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杏林童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二个病案:吞咽时食物涌进后鼻腔,欢迎朋友们讨论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9-2-12 21:36: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杏林童子 于 2019-2-12 13:38 编辑
dffaaoo 发表于 2019-2-12 08:07
功能主治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 ...

感谢老师用了11层楼的空间讲课、顶帖!让我长知识了,老师辛苦了!谢谢!

点评

这就是“教授”水平o(* ̄︶ ̄*)o  发表于 2019-2-13 06:50
12
 楼主| 发表于 2019-2-14 05:46:41 | 显示全部楼层

钦佩先生诲人不倦的精神!
13
 楼主| 发表于 2019-2-14 05:53: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案的鉴别诊断:
1、食管癌:食管癌的早期症状,一是进行性吞咽梗阻;二是餐后食管中有食物滞留的不适感觉;三是胸骨后闷胀痛;四是病程八个月以上会显著加重;五是电子胃镜检查会发现食管中某一段有新生物致窄狭。但本例却没有这些症状,电子胃镜检查咽及食管都未见异常,故食管癌应予排除。
2、重症肌无力,主要表现为部分或全身骨骼肌无力和易疲劳,活动后症状加重,经休息后症状减轻,病人因全身骨骼肌均可受累,也会出现吞咽困难,饮水进食呛咳甚至食物反流鼻腔的现象,还有发音困难,明显的鼻音等等,但本例除吞咽时食物反流鼻腔外,没有重症肌无力的其它症状表现,故重症肌无力可以排除。
3、多系统萎缩,首发症状多为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帕金森综合征和小脑性共济失调,少数患者也有以肌萎缩起病的。不论以何种神经系统的症状群起病,当疾病进一步进展都会出现两个或多个系统的神经症状群,也可出现吞咽困难,发音障碍等症状。笔者曾遇到一个60多岁的多系统萎缩女性患者冯氏,已完全无法吞咽和说话,只能从心窝部开口插管进食流汁维持生命。还有一位50多岁重症肌无力合并多系统萎缩的女性患者周某,既有吞咽困难,食物反流鼻腔,发音障碍,还有重症肌无力和多系统萎缩的典型症状,容貌大变,刻板苦笑面容,痛苦不堪。本例食物反流鼻腔尚无多系统萎缩的特征,故也应排除。
4、食管失弛缓症:此症是一种原发性全食管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特征是:①食管体部无蠕动;②吞咽时食管下端括约肌不松弛或不完全松弛;③静息时食管下端括约肌压力增高。其症状;一是吞咽困难,随着进食量增多,或进餐速度过快而吞咽困难就越明显;二是食物反流,又称反胃,初期发生在餐中或餐后,久则间歇反流出隔夜或几天前的腐臭食物,或者夜间睡觉时反流到枕头被褥上;三是胸痛,在发病初期有自发性胸骨后疼痛,可向肩臂和下颌部放射,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当食管扩张至屈曲延长后疼痛消失。四是体重减轻而消瘦。五是通过X光胸片、食管造影、胃镜、食管测压检查便可确诊。本例虽并无这些明显症状和体征,本地还没有食管测压的条件,尚无法确定为典型的食管失驰缓症,但考虑为变异型或非典型食管失驰缓症,必是食管蠕动缓慢,吞咽时食管下端括约肌不松弛或不完全松弛,导致食物运送不顺畅才涌入后鼻腔,若继续发展也可能形成典型的食管失驰缓症。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14
 楼主| 发表于 2019-2-14 12:24:0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陈总版主评分支持!
15
 楼主| 发表于 2019-2-14 12:46:0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对本案的诊治经过:
诊断:食物反流鼻腔证。西医诊断:考虑变异型或非典型食管失驰缓症。
辨证:胃气失和,肝气上逆,痰气交阻,上逆鼻咽;病久有伤阴化热之象。
治法:和胃镇肝、开结化痰以降逆,佐以养阴清热。
方药:经方联用:旋复代赭石汤合半夏厚朴汤加味:
旋复花(包)30g、代赭石15g、法半夏15g、太子参20g、厚朴15g、茯苓30g、紫苏15g、麦冬20g、石斛20g、竹茹30g、甘草10g、生姜10g、大枣15g。三剂。并嘱其尽量细嚼慢咽,不能吃得粗硬热快,平心静气处事,莫动怒、莫急躁。
12月10日复诊:患者述服完三剂就好得差不多了,只是三不打时(指有的时候)吃饭食物还有点涌进后鼻腔,口咽仍有些干,这段时间因家里忙直到今天才来再看一下。诊其舌、脉与初诊时大致相同,只是细虚之象有所改变,仍用原方太子参改白人参10g。五剂。嘱其服完后若吞咽时完全无食物反流鼻腔就停药观察。
12月19日晚电话询问,回复说吞咽食物已正常,完全没有反流鼻腔了。12月29日再次电话询问,回复吞咽无异常。2019年2月1日晚电话询问,回复吞咽正常,并表示感谢:“其他医生医了一年多都没有好,您几付药就给我医好了!”
按:本例吞咽时食物反流鼻腔证,临床较为少见,中医辨证为胃气失和,肝气上逆,痰气交阻,上逆鼻咽。其依据一是《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161条:“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复代赭石汤主之。”此条之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证,其病机有二:一为胃虚痰阻而虚气上逆;二为胃失和降而肝气上逆。本例吞咽时食物反流鼻腔证有心下微痞,常嗳气的见证,也就有这样的病机。再是《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妇人咽中如炙臠,半夏厚朴汤主之。”原文虽说的是妇人,但后世称“咽中如炙臠”为“梅核气”的病证,男人也不少见,本例虽无“梅核气”样的症状,但有痰气交阻,肝胃气逆的病机,故用旋复代赭石汤合半夏厚朴汤加味治之,药用太子参,大枣、生姜、炙甘草益养和胃,代赭石降肝气,旋复花、半夏、厚朴、紫苏、竹茹开结化痰降逆气,气逆痰结病久有伤阴化热之象,故加麦冬、石斛、竹茹养阴清热化痰。三剂显效,续服五剂吞咽食物未再涌入后鼻腔。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16
 楼主| 发表于 2019-2-14 18:03: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9-2-13 23:35
食管贲门失弛缓症是因食管神经肌肉运动功能障碍,下段食管括约肌呈失驰缓状态,食物无法顺利通过, ...

