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发言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二十五期——铁骨铮铮2002

[复制链接]
1
发表于 2009-6-10 09:14:2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五期——铁骨铮铮2002

学习了。敬佩!!敬佩!!
2
发表于 2009-6-11 17:39:5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五期——铁骨铮铮2002

纯的中医心才是最重要的。
----------
----------先生说的好!!!!


-=-=-=-=- 以下内容由 中医药最伟大 在 2009年05月24日 07:50pm 时添加 -=-=-=-=-
我一直认为,现代纯中医并不排斥现代科技设备,而且可以借助现代科技设备提高望诊深度和范围。现代纯中医与古代中医相比较最大的优势是借助现代科技安装了一双“透视眼”。只是现代纯中医不杂以西医理论来思考病因病机,不以检验数据来做为下药直接依据,治病救人一切仍然以中医辨证论治为核心。
下面我引用我发表在百家争鸣的文章《有必要重述对发展祖国医药学的观点》的一部分内容。
中医理论西医理论是俩种不同的医学理论,很难真正的结合。我认为正确的西医理论必然符合中医理论。据史料记载,我国在几千前已能进行有效的外科手术,外科手术不是西方人发明的。我国中成药品种多,生产量很大,现在无论中医还是西医,都广泛应用中成药治病,而许多患者不懂医学知识,误以为中成药也是西药,他们往往以为吃熬制的汤药才是在接受中医治疗。我认为,中医药与现代科技设备相结合,还是比较可行的,用现代设备来作治疗前后的症状比对,使中医更精确的对疾病定位,使人们更加直观了解中医的治疗效果。当然,治病下药一定要按照中医理论进行,不能依据检验数据。我们在谈论中医理论和西医理论的不同点时,有些人总以为西医设备很先进,中医很落后。其实这种观点是很错误的。我们谈中医或西医理论都是指: 中医或西医对人体生命运动规律的认识的不同,对疾病产生的原因和治疗方法的认识的不同,对药物的认识和使用的不同。与医学检查设备无关。医学检查设备(B超,CT,X光,磁共振等)不是根据西医理论发明的,是科技工作者根据物理学,声波学,电磁学等的原理而创造发明的,如果世界上不存在西医得话照样要发明出来的。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产物。因此,现代科技设备既不归属于西医也不归属于中医。无论中医还是西医都可以平等使用,来作为诊断疾病的参考和来验证治疗效果。君不见,海关,机场,查走私,考古--等等,也都运用上了这些现代科技成果。
中医药的治病对象在古代是人,在现代还是人,人的生理结构生命运动规律几千年来并没有改变,再加上中医药理论经过几千年来实践后的补充和发展,至今已经相当完备。因此中医药理论永远不会过时,中医药的振兴首要任务是继承和发扬广大。
中医,西医对现代医学检查设备的依赖程度是完全不同的,西医如果不借助检查设备,对大多数疾病就很难明确诊断,而中医可以不借助任何仪器,通过准确运用“四诊”方法,就可以正确判断疾病的病因病机。但在中医师运用“四诊”方法还达不到名医精通的程度时,也可以借助检查设备来作为中医“四诊”之外的辅助手段。也可以用来检验治疗效果。
可以这么说,只有当你以一心一意研读中医药经典与实践中医药几十年后,你就会领悟到一句真理:无论时代如何发展,社会如何进步,正确的现代生命医学理论永远跳不出祖国的中医药学范畴.也就是说,正确的西医理论必然符合祖国中医学理论,否则,就是错误的。
   


-=-=-=-=- 以下内容由 中医药最伟大2009年06月11日 06:03pm 时添加 -=-=-=-=-
单用西药治病,即使症状已消失,却特别容易反复,特别是体虚阳虚之人,出现反复的时间大概在几个月或半年以上左右,而且单用西药治病,即使症状消失,人也有一段时间感到很不舒适(如食欲不振,疲乏无力等等),单用西药治病,即使一种病症消失,过不了多久,其它病症往往有随之而来,此起彼伏。等等,因此,我认为,单用西药治病,只能治标不治本,如果不结合中医药(包括各种中成药)治疗,可以说,单用西药根本治不好多少疾病的(只对实热证有效),单用西药引起的其它并发症是有潜伏期的和复杂多样性的,只是患者和医生不知或没有长期调查得知而已。
大多数西药就是毒药,西方人治病宜毒药,毒药从西方来,几千年前的《黄帝内经》已经讲的明明白白。
西医化疗放疗就是一种摧残患者已经羸弱不堪的躯体(正气)的荒谬的治疗手段。


-=-=-=-=- 以下内容由 中医药最伟大2009年06月11日 06:10pm 时添加 -=-=-=-=-
举一个众所周知的例子:就是用西药治疗的”非典“患者,——————。
3
发表于 2009-6-11 18:53:3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五期——铁骨铮铮2002

所谓调气,即气虚者使之强,气滞者使之行,下陷者举之。上逆者降之、平之,外脱者固之,内闭者开之。具体地说,调气治则包括:益气补气,理气破气,益气举陷,补肾纳气,补气固脱,降气平逆,宣肃调和,行气开闭等治法。由于气病无处不在,故调理气机治则在临床上使用频率较高,对临床实践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应将其纳入中医治则范畴,深入研究。
==========学习了。论述精辟!敬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5 05:17 , Processed in 3.337106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