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洪钧说《周易》(节选)
第四节 《周易》是一本什么书? 若问:《周易》是一本什么书呢?不是很好回答,因为《周易》有狭义和广义之别。狭义的《周易》就指《易经》,广义的《周易》则既包括《易经》也包括《易传》。不过,在交代《易经》和《易传》分别是什么书之前,请读者牢记,无论就内容看还是就社会功用看,《易经》和《易传》基本上都是两回事。 那么,《易经》是一本什么书呢? 对这个问题早已有两个大权威做出了回答。 一个权威是秦始皇。他下令焚书时赦免了《易经》,因为它是卜筮、即算卦的书,不属于任何政治思想流派。所以那时儒、墨、道、名、阴阳诸家都倒了霉。最倒霉的是儒家。儒家不但被焚了书,还有三百多想闹事的儒生被活埋。《易经》却完整无损地保存了很多手抄本——那时没有印刷术故无版本之说。 另一个权威是《汉书•艺文志》。她说:“及秦燔书,而《易》为筮卜之事,传者不绝。” 我认为,秦始皇和《汉书•艺文志》,在这个问题上,比后人乃至当代学者更权威。秦始皇的帮手李斯是儒家出身,不会看不出来《易传》当中的儒家思想。秦始皇本人也不会没有读过《易经》。故那时《易传》很可能还远远没有完成。换言之,《易传》大多是秦代和汉初写成的。 总之,《易经》是筮、蓍筮、占筮、也就是算卦的书。 其实,这一点是古人早就认识到的。 朱熹就说:“《易》乃卜筮之书,古者则藏于太史、太卜以占吉凶,亦未有许多说话。及孔子,始取而敷衍为《文言》、《杂卦》、《彖》、《象》之类,乃说出道理来。”“《易》只是卜筮之书,今人说来太精了,更入粗不得。”“《易》所以难读者,盖《易》本是卜筮之书,今却要就卜筮中推出讲学之道,故成两截功夫。”(俱见《朱子语类》) 说到这里有必要介绍《易传》是如何看《易经》的。我先把有关论述尽量引出如下并编上号: 1.《易》之興也,其於中古乎?作《易》者,其有憂患乎? 2.《易》之為書也不可遠,為道也屢遷,變動不居,周流六虛,上下無常,剛柔相易,不可為典要,唯變所適。其出入以度,外內使知懼,又明於憂患與故,無有師保,如臨父母。初率其辭而揆其方,既有典常。苟非其人,道不虛行。 3.《易》之為書也,原始要終以為質也。六爻相雜,唯其時物也。其初難知,其上易知,本末也。初辭擬之,卒成之終。若夫雜物撰德,辯是與非,則非其中爻不備。噫!亦要存亡吉凶,則居可知矣。知者觀其彖辭,則思過半矣。二與四同功而異位,其善不同,二多譽,四多懼,近也。柔之為道,不利遠者,其要無咎,其用柔中也。三與五同功而異位,三多凶,五多功,貴賤之等也。其柔危,其剛勝耶? 4.《易》之為書也,廣大悉備,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兩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材之道也。道有變動,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物相雜,故曰文;文不當,故吉凶生焉。4段最推崇《易》,但也最空洞。 5.《易》之興也,其當殷之末世,周之盛德耶?當文王與紂之事耶?是故其辭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傾。其道甚大,百物不廢。懼以終始,其要無咎,此之謂《易》之道也。 以上五段,均见于《系辞》而且是编在一起的。应该至少出自5个人之手。其中1、5两段是猜测《易》的成书时代和原因。3段提出要重视彖辞并且对不同爻位之间的关系做了一般性的说明。该作者应该熟悉占筮算卦。 如此说来,解释《易经》的《易传》不就是讲解算卦原理的书吗?不是也应该归类于算卦之书吗? 回答是否定的。 不能说《易传》和《易经》完全无关,那关系却很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