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9830|回复: 9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营卫释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10-13 20:36: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几年来,关于营卫学说我曾经写过几篇文章,倡导中医界重视对中医理论的蒙尘之宝——营卫学说进行进一步的继承、整理和研究,可是由于营卫被忽视的太久了,虽然我反复强调,可是感觉中医界中依然有很多人并不理解为什么要强调营卫学说,不知道营卫学说是干什么的,对营卫学说依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误解,这阻碍了营卫学说的进一步发展,所以特开此营卫释疑一栏,欢迎大家提出意见、建议或者批评,我会尽我所能给大家以回答。
2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3 21:32:45 | 显示全部楼层

营卫释疑

[这个贴子最后由王不留行在 2005/10/14 06:37am 第 1 次编辑]

我对营卫认识的历史
说实话,在学习中医的开始,在整个大学期间,我对营卫的认识都是模糊的、平面的,我甚至从没注意到中医还有过如此系统的营卫学说(即使我曾手抄过《黄帝内经》,我也根本没注意到其中的营卫),感觉《伤寒》调和营卫第一方桂枝汤本是用于外感的,可是稍加化裁倍芍药加饴糖就可用于内伤之中脏虚寒,加桂可以治奔豚,加芍可以治腹痛,对仲景用药变化之玄妙感到十分眩惑,再有的一点是叶天士的卫气营血辩证中提及营卫的内容,是疾病发展过程的两个阶段,也没有什么很深刻的印象,总起来说,那时的营卫在我心目中还是空洞和贫乏的,谈不到什么理解
3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3 22:12:23 | 显示全部楼层

营卫释疑

[这个贴子最后由王不留行在 2005/10/14 06:30a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老家仙2005/10/13 08:53pm 发表的内容:
老仙有几个问题,请王老弟赐教,但老仙认为中医就是中医,不要用西医的什么东东来解释。希望老弟能用中医的观点来解答:
一、黄帝曰:余愿闻五十营奈何?岐伯答曰:天周二十八宿,宿三十六分;人气行一周,千八 ...
这两段经文从字面上看并没有很难解释的地方,不知您的疑问在于何处?
关于营卫运行规律,之所以存在那么多的争议,并不在这些表面的字面上,而是在实际的认识运用过程中,也就是,在如何看待古人所提出的营卫运行说法上,是全盘接受,是存疑,还是否定,如果说全盘接受,那么在人体中并不能复现如此刻板的循行,怎么办;如果说全盘否定,那就相当于否定了经络等其他一系列中医理论,因为经络本就是营卫运行的通路,否定了营卫,那么经络理论的根基在哪,毕竟《内经》、《伤寒论》中都多次的提到营卫;如果存疑,那么哪些是应该质疑的糟粕,哪些是应该继承的精华,怎么区分,当然在中医发展史中敢于明目张胆的怀疑《内经》理论的是很少的,大部分采取的是折衷或者变通的做法,在变通的过程中就产生了形形色色不同的认识;或者把它神化,圣哲高论,深奥莫测,非等闲之辈所能理解,然后把它束之高阁,哲学的阴阳、空泛的气血代之成了中医说理的工具,当我们说“气滞”、“气陷”时似乎不会再想到是什么气了,说“阳亢”时这个阳似乎和营卫成了没有关系的词,《内经》以后的历代医家再没有第二个人能全面继承或者超越《内经》对生命的苦苦追问和伟大探索,而是着眼于用,满足于《内经》理论的修修补补,营卫学说在发展的过程中渐渐的被边缘化;应该说,在这个问题还不能解决的时候,妥协或者变通不失为一种继续维护经典至高无上权威性的好办法。可是这个问题不可能永远妥协下去,营卫学说的重新认识总归是要提到日程上来的,这中间就包括了营卫的循行。
4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4 06: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营卫释疑

下面引用由老家仙2005/10/13 10:33pm 发表的内容:
老仙苦悟几十载,此二段经文,还是译不通,先不论此经文是对是错,若是译也译不出来,又何谈继承与否定。此二段经文不知何意,又何去空谈营卫。此处之疑问,就是请王老弟帮忙译此二段经文。
却不知“不通”在何处,哪儿“不知其意”,请明确地谈出来,既然“苦悟几十载”,应该是有一点自己的想法的,若是只是简单的翻译,现代的《内经》译文多的是,自己找来看就是,何来“译不通”之说,呵呵
5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4 06:53:17 | 显示全部楼层

营卫释疑

[这个贴子最后由王不留行在 2005/10/14 07:59am 第 1 次编辑]

