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1532|回复: 20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五行与中医:请大家听听邓国医的意见

[复制链接]
1
发表于 2018-7-5 09:08:20 | 显示全部楼层
要一分为二的看待五行。既要看到其缺陷与不足,也要看到其积极性的一面。不能超越时代与客观条件去评价古人的认知。对待五行及阴阳等中国古代哲学概念,应当采取扬弃的观点,继承中发展,发展中继承;继承不泥古,发扬不离宗。而不是简单的完全抛弃之。
2
发表于 2018-7-5 09:4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邓国医的五脏相关是继承发展了五行还是“简单的完全抛弃之”?

五脏相关学说取代五行学说,就是朝这种变革迈出的关键一步。

一一"五脏相关学说取代五行学说",这句话问题较多。五脏学说是五脏学说,五行学说是五行学说。五脏学说是中医的生理学,五行学说是哲学,是认识方法论。五脏学说不能够取代五行学说,取代五行学说的,只能是辩证法与系统论等现代哲学认识方法论。邓先生的原意,大概是指五脏相关学说脱离五行学说的指导与干预。
3
发表于 2018-7-5 13:05: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8-7-5 04:37
针灸足三里可以治疗肚子痛,现代科学没有办法给与正确的解释。只有阴阳五行能够解释。

       更 ...

另外,大家知道“经穴-脏腑相关”是针灸学的核心内容和取得良好疗效的道理所在。自古以来“心胸内关谋”“肚腹三里留”的经验脍炙人口,其中所体现的特异的神经学基础,躯体性神经观点一直未解释清楚。然而,上肢(内关)血管的交感性神经(胸2~9)却是与心胸的交感性神经(胸1~5)有着相重合的脊髓节段;下肢(足三里)血管的交感性神经(胸10~腰3)却是与肚腹的交感性神经(胸6~腰3)有着相重合的脊髓节段。由此说明古老经验中蕴藏了深刻的神经学特异性反射基础。在这种基础之上发挥继承和创新,对于尽快促进针灸学现代化有着积极的意义[8]。


现代针灸学系列之六:经络概念剖析及其与血管、神经的关系(下)
[size=48.9417px]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506
4
发表于 2018-7-5 17: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llyyjj 发表于 2018-7-5 08:54
中西医融合观
先生能不能到网上查查,再说话。  
-----------------------------------------
你说的邓铁涛讲“五行不能废除”,你说的,要你拿出来证据,要是拿出来,就是邓铁涛真说过,要是拿不出来,就是你造谣。
你给邓老造谣,却要我去网上查,你造谣,我去网上给你找证据,替你圆谎,想的这么美!


一一各位尽量围绕学术主题本身谈。讨论要利于大家学识的提高进步才有意义。口水战赢了又如何?除了浪费时间与精力,没有意义。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8-7-5 17:45:17 | 显示全部楼层

Well,明明是李教授凭空捏造无中生有,陈总版未置一词,却对质疑者来个各打五十大板之举,恐有失公允啊

一一看样子还是应当鼓励大家继续搞口水战~
6
发表于 2018-7-5 19:31:11 | 显示全部楼层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8-7-5 11:19
  这就是诡辩吧?既然讲不出临床上能正确运用五行学说的事实,还能看到五行学说积极的一面,岂不是自欺 ...

您也并不能用哲学层面的阴阳来直接用于临床诊治疾病,您为什么还要积极强调维护阴阳学说呢?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7
发表于 2018-7-5 21: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8-7-5 12:06
  是谁偷梁换柱?
  五行学说无论是哲学,还是科学,想运用于中医学中,那就肯定最终要为中医临床服 ...

五行学说无论是哲学,还是科学,想运用于中医学中,那就肯定最终要为中医临床服务,既然你讲不出五行学说在临床上能指导或直接诊治疾病,那么,就是你在诡辩。我只从临床层面找出事实,说明五行学说不能指导或直接用于诊治疾病,我的任务至此就完成了。

一一不是我在诡辩,而是您认识问题不够辩证全面。哲学只能指导具体学科,不能替代具体学科。只能间接的为中医临床服务,不能直接的诊治疾病。但传统中医理论的弊端,医哲不分,用哲学化研究(阴阳五行)替代了中医理论自身规律的研究,从这个角度言,您反对五行在中医理论中的应用,是有一定的积极性意义的。但如果完全否定阴阳五行哲学对中医理论的指导作用,则有失客观与全面。当然,时代在发展,现代中医的哲学基础也应当要发展,要用现代的阴阳五行(辩证法与系统论)去指导现代中医理论的发展。

8
发表于 2018-7-6 00: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8-7-5 14:30
  引进中医学的阴阳学说中的肺阴虚、心阳虚、心阴虚、肝阴虚、肾阳虚、肾阴虚等,是不是阴阳学说在中医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9
发表于 2018-7-6 00: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0
发表于 2018-7-6 12:00:02 | 显示全部楼层
肝乘脾的腹泻、脾虚兼水肿的“土不制水”、阳虚腹泻的“火不生土”、治肺虚咳嗽的“土生金”法等,这些是不是中医学中的五行学说内容,这些是不是五行学说在临床上直接用于诊治疾病的?

一一诊治疾病的是肝乘脾,阳虚腹泻,肺虚咳嗽等中医药生理病理理论,不是直接的土不制水,火不生土,土生金。土不制水,火不生土,土生金并不能直接的用来诊治疾病,必须具体化为肝乘脾,阳虚腹泻,肺虚咳嗽等中医药具体生理病理理论,具有特定的生理与病理学内涵后,才可以用来诊治疾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11 15:41 , Processed in 0.10018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