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882|回复: 7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要求普通民众“知道阴阳五行”,你怎么看?

[复制链接]
1
发表于 2016-4-25 14:28:53 | 显示全部楼层
照我说,提高全民科学素养不需要啦,眼前比较紧要的是先搞定全民防诈骗意识。

点评

正确宣讲阴阳五行,对提高“全民防诈骗意识”非常必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4-25 16:04
2
发表于 2016-4-25 17: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llyyjj 发表于 2016-4-25 16:04
正确宣讲阴阳五行,对提高“全民防诈骗意识”非常必要。

Well,可能有好处吧,但绝非必要。譬如最近爆出来的多宗电话诈骗,未闻中间有任何措词用语或行为手段涉及阴阳五行。

点评

再跟萧先生聊几句闲话。大约从49年开始,中国普遍宣传破除迷信,到我懂事的时候,已经不宣传了,紧跟着文革开始,迷信活动基本绝迹。当年破除迷信教育的时候我们没有出生,我们的记忆从文革开始,已经不需要破除迷信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4-25 22:24
呵呵,骗人、诈骗、忽悠、误导等等,内容太多,一下子说不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4-25 19:17
3
发表于 2016-4-26 14:54:46 | 显示全部楼层
llyyjj 发表于 2016-4-25 22:24
再跟萧先生聊几句闲话。大约从49年开始,中国普遍宣传破除迷信,到我懂事的时候,已经不宣传了,紧跟着文 ...

迷信跟诈骗又不一样了。迷信跟宗教关系大些,但与诈骗有本质上的区别。世事就是这样了,我们聊的这些题目,科学素质、阴阳五行、诈骗、迷信、宗教等等,其实都相互关连,所以很容易从一个题目转到另一个,但它们之间毕竟有区别。

这些年的所谓“迷信活动”什么时候兴起,文革倒台是个很自然的起点,因为文革既然是错的(至少是七分错),那很多那时被批判的东西都需要重新评价。别的不说,现今在国内旅行,几乎每到一处都有些寺庙行程,说它是是拜神迷信固然没错,但说它是继承维护传统文化亦无不可,当然,旅游所带动起来的地方实质经济效益才是真正起作用的。

迷信和宗教以前都被批判成阻碍社会进步的反动力量,但从意识形态治国到现时以经济发展为中心搞建设,很容易就认识到它们都有积极一面。这两天刚刚有新闻讲中央开会颁布宗教新政,其中就明确肯定宗教对社会人心有积极作用值得善加利用。

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就是理性务实,宗教热枕远远不如外国人那样像是与生俱来似的。但现今许多被视为迷信的东西,却一度是古人的“高科技”。譬如占卜,在甲骨文甚至更早的时代,人们需要花很长的时间去观天,还要做记录,以便后来可以验证预测,从而总结出一套可解读“天意”的学问。“国之大事,惟祠与戎”,而甲骨文的考古证据表明,祭祠与占卜密不可分。在当时的环境下,占卜是关系族人生存的大事,更可说是一切学问的起源。从甲骨文看我们那时对占卜做得多认真,就如李零所说,我们那时看上去很科学,反而同时代的外国人很愚昧迷信。而从龟卜到筮占到式盘,就如今天的电脑到互联网到智能手机,每一个进步都显示出思维和技术结合对社会进步和改造的强大力量。

顺便说一句,古人花那么多时间去观天,除了主观意愿,还有个很重要的客观条件:那时没有电话电视,没有互联网,没有手机麻将游戏机,甚至连书本纸张都没有,晚上时间多着,只好抬头看星打发时间。有些人喜引顾炎武“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来说事,显然没把现时的客观环境考虑进去。而且,在古代很长一段时间里,观天无论用来授时制历还是定吉凶都是皇权的权力所在,如果以为一般的所谓劳动人民能够随便学习和应用这些知识,未免过于天真。

过去的高科技如占卜,今日被大部分人视为迷信而抛弃,倒不一定完全是因为文革,因为有些过时的东西,本来就会自然消亡。我有个不成熟的想法,觉得无论反对什么东西,基本上都是负能量的(当然也有不得已的时候);最好还是多从改造或创新的角度去思考,订定一些可以产生出新成果/产品作为目标,才会有正能量的积累。(所以我一直都说仁海跟几个口水王打什么擂台就是浪费光阴。)譬如我们搞工程研发的,固然也会有批评,但那从来不是重点;重点是明白问题原因进而改进甚或设计出新产品。

所以,我赞成即使是迷信、宗教活动,不必反对,因为很多人事实上、在不同程度上有这种心理需要。现代社会生存压力大,很多人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证,西药副作用不少,连西医自己也承认。前两天刚又看到一则新闻,说最新研究发现有一类含抗胆碱成分的抗抑郁药,长期服用会导致脑容量变小。倒是如宗教信仰甚至算命占卜,对有些人确实是起着精神治疗的作用,不用吃药,也没由此而来的副作用,何乐而不为?

