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246|回复: 8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定义气概念的5点要素(标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2-8-29 09:39: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关于定义气概念的5点要素(标准)
气是哲学名词,相当于现代语言的“客观存在性”概念。气为什么有必要探讨上百年,上千年?它是复杂的多维立体概念,因此定义不能够平面化,简单化,更不能按西医的物质论观点解释而草草了事。气的定义应同时满足以下五点要素:
1,遵循古代经典论述的原则,尤其应以《决气篇》旨要为纲领和根据。明确解读:气属于功能属性。
2,气的属性应符合中医阴阳谱系的定位,它产生于古代阴阳语言环境。气属阳精属阴,这是中医思想的灵魂。
3,能够结合中医临床常规的概念,舍此的现代定义气没有意义。比如通过症状-象,医生感悟得到了生命的状态-气;继而由“功能状态”诊断分析病理病因最终得获得“证”。但是不能够认为通过症状-象(感悟体察),能够获得载体、精微物质(?);而且“精微物质”又该如何区别其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呢?阴物质/阳物质又是什么呢?
4,关于微观事实的证据。除以上3点,定义应该采纳微观的事实证据
气,至所以讨论了百年终无结果,原因何在?概在于讨论限于从概念到概念。“善言气者,必彰于物”。缺乏事实的讨论可能还要持续百年!而现代的信息现象和微观定性实验为我们提供了“无形/存在”的证据。
5,气的研究不得不涉及“道”概念
“道生一,一生二”。其“一分为二”成为阴阳的太极图(形炁);即,道散成为“形、炁”两仪;而炁聚形,复原成为“道”“一”;合二为一。
A,“道”相当于现代语言的“对立统一规律”;“阴阳平衡法则”;高级层次的“炁”;
B,形/炁,则表示其属性对立的双方-两仪(神经物质/信息)。由此得以区别:形不是炁。正因为炁不属于形(物质),所以应该看不见!“道与炁”在一定意义(无形)属于等价概念;母子层次的区别。因此道就是气。这个微观过程,提供了定性研究的重要的手段工具,微观能够以具体事实,明晰的概念,明明白白区别、展示何谓物质,何谓信息,指认了古代之“道”、“炁”者各谓何者?
正所谓大道者“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风无人扇。而自动,水无人推而自流,草木无人种而自生,不呼吸而自呼吸,不心跳而自心跳,等等不可尽言皆谓本能。一切事物非事物,不约而同,统一遵循某种东西,无有例外。它即变化之本, 不生不灭,无形无象,无始无终,无所不包,其大无外,其小无内,亘古不变”。(其始无名,"老子"强名曰:"道")。


二,气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气”是对于抽象而广泛的“客观存在性”;以无形为特征内涵的概括。比如“属性、功能、作用、表现、意识、规律、信息、主宰.....机制”等概念的外延在古代统称之为“气”。
三,定义气概念的内容
A,它不仅仅是一种概念,而且具有结构层次:气属于阴阳调节的功能属性;B,并且通过“枢机”实现。C,通过《黄帝内经》其它篇章的关联,进一步证明气概念是阴阳学说在人体的运用,是具有内在规律的成体系的学说思想的推导发展,来源于具有深厚哲学根基的中华古老文明-道。气概念来源于古代阴阳学说,包涵了长期临床积累及理论总结,显然不是现代学者幼稚的臆想:认为是古代人通过“呼吸时气的出入......的观察产生的认识。”[4]71。
四,中西医结合的需要(意义)
气概念是中医学千年以来的难题。时代的发展代需要中西医的语言接口;需要对“气”这个古代中医理论至关重要的术语做出正确的解释,以纳入人类通用的概念体系,共享中医观察世界的独特智慧。只有概念严明,逻辑清晰,普遍通用才能够方便于非中医专业理解中医学思想。气概念的现代语言解释作为语言桥梁,为中西医的结合创造了条件。
        必须批评《中医基础理论教材》,把气定义为“精微物质”的不正确观点!  它违背古代《黄帝内经》的原意;这种错误的解释,把中医理论推向玄学!造成了中医的现代尴尬!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楼主| 发表于 2022-8-29 22:33:14 | 显示全部楼层
气是什么


一一首先,要把中医与哲学领域里的气区分开来,不能混为一谈。哲学领域里的气是抽象、普适的概念,用于概括反映万事万物的存在与规律。而中医理论里的气,是有具体的生理与病理学内涵,是对机体某种生理活动或病理过程的概括与反映,不是"虚无"的,不可捉摸的存在。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3
 楼主| 发表于 2022-8-29 22:34: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的气,是对机体客观存在的生理活动与功能的概括与反映,具有特定的生理内涵。在具体层面,有时做物质理解:如营气、清气、宗气;有时做功能理解:元气、卫气、经气、脏腑之气…
4
 楼主| 发表于 2022-8-29 22:35:20 | 显示全部楼层
解读中医概念(含"气)"时,应注意几个问题:

