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营卫:失落的和氏璧——周东浩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istrator    时间: 2021-11-24 21:56
标题: 营卫:失落的和氏璧——周东浩
营卫:失落的和氏璧


作者: 周东浩 著
出版社:学苑出版社


  本书全面回顾了中西医对人体防卫免疫的认识历史,包括中西医理论创立时对防卫理解的差异、公元六世纪后中西医对获得性免疫现象认识的变迁、近代中西医对防卫免疫认识的巨大转折、1949年后中医卫气的边缘化及西医免疫学的飞速发展几个部分,最后对中西医对防卫免疫的认识历程做了深刻反思,对医学史和中医发展提出了崭新的思考。

内容简介:
  该书紧扣新冠肺炎时代热点,对中西医关于防卫免疫的历史进行了系统的回顾,观点极具创新性和前瞻性,同时,本书对中国人痘接种术的历史进行了详细的考证,提出聂尚恒是中国人痘接种术发明者这一新的观点。

(, 下载次数: 83)


目 录

绪言
第一章 中西医理论创立时对防卫认识的差异(公元前5世纪—公元5世纪)
  第一节 《黄帝内经》对防卫系统的认识
  第二节 古希腊医学对脓肿的误解
第二章 中西医防卫认识的变迁(公元6世纪到鸦片战争前)
  第一节 西医对获得性免疫现象的认识
  第二节 中医卫气学说的保存、发展和异化
  第三节 中医对天花病因及获得性免疫的认识
  第四节 中国的人痘接种术
第三章 近代中西医关于防卫认识的巨大转折(1840~1949)
  第一节 西医免疫学从19世纪末开始创立和发展
  第二节 当中医遇上西医:中医卫气遭遇全面的误读
第四章 中医卫气的边缘化和西医免疫的飞速发展(1949年至今)
  第一节 中医营卫学说的争鸣和边缘化
  第二节 西医防卫系统认识飞速发展
第五章 中医卫气理论近现代不断遭遇误解的原因分析
  第一节 中西医对防卫系统认识的过程差异
  第二节 近代中国社会落后,不利于中医发展
  第三节 中学落后、西学先进片面认识基础上的文化自卑
  第四节 中西医哲学方法论不同
  第五节 中西医研究的不同科学路径
  第六节 语言演变的复杂性
第六章 营卫:大道至简,衍化至繁
  第一节 现代医学关于营养和防卫相互作用的认识
  第二节 营卫是中医建构的元模型
  第三节 营卫相互作用是生命长期进化的结果
  第四节 复杂性视角下的营卫思考
第七章 营卫:失落的和氏璧
  第一节 营卫: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
  第二节 不同范式视角下的防卫系统
  第三节 不能以西医“尺度”作为衡量中医科学的标准
  第四节 中国古代有科学
  第五节 重新评价卫气,厘正医学史
补记一 人痘接种术起源与传播新考
补记二 百年诺贝尔奖营卫进阶之路
写在最后


序 言
  
  周东浩先生与我是忘年交。
  东浩十余年前面世的 《中医: 祛魅与返魅》, 提出了 “中医现代化与系统医学” “复杂性科学视角下的营卫解读” 等观点, 极具现实意义。
  去年 6 月, 东浩将其新作 《中西医关于防卫的认识演变》第一稿微信传给我, 希望我写序言。 我用了几天的时间, 仔仔细细通读了他的大作, 为他的广征博引解读历史文献, 融古冶今对比中西医史, 为回答 “营卫为什么会在现时代被忽视” 这个中医学世纪之问, 矢志不渝地求索而感慨。
  东浩书中阐发了对中医营卫学说的一些独特见解, 对医学史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 他的观点非常有价值, 尤其在新时代中医学如何 “守正创新冶 方面大有启迪, 我非常欣赏。
  东浩是一位认真做学问的医者, 他本着对历史负责任的精神, 数易其稿, 精心打磨, 衣带渐宽, 其志不移, 通过不断地修改, 一稿更比一稿系统, 更加充实和准确地表达了营卫的本质与现实意义, 无论是题目修改, 文本结构, 目录细化, 内容充实, 都有了别开生面的感觉。
  三稿后, 他又增加了人痘接种术的考证, 人痘接种术与《红楼梦》 的历史渊源是他先考证出来的, 读之令人耳目一新。 不过, 他对自己人痘接种的历史考证仍不满意, 书籍签订合同定稿交稿后, 他受方以智 《物理小识》 “神痘法”记载的启发, 又提出了 “人痘接种术始自聂尚恒”的崭新观点, 作为正文的补记缀在文后, 这个说法前所未见, 作为一说提出来颇有新意。
  原来书名的格局太小, 我建议他改个名字, 曾拟定为《营卫钩沉》, 最后仍定名为《营卫: 失落的和氏璧》。这个书名很好, 中医营卫学说确实是蒙尘已久的国医之 “和氏璧” , 东浩此书的出版, 将使中医学宝库中这颗 “最璀璨的明珠”去尘除垢, 熠熠生辉。
  我对 “营卫学说”也是情有独钟。 20 世纪 50 年代, 先父在编撰中国第一部中医推拿学教材时, 就公开申明将 “营卫学说”作为中医推拿学科的基本理论。 “中医卫气在其理论的源头 《黄帝内经》 中曾经居于核心地位。”卫气在朱氏一指禅推拿学派也是核心理论。 《内经》 曰: “按摩勿释……移气于不足, 神气乃得复。” “按之则热气至, 热气至则痛止矣。” 都说明推拿 (古称按摩) 与卫气有不解之缘。 本人 40 年的中医推拿研究教学与临证实践, 无不得益于 《黄帝内经》 卫气理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朱氏推拿疗法就是通过一指禅推拿手法调和营卫, 分层施治, 以柔克刚, 力透溪谷, 防疾治病达到 “养神冶 的目的。 在手法与卫气相识相调相和的过程中, 真切体验了营卫学说在中医推拿学科的理论指导方面的作用。
  《内经》 作者是睿智的, 他没有将万物之灵的形体撕碎给后人看, 而是从混沌中给知道的某些子孙, 指示一条认识自己形神密码的道路。 营卫是 《内经》 用笔墨最多的 “气”, 因其可验可调可治病而已, 他天才地从视觉、 触觉、 灵感诸方位全面把握 “往来不以期冶 的卫气并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先哲以抽象的营卫之气, 来点化愚笨之后人, 整体看人, 系统论气, 其用心良苦可见一斑。  
  本书对营卫学说进行系统梳理并将营卫学说 (古代防卫系统) 与西医防卫系统对比, 提出不少真知灼见, 在西学东渐的背景下, 为茫然若失的中医学人, 打开了一扇复兴古中医的窗户。
  “营卫之道, 路漫漫其修远兮!” 愿中医学子为之上下求索, 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东浩乃为先行者也。
  值此付梓在即, 爰乐而为之序。


