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0275|回复: 24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这个贴子最后由一行在 2004/07/25 09:33am 第 5 次编辑]

[复制链接]
1
发表于 2004-8-14 21:53:11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这个贴子最后由一行在 2004/07/25 09:33am 第 5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抱残守缺2004/08/08 08:47pm 发表的内容:
气虚血瘀有寒,下面寒湿不化,所谓土湿木郁,气机壅滞于上,故有火热之象。同意星河与茉莉香片二位论病。
同意。
胞脉通于心。
此证寒凝血瘀极甚。寒踞于经络,气不能化,则湿亦生焉。寒湿于内于下,久则上有郁热。观其体质,在上在外之热象必因于在下在内这寒湿也。桂枝乃不可不用之品。
血虚之证亦重,阳不生则阴不长故也。
下面引用由桂枝汤2004/08/05 02:34pm 发表的内容:
分析得不错,然而,治疗时,必须抓住主证和主症.
病情错宗复杂,需得分期处理.不可能一方一药一竿子到底.
同意。
治当先复其阳,通其经。阳气足以化生,方可议养血之治。阳复则阴血自生,此人人本具之机能也。现急于补血亦不能受。
窃以为 秦越人 先生之化湿通经,经气乍畅,则诸症有减,若能继以麻附辛合桂枝人参汤,可期治入坦途。
秦、桂二先生商定之方意在治咳与血,吾甚忧其畏寒与心痛复作且甚也。
2
发表于 2004-8-17 21: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这个贴子最后由一行在 2004/07/25 09:33am 第 5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一行2004/08/16 11:50pm 发表的内容:
刚刚又问了她,晚上8点多时,心跳很剧烈,跳动特别乱,一会快一会慢一会停。一会强一会弱,强时感觉好像心脏在体外跳动似的,站着坐着都能听到心跳。弱时脉都不容易摸到。还是老是停顿。
觉得心很烦,想摔东西,胸闷,气短。整个身体很想往前趴,好像心没有了,心那里空荡荡的。感觉自己很想做很暴力的事情,却又没有力气,手脚冰凉。头很疼很晕就去睡觉了。
...
阴寒内阻,阳微阴弦。
阳格于外,通脉四逆证。
《伤寒》344条:“伤寒发热,下利,厥逆,躁不得卧者,死。”
 病人    :“又拉了一次肚子”
        “好冷啊,脚冰凉的,怎么弄都不暖,老抽筋!”
        “觉得心很烦,想摔东西,胸闷,气短。整个身体很想往前趴,好像心没有了,心那里空荡荡的。感觉自己很想做很暴力的事情,却又没有力气,手脚冰凉。”
        “脚觉得冷,身上烫,有点出汗”。外面不是一直有些“热”症!
所幸者,其人尚能入睡,阳气尚有回入之机!若再进凉寒,恐有倾刻亡阳之虞!
(注:伤寒论中所主“伤寒..”大多数与“病”是一个意思,如讲内外先后治则有相同条文分见与伤寒与金匮中,一为“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后身疼痛者,急当...”;一为“病,医下之,...”通读原书当知。《伤寒论》所述之“伤寒”,绝非止“走马看伤寒”之“伤寒”也!)
愚意:此病人从一开始贴上来是就是典型的阴寒证,以太少为重。现破阴回阳是当务之急。
  处方:制附子9克  干姜18克  炙甘草12克  三剂。
  煎服法:每剂以温水两碗,泡30分钟,熬剩一碗,一次喝完!!
      一天之内喝三剂,中午11点喝一剂、下午5点喝一剂、晚睡前喝一剂。凉服。
