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周现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传统中医药学很早是一个太极自然生态系统的多维网络立体分层的程序体系

[复制链接]
51
 楼主| 发表于 2021-10-14 08:58: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周现强 于 2021-10-14 09:21 编辑

当今,以唯物论这个精神分裂与残疾哲学这个偏门入邪的文化为主导着人类社会的思想意识,在追求着物欲横流的最大化,并且使用其平面线性的与恶性的冲突与悖论的形式逻辑【对立、矛盾、斗争、平衡和否定之否定(否定了自然生态循行的肯定基础)】,忽悠人类为了物质利益竞争不休,造成世界动荡不安、环境污染、疾病流行,特别是在医疗方法措施上釆取抵抗方式在把人体当着战场来对待——杀敌八百、自损一千,残垣断壁、尸橫遍野【组织细胞的损伤】!这种方式早已违背了“天道之运无不争、人道遵之而守度”的原则,丢弃了“以道正态运物”黄帝大同文化、兼容共利、和合生物的懿旨,在以恶在推动社会发展为杠杆的不能善恶公度【天下为公】,不断的人所欲为的自我折腾着自然生态的这个社会,并且绑架了医治人生与人体生命的救治体系走向自我折腾的不正极端道路。

点评

唯物论没有错,是你没有认识到太极对宏观、微观、超微观之物都包括。换句话说,你否定唯物论就等于否定太极。你怎么自相矛盾?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0-16 00:54
拯救传统中医药学,必须事先从当前生病了的意识形态和思想灵魂上开展拯救,让人们的心灵普遍返璞回归到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道器同体、功形同构、体用一元、知行合一”的大同文化正轨道路上而前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0-14 15:57
52
 楼主| 发表于 2021-10-14 15:57:08 | 显示全部楼层
周现强 发表于 2021-10-14 08:58
当今,以唯物论这个精神分裂与残疾哲学这个偏门入邪的文化为主导着人类社会的思想意识,在追求着物欲横流的最 ...

拯救传统中医药学,必须事先从当前生病了的意识形态和思想灵魂上开展拯救,让人们的心灵普遍返璞回归到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道器同体、功形同构、体用一元、知行合一”的大同文化正轨道路上而前行。
53
 楼主| 发表于 2021-10-14 19: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依照内经原文:“五藏相通,移皆有次。五藏有病,则各传其所胜。”(《素问·玉机真脏论》)

对于“正邪交争”这一句话在当今中医病机的说法是值得商榷,是近几十年来依照唯物论的平面线性的悖论与冲突性的异常形式逻辑殖民化演变而来,如果按照人体太极正气的立体时空状态和关系,而这个人体太极正气的立体时空状态各有其无太过或无不及的临界标度规范之內,才被称为"正气"的没有越界特征,这在内经称为"“五藏相通,移皆有次".应称着位移,故又有了"当其位则正、不当其位则邪“之说,而”不当其位则邪“是超越了人体太极正气的立体时空状态各有其太过或不及的临界标度规范之外的而为邪——生病了,为此,传统中医学称之为“正邪互转”或是“转邪复正”。由此见到:“正邪交争”是依照西医把中医西化抵抗医学的翩版,在歪曲了传统中医学的原意。
54
 楼主| 发表于 2021-10-15 09: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哲学,是认知自然、社会、人体生命存在原理的高度概括与总结的方法,已包涵了世上各门类学科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而中医学中的太极、阴阳、五行、精气神、运气等各个不同层次维系的学说,既是哲学的范畴,也是各个学科的领蜮,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从来是不分家的,并不是把自然统观在当今予以主观或客观分割性的区分,而是整体观的在“道法自然、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当代的所谓的“对立、矛盾、斗争、平衡”等异常形式逻辑,都在违背了事物常态的兼容共利的“和解”大义。
55
 楼主| 发表于 2021-10-15 09:39: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21-10-15 06:41
青蒿素怎么把疟原虫“正邪互转”或是“转邪复正”的?余类推,蛔虫、阿米巴、痢疾杆菌、肺炎双球 ...

      青蒿素这个单体,是人为欲意运作而成的结果,不同于青蒿这个整体的自然作用,而是由整体走向位点的单极作用,缺乏扶正与转邪复正的整体共效作为,从单体失去的整体共效作为之后,极易造成走偏性的久用不敏、耐药、毒副作用,给人类带来远期灾害、短期看似有效的行为。人们由于短视,仅只见到短期看似有效、忽视了对人类的远期危害,从而忘乎所以的在吹捧、阿谀之能事?!

点评

我请教先生的是:如何“正邪互转”或是“转邪复正”的?  发表于 2021-10-15 10:04
56
 楼主| 发表于 2021-10-16 10:03: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周现强 于 2021-10-16 10:06 编辑
高智海 发表于 2021-10-16 00:54
唯物论没有错,是你没认识到太极对宏观、微观、超微观之物都包括。换句话说,你否定唯物论就等于否定太极 ...