我对营卫认识的历史
进入临床后,营卫依然没有进入我的视野,那时最让我苦恼的是中医的“证”和西医‘病”的关系问题,写病历中医证和西医病诊断要写到一块,对同一个病人,西医要从病上治,中医则要辨他的证,两者的思路迥然不同,如何会出现这样大的差异,应该如何看待,带着这个疑问读了一些书,却始终理不出头绪,这种情况一直到重读了祝世讷教授的《系统中医学导论》以后才得以改观。
通过《系统中医学导论》,我明白了系统和还原两种思路的区别,掌握了系统论的一些基本原理和方法,我就尝试着用系统的思路来思考解决自己的一些困惑问题,大约在98年吧,整理自己的一些心得写成了《生命系统自稳调节论和中医现代化》一文(具体题目忘了,因为这篇文章自始至终也没有获得发表的机会,所以印象不深),文中我借鉴了西医病理生理学的疾病定义:“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病因的损害作用下,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在此基础上我提出了证候就是“能反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所致的相对稳定的生命系统异常状态实质的特征性的、具有内在联系的各种症状、体征以及各种检查结果的总和”,而证的实质就是这种生命系统异常态。这样终于对病和证概念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
当我进一步考察生命和疾病的状态时,借助着系统论的思路,很快我注意的焦点就被吸引到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上来,因为系统论要求从联系的、动态的观点考察问题,而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恰巧承担了机体内部各部分之间以及机体和外界相互联系的桥梁角色,我得出了证是“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异常整合型式”的观点,在此基础上再深刻反思中西医的异同,希望弄清楚神经、内分泌、免疫之间的相互联系,然而西医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还是以还原论的思路研究的,支离破碎,很难用系统论的思路把这些碎片粘合起来,在对经络思考的过程中,我突然发现古人眼中的经络本义竟是营卫的循行通路,营卫——营养和防卫——通过某种隐秘的通道,营卫就突然和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中的内分泌、免疫部分如此鲜明的联系起来,呵呵,原来秘密在此,营卫学说的重新发现,终于打开了一条我重新认识中医理论的大门,也使得自己希望以系统论的思路和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切入点研究中医有了现实的基础。
6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4 08: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营卫释疑

我对营卫认识的历史
毛主席在《实践论》中说过: “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
营卫也是如此,经过这一番思考的反刍,营卫这一本来在我眼中空洞乏味的词汇一下子变得如此丰富和立体起来,重拾《内经》,《内经》也已经不再是天书,而是一本高妙的科学求索集,记录了古代医家对人体的艰辛探索,营卫、阴阳、脏腑等等概念一个个清晰起来,中医的真正精华并不在于阴阳,而是在于营卫,这真是历史给中医开的大玩笑啊,只有系统论的视角才能让我们看清楚其中的曲折
7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4 09:59:54 | 显示全部楼层

营卫释疑

下面引用由星河2005/10/14 08:27am 发表的内容:
这样理解,就陷入了形而上学唯心主义的泥潭。
正确的思维方法,应该是研究其有机的联系,而不是主观片面的割裂。
呵呵,这样下去,很难有什么正常的讨论
下面就我想到的继续说:
我并不是自诩为营卫的高手,我只是从自己的经历中发觉营卫学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可以为中医的现代发展开辟一条全新的道路,可是这种思路并不被大家所理解,所以我才会写文章阐述这种观点,如果老家仙认为我是闲极没事,我也不会辩解,公道自在人心,说实话,我在这儿写这些,其实是完成别人向我约的一篇稿子,我只是在这儿尝试一下更有挑战性的这种互动式的论坛写作方式,希望在互动中及时发现自己的偏颇,以便及时改正,所以也欢迎大家的批评,但我不能为了你去浪费自己“闲极没事”的时间改变自己的思路,这一点请您见谅,说实话,这篇稿催得紧,我很发愁怎么才能写好,写得大家能看懂,不至于读而生厌,所以我想借鉴《时间简史》那样的体例,以自己研究思考的过程来写,让大家更能明白我的思路,我想交流可以促进共同提高,驳难可以彰显真理,呵呵