      忌辛辣、忌油腻、忌一切凉食。
  先吃一天,看“心烦”、“怕冷、肚子痛,造成几乎夜不能寐”、“脚觉得冷,身上烫,有点出汗”等情况有没有变化。如见轻,按上法连服三天,及时反馈。口苦、外阴热皆是郁在外的假热,她身体没这么多火气生热了,暂一概不管,寒祛阳回则自愈。
3
发表于 2004-8-17 22:48:59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这个贴子最后由一行在 2004/07/25 09:33am 第 5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五积散2004/08/17 10:08pm 发表的内容:
姜附太少了。
谢先生指正!
知止 人微言轻,恐病家不敢信任。
先生伤寒通家、论坛元老,有先生出面与 桂枝汤 老前辈会诊,实为病家之幸。
在下本意:附子60克、干姜120克、炙草80克,一剂分三服如上法。
因恐病家骇、同道诘,则此法再难为用,故勉为折衷。现正忧其如用之,量小不足以破阴而徒增郁热,反增误解,遗害病人。
得先生斧正,知止 之幸也!不误病家,则吾侪之共盼也。望先生再教,不知此量可否一用。
并请 桂枝汤 前辈指正。
4
发表于 2004-8-18 12: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这个贴子最后由一行在 2004/07/25 09:33am 第 5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神农侍者2004/08/18 00:26am 发表的内容:
一行先生1.心脏先天不足兼經絡瘀阻而热;2.脾胃虛;3.肝热;4.肝肾阴、血虛或兼
肾火不足。
拟方:麦冬30克 丹參30克 竹叶30克 白朮20克 党參20克 白芍90克 当归20 克 桃仁20克 炙甘草30克
試服一帖。
请教先生:“2.脾胃虛”--是阴虚还是阳虚?病人时自腹冷、痛、泻是何病机。如是肝热下迫可否出现热敷而缓解?此证而言病人对于饮食凉热的喜恶可否用来判别病机?
下面引用由一行2004/08/18 01:23am 发表的内容:
先生这句话是说她外面有热症还是没有热症?
我认为外面有热象(热症),是假热。本质上没有 热证。
不过另几位先生的看法似乎是寒象(寒症)是外在的,是假象。
阳郁是可以有外在的寒象,阳郁则病人体内当有真热(热证),病人的主观感觉可以有寒有热,但以烦躁有力,声高气粗、喜凉饮为多见,这些都是或然证,还不足以用来判定病机。而有一条是确然证,就是:阳郁时身上当没有汗,有汗就郁不住了。
凡郁热在里外现寒象而能自汗者,汗出病减,寒象必退。读古人医案有服白虎汤而汗出者即是此理。
5
发表于 2004-8-19 21:48:46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这个贴子最后由一行在 2004/07/25 09:33am 第 5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神农侍者2004/08/19 06:49pm 发表的内容:
知止居士兄:
从症見“喜饮凉,口干不欲饮”,推知非脾胃火不足,乃中气虛,因而:津液不得上潮而“口干”;水停於中而不运,上见不欲饮,下注於腸而泻;腸蠕动無力而数日一便。
经血素盛,则血不足以溫手、足、腹 ...
谢先生赐教。
弟大开思路。但仍有不同想法如下:
1、兄谓““喜饮凉,口干不欲饮”,推知非脾胃火不足,乃中气虛,因而:津液不得上潮而“口干”;水停於中而不运,上见不欲饮,下注於腸而泻;腸蠕动無力而数日一便。”
----是辨为有“水”停于中、注于下。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弟以为水得以停、注,即是火不足矣,亦当治以温药。