朱鼎成  
岁在辛丑暮春  

跋:多余的话

  营卫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部分,却是被误解甚深的一部分。它曲折认识和发展的历史,值得仔细的挖掘和整理。尤其是近代,在西方科学的冲击下,中医营卫气化和西医解剖以及细菌学说不断竞争和博弈,中西医都发生了对人体防卫系统认识的巨大转折,这个转变的过程特别值得细细的梳理和评价。本书对营卫的探索只是勾勒了一个大致的框架,对于丰富而深刻的历史真实来说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关于营卫概念,本义是营养和防卫,还是军营和卫兵,或者说“荣卫”是指的“营养和防卫”,“营卫”指的“军营和卫兵”,仍然是令人困惑的。中医概念的模糊性来源于当时认识的模糊性,也来源于汉语语言语义的模糊性。
  “营卫”说法最早见于《史记》,它记载黄帝部落“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黄帝属古代氏族社会,与炎帝、蚩尤等部落都进行过大的战争。他们四处征战,迁徙而居,宿营的时候以军兵环绕以自卫,营卫就是当时人们日常的生活方式。当时部落兵民合一,并没有形成专门化的军队,“卫”是指的在营帐周围巡逻或在营门口值勤的部落中较健壮的男子,承担保卫的职责,“营”是内部的大本营,它兼有运营、营养、军营等多重内涵。当时的部落集生产、行政、军事职能于一体,“有事则以攻战为务,闲暇则以畋渔为生”部落的人们战时从事攻防战斗,平时从事生产渔猎,也就是说,“军营”和“营养”都是当时的“营”所承担的功能,它并没有分化清楚。
  中医的概念往往传达的是一个复杂的隐喻,《黄帝内经》以当时的营卫含义为参照,建构了人体的营卫,着重探讨了人身营卫之气的运行方式。营卫概念分化的不完全是文字产生过程当时社会分工不完全的真实写照,它与当时流行的语义是统一的,容易为当时的人们所理解和接受。现在社会环境改变了,关于营养和防卫以及各方面的人体认识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甚至已经深入到了细胞和分子的水平,概念的分化势在必行,营卫势必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进一步明确化。
  我们不是为古人背书,我们回顾历史,钻研经典,是为了解决现实中医面对的困惑和问题。现代中医要破坚除难,在概念明确的基础上发展现代的营卫学说。
  我更倾向于从“营养和防卫”的角度解读营卫,这根基于我所理解的疾病现实。营养和防卫作为相反相成的一对基本的矛盾,贯穿于疾病的全过程,它是最符合阴阳相生相杀的基本原理的,同时,它还天然提供了系统论认识生命和疾病的绝佳角度。当然,从脉内和脉外区分防卫系统的不同组分,研究它们的相互作用,也是一个不错的视角,我并不反对。
  古人是如何创造的营卫概念,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从我现有掌握的资料,营卫学说应该是肇始于《内经》。在《内经》之前的书籍中,我没有找到明确的营卫学说记载。营卫学说在《内经》中横空出世,呈现出来的却已经是环环相扣的相对完备的理论体系。营卫学说的问世是中医跨越时代的一次进步,它奠定了以后数千年中医发展的根基,不过,当时积累的医学实践材料并不足以直接导出营卫的理论体系,也缺乏直接研究营卫的各种方法。营卫学说就像一个早熟的婴儿,在古人恢弘的构想下跨越历史一下子呈现在我们面前。
  营卫学说的诞生无疑和当时中国哲学的繁荣有特定关系。古代的贤哲以探究万事万物的终极原理为己任,他们对事物的思考总是宏大的,“生生谓之易”,主张探究事物演化的终极原因。万物统于一气,一气而分阴阳,以阴阳的相互作用探究组织演化的动力。在对生命之气和生命系统阴阳对立统一的思考过程中,取类比象,在战争、军队、国家等不同层面的类比中,古代的先哲力求整理当时散乱的临床经验,浑束以为一,给予统一的解释。当时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学说,相互争鸣,其中就包括营卫。以营卫与阴阳相对应,营卫就成了中医赖以生存的核心概念。营卫是古代医家宏大思考的智慧结晶,其中透漏出的理性光辉,在古代的书籍中是少有的。没有基于整体的宏大思考,就不可能诞生营卫的系统理论。
  营卫理论的早熟还表现在以后两千多年的历史,后世的医家一直无法突破《内经》的框架。《内经》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被不断的解读,它的真正内核却一直没有能够被打开和超越。现在应该是超越它的时候了。各方面的条件积累都已经接近于成熟。回归历史,正视现实,整合营卫,守正创新,当为现代中医者的责任和使命。
  营卫理论的早熟还表现在即使到了科学昌明、世界繁荣的二十一世纪,它依然不为世人所理解。有人认为营卫学说是几千年前的东西,已经过时了,比不上现代医学的“科学”——“不能指望用《易经》来编写计算机程序”;也有一些中医的“完美主义”者,认为《内经》中的营卫学说已经是“理论的巅峰”,只需要用参禅悟道的方式去追随理解就行了,那些“拖拉机手指责飞机设计不合理的看法,是因为思维差距导致的”。两种看法截然对立,如何正确地看待中医的营卫学说,这是一个至今也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问题。
  由于条件和篇幅所限,也希望能集中笔墨把一个方面的问题说清楚,本书并没有涉及中西医对营养代谢的认识过程,没有涉及到中医对防卫系统作用不同状态的认识与各个疾病不同情况的有机结合,没有涉及到中医防卫系统认识基础上衍生出的丰富的养生方法和系统的防病治病经验。
  大体上来说,中西医对营养的认识经历了和防卫相似的历史演变过程,它所涉及的资料更加庞杂,这是一个超大的题目和繁杂的工程,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很值得去比较、梳理、追索和总结,恐怕只能以俟于高明了。
  本书对西医防卫系统的认识过程写得不够详细,尤其是近半个多世纪来现代免疫学激动人心的进展叙述太过于简略,使得本书的基调似乎有抑西扬中之嫌。然而,这并非我的本意。西医对世界医学的贡献有目共睹,近现代西医的发展日新月异,短短几百年间,它成长为傲视全球的世界医学,已经远远超出了原来狭隘地域性的本来含义。这是一门浸润了无数贤哲智慧和心血的伟大学科,让人为之敬佩和赞叹,它对世界医学的总体贡献已经远远超出了中医。只是近百年来中医所受的误解太深,而西医所得的赞扬太过,形成了世人流行的偏见。对西医的称颂已经被人说得太多,不需要我再说,对中医的偏见却也长期流行于世,不由得我多说几句力求辨析明白。
  矫枉可能过正,我更希望能游离于中西医之外,以一个平视的角度来客观评价中西医两种不同医学的兴衰得失,回顾它们的历史,严格尊重史实,让它们自己来说明白自己。
  营卫是中医理论中我特别喜爱的一个概念,它具有如此广泛的普适性,作用范围不仅仅局限于整体层面,也会涉及到器官、细胞和分子层面。
  现代技术大大延展了人们的视野,影像学的发展使人们可以看到器官和组织层次的形态改变,各种细胞、分子的化验检查可以探知到古人所看不到的更加微观层次的细节变化,不过这些变化依然是存在于人体不同层次的各种现象,并不是变化的根本。现代的技术也不仅仅属于西医,它同样也可以为中医所用。
  《内经》以临床现象、临床问题为旨归的研究方法仍然非常值得现代人研究和继承。正是依靠了这种先进的认识方法,中医古代的贤哲才能够有效克服落后技术条件的限制,创造了自洽而简洁的理论体系,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壮大,以应对不同时代疾病谱变化的要求。
  近代由于认识的歧路,中医趋于没落。不过,对于近百年来所积累的古人未曾见到过、未曾解释过的新的现象,古人创造的营卫概念并没有过时,中医仍然要力图给予营卫视角下的现代解释。
  中医历史上由于技术的限制,没有完成营卫细化的过程,现代中医却可以借鉴西医发展的大量成果,根基于具体的临床问题、临床现象,把这些现象进行营、卫、邪的不同归类,对其发生发展的原因进行营卫倾移、正邪交争的系统动态评价和组织动力学考察,寻找出影响的关键环节,给予针对性的干预。
  古人长期行之有效的经验,也要在营卫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尽量明确出它起作用的具体环节,而不应拘泥于古代笼统的阐述,使营卫概念的发展适合于现代水平,补上近代中医本应该完成却没能完成的功课。
  在技术上我们已经远远超越了《内经》的水平,从思维方法和医学理念上我们却很难说比古人更加高明。
  让《内经》欣欣然走进历史的博物馆,让现代的中医人不用再去研读《内经》,恐怕才是《内经》作者的期望,才是真正继承了《内经》的精神,真正发扬了营卫的理论。
  中医的辨证其实就是关于机体营卫状态的系统评价,只要进入了营卫的视野,中医所谓无证可辨的矛盾就可以迎刃而解了。中医丰富的养生治病经验也就可以籍此整理、提高,为现代人们所继承、发展。
  一个优秀的影响巨大的医学理论,绵延两千多年,至今仍然得不到合理的评价和科学的解读,这是任何其他学科都没有的独特现象,它非常值得以后的科学史专家们去不断深入反思和仔细追寻。
  营卫这枚和氏璧目前仍然被时代所忽视,它的复兴不知将待于何时?
  营卫之道,路漫漫其修远兮!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21-11-25 18:26
拜读周东浩先生大作,愿中医营卫和氏璧通过周先生发掘,重放异彩。
作者: 泰然居士    时间: 2021-11-26 09:25
祝贺周东浩先生大作出版!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1-11-26 18:01
       一个概念,用一本书解释它,可见中医的博大精深。牵一发而动全身,准确地解读中医概念,路漫漫其修远兮!
      祝贺大作问世!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21-11-26 18:10
虽然观点不一致,但东浩先生求学、做学问数十年如一日的精神,令人赞赏与钦佩!祝贺大作出版!