一,名同实异或名异实同;

二,定义是分析过程的结果,而不是分析过程的开始(毛xx);

三,本意与今意,本质与现象之辩证关系。本意与今意相对,本意不是本质。本质与现象相对,寻求本质应从分析现象入手。
5
 楼主| 发表于 2022-8-29 22:41:59 | 显示全部楼层
比方元气,指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动力显然不是物质。而营气,乃饮食水谷之精微(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等营养物质),这个即是物质。

再比如正气(又名真气),狭义的理解,是机体的免疫系统免疫功能(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广义的理解,是机体抗病与修复的能力。这里应当作功能理解。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6
 楼主| 发表于 2022-8-30 06:39: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22-8-29 22:44 编辑
杏林童子 发表于 2022-8-29 21:41
内经决气篇所说的气是医学,不是哲学!是物质不是功能,脱离了物质还有什么功能?动力是功能,脱离了产生动 ...

内经决气篇所说的气是医学,不是哲学!是物质不是功能,脱离了物质还有什么功能?动力是功能,脱离了产生动力的物质还有什么动力?风是流动的空气,没有空气的真空里还有没有风?

一一从哲学层面讨论气的概念,较难理解,因为哲学层面的气是一个抽象的、思辨的存在。

在医学层面讨论气,讨论物质(此处物质和哲学领域里的物质内涵不同,后者指客观实在,与意识相对应)与能量,结构与功能,可以落实到具体事物上,容易理解些。气(元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用现代语言来理解,动力就是能量,人体的能量代谢,与细胞线粒体三羧酸循环密切相关,代谢产物即是能量,以ATP形式存在。能量的原料来源于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三大营养物质,主要由消化系统对食物进行消化吸收转运而来,中医理论谓之为后天之气-营气,或后天之精(水谷之精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元气(先天之气)是质量、功能层面的含义,而营气(后天之气)则是单纯物质层面的含义。

点评

只看到物,有物混成的东东没有看到  发表于 2022-8-30 06:58
用什么操作  发表于 2022-8-30 06:54
针灸按摩是操作什么治病?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8-30 06:48
7
 楼主| 发表于 2022-8-30 15:32: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22-8-30 07:37 编辑
千秋雪 发表于 2022-8-29 20:30
比如风,风是流动的空气,具有一定的能量。风可以吹干衣服,可以发电,可以推动帆船运行,可以摇动树木。 ...

比如风,风是流动的空气,具有一定的能量。风可以吹干衣服,可以发电,可以推动帆船运行,可以摇动树木。所以说风,既是物质,也是能量。

一一风是空气的流动、运动,而不是空气本身。空气如果不流动、不运动,就没有风的存在。

另外,在哲学领域里,气是物质,指的是"客观存在性"。与相对于质量的物质不是一个概念,后者是:构成宇宙间一切物体的实物和场,是能量的一种聚集形式。

点评

千万不要这么讨论问题!!不是历史唯物论。  发表于 2022-8-30 15:35
8
 楼主| 发表于 2022-8-30 15:39: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西医融合观
千万不要这么讨论问题!!不是历史唯物论。

一一叫做自然唯物论,比较确切。
9
 楼主| 发表于 2022-8-30 15:44:20 | 显示全部楼层
萧铁 发表于 2022-8-30 07:38
首先补充一点:原帖据百度所得出自一位自称是邓国医的学生海生。【顺便再提醒一下,如果非自己的原作,应该 ...

更重要的是,如我多次指出,中医的“气化”实质就是个黑盒子的标签,这个对气字的用法,与严格定义气的内涵恰恰是逻辑上互不相容的。

一一从概念本身来讲,必须有明确的内涵与外延,否则就不能称之为有效的概念,只能称之为术语,或名词。
10
 楼主| 发表于 2022-8-30 15:52:08 | 显示全部楼层
萧铁 发表于 2022-8-30 07:38
首先补充一点:原帖据百度所得出自一位自称是邓国医的学生海生。【顺便再提醒一下,如果非自己的原作,应该 ...

结论是:看不出这种讨论对提高中医理论水平用于指导临床有何实质意义。

一一不讨论清楚,我们就永远不能理解气虚证本质是什么,人参黄芪补气补的是什么东西…

点评

如果陈总版的逻辑成立,那么,才开始讨论如何定义气概念的邓国医学生(当然明显还包括邓国医)实际上都没理解气虚证的本质是什么了。不止邓国医及其学生,甚至许多中医都不了解了。这当然是不符客观实际的。因为早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8-30 18:54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3 04:00 , Processed in 0.05339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