2、兄谓:“经血素盛,则血不足以溫手、足、腹而俱冷。”
----单是血不足,则血虚可发低热。血少不足以温,如当归四逆汤证者,亦是有寒邪同在也。素有寒在者,其阳必虚。
    血不足以温而腹冷者,以前不曾知晓,今后当留意之,先谢过学兄。

兄谓“-肝湿、热互纏而內伏,疏泄不暢,经络瘀塞则卵巢囊肿而腹痛;湿热下迫,犮为外阴痛痒。(8月12日,以滑石18克清热利湿而痒痛暫止,可为明證。)”
---(8月12日,以滑石18克清热利湿而痒痛暫止)----然则腹痛亦当随之而减。
----
病人“经常会感冒,经常会腹泻,经常会心疼”、“舌象: 舌体发白,舌苔白,不厚,有裂痕,舌下青筋明显”。
经常之证与舌象,较能示其体质寒热所在。阳虚不能卫外、无力温中,可有上证,故弟仍辨为有寒而瘀。因素体虚寒者外极易生郁热。(《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中有四逆辈治黄带者,一时找不到原案。)寒、湿、瘀,皆可致囊肿之类。
病人“口:苦,干,口淡无味,有时会有溃疡,寒假时见她感觉有轻微口气”
此症与舌象合看,溃疡仍是寒格而来,范文甫之大黄附子细辛法,刘力红博士用四逆治顽固咽炎,皆此类。
似乎寒湿在经则外易生郁热之证最是不易被大家接受,然临床此证颇多。三七先生苓桂术甘与真武之论甚精。
用袪湿通络药而诸证轻,抑或是外在之郁热乍解。致此郁热之内寒未去,故“小腹依然胀痛。”

“经期总是提前,经期小腹一直剧烈刺痛,用热水袋可以缓解一点,伴随腰背痛,酸,重,凉,血块多时腰痛尤其厉害。”阳气虚,固摄无权,则此诸症可见。以“肝湿、热互纏而內伏,疏泄不暢”解此症弟颇觉难从。
另:她从河南一到广州痛经就开始加重,以东南阳也,升发之地,乍到此,阳气在外多,则内更虚寒,故重。

管见如此,未敢确论,还请先生指正。
6
发表于 2004-8-20 14:09:56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这个贴子最后由一行在 2004/07/25 09:33am 第 5 次编辑]

现在没有通脉四逆汤证了。这里的寒热真够复杂!
7
发表于 2004-8-22 11:52:09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这个贴子最后由一行在 2004/07/25 09:33am 第 5 次编辑]


请教五先生:
此人当前主证所在可是乌梅丸证?望有暇时能指点一二。谢谢!
8
发表于 2004-8-28 23: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这个贴子最后由一行在 2004/07/25 09:33am 第 5 次编辑]

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虚故引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小便白者,以下焦虚有寒,不 ...
若小便色白,是少阴“病”与“形”--“悉”俱。
现在是有少阴寒证,有少阴病,但“形”似未俱。以寒伏已久、表里不交,外有郁热。
“小便白者,以下焦虚有寒,不能制水故也”----愚以为此虚寒不摄之机仍在,尿黄为外有标热之象。
内寒不祛,阳气不回,卫表难安,腹痛难止。
虚寒有瘀,治瘀当于温通法求;血虚甚而用温热通消之品,有邪则邪当之。
9
发表于 2004-8-28 23:27:12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这个贴子最后由一行在 2004/07/25 09:33am 第 5 次编辑]

愚临床所见,病人无论寒证热证、常人无论体质偏热偏寒,凡思虑较甚、焦躁难眠者,多尿黄。
尿黄见于热证,常也。尝见一友短时之情志不遂,尿即变黄。可知轻浅之郁便可至黄尿之证。如是下焦蕴热,黄尿便出时多伴热感。结合舌象,可知此人当前尿黄之热非是急所。
10
发表于 2004-8-29 22:40:4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这个贴子最后由一行在 2004/07/25 09:33am 第 5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神农侍者2004/08/29 09:54pm 发表的内容:
知止居士兄:
对於此案,愚仍认为是气血虛、湿热实症,而非內寒伏、外热郁。
虛实兼并与內寒外热、或真寒假热、真热假寒,症甚相似,辨之非易,惟多读前人醫案,以增间
接经验,是为一法。
...
谢先生指教!
再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3 16:39 , Processed in 0.05661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