8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4 10:47:24 | 显示全部楼层

营卫释疑


下面继续:
思路让打乱了,得重新整理一下
从《系统中医学导论》那里,我知道了必须以系统论的方法研究中医,还原论不可能揭开中医理论的谜底,(现在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理论早已作出的预测),但以前系统论研究也有它囿于哲学的探讨而没能和医学科学结合的缺陷,有人曾经批评说:“系统论,仅仅是一种哲学方法,如何用它来揭示中医学,或者来诠释生命科学,还是要有一种另外的属于自然科学范畴的东西作为基础。”这种批评是中肯的,我也切实感到了中医系统论研究的不足,于是我尝试着以系统论的方法来看人体,很快找到了系统论和医学的有效结合点——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学说,而西医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学说包括整个理论体系是建立在还原论基础上的,无法和中医理论合拍,怎么办?我就力争着把西医还原视角下的知识转变为系统的思路来认识,怎么转,就是把整体、动态、联系等几个观点贯彻到研究和认识的过程中就是了,这种办法果然很有成效,在系统论的指导下,我得出了疾病是“在内外损害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机体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的新观点,下一步当然要进一步考察神经-内分泌-免疫自稳调节紊乱是怎么一步步发生导致不同的疾病的啦,然而这方面西医的知识是零碎的,分割的,如何能进行整体、动态的认识,一时成了难题。
在中医、西医理论的互动和比较中,我逐渐发现了营卫学说,营卫学说使我返回《内经》,重新研讨营卫的理论,确实,营卫一下子在我面前打开了一个宝藏,以前的很多谜团渐渐变得清晰了
9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4 14:28:26 | 显示全部楼层

营卫释疑


营卫学说都说了什么?应该如何看待?这是本文论述的核心,尤其是后一点,更加重要,在这儿我想我们需要的是求真务实的态度,而不是盲目的夸大,我本人坚决反对盲目拔高营卫学说的做法,我之所以不厌其烦的向大家宣传营卫,是因为营卫的价值没有被大家认识,所以要宣传,但我从没有说过营卫学说是一种完美的学说,相反,我认为营卫学说的发展还在一个比较低的层次上,很多认识都是很朴素的甚至是错误的,既然是这样,那么营卫学说的价值在哪?
营卫学说的大致内容包括营卫循行、营卫节律、营卫病理、营卫治疗等,我先前的一些文章已经大致说了这个问题,不需要重新复述。就说说营卫循行,像老家仙所引用的两段,是《内经》中集中描写营卫循行的两段,所谓“人一呼脉再动,气行三寸,呼吸定息,气行六寸;十息,气行六尺,日行二分。二百七十息,气行十六丈二尺,气行交通于中,一周于身,下水二刻,日行二十五分。五百四十息,气行再周于身,下水四刻,日行四十分。二千七百息,气行十周于身,下水二十刻,日行五宿二十分。一万三千五百息,气行五十营于身,水下百刻,日行二十八宿,漏水皆尽脉终矣”,是不是存在这样刻板的循行规律,我很是怀疑,但现在我也没有充分的证据来更正或发展它,循行的细节虽然值得商榷和存疑,但是让我大感兴趣的却是这种以循行和节律等的变化来研究人体营养和防卫调节的方式,以及中医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堪称宏伟的理论大厦以及丰富的实践。
这种方法和西医研究问题的视角是截然不同的,是的,假如不接触营卫学说,真的想不到医学的理论大厦竟也可以这样构建,《内经》的作者真可以称得上一个系统方法论应用的大师,许多的方法和系统论的原理、观点暗暗相合,当然《内经》的作者不可能知道现代的系统论,《内经》的哲学来源于中国古典哲学的滋养,中国的哲学在《内经》时代已经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又因为了营卫学说,中医的理论大厦才建立在一个科学的基础上,而没有像它同时代的很多医学还是处于玄学或者哲学的范围,虽然《内经》由于受历史条件的限制,很多论断还处于天才的猜想阶段,但它所开辟的研究道路、建构的理论模型还有很多研究问题的方法都确实值得我们借鉴。
《内经》的模板是一个朴素系统医学的模板,为系统论和医学实践相结合提供了一个成功的先例,系统医学会从里面吸收很多有用的东西。

10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4 14:37:07 | 显示全部楼层

营卫释疑

下面引用由医海神龙2005/10/14 01:42pm 发表的内容:
水谷荣卫的运行
本篇每一句话都本于《内经》,无一字是在下妄言。与同好共享。
水谷入胃,分为津液、宗气、 糟粕三部分。
宗气分为营气与卫气。
...
谢谢医海神龙的补充。
上面讲了《内经》的方法论意义,营卫除了承担系统方法和医学实践相结合的“自然科学基础”外,重要的是,在营卫这套模板中,包含了许多和西医理论完全不同的认识,这些理论构成了中医的根基,成为独立于西医“科学”以外另一亮丽的风景线,中医和西医的差别不只是系统和还原那么简单,还有的,是深藏在营卫学说之中的更为隐秘的一些东西(未完待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10 11:38 , Processed in 0.06415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