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南京陈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西医结合理解营气、清气、宗气[中西医结合病理生理学讨论]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3 09: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营气的生理本质与内涵】这是一个模糊概念!是指西医学的生理本质,还是中医的生理本质?【生理本质】的确切含义是什么?

一一请参考《名实论》一贴:

世界本来已经很复杂了

更何况相同的名称,并不一定是相同的事物;

或者,相同的事物,有着不同的名称……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9923
12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3 09: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没有生理学名词,不等于中医没有生理学的内容或概念。

如前所说过:传统中医是不能用现代的医学语言概念来描述人体诸生理系统及生理功能的,但人体诸生理系统及生理功能是一种客观存在,通过生命活动及疾病直接或间接表现反映出来,而被古人一定程度的认识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反映出来。中医的脏象及气血津液、经络学说,即是这样一种粗浅笼统的生理生化学。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13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3 09: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6-10-13 01:14
【 表现为营气的不足】
     请先生把营气不足的中医临床表现说出来?望闻问切有哪些表现??如果 ...

这方面更具体的内容,可以请千总先谈一谈。
14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3 17:33: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16-10-13 09:35 编辑

营气虚与血虚之关系,似可参考营养不良与贫血之关系。

营养不良初期辨证可为脾虚气弱(有营养不良无贫血),后期可至气血两虚(营养不良兼贫血)。

个人看法,供大家讨论参考。

点评

说得好,营气就是营养,营气虚就是营养不良。  发表于 2016-10-14 18:51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15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5 09:40: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6-10-15 00:44
以血,血虚为例:
       当外伤时,血液流到体外,或者把血抽出来,放到试管中,这时候中医的血与 ...

    当外伤时,血液流到体外,或者把血抽出来,放到试管中,这时候中医的血与西医的血液是等同的,完全一致的。以此为参照物,血虚与贫血,就不能等同……

一一以急性失血为例,急性失血时,西医可表现为休克,中医可表现为气虚气脱,宜补气固脱为主。
16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5 10: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血虚与贫血,就不能等同,因为贫血是指红细胞,血红蛋白的量为标准的,红细胞,血红蛋白只是血液中的一部分!而此时中医的血,则是血液的全部,包括血浆以及其他的血细胞,血虚应该包括血浆与所有的血细胞。

一一另,所谓血虚,是血液的全部成份亏虚,这只是从字面上想当然的去理解之,定义之。血虚的病理本质与内涵,应当从临床症状与病因出发去推导之。
17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5 10:06:55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医理论中血液在血液循环系统中运行,而中医的血是沿着十二经脉运行,推动运行的动力是气,气血不能分离。所以,西医血液循环中的血液与中医理论中的气血沿着经络运行,就不能对应。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与西医的血液没有可比性。

一一解剖层面不存在十二经脉。所谓经络,是生理的概念,是对机体循环脉管系统与神经系统功能的概括与综合。
18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5 16:43: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6-10-15 08:06
解剖层面不存在十二经脉。所谓经络,是生理的概念,是对机体循环脉管系统与神经系统功能的概括与综 ...

“解剖层面”是个模糊概念!是中医的“解剖知识”层面,还是西医的解剖学层面?
          "生理的概念"还是个模糊概念!是中医的生理概念?还是西医生理学中的概念?

——所谓解剖生理,就是解剖生理,大家一般意义上所言的解剖生理,无所谓中医西医。如以前所述过,中医理论里没有生理之名词,不等于没有生理之内容与概念。解剖生理二概念中,解剖是研究形态结构为主的,生理是研究功能活动为主的。反过来,研究形态结构为主的,我们可以称之为解剖,研究功能活动为主的,我们可以称之为生理。
19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5 16: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16-10-15 08:53 编辑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6-10-15 08:06
解剖层面不存在十二经脉。所谓经络,是生理的概念,是对机体循环脉管系统与神经系统功能的概括与综 ...

【 经络……是对机体循环脉管系统与神经系统功能的概括与综合】针刺四白,可以治疗胃疼,这是临床实践证实了的,西医如何解释?

——四白穴主治:目赤痛痒,目翳,眼睑(目闰)动,口眼歪斜,头痛眩晕。

胃痛最常用的远治穴是足三里,以足三里为例,可以探讨其治疗胃痛之生理机制:

对于分布于血管(动脉、静脉)壁及小血管周围组织中的交感神经,也有较多近、现代资料描述。如外周交感神经(定义是传出神经)在调控血管舒缩、支配汗腺分泌及调节体温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对于与交感神经相应的交感性传入神经来说,作为已知结构却有许多的未知功能。目前仅知它在解剖方面与躯体性传入神经没有差别,在生理方面与交感神经有反射弧的传入与传出的反射性联系。然而,通过研习我国古代文献,透过经络的诸多记载,可以看到古代医家实际上对交感性神经早就有了深刻的了解。即使在“经穴—脏腑相关”方面,可以说很早就揭示了在诊断方面的内脏器官的交感性传入与经穴的交感性传出,以及在治疗方面的经穴的交感性传入与内脏器官的交感性传出,这两种特异性反射机理。正因为如此,针灸学也才能总结出“头面合谷收”“肚腹三里留”等有卓著效果的诊治经验。

在此不能不提西医学在近代才发展起来的内脏—皮肤反射[包括海氏(Head)带(皮节)和麦氏(Mackenzie)带(肌节)],以及牵涉痛(包括脏器痛和壁层痛)。他们也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了皮肤和肌肉与内脏器官的神经联系。但是,鉴于西医学的特色所在,他们仅仅限于以内脏器官的内脏性(交感性和副交感性)传入与皮肤和肌肉的躯体性传出的非特异反射来认识其中机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西医结合可以互补长短,从而共同形成世界性的现代医学新体系……

现代针灸学系列之三:纵横谈经络科学本质在中国医学特色中的作用及意义(上)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065

点评

袁启伦的说法,早已过时了。  发表于 2016-10-16 07:4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5-29 18:34 , Processed in 0.076784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