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张诚敬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内经医学中的生理学内容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8-7-13 11:40:59 | 显示全部楼层
       高先生认为:内经的五藏不是组织器官,
       请提出依据和理由来证明?

点评

1、《素问金匮真言论》说的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即中医的心肝脾肺肾。 我们知道,中医理论是为临床服务的。若将脾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7-13 15:49
非常感谢千秋版主的支持和帮助!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7-13 15:31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12
 楼主| 发表于 2018-7-13 15:27:51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杨版主的支持!
13
 楼主| 发表于 2018-7-13 15:31: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张诚敬 于 2018-7-13 09:30 编辑
张诚敬 发表于 2018-7-13 03:40
高先生认为:内经的五藏不是组织器官,
       请提出依据和理由来证明?

非常感谢千秋版主的支持和帮助!
14
 楼主| 发表于 2018-7-13 16:35: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张诚敬 于 2018-7-13 08:46 编辑

           个人认为:中医的五藏除脾不是解剖学所指的脾而是指胃肠道系统外,其余各藏与解剖学的脏是同一器官,之所以造成这种局面,是由于古代人知道脾的确切位置是在胃的后下方,但弄不清其功能何用? 误认为是管理胃肠各府的藏而导致了其误判脾功能所致。将中医的五藏六府认为与解剖学意义的五脏六腑是完全一致的,不会产生任何危害。       中西医学的发展和进步,都是在排除谬误,以新的观点重新审视疾病中得以发展的,会不会是在泥古中得到发展和进步,相信朋友们会自鉴而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8-7-15 18:15: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张诚敬 于 2018-7-15 10:26 编辑

       中医与西医,虽然属于两种医学理论,但对疾病的认识判断却是非常一致的:如内经痿论篇中的阐述“肺热者色白而毛败,心热者色赤而络脉溢,肝热者色苍而爪枯,脾热者色黄而肉蠕动;肾热者色黑而齿槁。”中,心热者色赤而络脉溢就是面红筋胀,与现代高血压病的表现是高度一致的;肝热者色苍而爪枯,与现代肝脏病的表现面部出现黄胆,其爪枯就是现代医学所讲的肝掌的表现亦是是基本一致的。既然内经医学对某些疾病与现代所知的表现相一致,请朋友们仔细思考:内经在两千的前认识的疾病症状表现与两千年后的现代医学基本一致,这意味了什么?
       村人之见,若有谬误欢迎朋友们批驳指正!!!
16
 楼主| 发表于 2018-7-16 06:40: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张诚敬 于 2018-7-15 22:41 编辑

       希望朋友们对内经医学中的原始论述给予必要的关注!内经医学理论能否从最原始状态直接走向现代?????

点评

可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7-16 08:26
17
 楼主| 发表于 2018-7-16 08:48: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张诚敬 于 2018-7-16 00:52 编辑

       感谢gl0101朋友的认同支持!       请朋友们想一想,内经医学理论与现代生理学认识的人体结构完全一致!意味着什么?

点评

不客气。你这个问题提的好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7-16 09:40
18
 楼主| 发表于 2018-7-18 01: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张诚敬 于 2018-7-17 17:20 编辑

        何以证明内经时代的五藏六府与现代解剖学的五脏六腑的区别??

点评

内经时代的五藏六府完全是指活人的五藏六府;而现代解剖学的五脏六腑既可以是指活人的五脏六腑,也可以是指死人的五脏六腑。这就是内经时代的五藏六府与现代解剖学的五脏六腑的最大的区别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7-20 07:22
19
 楼主| 发表于 2018-7-24 18: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张诚敬 于 2018-7-24 12:48 编辑

        高先生认为:内经时代的五藏六府完全是指活人的五藏六府;而现代解剖学的五脏六腑既可以是指活人的五脏六腑,也可以是指死人的五脏六腑。这就是内经时代的五藏六府与现代解剖学的五脏六腑的最大的区别。                                                                                              无知认为:对医德而言,没有医生是去治死人病的,死人的五藏六府与活人的五藏六府形状是一致的,仅仅是死人的藏府已以没有了功能,活人的藏府具有其功能而已。
       无知还认为:古代人认识人体的藏府也必然是通过对人体进行解剖而认识的藏府。清代王清任甚至对肠的尺寸都测量过。在古代是个凭有权者一句话就立刻杀人的年代,能有人对那些尸体进行解剖并认识到了藏府是不足为怪的事情,因此认为,中医所认识的五藏六府与现代所认识的五脏六腑并无什么区别。内经在太阴阳明论篇第二十九中帝曰:脾与胃以膜相连耳,这正是对脾解剖学位置的正确表述。仅仅是中医对脾的功能认识并不确切而遭受某些别有用心之人歪曲为中医所讲的脾不是解剖学的脾而已。
脾与胃以膜相连“白纸黑字的证据在此,若再有人认为中医所讲的脾不是现代解剖学所指的脾就是故意发难的伪君子了。

20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2 08:16:24 | 显示全部楼层
内经医学与生理学关系的铁证在此,还是有人不认可?村人深感不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10 14:30 , Processed in 0.057885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