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601|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为中医药发展献一策”大型主题征文活动(转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4-29 18:18: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三届中国中医药发展大会
“我为中医药发展献一策”大型主题征文活动

  为了集思广益,凝聚智慧,动员中医药行业职工和广大关心热爱中医药事业的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参与,积极为中医药发展出谋划策,根据本届大会通知要求,决定开展“我为中医药发展献一策”大型主题征文活动。希望紧扣主题,突出重点,就中医药“医疗、保健、教育、科研、产业、文化”六个方面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提出发展思路和战略措施。
  一、专题论坛征文内容提示如下:
  第三届中国中医药发展大会——医疗发展论坛
  1.中医医疗服务在卫生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2.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的现状分析;
  3.中医医疗机构生存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4.影响和制约中医医疗服务发展的主要因素;
  5.中医医院办院方向及办院模式的探讨;
  6.中医医疗机构的建设标准及规范;
  7.中医和西医两种医学诊疗方法的比较;
  8.如何推进中西医相互补充、发挥各自优势和作用;
  9.中西医结合医院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10.民族医医院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11.综合医院中医科室建设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12.城镇社区中医科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13.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14.乡村中医执业管理及政策措施;
  15.如何发挥中医药服务在新农合中的作用;
  16.如何发挥中医药服务在新医改中的作用;
  17.中医医疗机构如何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
  18.如何加强中医药临床研究基地建设;
  19.如何加强重点中医医院建设;
  20.如何加强中医医疗机构人才队伍建设;
  21.如何加强中医医疗机构专科专病建设;
  22.如何提高中医医疗机构经营管理水平;
  23.如何提升中医医疗机构的核心竞争力;
  24.中医医疗机构如何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25.加强中医医疗机构建设的建议及措施;
  26.如何加强农村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第三届中国中医药发展大会——保健发展论坛
  1.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发展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2.中医“治未病”理念的重大现实意义;
  3.传统中医养生保健的特色及优势;
  4.构建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的重大意义及其内涵;
  5.制约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发展的主要瓶颈;
  6.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7.如何加强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建设;
  8.构建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的途径及方法;
  9.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与解决劳动就业问题;
  10.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与我国服务业的优化升级;
  11.“治未病”与健康观念、健康模式的转变;
  12.对发展我国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战略思考;
  13.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与中医医疗机构的体制创新。
  第三届中国中医药发展大会——教育发展论坛
  1.我国中医药教育事业发展的现状;
  2.中医药教育事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3.影响和制约中医药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4.中医药继续教育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5.中医师承教育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6.推进中医全民科普教育的重大意义;
  7.发展中医职业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8.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及培养模式的探讨;
  9.中医药院校办学模式和管理模式的探讨;
  10.对中医药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11.如何适应社会需求,培养农村社区中医药人才;
  12.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的现状、问题及措施;
  13.民族医药人才培养的现状、问题及措施;
  14.农村社区中医药人才培养的现状、问题及措施;
  15.如何拓宽中医药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第三届中国中医药发展大会——科技发展论坛
  1.传承创新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2.中医药学术发展与科学研究工作的现状分析;
  3.中医药学术发展与科学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影响和制约中医药学术发展和自主创新的主要因素;
  5.对中医药继承、创新、发展的战略思考;
  6.如何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
  7.如何处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关系;
  8.如何在继承创新中保持和发扬中医特色;
  9.中医药科学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0.怎样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与方法手段开展中医药科学研究;
  11.如何建立中医药的科学评价体系;
  12.怎样促进中医药标准化、现代化、国际化;
  13.中医药科学研究的特点和规律探讨;
  14.对中医药学术发展和科研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15.民族医药的整理、开发与研究;
  16.民间中医药的发掘、整理与研究;
  17.中医药知识产权的保护研究;
  18.如何开展中医药研究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19.中医药古籍与文献的整理、开发与研究;
  20.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的研究;
  21.中医医疗仪器、医疗设备的开发研究;
  22.中医药科技成果的推广及应用研究;
  23.中药材资源保护及代用品的研究;
  24.中药新药的创制、研究与开发;
  25.中药材生产、种植、加工、制造工艺的标准化研究;
  26.中药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研究。
  第三届中国中医药发展大会——产业发展论坛
  1.我国中医药产业发展的现状;
  2.中医药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3.制约中医药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4.中医药产业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
  5.中医药产品进出口贸易发展状况;
  6.影响中医药产品国际化的主要瓶颈;
  7.对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8.促进中医药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及措施;
  9.实施“名企、名药、名店”战略的重要意义和措施;
  10.如何做大做强中药民族工业和产业;
  11.如何做大做强中医药保健品产业;
  12.中医药产品及保健品的市场营销;
  13.如何发展中医保健服务产业;
  14.我国中药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
  15.如何加强中药材市场的规范和管理;
  16.如何促进中药工业现代化;
  17.中药产业如何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健康发展。
  第三届中国中医药发展大会——文化发展论坛
  1.开展中医药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2.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药学术发展的关系;
  3.当前中医药文化事业发展的现状;
  4.中医药文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5.中医药文化的内涵及特征;
  6.中医药文化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7.加强中医药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8.传播中医药文化的途径与方法;
  9.加强中医药机构文化建设的思考;
  10.如何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工作。
  二、来稿须知及相关说明
  1.以上征文题目仅供参考,作者可紧扣本届大会主题,结合自身工作的实际体会自定题目。希望来稿抓住重点,找准问题,有理有据,分析透彻,亮明观点,就中医药发展的某个方面、某个领域、某个突出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建议和措施。
  2.来稿字数不限,可长可短,3000字以上稿件请附300~500字摘要。一律用电子文本形式(个别情况例外),将稿件传至大会组委会电子邮件信箱(E-mail:cntcmwangjing@sina.com)并请注明参加专题论坛的名称。
  3.征文自即日起,至2009年8月31日截止。
  4.大会组委会将编印出版《第三届中国中医药发展大会优秀论文集》。
  5.设“第三届中国中医药发展大会优秀论文奖”——特等奖6篇(每个分论坛选1篇);一等奖12篇(每个分论坛选2篇);二等奖18名(每个分论坛选3篇);三等奖24篇(每个分论坛选4篇),参与奖50名。
  6.获得每个专题论坛一等奖以上作者,在“第三届中国中医药发展大会高峰论坛暨2009中国中医药发展年会”作大会演讲。
  7.大会组委会将综合本届大会成果、专家代表观点及有关资料,编制《2009 中国中医药发展研究报告》(蓝皮书)。
  筹委会办公室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北沙滩甲4号中国中医药报社内
  邮 编:100192
  联系人:王敬、何春生
  电话:010-64854548   传真64854537
  E-mail:cntcmwangjing@sina.com


2
 楼主| 发表于 2009-4-30 10:35:4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为中医药发展献一策”大型主题征文活动(转帖)

非常道 先生,你也可以发表自己的发展中医之策!
3
 楼主| 发表于 2009-5-2 11:34:2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为中医药发展献一策”大型主题征文活动(转帖)

封志强先生所建议,很有价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7 08:43 , Processed in 0.07646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