作者: 王不留行    时间: 2021-11-26 21:04
本帖最后由 王不留行 于 2021-11-26 13:44 编辑

谢谢管理员支持!也谢谢诸位网友!写完这本书,也就了却了自己多年的一个心愿!该放一放了!

至于观点,是见仁见智的事,君子和而不同嘛!

这么多年,一直走不出来,我倒希望能有不同的甚至是批评的声音,能点化我,让我切实认识到自己的偏见,也戡破那自设的魔障!


不过,也许我一直坚持的是对的——另一个声音对我说。

作者: 王不留行    时间: 2021-11-27 08:48
书以载道,文以会友。

书是用来表达思想的,

萧伯纳说过:

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麼你和我仍然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假如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麼,我们每个人将会有两种思想。

其实这些思想的很多片段在论坛上就有,不过在书中进一步把它系统化而已。

不提倡大家去买书,出版社把书价定得高得离谱,很难理解现在畸形的出版市场,这会限制思想的交流,可也没有办法。

不过这本书确实是花了最大心力的一本书,因为出版的不顺,前前后后弄了两年,反而由此因祸得福,历经了反复的修修改改补充完善,仍有很多不尽人意处,较之它的初稿却已经改进很多了。

也应该感谢这本书,写这本书的过程交了很多朋友,自己的认识也在不断的讨论过程中成长、深入了很多,原来很多模糊的认识在这本书的写作过程中逐渐解决掉了,还发现了很多新的、有意思的问题。这是这本书给予我的丰厚馈赠,我因此收获很多,因此我并不后悔写这本书的决定。

三人行,必有我师!我相信,营卫这枚和氏璧终将会重新挖掘出来,在新的时代被打磨纯净,绽放异彩。


作者: 王不留行    时间: 2021-11-27 12:21
淋巴细胞白天多集中到外周血,晚上则更多的集中到淋巴结,中医说卫气昼行于阳(外周),夜行于阴(内部)。问题是,古人是怎么观察到了这些?

