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王不留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诚邀有志于营卫学说研究的同志者加盟

[复制链接]
81
 楼主| 发表于 2009-3-13 16: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诚邀有志于营卫学说研究的同志者加盟

[这个贴子最后由王不留行在 2009/03/13 04:35pm 第 1 次编辑]


3.2营卫相随,阴阳相贯。由于营行脉中,卫行脉外,散行的卫气,禀其慓疾之性,不按昼阳、夜阴,也不以十二经为循行路线运行,而是循着膜原之中的络脉,与脉内营气相互随行,相互贯通,其入于脉则为营,出于脉则为卫,二者相互感应、交会、贯通。《灵枢·邪客篇》:“卫气者,出其悍气之慓急,而先行于四末、分肉、皮肤之间而不休者也”,《灵枢·经脉》:“饮酒者,卫气先行皮肤,先充络脉,络脉先盛”,《素问·痹论》:“卫者……不能入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腹”,说明此一部分的卫气与主体线路的区别在于:首先膜原中的卫气,并非按十二经循行之,而是循四末、皮肤、分肉、脏腑运行,具有自成体系的循行路线;其次,运行的方式并非是按“昼阳、夜阴运行”,而是通过络脉持续“不休”地充盈于四末、分肉、皮肤、胸腹之中,布散于全身,具有独特的活动特点,值得注意的是,所谓持续不休并非只指卫气毫无限度的布散于外,实际上卫气通过腠理与玄府的调控作用,也不断将布散于外卫气进行一定限度的控制,以维持机体内外阴阳的平衡,如若不然就会出现如《灵枢·营卫生会》:所言:“内开腠理,毛蒸理泄,卫气走之,固不得循其道,此气慓悍滑疾,见开而出,故不得从其道,故命曰漏泄”的一类疾病。因此散行的卫气不仅只有“散而不收”一种形式,同时还有散而可收的一方面;其三,由于卫气无时无刻持续充盈于膜原之中,因此对于机体所发生的各种应激情况,具有快速而直接的反应。
4 小结
《素问·玉版论要》:“神转不回,回则不转,乃失其机”,说明人体中一切的事物,都必须沿着一定轨道进行不停的、有规律的、有限度的运转,一旦违背或逆转了正常的运行,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甚至影响生机。通过对于膜原与络脉之间关系以及卫气散行规律的探讨,不难看出,所谓卫气散行不仅为“散而不收”的“既不循于十二经,也不按昼阳、夜阴运行”,“循皮肤、分肉、肓膜、胸腹不受约束行全身” [3]而言。实际上还应该包含了相对于主体路线为循行途径,并且与络脉以及膜原关系尤为密切的卫气。卫气在皮肤、分肉、肓膜、胸腹之间,通过以膜原为载体,络脉为路径,肓膜为通道自成体系的循行路线,一方面通过玄府与腠理的调控作用,使卫气有限度的布散于外,一方面通过脉内外营卫之气的相互交会与融合,络脉的行有逆顺、循行往复,使卫气循着相应的轨迹,为联系皮肤、分肉、腠理、经脉、脏腑,表里气机的交通以及营卫之气相互的贯通与循行,使卫气“散而可收”,共同完成卫气“温分肉”,以维持人体体温的相对恒定;“充皮肤,肥腠理”,构成机体抗御外邪的首要屏障;“司开阖”,司玄府之开合,以调节体内外环境阴阳的平衡。就此观之,似乎更能体现卫者“围绕环周而守卫”[4]之意。
  
参考文献
[1]高嘉骏. 膜原部位初探[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5):14~16
[2]高嘉骏. 内经肓义探蕴[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5(4):237~239
[3]王洪图主编.内经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9.115
[4]王洪图总主编.黄帝内经研究大成[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5.1106~1108
  
作者简介:高嘉骏,男,31岁,北京中医药大学内经博士研究生

82
 楼主| 发表于 2009-3-13 16: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诚邀有志于营卫学说研究的同志者加盟

下面引用由逸湘2009/03/13 03:53pm 发表的内容:
七情失调,病由营卫
《素问·举痛论》曰:“百病皆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九气不同,何病之生?岐伯曰: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 ...
谢谢提醒。
营卫的意义这么难以理解,出乎我的意料。呵呵
83
 楼主| 发表于 2009-3-13 16:37:4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诚邀有志于营卫学说研究的同志者加盟

下面引用由逸湘2009/03/13 04:35pm 发表的内容:
营卫的意义本來沒這麼難理解
是先生企圖去擴大解釋
是先生的解釋難以理解
那您理解营卫为何
84
 楼主| 发表于 2009-3-15 20:35:1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诚邀有志于营卫学说研究的同志者加盟

下面引用由逸湘2009/03/13 06:11pm 发表的内容:
我之前說過營衛是"基本生命現象"
單細胞生物就有營衛
但是
生物演化是由單細胞生物至多細胞生物
由細胞而組織而系統而人體
人體之運作已非細胞層面所可理解
要由系統看整體
而中醫對人體這個系統建立的最佳理論模型
卻是"經絡"
比如營之分配是經絡
衛之分配也是經絡
病因分析是經絡
脈診是經絡
藥物歸經是經絡
一砭二針三灸也是經絡
營衛不足以作為中醫之砥柱
呵呵,先生高论,说到点子上了,看起来像意见相左,其实咱们根本并没有什么不同啊
中西医对营卫的研究方法明显不同,最大的不同就是中医营卫的盛衰和经络循行是密切联系的,而在西医无论免疫学还是内分泌都基本上看不到这一点,经络学说是中医很重要的特色。就如逸湘先生所说:營之分配是經絡,衛之分配也是經絡,病因分析是經絡,脈診是經絡,藥物歸經是經絡,一砭二針三灸也是經絡。《内经》也反复强调了经络的重要性。这点逸湘说得对
可是营卫不明,经络难解,不从营卫入手,恐怕就很难理解中医为什么会建构出这样的经络学说。不过我个人认为:经络也是中医的核心概念,是和营卫相互关联的概念。只是目前的中医基础理论提经络并不少,提营卫就语焉不详,更没有说清楚两者内在的逻辑关系,反而不如《内经》,讲得明白晓畅得多。这正是造成目前中医理论混杂难解的原因。

