本条与18条相同。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1-8-30 07:29
18 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方
桂枝去皮,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炙,二两 生姜切,三两 大枣擘,十二枚 厚朴去皮,二两,炙 杏仁五十枚,去皮尖
右七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词解】
喘家:平时有气喘病的病人。相当于现代的慢性气管炎、肺气肿、喘息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阻塞性肺疾病。
【语译】 病人原来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感冒后引起喘症发作,与桂枝汤治疗感冒时,在桂枝汤中加入厚朴、杏仁,治疗效果颇好。
【解读】 杏仁中含的苦杏仁甙具有抑制呼吸中枢的作用,厚朴具有降低支气管平滑肌张力的作用,可以改善支气管阻塞的状况。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www.gtcm.info/)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