作者: 高智海    时间: 2021-11-28 08:50
王不留行 发表于 2021-11-27 08:48
书以载道,文以会友。

书是用来表达思想的,

祝贺周东浩先生大作出版!祝愿先生的营卫学说为复兴中医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1-11-28 10:53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21-11-28 02:57 编辑

       淋巴系统是人体内重要的防御功能系统,它遍布全身各处,由淋巴管(分为毛细淋巴管、淋巴管、淋巴干与淋巴导管),淋巴组织(分为弥散淋巴组织与淋巴小结),淋巴器官(如胸腺、骨髓、脾、扁桃体等)构成。主要分布在皮下、胃肠道、纵膈的疏松结缔组织中,中医卫气的防御功能也是主要表现在腠理(皮肤、脏腑的纹理),所以卫气的防御功能与淋巴系统具有更多的重叠。
       淋巴系统一方面引流淋巴液,清除机体内的异物、细菌等,另一方面淋巴系统是身体防御的前哨,分散于身体各部分淋巴结似一滤过装置,可有效阻止经淋巴管进入的微生物。
      沿着毛细淋巴管有100多个淋巴结或淋巴腺,身体的颈部、腹股沟和腋窝特别密集。每个淋巴结里有一连串纤维质的瓣膜,淋巴液就从此流过,滤出微生物和毒素,并加以消灭,以阻止感染蔓延。
      当病原体侵入人体发生感染时,淋巴结会肿大疼痛。当身体某一部分有病原体侵入时,该部位附近的淋巴结内的淋巴球便会运用免疫功能,对抗外来之病菌以保护身体。像喉咙发炎时,会在下巴颏下摸到两个肿块,那就是淋巴结。炎症消失后淋巴肿块也会自然缩小。
       病原体侵入肠道粘膜时受到粘膜下淋巴组织(公共粘膜系统)的抵抗,而后进入淋巴管,到达肠系膜淋巴结(膜原),严重者可以进入血液循环形成二次菌血症(弥漫三焦)。
      这些层层防卫功能(卫气)与淋巴系统关系密切,具有更多的重叠。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1-11-28 10:55
       营与血浆具有更多的重叠。
作者: 王不留行    时间: 2021-11-28 12:06
本帖最后由 王不留行 于 2021-12-4 09:47 编辑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21-11-28 02:55
营与血浆具有更多的重叠。

欢迎融合观先生参与讨论。








作者: 王不留行    时间: 2021-11-28 12:09
本帖最后由 王不留行 于 2021-11-28 04:28 编辑

《内经》从营卫为起始代表了一种新的医学理论范式,这种思维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和西医完全不同,既不能被西医牵着鼻子走,可也不能不参考这百年来西医发展出的内容。“心知其意而不为所囿”,破除迷障,困难重重!!
作者: 王不留行    时间: 2021-11-28 12:36
中医要了解些系统论的知识,知道中医这种处理问题的方法也是合理的,也是科学的一种方法。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1-11-28 17:32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21-11-28 09:48 编辑

        够临床用就行了。圆周率是一个无理数,这个无理数太重要了,有了它,取其近似值(按照需要,够用就行了),就能够把圆的周长与直径进行互换,这个近似值就变成了有理数。
        营与血浆是一个象态,能够解决《金匮要略》中的临床问题,就可以了。至于《温病学》中卫气营血传变中的“营”是什么意思?《内经》中营卫是什么意思?只能够在各自的语境中讨论, 不可能有一个绝对不变的定义。我们不可能拿温病学中的“营”与《金匮要略》中的“营”相互比较,讨论其哪个正确与错误。有关系但不能比较其正确与错误。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1-11-28 17:40
        《内经》、秦汉时期的营卫气血与清朝温病中的卫气营血,含义大不相同,运用历史唯物观看待中医术语、概念在不同时期、不同著作中的含义不同,就不觉得概念混乱了。即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语境中,选用不同的近似值:3.1或者3.14、3.1416……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1-11-28 17:45
   先生强调系统论,我强调历史唯物论。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1-11-28 18:32
          西医理论是正确的,中医理论也是正确的!大家能够接受吗?
        真理不止一个!大家能够接受吗?
        对于同一个人体,有两个绝然不同的认识,都是真理!大家能够接受吗?

        营卫 ,《内经》、《伤寒杂病论》、温病学中,含义各不相同,大家能够接受吗?
作者: 王不留行    时间: 2021-11-28 19:29
本帖最后由 王不留行 于 2021-11-28 11:48 编辑

概念有流变,是正常的历史现象,这个流变有的是发展,有的是异化,这个变化的过程需要现代人辨识清楚,不要混淆,因为我们不可能总是停留在两千多年前古人的认识水平上。

近似值,够《内经》时代当时的临床用,够解释《金匮》用,不够现代中医的临床用了。

现代中医面对的临床问题,已经与《内经》时代有了很大的改变。营卫必须发展到现代的水平,适应现今的时代而发展,不得不说,古代的营卫已经解决不了现代的问题了,中间需要补充和完善的内容太多。


作者: 王不留行    时间: 2021-11-28 19:36
西医理论是正确的,可也是不完善的;中医理论大体也是正确的,同样也是很不完善的。
作者: 王不留行    时间: 2021-11-28 19:41
本帖最后由 王不留行 于 2021-12-2 04:37 编辑

对于同一个人体,有两个不同的认识,都只是相对真理!



作者: 王不留行    时间: 2021-12-5 08:40
高智海 发表于 2021-11-28 00:50
祝贺周东浩先生大作出版!祝愿先生的营卫学说为复兴中医做出应有的贡献!

谢谢支持!
作者: 董建军    时间: 2021-12-11 06:36
电磁波就是卫,声波就是营,营周,营就有周期性,人体横截面一周就是卫,六个共振点就是营。
作者: 董建军    时间: 2021-12-11 06:37
营就是六腑
作者: 王不留行    时间: 2022-2-5 08:20
本帖最后由 王不留行 于 2022-2-5 00:22 编辑

或问:中医古代发展比西医强很多,也有很多优秀的科学家,为什么到了近代会突然衰退下来,被西医拉下了那么多?

