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295|回复: 2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认为西医对中国来说就是文化侵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2-8-18 11:46: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认为西医对中国来说就是文化侵略。从我这么多行医的经验告诉我。第一。中医没有命名权,因为,一切都要看检查结果。其二。在治疗上,形成了模式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13
发表于 2022-9-10 15:53: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一往情深 于 2022-9-10 16:09 编辑
萧铁 发表于 2022-9-10 11:28
先生的反对,纯粹就是从主观思维定势出发的简单推论,可以扯上千年的历史却对眼前的事实视若无睹,这就 ...

说历史证明中医药能防治烈性传染病是夸大其辞;但因此而全盘否定中医药、特别是在新冠战疫中的关键作用,则是从夸张的一端走向愚蠢的一端。

~~~~~~~~~~~~~~~~~~~~~~~~~~~~~~~~~~~~~~~~~~~~~~~~~~~~~~~~~

废医验药本来就不是全盘否定中医药,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给中医学自证临床有效的机会。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款中药被证实对新冠疫情有临床疗效。传统中医挥舞着镰刀参与现代化的新冠抗疫,就因为参与了就应该给它分功劳吗!?

历史上传统中医对于普通的痢疾是束手无策的,对于疟疾是束手无策的,对于肺结核同样是束手无策的,普通的枪伤感染同样束手无策。我们可以想一想痢疾、疟疾、肺结核可是比传染病好治多了,可是全国的中医专家对于痢疾、疟疾、肺结核都束手无策,哪里来的勇气和能力治疗传染病!抗战时期盘尼西林价比黄金还贵,按照您所说传统中医有能力治疗传染病,难道治疗不了普通的枪伤感染以及手术感染!?抗战中也没有见哪一个中医用草药替代盘尼西林救治伤员,这是不争的事实。


这么多年萧铁先生一直反对倒骑驴集团,为何到了具体问题也犯糊涂呢。中医学自古以来对于普通的感染以及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都是束手无策的,如果这一点无法形成共识,那么就无法继续交流了。
12
发表于 2022-9-10 11:59: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一往情深 于 2022-9-10 12:41 编辑
萧铁 发表于 2022-9-10 11:28
先生的反对,纯粹就是从主观思维定势出发的简单推论,可以扯上千年的历史却对眼前的事实视若无睹,这就 ...

中国历代瘟疫简史

上古时期,中国古代殷墟甲骨文已有「虫」、「蛊」、「疟疾」、「疾年」等文字的记载[1]。「疠」字可见於《尚书》、《山海经》和《左传》。

公元2年,青周大疫,汉平帝诏曰:「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

公元11年,新王莽始建国三年,辛未年,大疾疫,死者过半,摘自《后汉书·刘玄传》。

16年,新王莽天奉三年,丙子年,二月大疫,冯茂在句町,士卒死于疾疫者十有六七,摘自《后汉书·王莽传》。

22年,新王莽地皇三年,壬午年,大疾疫,死者且半,《后汉书·刘吉传》。

38年,建武十四年,戊戌年,会稽因大疫而死者万数,摘自《后汉书·钟离意传》。

44年,建武二十年,甲辰年,马援在交趾,军吏经瘴疫死者十之四五,摘自《后汉书·马援传》。

49年,建武二十五年,己酉年,武陵五溪大疫,人多死,摘自《后汉书·马援传》。

162年,延熹五年,壬寅年,皇甫规在陇右,军中大疫,死者十有三四,规亲入庵庐巡视,摘自《后汉书·皇甫规传》。

169年,建宁二年,己酉年,疫气流行,死者极众,摘自《备急千金要方·伤寒》。

196年,建安元年,丙子年,南阳自此连年疾疫,不到十年之间,张仲景宗族两百余口,死者竟达三分之二,摘自《伤寒杂病论·序》。

208年,建安十三年,戊子年,十二月,大疫,魏军吏士多死,摘自《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223年,黄初四年,癸卯年,三月,宛许大疫,死者万数,摘自《三国会要》、《宋书·五行志》。