谢谢李先生解释!我对本案的诊治过程己发在86楼,请指正!
17
 楼主| 发表于 2019-2-15 18: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杏林童子 于 2019-2-15 10:15 编辑
岐黄春秋 发表于 2019-2-15 07:37
吞咽入鼻子,没有人分析特殊的精神作用?

您说得很对,谢谢朋友参与讨论!此案的病机有肝气上逆、痰气交阻,就与精神因素有关,方药中所选半夏厚朴汤也是常用于精神因素所致的咽喉病,治疗医嘱中要求患者“平心静气处事,莫动怒、莫急躁”(详见86楼)也是针对精神因素的。谢谢!
18
 楼主| 发表于 2019-2-15 18:25: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9-2-15 07:51
4楼    已经涉及到了精神因素。
        中医诊断:肝气郁结。
       治疗:中医应该有许多有效的治疗方 ...

李教授高见!谢谢!
19
 楼主| 发表于 2019-2-16 06: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dffaaoo 发表于 2019-2-15 14:07
诊其舌、脉与初诊时大致相同,只是细虚之象有所改变,仍用

恕我直言:我前几次回复先生的言词是尊重你、感谢你,是对你的频繁灌水帖并不感兴趣,但尊重你的教授身份才表示尊重、感谢!先生这里抄录一句,那里抄录一句用以回帖,不知你究竟要表达什么?先生若时间充裕,精力旺盛,那就继续灌水吧,我没那么多时间奉陪了,祝你一路灌好!

点评

同感。人家不自觉,意识不到,也没有办法。  发表于 2019-2-16 07:58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0
 楼主| 发表于 2019-2-16 13:30: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9-2-15 07:51
4楼    已经涉及到了精神因素。
        中医诊断:肝气郁结。
       治疗:中医应该有许多有效的治疗方 ...

谢谢李先生对我137楼回帖的点评和评分支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8 22:55 , Processed in 0.05386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