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建议论坛增设“学习西医园地”版块 [打印本页]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09-11-9 12:29
标题: 建议论坛增设“学习西医园地”版块
近日胶南市乡村医生培训,本人应邀前去讲中医。
鉴于乡医培训中医时,总是反复地讲一些基础知识,如此,即使培训二十年,也培养不出合格的中医来。再者又囿于自己的偏见,即认为这种反复对基础理论的讲解,只是培养庸医的套路,而讲解临床经典著作“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等,才是开门见山、直逼中医经典精髓的授之以渔的正确方法。另外本着自己遵守的“三不讲课原则”,即:一、不能让听众受益的,不讲;二、对自己无益的,不讲;三、不能给自己留下点东西的,不讲。
回忆起除这次讲课外,而当初学习“金匮要略”的时间,大约是三十年前的事了。青年时期的我,以无任何医学知识的那种虔诚的心态学过之后,就再也没涉足过。现在已不是纯中医的我,再次读起这些书来,感觉已是大相径庭。原来不甚明了的东西,现在已霍然开朗。比如对“积聚”的认识,已经是按照中、西医的知识,根据不同的部位及伴随症状进行分析诊断,而再也不是囿于以移动与否来鉴别“积”与“聚”了。尤其是对一些急腹症的诊治,与纯中医时的我,已经不能同日而语了。一些纯中医竟将过度发达的腹直肌疑为“积聚”,这不能不说是纯中医理论在解剖学方面的欠缺。也说明中医向西医学习的重要性。
去年讲解的“伤寒论”,与今年讲解的“金匮要略”等,均制作了录音。这一系列讲课录音,与其说是为乡医培训而讲课,倒不如说,我是为了提高纯中医,改造纯西医,而最终实现中西医的结合、直至融合,所举办的系列讲座。
中西医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我们所遵循的学习原则是,学人之长,以补己之短,并非学西医之短,以弃中医之长。
目前,本人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在校学习中医。我一改家父对自己“只学好中医、而无需学习糟粕般的西医知识”的教诲,而是要求我的儿女们,“要想学好中医,就必须先学好西医,然后才能将自己的中医术在临床上淋漓致尽地发挥出来。并且可为自己在行医过程中保驾护航,否则,也同样会草菅人命。”
可笑的是,来本论坛二年多了,我深深了解此论坛中的风向,也明知我这个建议一经提出,将会受到猛烈的抨击。但本人的特性就是只要自己认为对中医的发展有利,就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即所谓“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而利合於主,,,。”
其功乎?其罪乎?这并不是本人所要考虑的范围。

作者: 微笑听雨    时间: 2009-11-9 12:52
标题: 建议论坛增设“学习西医园地”版块
你学会了用两条腿走路不但为你在诊疗过程中保驾护航,而且你用中西医结合的办法为患者治疗效果比纯中医或者纯西医的要效果好,现在好多的中医夜郎自大,一叶障目,觉得你说的很好!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09-11-9 13:00
标题: 建议论坛增设“学习西医园地”版块
现代中医缺的不是西医知识,而是中医功底,中医思维。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09-11-9 14:55
标题: 建议论坛增设“学习西医园地”版块
     中医基础学习园地与西医基础学习园地。
     以中医的证以及病机为题目展开。
     例如;积聚、痰、水饮、水气病等等。中医论述是什么?西医的相应论述可能是什么?逐步展开,反复讨论。
     这就是实现中西医融合的途径。
作者: 阜新汪海升    时间: 2009-11-9 14:59
标题: 建议论坛增设“学习西医园地”版块
支持楼主建议
作者: 悉尼张有和    时间: 2009-11-9 15:26
标题: 建议论坛增设“学习西医园地”版块
      老一辈的中医可以不懂西医(周仲瑛、朱良春也懂不少西医),中、青年中医不懂西医,恐难以医生为职业。
     例如腹痛由胰腺(急性或慢性)炎所致者,中医药疗效更好。由此可让西医刮目相看。
      不过在论坛上学西医太有限,有志者要自学,有条件在西院1-2年实践。笔者在地市级西医院5年(1972-1978),受益一辈子。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09-11-9 17:34
标题: 建议论坛增设“学习西医园地”版块
下面引用由微笑听雨2009/11/09 00:52pm 发表的内容:
你学会了用两条腿走路不但为你在诊疗过程中保驾护航,而且你用中西医结合的办法为患者治疗效果比纯中医或者纯西医的要效果好,现在好多的中医夜郎自大,一叶障目,觉得你说的很好!
说得不错,谢谢!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09-11-9 17:34
标题: 建议论坛增设“学习西医园地”版块
非常感谢仁海中西医会员对论坛的建议,可以看出,于先生对论坛与中医学术是非常关注与热爱的。同时,论坛也需要于先生这样的热诚与建议。
关于专门的“西医版块”,论坛过去是设置过的。由于版块功能布局与人气的综合考虑,后将“西医版块”并入现在的“中西并用”版块。


