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2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伤寒论.申景旺评》228、229条

[复制链接]
1
发表于 2021-12-14 07: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228   阳明病,下之,其外有热,手足温,不结胸,心中懊憹,饥不能食,但头汗出者,栀子豉汤主之。
【解读】
阳明病,有阳明经证(白虎汤证)、阳明腑证(承气汤证);有太阳阳明、正阳阳明、少阳阳明;有阳明中风、阳明中寒,并不是凡阳明病都用承气汤,就是阳明腑证(承气汤证)也要根据热与实的程度,分别使用大、小、调胃三个承气汤,如果使用不当,一是疾病未除或者除而未净;二是病情加重或者引起变证。本条就是热而未实,下之过早或者下之过重,可能引起结胸证,也可能引起栀子豉汤证,以出现的症状为依据。不结胸,心中懊憹,饥不能食,但头汗出者,这是栀子豉汤的适应症。这里主要应当强调的是病与病之间、证与证之间的演变关系,治疗错误、误用汗、下、火法可以促进这种演变关系,有些则是疾病本身的演变规律,因此在临床上主要根据在疾病过程中出现的症状体征,进行辨证论治,不必一定去追究是否误治或者误治的方法。例如本条,在阳明病的过程中,只要出现“心中懊憹,饥不能食,但头汗出”,用鉴别诊断的方法排除结胸证、痞证、小柴胡汤证,分析其病机是热扰胸膈,就是栀子豉汤的适应症,即发热栀子豉汤证态。
229   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与小柴胡汤。
230   阳明病,胁下鞕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
【解读】
在太阳病向少阳病、阳明病的转化过程中,可以出现许多不典型的、过渡型的证候,例如太阳少阳合病、阳明少阳合病、太阳阳明少阳三阳合病,如果太阳病阳明病的主症不明确,则不能用汗、下、清法,这时遵循“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的原则,与小柴胡汤和解即可痊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18 18:11 , Processed in 0.04441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