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871|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病例二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1-20 18:40: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病例1:李**,男,70岁,教师,2004.8.17诊.心悸半年余.半年前因情绪不畅后突发心悸,于地市级医院,诊为"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高血压,胃十二指肠瘜室"收院治疗,好转出院.在家中经常服用"鲁南欣康,倍他乐克,依那普利",效果尚可.愿服中药,以达治本之目的.刻下:偶发心悸,尤以情绪不畅时为甚,胃脘胀满不舒.大腹饥饿时疼痛,不欲饮冷,进食寒凉之物则胃脘不舒,面色黯淡,声音洪亮,舌纯白,遍见瘀斑瘀点,苔薄腻,脉双寸关浮弦,右尺沉,左尺细.
    病例2:李**,男,42岁,2004.12.12诊.一个月前因情志不畅,继之进食凉酒,而发心悸,冷汗出,手足厥冷,口唇青紫,血压高达240/150mmHg,遂住入地级医院,以"原发性高血压,阵发性心悸,神经官能症"入院.现症:畏寒,形冷,纳食不馨,进食即发脘痞,呃气频频,发病时即觉双胁肋部气冲至胃脘,神疲思睡,寐而不安,头痛如昏蒙不清,耳中鸣响,偶有心悸,右胁肋疼痛,左胁胀满,既往"胆囊炎"病史两年余,舌纯白无红,苔薄白微腻,脉浮弦有力.
    上两例病人,余接诊后,观其脉证,察其病位,辩其病机,视其方药,心有所悟,对中医精髓感之甚深,今日由于时间原因,其理法方药择日另发,望同道有感不吝赐之.
2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 20:49:5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病例二例

请同道多多指教.
3
 楼主| 发表于 2005-1-23 22:45:0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病例二例

[这个贴子最后由悟在 2005/01/23 10:46pm 第 2 次编辑]

    病例1:思其病应属胸痹,病机为阳虚内寒而致气滞血凝。治则:温阳散寒,化瘀行气。方取金匱人参汤合薤白瓜蒌桂枝汤加附子。嘱停服西药。两剂取效,继守原方调服之。服药约三十余剂,症状基本消失。
    病例2:腹诊,其诉说心悸部位,方知其当为胃脘,而为心下悸。其病又非属心悸,似觉当属金匱所言心下悸。其病机为内寒盛极,气机不畅。治法为温阳散寒,化瘀行气。方药同上例病人,六剂而悸动全消。
    思其上两例病人,其病位一在心胸,一在胃脘,均属悸动,而实非相同。但病机均属阴寒内盛,气机不畅。所以治则方药均亦相同。实合中医之异病同治之奥旨。此其一也。
    仲景先师于《金匱*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第九》中“胁下逆抢心”之症状描述与第2例病人的“双胁肋部气冲胃脘”相合。而方药亦合,取效亦佳。可见仲圣之精妙之处。可说经典著作不仅可作理论指导,同时亦可为临证津梁也。此为拙见,敬望各位同道正之。
4
 楼主| 发表于 2005-1-24 21:26: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病例二例

诚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1 18:20 , Processed in 0.04833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