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4661|回复: 17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赞成中医离开血压计是危险的

[复制链接]
1
发表于 2008-6-8 19:40:0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赞成中医离开血压计是危险的

把西医的检测拿来为中医所用———倒是不错的主张

问题是“在有中药的几天里,点滴一点都没敢停”!岂知西医的检测连同点滴不是给中医裹足?。
2
发表于 2008-6-8 20:46:2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赞成中医离开血压计是危险的

[这个贴子最后由zhengYOU在 2008/06/08 08:56pm 第 2 次编辑]

因为搂主把西医当成救世主,保命符,请大家一起细心思考下面个人对两种降压药的理解,
尼福达——钙离子拮抗剂,也叫钙通道阻滞剂,通过扩张小血管起到降压作用,副作用主要表现在胃肠道的不适,脸部潮红,下肢浮肿等,
——钙离子拮抗剂为什么能够扩张小血管?
看钙离子的生理作用:
对于维持细胞膜两侧的生物电位,维持正常的神经传导功能。维持正常的肌肉伸缩与舒张功能以及神经-肌肉传导功能。
而高血压的成因:绝大部分高血压患者(90%以上)没有特定的病因,多是随着年龄增加,血管壁弹性减弱,阻力增加而引起的。
那么,钙通道阻滞剂 通过控制“钙离子维持正常的肌肉伸缩”(平滑肌),而仿碍血管的收缩,即所谓“扩张小血管”;仿碍血管的收缩也就仿碍血管对血液的运行功能,“胃肠道的不适,下肢浮肿”证明由于血管对血液的运行功能被控制,进而致使食气留积,血气下滞;“脸部潮红”证明地气不上,心火无制而外越。
寿比山——利尿降压,通过利尿,[降低血容量],达到降压作用的,(对于随着年龄增加,血管壁弹性减弱,经脉失养的老年人,无疑趁火打劫)
对于副作用有两个掩饰性的解释:
1,一旦细胞膜上钙离子通道调控失灵,大量钙离子就会进入细胞内,引起血管平滑肌收缩,血压就会升高,甚至会引起心绞痛、心肌梗死。适当正确地使用钙离子拮抗剂能及时关闭钙离子通道,阻断钙离子的[非正常]内流。
驳:如果只是阻断钙离子的非正常内流,使机体功能趋于正常,就不该有“胃肠道的不适,脸部潮红,下肢浮肿”等气血失运的反应。
2,但是副作用都是一过性的,停止服用就可以自行恢复了。
问:当人体气机未被彻底破坏之前,或许停药可以自行恢复,若气机被破坏,还能恢复吗?又能恢复多少?为什么长期服用降压药的人,还会终因高血压不得善终?
这里有一个关键的中医问题:是阴虚,还是阳亢?换个说法:是因为,大量钙离子进入细胞内,引起的血管平滑肌收缩加强,还是阴虚少气,细胞无力,钙离子出胞转输障碍而导致血管持续收缩?从副作用看,不是前者;若是后者,钙通道阻滞剂 阻断钙离子内流,将细胞内钙离子控制在低水平,也就是把维持神经传导功能的生物电位控制在低水平?这样势必影响气化功能,对于身存薄弱环节的,副作用立显。

设“血压140/90mmhg,在年轻时是正常范围的上限,说明阳气旺盛,精力充沛,而中年之后,正如《内经》所言:女子五七阳明脉衰;六七三阳脉衰于上;丈夫六八阳气衰竭于上;此时人体容易感觉头晕、肢体无力。
若按照西医的血压观念,认为血压140/90mmhg应当降低,从降压途径,一是利尿减少血容量,一是阻断生物电位的维持与传导功能,等于从水、火二途撤离气化必需物质,虽然废食能防噎,却毫无疑问的加速衰竭。
现在人们生活安定,条件好,年龄五、六十而阳盛不退常见,而西药加速血气衰退,对于阳盛不退的人是严重祸害。特别象利尿剂,因为减少血容量和心排血量,机体组织承受的压力减轻,自觉症状不明显,而人体固有阳气并不因此降低,反而虚焰越炽,待蓄积到一定程度,其发疾速;

钙通道阻滞剂阻断生物电位的维持与正常的神经传导功能,使原本脾虚肌电位不足更虚,故立显“双腿沉重难支”
对于西医来说,从解剖学的角度观察,所有的资料中都没有气这个意识,在没有办法之中得过且过,原也无可厚非。
而对于中医,祖先留下那么详尽的文献,不去思考,一味咬着西医的屁股追随,在争论之前,还那么赞扬西医,真不知是笨的翻不转,还是别有用心?
3
发表于 2008-6-8 21:01:0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赞成中医离开血压计是危险的

    请为患者负责的先生认真批驳
   
4
发表于 2008-6-8 22:33:1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赞成中医离开血压计是危险的