汉唐时中国文化受尊崇,四方来中国学习,明清以后(大约十七世纪)才逐渐没落了。科学技术的历史也表明,公元前一世纪至十七世纪中国贡献了世界科技的54%,可是十七世纪后只贡献了0.4%.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急剧的衰退和改变?这就是著名的李约瑟之问,至今也没有满意的答案。

中医落后于西医主要发生在清朝以后,推想清朝的愚民政策可能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满人入关时只有几十万,却要统治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汉人,不得不采取愚民政策,大兴文字狱,对科技打压,不允许民众有独立的思考,闭关锁国,断绝了和世界的交流,总的趋向是保守和落后的,这种压抑的封闭的环境不利于中国科学的发展和革新。中医许多先进的认识,难以进步,因为整个社会环境是落后的。欧洲却是多个国家相互竞争,类似于中国的战国时代,总体上思想开放,技术进步,多个领域同时发展,西医也就顺应时势发展起来。

不过,近代中国科技落后单说清朝太简单了,应该是近代中国所形成的特殊社会环境抑制和阻碍了科学乃至于医学的发展,包括明代以后科举八股文禁锢人的思维,科学研究不但不受鼓励反而受到漠视,清代愚民政策更是抑制和打压科技创新,很多技术还不如明朝了,搞科学研究的在当时社会上没有出路,所以中国虽然科学比西方起步早,也有很多优秀的科学家,但是很多只能处在萌芽状态,难以交流和争鸣,难以生长和发展。对比西方当时的社会环境,近代中国的社会环境并不利于科技发展,清代愚民政策只是其中原因之一,诸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近代中国衰落下来。

相反,战国时代诸子百家争鸣,各个国家相互竞争,出现了中国历史上难得的一个学术繁荣,思想开放的"轴心″时代,各门学科大致在此时奠基,成就了中国一千多年领先西方的科技基础。我认为,各门学科成就中,医学尤其突出,《内经》的问世,奠定了中医几千年的理论纲领。当时中医关于人体的很多认识是领先于世界的,我梳理的只是其中一方面,中医肯定还有很多优秀的方面值得继承和发展,为现代医学所吸收。近现代对西方文化盲目崇拜,使中医的发展误入歧途,改变这种倾向首先要理清楚历史,改变医学史上的一些错误认识,现代的医学史仍是西方中心论的产物。西医近代以前乏善可陈,它以为别的医学也都是糟粕,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的。

相较于两千多年的中医历史,似乎也不能说近代中医发展缓慢,明清两朝是中医著述更加丰富的年代,出现了很多医学大家,可是近代中医的研究模式仍然是沿袭传统,没有形成根本性的突破,没能完成中医现代化的蜕变。相对来说,西医近现代的发展日新月异,进步迅速,它相当好的吸收和运用了近现代的各种科学技术,它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中医。所以,不是中医比以前发展得更慢,中医衰退了,而是西医发展得太快了。

此外,近代发展起来的分析为主的科学不适合于中医传统的系统和整体的认知方式。中医与近代物理化学等学科显得格格不入,中医传统的营卫认识有一定的道理,也有一定的应用指导价值,改变起来更加困难。古代的西医理论错误太多,与实际差别太大,发生改变更容易。近代西医发展起来的是分析为主的科学,他对营卫的认识进展主要发生在最近一百多年,在中西医交流之初,他并没有这种认识。

中医近代落后,营卫理论基本没有发展,甚至在西医理论参照下,被误解了。建国后编中医教科书,因为当时中医营卫理解不了,就把它当做糟粕给边缘化了,一直到了现在。近代中医的认识歧路和中医自身人才的欠缺是中医衰落的很重要内部原因。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2-2-5 17:10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急剧的衰退和改变?这就是著名的李约瑟之问,至今也没有满意的答案。
============================================
        历史唯物论告诉我们:中国是世界封建社会的顶峰,秦汉唐时期如同现在的美国(世界资本主义的顶峰)。文艺复兴、资本主义首先发生在欧洲而没有(也不可能)发生在中国,是因为中的封建社会社会制度太完美了!在《融合观》这本书是后记里比较详细的说明了这个问题。可供参考。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2-2-5 23:56
,公元前一世纪至十七世纪中国贡献了世界科技的54%,可是十七世纪后只贡献了0.4%.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急剧的衰退和改变?这就是著名的李约瑟之问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2-2-5 23:59
本帖最后由 武极 于 2022-2-6 00:02 编辑

李约瑟都不知道什么是简单技术发明,什么是科学原理发现什么是科学技术发明。
中国古代只有简单技术发明,简单技术不是科学原理发现,也不是科学技术发明。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2-2-6 17:46
中药技术也是简单技术,不是科学技术,中国古代并不是知道了中药治病的原理,到现在也不知中药是如何能治病的。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2-2-6 18:12
本帖最后由 武极 于 2022-2-6 18:16 编辑

中国古代先发现了经脉,不等于有什么先进的思想理论,经脉治病也是简单技术,是总结很差的简单技术。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2-2-7 21:52
本帖最后由 武极 于 2022-2-7 21:57 编辑

虽然中国古代发现经脉却并不知道经脉的生理功能是什么,经脉的组成结构是什么,中国古代更不可能有关于经脉的正确的科学理论。
经脉的生理功能是什么,经脉的组成结构是什么,到现在也不知道。
是人的研究逻辑能力太差,不会研究不知道的人体生理结构,不会研究不知道的人体生理物质。

从中国古代到现代都是。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2-2-7 21:53
中国古代不知道经脉中的生理物质是什么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2-2-8 22:16
比如中药做了很多年实验,可是都不知道中药的基本药性的药理是什么。

用中药治病的,研究中药的都不知道中药是能治愈症状的。

中药能治愈症状,这说明中药与恢复人体功能结构有关。

这就是一个基本逻辑分析。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2-2-8 22:18
中国古代不知道中药能治愈症状,中国古代不知道中药与恢复人体功能结构有关。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2-2-8 22:21
研究中药的,做中药实验,不知道中药与恢复人体功能结构有关
作者: 董建军    时间: 2022-2-9 06:28
本帖最后由 董建军 于 2022-2-8 22:38 编辑

人触摸36V的电与没有触摸,人的功能与结构是相同的,不同的是感觉,人带电;不同的物质有相同的磁场与电场,相同的物质结构可以有磁场可以没有磁场。带电物质结构运动后产生磁场。吃进去有磁性的食物,人体结构就会有磁性,但结构与功能与没有吃进去有磁性食物一样。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2-2-9 17:27
武极 发表于 2022-2-7 21:52
虽然中国古代发现经脉却并不知道经脉的生理功能是什么,经脉的组成结构是什么,中国古代更不可能有关于经脉 ...