85
 楼主| 发表于 2009-3-15 20:40: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诚邀有志于营卫学说研究的同志者加盟

下面引用由逸湘2009/03/13 06:11pm 发表的内容:
發展到一個階段之後另一種生命的形式出現了,那就是「心」,心的力量主宰了整個身體,整個身體變為為他服務,心也影響了整個身體的健康,如中醫所說的「七情」,目前西方的研究也顯示「疾病的根源」就在「心」。
呵呵,这个说法就不敢苟同了,心理因素对疾病有很大影响,可是此“心”非彼“心”,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很可能是通过影响免疫力而达到的,其实《内经》的原始认识也是如此。《内经》从来就没有心主神明之说。
86
 楼主| 发表于 2009-3-15 20:50: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诚邀有志于营卫学说研究的同志者加盟

下面引用由逸湘2009/03/15 08:45pm 发表的内容:
先生對七情之內因說有意見嗎?
七情还是通过影响营卫而致病的。
87
 楼主| 发表于 2009-3-15 22:15:5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诚邀有志于营卫学说研究的同志者加盟

下面引用由gl01012009/03/15 09:29pm 发表的内容:
    如果要给营卫下个定义的话,就是:营卫指的是血气的功能,指的是血气的作用。营卫不是血气,营卫来源于血气。血气规定和影响着营卫,有什么样的血气就会有什么样的营卫;营卫受血气的规定和影响,有什么样的营卫就会有什么样的血气。血气的多少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营卫的状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因此也可以说,血的作用和功能是营养身体,气的作用和功能是防卫邪气;如果一个人他身上的血能够正常地营养身体,他身上的气能够充分地防卫邪气,那他就是一个身体健康的人,否则,他就是一个身体有病的人。所以我认为,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一个原理就是:中医可以根据营卫的状态来诊断病人的血气的多少,中医可以通过调理血气的多少来治疗病人的营卫的状态。
是的,在《内经》中,气血和营卫就像一人的两面,现在似乎气成了营卫的上层概念,血和营的关系也很模糊。基础理论的水平连《内经》的水准都达不到,谈何发展
88
 楼主| 发表于 2009-3-16 14: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诚邀有志于营卫学说研究的同志者加盟

下面引用由逸湘2009/03/16 08:29am 发表的内容:
七情是如何影響营卫?
舉痛論帝曰:余知百病生於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寒則氣收,炅則氣泄,驚則氣亂,勞則氣耗,思則氣結,九氣不同,何病之生?岐伯曰:怒則氣逆,甚則嘔血及飧泄,故氣上矣。喜則氣和志達,營衛通利,故氣緩矣。悲則心系急,肺布葉舉,而上焦不通,營衛不散,熱氣在中,故氣消矣。恐則氣卻,卻則上焦閉,閉則氣還,還則下焦脹,故氣不行矣。寒則腠理閉,氣不行,故氣收矣。炅則腠理開,營衛通,汗大泄,故氣泄矣。驚則心無所倚,神無所歸,慮無所定,故氣亂矣。勞則喘息汗出,外內皆越,故氣耗矣。思則心有所存,神有所歸,正氣留而不行,故氣結矣。
89
 楼主| 发表于 2009-3-16 14:29:0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诚邀有志于营卫学说研究的同志者加盟

脉诀刊误·附录·怪脉·矫世惑脉论
矫世惑脉论
(汪机撰)
夫脉者本乎营与卫也。而营行于脉之中。卫行于脉之外也。苟脏腑和平。营卫调畅。则脉无形状之可议矣。或六淫外袭。七情内伤。则脏腑不和。营卫乖谬。而二十四脉之名状。层出而叠见矣。是故风寒暑湿燥火。此六淫也。外伤六淫之脉。则浮为风。紧为寒。虚为暑。细为湿。数为燥。洪为火。此皆可以脉而别其外感之邪也。喜怒忧思悲恐惊者。此七情也。内伤七情之脉。喜则伤心而脉缓。怒则伤肝而脉急。忧则伤肺而脉涩。思则伤脾而脉结。恐则伤肾而脉沉。悲则气消而脉短。惊则气乱而脉动。凡此者皆可以脉而辨其内伤之病也。然此特举其常。而以脉病相应者为言也。若论其变。则有脉不应病。病不应脉。变出百端。而难一一尽凭于脉矣。
90
 楼主| 发表于 2009-3-16 14:33: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诚邀有志于营卫学说研究的同志者加盟

下面引用由逸湘2009/03/16 08:35am 发表的内容:
我從頭就沒反對營衛
只是營衛是基本生命現象
且西方基礎科學已有很多研究成果可以拿來用
哈哈,这正是重提营卫的意义。从营卫来理解中医,一点也不神秘,也不会走火入魔了,呵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17 13:06 , Processed in 0.19517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