孙曼之 总版主所说
生命基本体征是极端状态,血压与生命呈正相关,但是当气血阴阳处于虚实临界状态,有多方面反相关现象,中医人更应该深研《阴阳应象大论》
5
发表于 2008-6-9 18:07:2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赞成中医离开血压计是危险的

“在有中药的几天里,点滴一点都没敢停。”

中医有那么一个说法:“以汤止沸,沸更甚”,此说指火旺之时,以汤止沸,沸更甚;若火衰,则以汤止沸,沸不再。中医这个说法,原指药物造成气血倾移;而今输液,加汤止沸较体内调动更胜一筹;再沸的几率不大,但是若再沸,危害不可制约;
身边的人就有遭此害,输液后状态平稳,医生(还是个专家)说,状态蛮好,明天可以配点药回家,岂知夜里3点钟,脑溢血发作。前些年有一个小册子,湖北省疑难案例100个,也说到一例,二十多天平稳好转,突发脑溢血死亡。
对于经常临床医生,不会没有遇到过吧?
这个病人得感谢老祖宗保佑啊,遗传命火适时转弱,中西医两大派系拖着生命阎王殿上走一遭。
看着大师们的经验,是您们的本事;遇着大师们迷茫糊涂,病人只能撞大运,求老祖宗保佑。
看着撞大运得来的善果,变相的扬西医,踩中医,真生气。
“中医前辈处方是不准确的,如果不用西医的跟进,会出问题的。”那只是猜测,如果真是老出问题的,饭碗早被人砸了,
中医理论不明,后果难以预测。
6
发表于 2008-6-9 21: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赞成中医离开血压计是危险的

[这个贴子最后由zhengYOU在 2008/06/09 09:23pm 第 1 次编辑]

“在临床,还有一些复杂问题,如基层操“器”者的素质。我今春遇一例,指麻在临床,还有一些复杂问题,如基层操“器”者的素质。我今春遇一例,指麻、眩晕,脉弦细兼涩,血压不高,嘱作脑ct,说无变。病人回家,晚上就发缺血性中风了

指麻、脉涩、眩晕,可能是风邪爆发的前兆,损伤产生之前,ct无用武之处啊。
7
发表于 2008-6-10 06:19:3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赞成中医离开血压计是危险的

下面引用由哲医2008/06/09 11:45pm 发表的内容:
二十五年前,哲医实习时,跟保定某院一名老中医学习中医内科。国庆节那天,一位54岁的中年男子来诊,手提一个菜蓝子,自谓刚到菜市场买菜时,稍感头晕,遂来诊。四诊过后,按一般惯例,老师报药名,我写处方,但 ...


用事实建树中医人的信心、方向与定力,是发掘中医瑰宝的前提。
8
发表于 2008-6-10 19:37:4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赞成中医离开血压计是危险的

“要知道高血压危象同样是中医的危重症,脉象怎么反而会是有力呢?根据伤寒论少阴病原理,这时候应该是脉象微弱才对啊!”
想象确实很难,
内经有言“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少阴之上,热气主之;”盖心主火,主脉,脉血与火合则为热,
《伤寒论》:“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伤寒论》对于“病”的概念应该与内经是相同的。以不足称病;那么,伤寒论少阴病是热不足;而高血压是阴虚阳盛之证;高血压脉象与伤寒论少阴病脉象应该相反。现代的心脏病与伤寒论少阴病又是相反的概念。
“高血压危象同样是中医的危重症,”不是因为衰竭,而是风邪爆发损失器官,特别是危害脑组织。
9
发表于 2008-6-11 06: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赞成中医离开血压计是危险的

“高血压病发展到了一个由盛而衰的阶段,这时的中医证的表现往往是阳虚而血压却未必低。另外,高血压病的中医证属于虚寒其脉象沉细微弱的情况……”

孙总版的观点很可能基于书本资料,
个人的想法出于体会,乃井蛙之见,但好象确有所见:中医有阳虚与阳气虚,是基于两种物质的概念,但往往合二为一,《内经》开宗明义:“水为阴,火为阳;阳为气,阴为味”。
孙总版所说“由盛而衰”,应该是阳中气衰而火不衰,否则不会有风邪爆发,因此才会有中医证的表现阳虚而血压却未必低。
就象有些老年人,病秧秧,却寿命也不短,盖火弱无暴伤。
“高血压病的中医证属于虚寒其脉象沉细微弱的情况”,中医名词的理解应该将气参入其中,“虚寒”,虚因寒伤气,又或种种原因血虚,脉象沉细,“微弱”是一种相对状态,较强盛而言,重按之下必定有力而数,才会出现高血压征象。个人体会,仅供参考。
10
发表于 2008-6-11 20:46:2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赞成中医离开血压计是危险的

“血压与脉象确实没有必然的联系,先生不必怀疑了”。
记下了。
[DISABLELBCODE]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7 10:04 , Processed in 0.10237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