经脉能治病,说明是经脉的治疗作用或药理作用,经脉的药理作用就不是经脉的生理作用。

这也是一个基本逻辑分析。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2-2-9 17:30
不同的物质有相同的磁场与电场? 相同的物质结构可以有磁场可以没有磁场。?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2-2-9 17:32
。吃进去有磁性的食物,人体结构就会有磁性,?但结构与功能与没有吃进去有磁性食物一样。?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2-2-9 20:07
董建军 发表于 2022-2-9 06:28
人触摸36V的电与没有触摸,人的功能与结构是相同的,不同的是感觉,人带电;不同的物质有相同的磁场与电场 ...

原子分子中都有电场磁场,物质中都有电场磁场。

你就学点中学物理。

不懂这些。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2-2-9 20:17
本帖最后由 武极 于 2022-2-9 20:19 编辑

今天发现个什么和氏璧,明天又捡个什么宝石,不有科学研究的结构功能,就是些不有什么价值的石头。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2-2-10 17:36
中国古代对中药的作用,对经脉的治疗作用或药理作用,都达不到基本的逻辑认识,是不可能有什么正确的理论的研究发现。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2-2-10 18:23
现代中药研究,现代对经脉的研究也都达不到基本的逻辑认识。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2-2-11 17:22
内经》 作者是睿智的, 他没有将万物之灵的形体撕碎给后人看, 而是从混沌中给知道的某些子孙, 指示一条认识自己形神密码的道路。 营卫是 《内经》 用笔墨最多的 “气”, 因其可验可调可治病而已, 他天才地从视觉、 触觉、 灵感诸方位全面把握 “往来不以期冶 的卫气并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先哲以抽象的营卫之气, 来点化愚笨之后人, 整体看人, 系统论气, 其用心良苦可见一斑。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2-2-11 17:34
本帖最后由 武极 于 2022-2-11 17:37 编辑

就是在现代有了对于人体结构的认识这些写内经的人,也不可能发现免疫系统的结构功能病理作用。
中国古代写内经营卫的这些人也不可能真正的知道人体中气的功能结构,气在病理反应中的重要作用。
中国古代写内经营卫的这些人就不有基本的研究逻辑能力。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2-2-11 17:46
武极 发表于 2022-2-11 17:22
内经》 作者是睿智的, 他没有将万物之灵的形体撕碎给后人看, 而是从混沌中给知道的某些子孙, 指示一条认识 ...

人体中的气是物质的,有其生理的,病理的,药理的,超生理的功能结构,中国古代写内经营卫的这些人知道吗。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2-2-11 17:58
武极 发表于 2022-2-11 17:22
内经》 作者是睿智的, 他没有将万物之灵的形体撕碎给后人看, 而是从混沌中给知道的某些子孙, 指示一条认识 ...

写内经营卫的作者什么人体结构也不知道,什么人体功能也说不清楚,可不就是混沌,混说吗。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2-2-11 21:47
本帖最后由 武极 于 2022-2-11 21:59 编辑

曹冲称象
是利用得浮力定律。
也是简单技术的体现。
应该说曹冲比现在的很多人都是要聪明的多。
但是中国古代并不是根据浮力实验就发现浮力定律,而是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阿基米德总结发现的浮力定律。
这说明在中国古代科学研究的能力就是很差的,中国古代只是有很多的简单技术的发明利用,在中药技术方面也是相同的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2-2-11 22:01
本帖最后由 武极 于 2022-2-11 22:07 编辑

浮力定律是很简单的物理定律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2-2-11 22:16
曹冲的父亲曹操是个大官,孙权送给他一只大象,他很想知道这只大象有多重,就叫 他手下的官员想办法把大象称一称。 这可是一件难事。大象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怎么称法呢?那时候没有那么大的秤,人也没有那么大的力气把大象抬起来。官员们都围着大象发愁,谁也想不出秤象的办法。
正在这个时候,跑出来一个小孩子,站到大人面前说:“我有办法,我有办法!”官员们一看,原来是曹操的小儿子曹冲,嘴里不说,心里却在想:哼!大人都想不出办法来,一个五岁的小孩子,会有什么办法!
可是千万别瞧不起小孩子,这小小的曹冲可就是有办法。他想的办法,就连大人一时也想不出来。他父亲就说:“你有办法快说出来让大家听听。”
曹冲说:“我称给你们看,你们就明白了。”
他叫人牵了大象,跟着他到河边去。他的父亲,还有那些官员们都想看看他到怎么个称法,一起跟着来到河边。河边正好有只空着的大船,曹冲说:“把大象牵到船上去。”
大象上了船,船就往下沉了一些。曹冲说:“齐水面在船帮上划一道记号。”记号划好了以后,曹冲又叫人把大象牵上岸来。这时候大船空着,大船就往上浮起一些来。
大家看着,一会儿把大象牵上船,一会儿又把大象牵下船,心里说:“这孩子在玩什么把戏呀?”
接下来曹冲叫人挑了石块,装到大船上去,挑了一担又一担,大船又慢慢地往下沉了。
“行了,行了!”曹冲看见船帮上的记号齐了水面,就叫人把石块又一担一担地挑下船来。这时候,大家明白了:石头装上船和大象装上船,那船下沉到同一记号上,可见,石头和大象是同样的重量;再把这些石块称一称,把所有石块的重量加起来,得到的总和不就是大象的重量了吗?
大家都说,这办法看起来简单,可是要不是曹冲做给大家看,大人还真想不出来呢。曹冲真聪明!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2-2-11 22:17
本帖最后由 武极 于 2022-2-11 22:20 编辑

曹冲就是聪明比现在的很多人都是要聪明的多
作者: 董建军    时间: 2022-2-12 05:32
自己认为的经脉,什么也不是,自导自演
作者: 王不留行    时间: 2022-2-12 11:43
武极 发表于 2022-2-11 09:58
写内经营卫的作者什么人体结构也不知道,什么人体功能也说不清楚,可不就是混沌,混说吗。

