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810|回复: 13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个人对阴阳五行与中医关系的一些看法

[复制链接]
1
发表于 2018-7-2 19:35: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8-7-2 15:37 编辑

一、阴阳五行相对于中医基础理论而言,是一体的,属于哲学层面的内容。————————————————————————
  陈先生认为阴阳五行相对于中医学而言,是一体的,是密不可分的,那么,请举例说明,什么病离开了五行学说,就无法诊治了?或者不用五行学说效果就差了,治疗起来就不恰当了?
2
发表于 2018-7-2 20: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8-7-2 16:24 编辑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8-7-2 16:14
 陈先生认为阴阳五行相对于中医学而言,是一体的,是密不可分的,那么,请举例说明,什么病离开了五行学 ...

  陈先生认为阴阳五行相对于中医学而言,是一体的,是密不可分的,那么,请举例说明,什么病离开了五行学说,就无法诊治了?或者不用五行学说效果就差了,治疗起来就不恰当了?

——————————————————————————

可参考辩证唯物观点在现代疾病诊治过程中的指导作用与应用。


————————————————————————————


  任何医学理论的正确与否,最终都必须通过临床实践的检验,否则,任何理由都是苍白无力的。
  请用临床事实,说明中医学无法脱离五行学说。



3
发表于 2018-7-2 20:39: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8-7-2 16:44 编辑

  对我而言,你这些有关五行学说的理论,都不管用。
  无需拐弯抹角,无需迂回伏笔,你就直接用具体的临床病例说明,什么病脱离了五行学说就无法诊治了,或治疗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4
发表于 2018-7-2 20:50: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8-7-2 16:51 编辑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8-7-2 16:45
请用临床事实,说明中医学无法脱离五行学说。

一一如果您认为西医学可以脱离辩证法观念的指导而存在, ...

  请用临床事实,说明中医学无法脱离五行学说。

——————————————————————————————


  如果您认为西医学可以脱离辩证法观念的指导而存在,那么,个人可以完全认同您的看法,中医可以脱离阴阳五行的指导而存在。


————————————————————————————

  在这里谈的是中医学能否脱离五行学说,而不是谈其他医学。

  原来你只从理论上证明中医学不能脱离五行学说?而没有具体的脱离五行学说就无法诊治的病例?

5
发表于 2018-7-2 21: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8-7-2 16:59
你就直接用具体的临床病例说明,什么病脱离了五行学说就无法诊治了,或治疗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一一哲 ...

  你就直接用具体的临床病例说明,什么病脱离了五行学说就无法诊治了,或治疗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


  哲学对具体学科只有指导作用,不能替代具体的学科。这是一种基本的常识。


————————————————————————————

  按先生的意思,阴阳学说中心阳虚、心阴虚、肾阳虚、肺阴虚、肝阴虚、这些都不是临床诊治疾病时的内容了?


  如此说来,你所认为的五行学说理论对于中医来说,只用于理论层面,而从来无法付诸临床实践了?
6
发表于 2018-7-2 21:31:47 | 显示全部楼层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8-7-2 17:13
按先生的意思,阴阳学说中心阳虚、心阴虚、肾阳虚、肺阴虚、肝阴虚、这些都不是临床诊治疾病时的内容了? ...

  按先生的意思,阴阳学说中心阳虚、心阴虚、肾阳虚、肺阴虚、肝阴虚、这些都不是临床诊治疾病时的内容了?

一一————————————————————————————


您在偷换概念。
————————————————————————
  那么,你所认识、理解的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用途,仅限于与别人辩论时使用?而不是用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

7
发表于 2018-7-2 22:02:59 | 显示全部楼层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8-7-2 17:39
您在偷换概念。
————————————————————————
  那么,你所认识、理解的五行学 ...

您在偷换概念。
————————————————————————
  那么,你所认识、理解的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用途,仅限于与别人辩论时使用?而不是用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

一一——————————————————————


基本概念都没搞清。搞清楚再出来辩吧。


————————————————————————————————


  笑谈!


  任何医学理论都是为临床实践服务的,没有一种医学理论只是为了空谈的。



  弄明白了,你的中医知识就是为辩而辩的,不是为临床服务的。
8
发表于 2018-7-2 22:57:56 | 显示全部楼层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8-7-2 18:22
笑谈!

任何医学理论都是为临床实践服务的,没有一种医学理论只是为了空谈的。

您在偷换概念。
————————————————————————
  那么,你所认识、理解的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用途,仅限于与别人辩论时使用?而不是用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
一一——————————————————————

基本概念都没搞清。搞清楚再出来辩吧。

————————————————————————————————
  笑谈!

  任何医学理论都是为临床实践服务的,没有一种医学理论只是为了空谈的。

  弄明白了,你的中医知识就是为辩而辩的,不是为临床服务的。
——————————————————————————————————
对您来说,大概任何医学理论都没有必要接受哲学的指导~
对您来说,阴阳五行大约是医学理论而不是哲学理论
————————————————————
1、我从临床角度谈中医学应该脱离五行学说,而你无法从临床实际中找出中医学应该保留五行学说的证据,这能证明我对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没搞清楚?你这是什么逻辑?
2、即使是哲学理论,一旦被医学所引用,最终也是为临床服务的,而不是单纯用来辩论的。是不?


点评

3、7、11、13、15、17、19、22楼,是同一句话!无理取闹!  发表于 2018-7-3 07:07
9
发表于 2018-7-3 08:45: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8-7-3 07:06 编辑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8-7-3 00:16
按先生的意思,阴阳学说中心阳虚、心阴虚、肾阳虚、肺阴虚、肝阴虚……

一一说阴阳学说中心阳虚、心阴 ...

