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杏林童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伤寒杂病论》对五行学说的应用学习总结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8-7-20 12:39: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杏林童子 于 2018-7-20 09:42 编辑
dffaaoo 发表于 2018-7-19 15:17
《伤寒论》303条:”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此条脉证是少阴热化证中心火 ...

谢谢朋友对拙文此段论述的肯定并整段引用!
12
 楼主| 发表于 2018-7-21 13:03:58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上对于《伤寒杂病论》五行学说应用的学习、探讨,虽属管窥之见,但足以证明仲景对于五行学说确有采用。如果我们能够正视中医学中的五行学说,并在研究、学习《伤寒杂病论》和临床实际中加以运用,我想一定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甚或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13
 楼主| 发表于 2018-7-21 17:47: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8-7-21 08:39
否定五行的人,不说话,也不看帖子,过几天同样的质疑、意会、猜疑,再发出来,再引起一场无知野蛮( ...

是的,论坛之有这种情况。谢谢关注!
14
 楼主| 发表于 2018-7-22 13:31:08 | 显示全部楼层
萧铁 发表于 2018-7-21 23:36
是确有采用,但伤寒论398条里严格来说只有3条,right?就算加到11条,还不到3%。这好比地震后有人到处说 ...

呵呵
15
 楼主| 发表于 2018-7-22 13:31:43 | 显示全部楼层
萧铁 发表于 2018-7-22 01:05
大家甭激动嘛。

我一直说中医界应该向军队学习。现在解放军练兵强调实战,战争怎么打,兵就怎么练。跟以 ...

呵呵
16
 楼主| 发表于 2018-7-22 20:34:53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地清风 发表于 2018-7-22 07:11
伤寒论六经辨证,完全以据阴阳五行立论辨证施治的。六经,(素问阴阳离合论)三阳命曰一阳,三阴名曰一阴。 ...

朋友这个命题太大。谢谢关注!
17
 楼主| 发表于 2018-7-23 13:57:38 | 显示全部楼层
llyyjj 发表于 2018-7-22 14:45
想和杏林先生探讨一个问题:

《伤寒杂病论》里,理中汤又名人参汤,出现一方两名,可能是什么原因?

        我也不甚明白,我的理解是立方用意和主治的目标与治则各异,故而用药一样而方名各异:
         理中汤的立方用意我在本主帖用已谈及,意在表明太阴脾土处于五行五脏之中位,主治的目标是中土脾脏虚寒,治宜温中散寒,名曰理中汤,就是料理、调理中土之阳气,补火生土,纠正脾脏虚寒。
       而人参汤主治的目标是胸痹病中属于虚寒的证候,其症状除了喘息咳唾、胸背疼痛之外,又增加了心中痞气、胸满、胁下逆抢心(胁下气逆冲胸)之症,不但说明病势由胸膺部向下扩展到胃脘两胁之间,而且胁下之气又逆而上冲。这里又有两种情况,一是阳气未虚的,就用枳实薤白桂枝汤通阳开结,泄满降逆。二是上述症状又见四肢逆冷、倦怠少气、发音声低、脉象沉细等阳虚症状,就舍标治本,用人参汤补气温阳,体现了同病异治的法则。
        总之,用人参汤主治的胸痹证候是胸痹病中的胸心之病波及胃脘及两胁的阳气已虚的虚寒证,治宜补气温阳,故用人参汤之名;而理中汤主治的太阴脾脏虚寒证是与胸、心无关的虚寒证,治宜温中散寒,故用理中汤之名。虽是异病同治,但治则不同,故方名各异,也有利于临床辨证鉴别。
        以上认识,不甚了了,欢迎朋友高见!
18
 楼主| 发表于 2018-7-23 17:07: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8-7-23 08:16
理中汤(又名理中丸、人参汤)
【原文】
1.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 ...

谢谢李先生的补充解释!
19
 楼主| 发表于 2018-7-23 22: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8-7-23 11:57
小结:      1、以上对于《伤寒杂病论》五行学说应用的探讨,虽属管窥之见,但足以证明仲景对于五行学说确 ...

呵呵!
20
 楼主| 发表于 2018-7-24 17:05: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8-7-24 08:57
学习了《伤寒杂病论》对五行学说的应用学习总结,收获满满。

谢谢李先生的顶力支持和多条补充阐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6 13:58 , Processed in 0.31060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