竞无言以对。

是的,“写内经营卫的作者什么人体结构也不知道,什么人体功能也说不清楚”,它的理论来源于临床观察、实践经验和哲学思辨,也就是说,它是猜出来的,在完全没有现代人体认识的情况下,理论竟然也能自成体系、

混沌的说法很对,或者说非常笼统,混说的成分恐怕也不少,我们不能对内经的营卫评价过高。

只是从历史的观点,在那么简陋的条件下,当时的人能认识到这个水平,我觉得还是很了不起的,比希腊的解释要更加先进合理。

只是到了近世,中国衰落,中医衰落,中医衰落和近代中国整个的落后大环境有关。

现代中国复兴,中医也要找到复兴的路。

就像西方的文艺复兴,说是言必称希腊,其实只是强调希腊的精神,整个科学还是向前发展的。

中医也是这样,说是重谈营卫,其实不是回归,也不可能回归,更是强调营卫的现代认识,力争让营卫发展到现代的水平。

我的书中对营卫的错误谈得比较少,现在想来行文有些片面了,矫枉有可能过正,希望以后能更加全面的阐述这一点,非常感谢大家提出宝贵的意见。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2-2-12 16:20
董建军 发表于 2022-2-12 05:32
自己认为的经脉,什么也不是,自导自演

曹冲比你要聪明的多的多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2-2-12 16:43
虽然科学生理学对于人体生理结构,生理功能,生理物质,病理反应物质有了很多研究发现,但是对于人体的还有的一些生理结构,生理物质,生理功能也还是不知道。
病理学在病理反应的原因的研究离真正认识发现疾病产生的根本原因方面,还差的很多。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2-2-12 16:56
董建军 发表于 2022-2-12 05:32
自己认为的经脉,什么也不是,自导自演

有些很好的优秀的作品就是自导自演。
你想证明什么?你想说明什么?
你能证明什么?你能说明什么?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2-2-12 21:44
董建军 发表于 2022-2-12 05:32
自己认为的经脉,什么也不是,自导自演

曹冲能发明这种称大象的简单技术,你不能发明这种称大象的简单技术,你只能学习模枋,在有大象你只会学习模枋用这种曹冲发明的称大象的简单技术称大象。
你更不可能发现浮力定律。
你就是逻辑分析能力很差的这类人。
至于经络这些你是不可能懂的。
作者: 董建军    时间: 2022-2-13 07:08
证明的是你理解的经脉是什么?用现代科技怎么解读?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2-2-13 19:15
科学研究建立科学理论
第一要有实验,是科学的实验。
第二是对实验,对科学的实验的逻辑分析。
对于中药针灸在中国古代只有一些简单的人体实验,中药针灸实验在中国古代并不是科学的生理,病理实验。
用这些简单的人体实验是不可能有科学的说明,建立生理学,病理学,理论体系的。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2-2-13 19:33
就像用纸糊的房子,好像也是个房子,却不能有真的房子的结构功能。
中国的这些内经营卫论说就像是用纸糊的房子。
且这些写内经营卫如果真让他们盖真房子,盖有真房子的结构功能的房子,他们就不会了,让这些写内经营卫他们建立科学的生理学,病理学,理论,这些写内经营卫他们就很有可能做不到了。
作者: 王不留行    时间: 2022-2-13 22:33
我的理解:理论是对现象的解释。

古代人观察到了疾病的一些现象,给出了他们当时的解释。把这些解释归纳整理成为一个体系,就是理论。



作者: 董建军    时间: 2022-2-14 11:37
本帖最后由 董建军 于 2022-2-14 03:41 编辑

营卫是人体物质的运动波规律,营卫不是物质结构,物质结构才有物质结构功能,用极限性理论夹逼性掌握运用运动规律。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2-2-14 18:43
科学生理学病理学是盖了有真有房子结构功能的真房子。
也勉强能住人。
科学生理学病理学对实验,对科学的人体生理病理实验的逻辑分析,建立了生理学,病理学,理论体系。
科学生理学病理学是盖了有真有房子结构功能的真房子,不过是少砖缺瓦,盖歪了的真房子。
虽然科学生理学病理学是盖了有真有房子结构功能的真房子,是少砖缺瓦,盖歪了的真房子,但是比写内经营卫纸糊的房子,还是有用实用价值的。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2-2-14 19:02
本帖最后由 武极 于 2022-2-14 19:22 编辑

很多人是分不清楚什么是技术发明,什么原理发现。
因为对于一般人或大多数人都是学习各种应用技术的,少数是研究发明技术的。
而对于科学原理的研究发现只是人类中的极少数的人的逻能力能达到,一般这些人就称为是科学家了。
专家与科学家不同,专家不是研究发现科学原理的,专家只是某个专业中的学习技术应用技术的人。
专家一般都不会有研究发现科学原理的逻辑能力。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2-2-14 19:09
研究发明技术,不是研究发现科学原理。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2-2-14 19:16
发明技术与研究发现科学原理用的逻辑不同,用的逻辑分析不同。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2-2-14 19:18
本帖最后由 武极 于 2022-2-14 19:22 编辑

发明技术的人,一般都不会有研究发现科学原理的逻辑能力。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2-2-14 21:24
武极 发表于 2022-2-14 19:02
很多人是分不清楚什么是技术发明,什么原理发现。
因为对于一般人或大多数人都是学习各种应用技术的,少数 ...

而对于科学原理的研究发现只是人类中的极少数的人的逻辑能力能达到,一般这些人就称为是科学家了。
作者: 董建军    时间: 2022-2-15 06:02
说白了你用不好,看不明白,不知道营卫是什么,得出理由内经营卫纸糊的房子。
作者: 董建军    时间: 2022-2-15 06:12
比如计算机的运用,就是用(0  1)操作,就是点击不点击键盘,计算机运行理论也是(0   1),就是夹逼性,人的运动与计算机的运动都是这样运动的,用(营   卫)也可以表达。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2-2-15 16:48
本帖最后由 武极 于 2022-2-15 16:53 编辑

看明白了是纸糊的房子。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2-2-15 16:51
本帖最后由 武极 于 2022-2-15 16:53 编辑
董建军 发表于 2022-2-15 06:12
比如计算机的运用,就是用(0  1)操作,就是点击不点击键盘,计算机运行理论也是(0   1),就是夹逼性, ...

