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王不留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历代医家关于营卫的认识

[复制链接]
181
发表于 2019-2-3 22:10:38 | 只看该作者
         营卫学说边缘化,是由于2000年的临床实践证明,营卫没有实际的临床意义。温病学卫气营血辨证,才是营卫学说的继承与发展。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182
发表于 2019-2-3 22:17:19 | 只看该作者
    营卫学说,构建不起来脏腑辨证论治、气血津液辩证论治、经络辨证论治、六经辨证论治、卫气营血辨证论治、三焦辨证论治……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183
发表于 2019-2-3 22:19:15 | 只看该作者
    中医的发展,也遵循用进废退的原则。
184
发表于 2019-2-4 00:00:26 | 只看该作者
营卫学说,构建不起来脏腑辨证论治、
185
发表于 2019-2-4 00:01:45 | 只看该作者
dffaaoo 发表于 2019-2-4 00:00
营卫学说,构建不起来脏腑辨证论治、

中医的根是营卫,是阴阳,营卫是气,营卫的根是阴阳,阴阳是气的根,气是信号,阴阳是受体构象

186
 楼主| 发表于 2019-2-4 08:54:56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9-2-3 14:19
中医的发展,也遵循用进废退的原则。

是的。问题在于这个用进废退是不是合理的。中医目前发展乏力,存在理论的危机,大家都在反思,实践证明,目前的理论改变是不太合理的,它是特定历史情境下理论异化的结果。

概念的缩减和衰亡,有些是由于原来概念不符合客观实际,被后人逐渐认识,抛弃,这就是“去伪存真”,不过有些概念的缩减和衰亡,并不是这个概念不好,只是由于思维研究方式的变化,以及语言文字的原因,当时人们不理解,或者误解造成的,这样的概念由于历史情境的限制,没能够得到深化和发展,临床工作中对这样的概念需求降低,逐步发生缩减,就比如营卫。古人以营卫解释的内容,现在大多不再以营卫解释,而代之以其他解释。

不过这样的概念会在不同时期再重新挖掘出来,它的价值不会消失,它仍存在于经典的文本中,并且构成经典的体系结构,要理解经典的文本含义,必须回归这些概念,首先应该进行概念的“归真”式研究,即还原概念本来的状态,把概念放在当时概念的“生态环境”下加以理解和阐释。如果这样仍不能被现代人所理解,应该结合现代知识的进展,对概念进行现代意义上的阐释,以挖掘概念的内涵,使概念跟上时代的发展。