我说不必反对,是就这类活动的总体存在而言,但需要对从业者资质审核把关及把容许活动范围的界线划清楚,我想这也是中央宗教新政的精神所在。

回到阴阳五行,或可以此为鉴,譬如说:
第一,把阴阳五行正式定为道教中心学说或教义;凡涉阴阳五行活动,一律以适用于道教的相关宗教政策处理。譬如有认为阴阳五行为普世真理或内经神圣不可言错者,一律通过资格考试取得传教资格,中间还可仿照其他宗教把资格细分一下制造些如帮闲/护法/教授之类的等级出来,方便其内部管理,防范矛盾。


第二,有把阴阳五行学说应用于治病者,可按传统之“五术”(山医卜命相)一并处理。原则仍是一方面通过考试认证发给从业者资格证书,另一方面划出持证者的经营活动范围;并根据过去发生的案例研定相关的诉讼法律保护民众利益。

第三,把现代中医学与上列第二项的“五行医术”作严格的区分,河水不犯井水。当然,不需要亦不可能排除有“大师”级人物既是“五行医术”的大教授,亦有本事从事现代中医学的科学研究;但可规定从事该两项活动必须在不同的地点(同一个大楼或同一个大学都不行)进行,甚至对相关的学术著作严格把关,不允许有交叉参考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让人大通过决议,明确国家资源向现代中医学倾斜,拨给“五行医术”类的资源经过一段过渡期后最终停止,但不禁止社会和民间提供资助。

这样做,目标还是希望能做到维护继承传统文化和中医现代化创新两不误,手段则是专业化以及通过法律加以规范。


点评

萧先生这段关于阴阳五行的论述,我觉得很重要,我想就这些问题谈我的看法,又觉得内容多,不知道从何说起,所以我再粘贴出来,请大家发表意见。 如何正确阐述、正确应用阴阳、五行学说,关系到中医理论能不能存在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4-29 17:01
4
发表于 2016-5-4 07:55:09 | 显示全部楼层
llyyjj 发表于 2016-5-3 22:15
萧先生的这一段,有一点调侃成分,呵呵、
第一条,讲道教的,这一条好落实,虽然我不懂宗教,但国家有专 ...
萧先生的这一段,有一点调侃成分,呵呵、
第一条,讲道教的,这一条好落实,虽然我不懂宗教,但国家有专门的宗教政策,按政策执行就是,再说,也和中医没多少关系。
有个现象,就是现在有人宣传什么道医、佛医,如果就是宣传,口上说说,也没有什么。需要给中医界提个醒,佛教道教人士要研究中医是人家的事,谁也管不着。中医自己要明白,中医的研究,是科学的研究,与宗教无涉,不要把宗教里的东西拉扯进来。中医现在拉扯进来的就够乱了。



是有些调侃意味,但主要意思是,有些人把阴阳五行和内经看成是圣经一样;所谓人各有志,他要这样做你很难禁止,那干脆就顺着他们的宗教需要本性,引导他们在适合的场所光明正大地进行其宗教活动,目的正是保持中医的非宗教取向。否则,就像在论坛所见,有些人缺乏常识理性,完全无视实践的反证,只会摆出一副阴阳五行/内经不容质疑的架势,但实际上他们的对错判断完全是凭自己所理解的为根据。所以,这一条的主旨不是说防止把宗教拉入中医,而是通过“给出路”的方式去消除中医内部部分人把中医宗教化的倾向。

至于第二条,我的想法是,应该先从传统民俗的角度对国家应该如何对待“五术”作一个通盘考虑,或用当下的流行语叫“顶层设计”。五术作为中华民俗文化传统当无疑问,国家应该容许它们存在(容许其存在不等于鼓励其发展)。我认为和宗教一样,它们也有积极的一面。除了算命的精神减压效果外,又譬如风水,实际上有些“教条”有其内在的逻辑原理。在外国,风水加上环保包装是个高档精神文化类产品,我们明明有这方面的优势,为啥反要让给别人以后又要从外国进口?但文革以后改革开放以来,和许多被批判过的概念一样,五术在立法上似乎是个空白。过去没有所谓“负清单”的概念,现在有了,但这些东西不应该放到负清单里(即明令禁止),但不禁止,也不能放任不管 一 不管的结果必然是诈骗分子横行,到头来还是ZF要埋单。这也许应该纳入“深化改革”的范畴。有了这方面的立法,铁杆中医,数字五行等等,全都可被收入这个笼子里。

有了这头两条的“配套”,第三条落实执行的条件也就具备了。

点评

又譬如风水,实际上有些“教条”有其内在的逻辑原理。在外国,风水加上环保包装是个高档精神文化类产品, -------------------------------------- 刚才刚想起,风水,是个科学和迷信、文化混杂的个东西,有许多研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5 00:02
至于第二条,我的想法是,应该先从传统民俗的角度对国家应该如何对待“五术”作一个通盘考虑,或用当下的流行语叫“顶层设计”。五术作为中华民俗文化传统当无疑问,国家应该容许它们存在(容许其存在不等于鼓励其发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4 23:01
你会读书吗?  发表于 2016-5-4 08:10
你看懂内经呢?物理你看不懂,物理就是宗教吗?  发表于 2016-5-4 08:10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7 13:34 , Processed in 0.04889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