你这纸糊的都不是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2-2-15 18:42
董建军 发表于 2022-2-15 06:02
说白了你用不好,看不明白,不知道营卫是什么,得出理由内经营卫纸糊的房子。

你是学习应用技术的你不是研究发明技术的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2-2-15 18:57
本帖最后由 武极 于 2022-2-15 19:00 编辑

就像做数学题,过程要正确清楚,合逻辑,结果要正确。
做什么也都是过程要正确清楚,合逻辑,结果要正确。
做什么也都是过程要正确清楚,合逻辑,结果要正确,才能是有价值的。
发现建立科学理论也是相同的要求,过程要正确清楚,合逻辑,结果结论要正确,才能是有价值的。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2-2-15 19:04
本帖最后由 武极 于 2022-2-15 19:06 编辑

内经营卫论说都达不到过程要正确清楚,合逻辑,结果结论要正确的要求。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2-2-15 19:31
中药中药技术在古代只有简单技术的发明利用。
古代对中药中药技术简单的人体实验一些简单的想像猜测猜想。
很多人就认为这类简单的想像猜测猜想是理论了。
就像什么见肝之病实脾的,其实就是简单经验不是什么理论。
与吃饱了不饿,天冷多穿衣服,阴天就要下雨,是相同的简单的经验,简单的逻辑。
作者: 董建军    时间: 2022-2-16 14:24
科盲,自己看不见,也不会懂,胡说八道,祸害中医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2-2-16 16:25
董建军 发表于 2022-2-16 14:24
科盲,自己看不见,也不会懂,胡说八道,祸害中医

你就会胡说八道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2-2-16 16:28
董建军 发表于 2022-2-16 14:24
科盲,自己看不见,也不会懂,胡说八道,祸害中医

你会什么中药技术?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2-2-16 16:31
董建军 发表于 2022-2-16 14:24
科盲,自己看不见,也不会懂,胡说八道,祸害中医

你懂什么科学原理?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2-2-16 17:15
本帖最后由 武极 于 2022-2-16 17:22 编辑

建立科学理论就是要先有科学假说。
科学假说是根据科学实验对于实验的逻辑分析得到的。
要想证明假说的正确性还要有科学实验来检验。
科学实验检验假说,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假说就是科学理论。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2-2-16 17:58
本帖最后由 武极 于 2022-2-16 18:02 编辑

疾病中的2种反应
一个疾病本身,一个是疾病中的症状。
症状也分2种。
一种症状是疾病的结果,一种症状不是疾病的结果。
对于疾病,对于疾病中的症状,病理学研究都有相应的一定的人体科学实验及逻辑分析,建立了病理学科学理论或病理学科学假说。
而中国古代只是能知道疾病中的症状的表像,不能知道疾病,疾病中症状人体内的反应,不能知道疾病,疾病中症状人体内的结构物质是什么,因为中国古代不有关于疾病,疾病中症状的人体的生理学,病理学科学实验。
中国古代也就不会有对于疾病,疾病中症状的科学的逻辑分析及对于疾病,疾病中症状的科学假说科学理论的建立。



作者: 董建军    时间: 2022-2-17 07:44
拿无知当大鼎。
作者: 董建军    时间: 2022-2-17 07:49
武极 发表于 2022-2-16 09:58
疾病中的2种反应
一个疾病本身,一个是疾病中的症状。
症状也分2种。

有一患者找你治病,他说:腰痛,叫你诊断,患者说腰痛,是痛感还是什么感觉?请你回答。看看你的临床技能。
作者: 董建军    时间: 2022-2-17 07:50
武极 发表于 2022-2-15 08:51
你这纸糊的都不是

我会组装电脑。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2-2-17 15:54
董建军 发表于 2022-2-17 07:50
我会组装电脑。

你是学习应用技术的你不是研究发明技术的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2-2-17 16:12
董建军 发表于 2022-2-17 07:49
有一患者找你治病,他说:腰痛,叫你诊断,患者说腰痛,是痛感还是什么感觉?请你回答。看看你的临床技能 ...

看舌像脉像问各脉相关症状。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2-2-17 16:20
董建军 发表于 2022-2-17 07:49
有一患者找你治病,他说:腰痛,叫你诊断,患者说腰痛,是痛感还是什么感觉?请你回答。看看你的临床技能 ...

肾炎用什么中药能治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2-2-17 16:21
董建军 发表于 2022-2-17 07:49
有一患者找你治病,他说:腰痛,叫你诊断,患者说腰痛,是痛感还是什么感觉?请你回答。看看你的临床技能 ...

肾炎的舌像脉像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2-2-17 16:23
董建军 发表于 2022-2-17 07:50
我会组装电脑。

组装电脑是应用技术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2-2-17 16:26
董建军 发表于 2022-2-17 07:50
我会组装电脑。

不是研究发现科学原理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2-2-17 17:50
比如说炎症病及炎症病中的症状。
病理学都知道炎症病其中的免疫反应物质,免疫组织免疫细胞结构是什么。
炎症病其中的症状,症状的相关生理系统生理物质细胞结构是什么的也都知道。
病理学药理学就研究有相应的药物应用治炎症,病理学药理学就研究有相应的药物治炎症中的症状。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2-2-17 17:54
董建军 发表于 2022-2-17 07:50
我会组装电脑。

你只会简单模枋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2-2-17 18:34
与吃饱了不饿,天冷多穿衣服,阴天就要下雨,是相同的简单的经验,简单的逻辑。

这些简单的经验都有它们相应的科学原理,有的也很复杂,也不是都研究清楚了。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2-2-17 18:46
董建军 发表于 2022-2-17 07:50
我会组装电脑。

动物也有能学习模枋人类简单技能的

作者: 董建军    时间: 2022-2-17 19:27
武极 发表于 2022-2-17 09:50
比如说炎症病及炎症病中的症状。
病理学都知道炎症病其中的免疫反应物质,免疫组织免疫细胞结构是什么。
...

你用什么药物治愈肾炎?尿蛋白4个加你会治吗?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2-2-17 20:35
阴天就要下雨是本能?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2-2-17 20:38
天冷多穿衣服是本能?动物不穿衣服动物本能?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2-2-17 20:39
你三岁天冷多穿衣服是本能?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2-2-17 20:50
人的能力还不如动物,动物不如你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www.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