黄帝內经讲:"道器同体、形与神俱(即:功形同构)、知行合一、体用一元“。意思是在说:道与物之间是互补共利于一个整体的身体中并没有分离,并不是单纯的当今只有”唯物“的这一个方面,单纯的”唯物“的这一个方面是组织不成”太极“整体运化之道的,只有”道中运物和物中载道“才是”太极“整体运化之道的文化,如此这样的才能称为”太极之道“的完整性与全面性,而当今的”唯圽论“废弃了道,失去道规(守度)之运了,仅在把握自然的半阙,已经失神了【功运】,在此,黄帝內经云:”得神者昌、失神者亡“。从这见到,”唯物论“是从尸体解剖的过程中所取得的知识,是不行的,已经是失神,没有生命活动了,不能”知行合一、体用一元“,是残疾哲学,对太极之道无法自圆其说,又怎么能说“唯物论“即是太极之道的文化?!连个道规【守度与守正】都被“唯论“给坑葬了,失去了:"道器同体、形与神俱(即:功形同构)”这个整体了?怎么的能构成“太极”?!在此证明,你连太极是个什么东东到目前也不知。
57
 楼主| 发表于 2021-10-16 10: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周现强 于 2021-10-16 11:14 编辑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21-10-15 10:11
风寒湿引起痹症,风寒湿怎么样“正邪互转”或是“转邪复正”的?风寒湿怎么样转正,复正?余类推。
    ...

要想知道什么才是目然、社会、人体等这些不同层次环境气候,首先要认知这些环境气候状态的常气【正气】与邪气【病气】,除了在上几楼己谈到的“当其位则正、不当其位则邪”之外,在这里就涉及了“既无太过、也无不及”的太极立体时空间距临界之內的活动规范【概率论、标度律、中态公约度】——是为常气、正气,黄帝內经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气本当其位、本已无邪和不邪,处于常气的太极立体时空间距临界之內的活动规范之中的稳态秩序【”阴阳平衡“是个没放油盐、没食人间烟火的废话】,即无病。“不当其位则邪”是超越了太极立体时空间距临界之內外的活动规范之外的”太过或不及“的生命失稳失序指征【如:血压、呼吸、体温、脉搏、气色、各种检验指标的异常,不能自适应的不适等】,在此,只要人为诱导、干预的把这种超越了太极立体时空间距临界之內外的活动规范之外的”太过或不及“的生命失稳失序指征转复于“正气存内”的常态【人体“内丹”的正负阴阳自组织、自适应、自约束、自调控的正态回馈机制为“治本”大策】,这就是转邪复正的正当疗法,是我们老祖宗常讲的:“大道至简、万法归宗、百病同治”高度总结、由繁化简,才为高明之策,也是突破了牛顿的线性二律背反的这个牢笼,走上了非线性、高维度的自组织、自适应、自约束、自调控的正态回馈机制为“治本”大策【守正立新的观念】,可见,我们老祖宗的自然观【主客两观的统观】很早以前就超越了当今所谓“科学”这个时代。
58
 楼主| 发表于 2021-10-19 09:56: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21-10-16 17:38
“转邪复正的正当疗法” 是不是,通过“诱导、干预”把疟原虫、新冠病毒……转化为蛋白质、脂肪…… ...

不是抵抗,而是正态立体时空间距标度律【时空频谙阈值规范】的转复。
59
 楼主| 发表于 2021-10-19 09:59: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21-10-16 17:31
“不当其位则邪”是超越了太极立体时空间距临界之內外的活动规范之外的”太过或不及“的生命失稳失序 ...

去充分来理解“转邪复正”的枢机这句话。
60
 楼主| 发表于 2021-10-20 09:53: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周现强 于 2021-10-20 10:00 编辑

       道和物是宇宙中高度概括的有机络合体,这就是太极的整体不割,并不是当今失道捡物、或捡道丢物的各走极端与偏门之说,这些失道捡物、或捡道丢物的说法,不是太极,而是分别的走在了道的游魂、物的尸体,严重丢失了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道器一体、形与神俱、体用一元、知行合一”的完整性、全面性、体系化的正轨道路,分别割裂成为道或物的残疾哲学文化,仅是一种把大自然人为不识的打成了精神分裂或缺臂短腿的残疾哲学,严重缺乏整体统观的严格思想,从于地球这个实物的客观、缺乏站在太空观察地球在轨运转之道的这个主观、为局限之观与低层次之观,没有高維系与顶层设计的思想,特别对于阿谀和奉承“宇宙大爆炸”后导致宇宙后来无生命秩序的那些无知之人是个警钟——不懂和抛弃了老祖宗的天演论和生成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14 09:16 , Processed in 0.115794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