概念的演进,既受不同客观历史条件的制约,同时又受 人主观认识的影响,临床实践是概念演进的推动力,人是概念演进的实施者,个人的成长经历、生活环境、哲学科学认识观等都可能会左右概念的发展。历史证明,概念的演进并非都是上升的过程,有些文明在流传过程中就消失了、断裂了,它也可能会有倒退,衰亡。追寻它发生发展的过程,探寻它失落、衰减又重新认识的原因,可能是我们以后需要研究的一个方向。
187
 楼主| 发表于 2019-6-9 18:24:21 | 只看该作者
马莳曰:夫由上文四时五方之所生所属所伤所胜者之类观之,亦不外乎天地阴阳五行之妙而已,故此节首以故曰承之。上下者,每岁司天为天,在泉为地,而为万物之上下也。万物生于阳,成于阴,而自人言之,血为阴,气为阳。故男为阳,而不专有气且有血,阳中有阴也;女为阴,而不专有血且有气,阴中有阳也。则阴阳在人,即有血有气之男女也,而万物可类推矣。言水火之寒热,彰信阴阳之先兆也。又言阴阳者,万物之所以成其始也,而能成其终也可推矣。夫天地阴阳之妙如此,自人身而言之,有阴气焉,乃所谓营气也;有阳气焉,乃所谓卫气也。营气者由中焦之气,阳中有阴者,随上焦之气,以降于下焦而生此阴气,故谓之曰营气。《灵枢》营卫生会篇所谓营气出于中焦,又曰清者为营是也。然阴性精专,必随宗气以同行于经隧之中,故曰阴在内,所以为阳之守也。阳气者,由下焦之气,阴中有阳者,随中焦之气,以升于上焦而生此阳气,故谓之曰卫气。《灵枢》营卫生会篇所谓卫气出于下焦,又曰浊者为卫是也。然阳性慓悍,不随宗气行,而自行于各经皮肤分肉之间,故曰阳在外,所以为阴之使也。其升降之妙,无非天地阴阳之理,故人身阴阳之气,其符合者如此。
188
 楼主| 发表于 2019-6-9 18:26:35 | 只看该作者
【马莳曰:帝问阴阳偏胜者病,何以调之?伯言营卫者,即人身之阴阳,营卫不足,当以人身同类之阴阳益之。故能知七损八益,则阴阳偏胜者,可以调和。盖女子以二七为天癸之始,男子以二八为天癸之始,惟于七者损之,八者益之,即生气通天论所谓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是也。则吾之卫气不至于衰,而彼之阴气有以助吾之营气,二者可调矣。苟不知用此,则是早衰之节耳。何也?人年四十以至六十,年以渐而高,则体以渐而病,故曰能早知七损八益之法,则身体自强,不知此者,年已徒老。故阴阳之要,人所同然,而或强或老,其名则异,正以智者察同,方其未老而图之,故智者则有余,而耳目聪明,身体轻强,老者复壮,壮者益治矣。彼愚者察异,必待已老而图之,故愚者不足,而不及智者远矣。然此乃调阴阳偏胜之术耳,惟圣人则不然。无为之事则为之,恬惔之能则乐之,守其虚无,而从欲快志于其中,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此乃圣人之治身也,固不至于阴阳偏胜,而亦无假于七损八益之知者矣。】
189
 楼主| 发表于 2019-6-9 18:34:56 | 只看该作者
 【马莳曰:此言营卫二气,贵于和不贵于偏胜,而和则阴阳之气生,偏则阴阳之气灭,所以经气从是而绝也。阴气者营气也,阴在内,为阳之守。阳气者卫气也,阳在外,为阴之使。苟阴气偏胜而争于内,或阳气偏胜而扰于外,则偏胜者为刚而不能柔,肺经内主藏魄,外主皮毛,魄汗外泄,未能闭藏,燥极热生,热极寒生,四肢厥逆而起,起则熏肺,肺因气迫,喘鸣交作,盖肺为五脏之华盖,而肺经若此,余经之病至矣。殊不知阴之所生和则曰和,不和所以为争为扰而为刚也。是故刚与刚,则阳气不能胜阴,而从是破散,或阴气不能胜阳,而从是消亡。所谓刚与刚者,气血俱淖之谓也。淖则刚柔不和,诸经之气,以渐而绝矣。此节阴阳言营卫二气也。】
190
 楼主| 发表于 2019-6-9 20:06:53 | 只看该作者
医门法律 【清 喻昌】

     调和荣卫

  圣人陈阴阳,筋脉和同,骨髓坚固,气血皆从,如是则内外调和,邪不能害,耳目聪明,气立如故。可见调营卫之义,为人身之先务矣。深维其机,觉卫气尤在所先焉。经谓:阳气破散,阴气乃消亡,是卫气者保护营气之金汤也;谓审察卫气为百病母,是卫气者出纳病邪之喉舌也。易云:一阴一阳之谓道,乃其扶阳抑阴,无所不至,仙道亦然。噫嘻!鼻气通于天者也,口气通于地者也,人但知以口之气养营,惟知道者以鼻之气养卫。养营者不免纵口伤生,养卫者服天气而通神明,两者之月异而岁不同也,岂待问哉?
  问:居常调卫之法若何?曰:每至日西,身中阳气之门乃闭,即当加意谨护,勿反开之。经谓暮而收拒,毋扰筋骨,毋见雾露,隐括调卫之义已悉。收者收藏神气于内也,拒者捍邪气于外也,如晨门者昏闭明启,尚何暴客之虞哉?即使逢年之虚,遇月之空,身中之气自固,虚邪亦何能中人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2 23:51 , Processed in 0.05301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