  按先生的意思,阴阳学说中心阳虚、心阴虚、肾阳虚、肺阴虚、肝阴虚、这些都不是临床诊治疾病时的内容了?
——————————————————————————————
说阴阳学说中心阳虚、心阴虚、肾阳虚、肺阴虚、肝阴虚……将哲学层面的阴阳,与具体医学层面的阴阳,二者混为一谈,只能说明,您脑中对于阴阳五行的基本概念,其实是一盆糨糊,含混不清。
————————————————————————————
  请问,心阳虚、心阴虚、肾阳虚、肺阴虚、肝阴虚,这是哲学层面?

  那么,下面《中医内科学》心悸篇中的阴虚火旺证、心阳不振证,都是哲学层面?
水肿篇中的脾阳虚衰、肾阳衰微,也是哲学层面?白血病篇中的脾肾阳虚,也是哲学层面?






中医内科学》
心悸http://www.zysj.com.cn/lilunshuji/neikexue/76-4-1.html


分证论治·
症状:心悸易惊,心烦失眠,五心烦热,口干,盗汗,思虑劳心则症状加重,伴有耳鸣,腰酸,头晕目眩,舌红少津,苔薄黄或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清火,养心安神。
方药:黄连阿胶汤。
方中黄连、黄芩清心火;阿胶、芍药滋阴养血;鸡子黄滋阴清热两相兼顾。常加酸枣仁、珍珠母、生牡蛎等以加强安神定悸之功。
肾阴亏虚、虚火妄动、遗精腰酸者,加龟板、熟地、知母、黄柏,或加服知柏地黄丸,滋补肾阴,清泻虚火。阴虚而火热不明显者,可改用天王补心丹滋阴养血;养心安神。心阴亏虚、心火偏旺者,可改服朱砂安神丸养阴清热.镇心安神。
若阴虚夹有瘀热者,可加丹参、赤芍、丹皮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夹有痰热者,可加用黄连温胆汤,清热化痰。
·心阳不振
症状:心悸不安,胸闷气短,动则尤甚,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虚弱,或沉细无力。
治法:温补心阳,安神定悸。
方药: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方中桂枝、炙甘草温补心阳;生龙齿、生牡蛎安神定悸。大汗出者,重用人参、黄芪,加煅龙骨、煅牡蛎、山萸肉,或用独参汤煎服;心阳不足、寒象突出者,加黄芪、人参、附子益气温阳;夹有瘀血者,加丹参、赤芍、桃仁、红花等。


中医内科学》
水肿http://www.zysj.com.cn/lilunshuji/neikexue/76-7-1.html
脾阳虚衰
症状:身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脘腹胀闷,纳减便溏,食少,面色不华,神倦肢冷,小便短少,舌质淡,苔白腻或白滑,脉沉缓或沉弱。
治法:温阳健脾,化气利水。
方药:实脾饮。
方中干姜、附子、草果仁温阳散寒化气,白术、茯苓、炙甘草、生姜、大枣健脾益气,大腹皮、茯苓、木瓜利水去湿,木香、厚朴、大腹皮理气行水。水湿过盛,腹胀大,小便短少,可加苍术、桂枝、猪苓、泽泻,以增化气利水之力。若症见身倦气短,气虚甚者,可加生黄芪、人参以健脾益气。
尚有一种浮肿,由于长期饮食失调,摄人不足,或脾胃虚弱,失于健运,精微不化,而见面色萎黄,遍体轻度浮肿,晨起头面肿甚,动久坐久下肢肿甚,能食而倦怠无力,大便或溏,身肿而小便正常或反多,脉软弱。此与上述脾阳虚衰,水溢莫制有所不同,乃由脾气虚弱,清阳不升,转输无力所致,治宜益气升阳,健脾化湿,可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加黄芪、桂枝,以助益气升阳化湿之力;阳虚者加附子、补骨脂温肾助阳,以加强气化。并应适当注意营养,可用黄豆、花生佐餐,作为铺助治疗,多可调治而愈。
·肾阳衰微
症状:面浮身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起,心悸,气促,腰部冷痛酸重,尿量减少,四肢厥冷,怯寒神疲,面色咣白或灰滞,舌质淡胖,苔白,脉沉细或沉迟无力。
治法:温肾助阳,化气行水。
方药: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

《中医内科学》

白血病http://www.zysj.com.cn/lilunshuji/neikexue/76-10-5.html



脾肾阳虚
症状:面色觥白,唇甲不荣,气短乏力,畏寒肢冷,四肢浮肿,腰酸膝软,皮肤紫斑,衄血,尿血,便血,消瘦纳呆,自汗便溏,小便清长,阳痿遗精,舌质淡边有齿痕,苔白润,脉弱无力。
治法:温补脾肾。
方药:右归丸。
本方温补之力颇强,方中肉桂、附子、鹿角胶温补肾阳,填精补髓;熟地、山茱萸、山药、菟丝子、枸杞、杜仲滋阴益肾,养肝补脾;当归补血养肝。



10
发表于 2018-7-3 08:52:42 | 显示全部楼层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8-7-2 23:07
我从临床角度谈中医学应该脱离五行学说,而你无法从临床实际中找出中医学应该保留五行学说的证据,这能证 ...

您的逻辑其实就是在不断的偷换概念,不断的诡辩。

当我们在强调哲学对具体学科的指导作用时,您却要从临床角度,具体问题的应用上去寻找证明哲学存在的作用与意义。临床角度,具体问题的应用上,是具体学科(医学理论体系)的任务与目标。

哲学指导具体学科的形成与发展,具体学科去解决具体问题的应用。

——————————————————————————
好的,那么,我们就按你的意见,放弃一切形式的辩论,就仅用临床事实说话?


请问,有什么样的疾病脱离了五行学说就无法诊治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13 04:39 , Processed in 0.05792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