附中西并用版块公告

公告:一、欢迎广大会员光临本栏目;二、本栏目的学术主题请参阅《中西并用主题帖子集锦》一帖;三、欢迎会员的原创帖,加精帖以原创帖为主,同时也欢迎会员转帖学术质量高的文帖;四、发帖前请先检索查阅本版块已有的相关文帖,尽量避免重复发帖,以维护珍惜本版块的资源空间——2006/08/03(附:漫步西医版块已并入中西并用2006/09/021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09-11-9 17:48
标题: 建议论坛增设“学习西医园地”版块
下面引用由铁骨铮铮20022009/11/09 01:00pm 发表的内容:
现代中医缺的不是西医知识,而是中医功底,中医思维。
作为中医人,中医功底不能少,西医知识也不可或缺喽。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09-11-9 17:53
标题: 建议论坛增设“学习西医园地”版块
[这个贴子最后由仁海中西医在 2009/11/09 06:00p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中西医融合观2009/11/09 02:55pm 发表的内容:
中医基础学习园地与西医基础学习园地。
     以中医的证以及病机为题目展开。
     例如;积聚、痰、水饮、水气病等等。中医论述是什么?西医的相应论述可能是什么?逐步展开,反复讨论。
     这就是实现中西 ...
好!
中、西医分别向对方学习,就拉近了中西医的距离,也就加快了中西医融合的步伐。
作者: czq123689    时间: 2009-11-9 17:53
标题: 建议论坛增设“学习西医园地”版块
下面引用由中西医融合观2009/11/09 02:55pm 发表的内容:
中医基础学习园地与西医基础学习园地。
     以中医的证以及病机为题目展开。
     例如;积聚、痰、水饮、水气病等等。中医论述是什么?西医的相应论述可能是什么?逐步展开,反复讨论。
     这就是实现中西 ...
先生的想法很有意义。  “以中医的证以及病机为题目展开。”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09-11-9 17:59
标题: 建议论坛增设“学习西医园地”版块
下面引用由悉尼张有和2009/11/09 05:26pm 发表的内容:
老一辈的中医可以不懂西医(周仲瑛、朱良春也懂不少西医),中、青年中医不懂西医,恐难以医生为职业。
     例如腹痛由胰腺(急性或慢性)炎所致者,中医药疗效更好。由此可让西医刮目相看。
      不过在论坛上学 ...
本人毕业时实习了半年西医,又专职进修了一年西医,后来干了两年病房工作,自我感觉真好。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09-11-9 18:26
标题: 建议论坛增设“学习西医园地”版块
作为中医人,中医功底不能少,西医知识也不可或缺喽。
我向来主张现代中医要精通中医,熟悉西医。但有的纯中医持反对意见,认为人生有限,不可能达到。我始终认为:虽然并非人人均可达到,但若能以此为目标,必然能够有所收获,成为合格现代中医。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09-11-9 18:26
标题: 建议论坛增设“学习西医园地”版块
下面引用由南京陈斌2009/11/09 05:34pm 发表的内容:
非常感谢仁海中西医会员对论坛的建议,可以看出,于先生对论坛与中医学术是非常关注与热爱的。同时,论坛也需要于先生这样的热诚与建议。
关于专门的“西医版块”,论坛过去是设置过的。由于版块功能布局与人气 ...
在这个时代里,没有中医版块的西医论坛是不完整的论坛,可没有西医版块的中医论坛,更是不可思议。最起码西医版块应占整个中医论坛的四分之一左右。中医界应该高姿态地认为西医知识是中医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主动地去容纳她、吸收她、直至消化她,然后才能让中医跨跃式地大发展。至于人气的问题,那更不是问题的问题。人吗,就是那样子,大部分人们都是人云亦云式的,因此就必须解决好导向问题,而不为具有偏见者所左右,否则就不会有什么约定俗成的东西。谁要是反对的话,那么,完全可以去与西医理论争雄。只有中西医的共同参与,中医才有希望飞速发展,中医论坛才能成为真正的“活”论坛。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09-11-9 18:39
标题: 建议论坛增设“学习西医园地”版块
下面引用由铁骨铮铮20022009/11/09 06:26pm 发表的内容:
作为中医人,中医功底不能少,西医知识也不可或缺喽。
我向来主张现代中医要精通中医,熟悉西医。但有的纯中医持反对意见,认为人生有限,不可能达到。我始终认为:虽然并非人人均可达到,但若能以此为目标,必然能够有所收获,成为合格现代中医。
——这才是一个当代中医的思想!
医学就应该时时刻刻地与当代认知水平相协调,而不能落伍。从整个中医界来说,她永远应该积极主动地吸收当代科技成果,只有如此,她才会具有非凡的生命力,而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至于某一个中医人,他完全可以选择自己的行医特点,只要发挥出他自己的特长,就可以了,但整个中医界绝不能如此,否则,那无异于中医界集体自杀。
作者: 悉尼张有和    时间: 2009-11-9 19:09
标题: 建议论坛增设“学习西医园地”版块
     陈斌总版主的见解是客观、符合实际的。
     对广大中医来说,从最新的西医大学教材学,再加有机会在西医院进修,是最佳方法。在论坛只言片语难有成效。
     有关西医的讨论归入『中西并用』栏是明智的。
作者: 王勇123    时间: 2009-11-9 19:57
标题: 建议论坛增设“学习西医园地”版块
下面引用由中西医融合观2009/11/09 02:55pm 发表的内容:
中医基础学习园地与西医基础学习园地。
     以中医的证以及病机为题目展开。
     例如;积聚、痰、水饮、水气病等等。中医论述是什么?西医的相应论述可能是什么?逐步展开,反复讨论。
     这就是实现中西 ...
很好的意见。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09-11-10 18:33
标题: 建议论坛增设“学习西医园地”版块
如果我们将西医知识看成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的话,那么,“学习西医版块”还会如此的不被重视吗?
任何一个不注重向别人学习的人、民族、国家,都不会有很大希望的。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www.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