252年,太元二年,壬申年,夏四月,围新城,大疫,兵卒死者大半,摘自《三国志·吴志·孙亮传》。

253年,嘉平五年,癸酉年,四月,新城大疫,死者大半,摘自《宋书·五行志》。

273年,泰始九年,癸巳年,吴疫,三年内仅京都死者竟达十万,摘自《宋书·五行志》。

275年,咸宁元年,乙未年,十一月,大疫,京都死者十万人,摘自《宋书·五行志》。

322年,永昌元年,壬午年,十一月,大疫,死者十有二三,河朔亦同,摘自《宋书·五行志》。

376年,太元元年,丙子年,冬,大疫,延至明年五月,多绝户者,摘自《宋书·五行志》。

380年,太元五年,庚辰年,五月,自冬大疫,至于此夏,多绝户者,摘自《宋书·五行志》。

397年,隆安元年,丁酉年,八月,北魏大疫,人与马牛死者十有五六,摘自《北史·魏本纪》。

423年,宋景平元年,癸亥年,魏,士众大疫,死者十有二三,摘自《北史·魏本纪》。

468年,魏皇兴二年,戊申年,十月,豫州疫,民死十四五万,摘自《魏书·灵徵志》。

510年,魏永平三年,庚寅年,四月,平阳郡的禽昌和襄陵二县大疫,死二千七百三十人,摘自《魏书·世宗宣武帝纪》。

598年,隋开皇十八年,戊午年,九月,汉王谅师遇疾疫而旋,死者十八九,摘自《隋书·高帝纪》

612年,隋大业八年,壬申年,大旱疫,人多死,山东尤甚,摘自《北史·隋本纪》。

682年,唐永淳元年,壬午年,加以疾疫,自陕至洛,死者不可胜数。死者枕籍于路,摘自《旧唐书·五行志》、《旧唐书·高宗纪》。

687年,唐垂拱三年,丁亥年,是春自京师至山东疾疫,民死者众,摘自《旧唐书·中宗纪》。

707年,唐景龙元年,丁未年,夏,自京师至山东、河北疫死者千数,摘自《新唐书·五行志》。

762年,唐宝应元年,壬寅年,江东大疫,死者过半,摘自《新唐书·五行志》。

763 年,唐广德元年,癸卯年,江东大疫,死者过半,摘自《旧唐书·代宗纪》。

789年,唐贞元五年,己巳年,是夏淮南浙东西福建等道旱,井泉多涸,人渴乏,疫死者众,摘自《旧唐书·德宗纪》。

806年,唐元和元年,丙戌年,夏,浙东大疫,死者大半,摘自《新唐书·五行志》。

880年,唐广明元年,庚子年,春末,贼在信州疫疠,其徒多丧。赋众疫疠,摘自《旧唐书·僖宗纪》。

880年,唐大顺二年,辛亥年,春,淮南大饥,军中疫疠,死者十三四,摘自《旧唐书·昭宗纪》。

1127年,南宋建炎元年,丁未年,三月,金人围汴京,城中疫死者几半,摘自《宋史·五行志》。

1131年,南宋绍兴元年,辛亥年,六月,浙西大疫,平江府以北,流尸无算,摘自《宋史·五行志》。

1132年,南宋绍兴二年,壬子年,春,涪州疫,死数千人,会稽时行痢疾,摘自《宋史·五行志》、《续名医类案·痢类》。

1161年,金正隆六年,辛巳年,诸道工匠至京师,疫死者不可胜数,天下骚然,摘自《金史·完颜匡传》。
1164年,南宋隆兴二年,甲申年,冬淮甸流民二三十万,避乱江南,结草舍遍山谷,暴露冻绥,疫死者半,仅有还者亦死。是岁浙之铠饥民疫者尤众,摘自《宋史·五行志》。
1181年,南宋淳熙八年,辛丑年,行都大疫,禁旅多死。宁国府民疫,死者尤众,摘自《宋史·五行志》。
1191年,南宋绍熙二年,辛亥年,涪州疫,死数千人,摘自《宋史·五行志》。
1209年,宋嘉定二年,己巳年,夏,都民疫,死去甚众,淮民流江南者,饥与暑并,多疫死,摘自《宋史·五行志》。
1210年,南宋嘉定三年,庚午年,四月,都民多疫死,摘自《宋史·五行志》。
1276年,南宋德佑二年,丙子年,数月间城中疫气薰蒸,人之病死者,不可以数计,摘自1297年,元大德元年,丁酉年,八月,真定、顺德、河间旱疫;河间之乐寿、交河疫死六千五百余人。(十二月)般阳路饥疫,兵多死于瘴疠,摘自《元史·成宗本纪》、《新元史·史耀传》。
1308年,元至大元年,戊申年,春,绍兴、庆元、台州疫死者二万六千余人,摘自《元史·五行志》。
1331年,元至顺二年,辛未年,疫疠死者十九,摘自《元史·文宗本纪》。
1332年,元至顺三年,壬申年,宜山县饥疫,死者众,摘自《元史·文宗本纪》。
1408年,明永乐六年,戊子年,正月,江西建昌、抚州、福建建宁、邵武,自去年至是月,疫死者七万八千四百余人,摘自《明史·五行志》。
1410年,明永乐八年,庚寅年,登州、临海诸州县自正月至六月,疫死者六千余人,摘自《明史·五行志》。
1413年,明永乐十一年,癸巳年,六月,湖州三县疫;七月,宁波五县疫;邵武大疫,绝死者万二千户,摘自《明史·五行志》
1444年,明正统九年,甲子年,冬,绍兴、宁波、台州瘟疫大作;及明年死者三万余人,摘自《明史·五行志》。
1456年,明景泰七年,丙子年,五月,桂林疫,死者二万余人,摘自《明史·五行志》。
1475年,明成化十一年,乙未年,八月,福建大疫,延及江西,死者无算,摘自《明史·五行志》。
1485年,明成化二十一年,乙巳年,新野疫疠大作,死者无虚日,摘自《名医类案·瘟疫》。
1493年,明弘治六年,癸丑年,吴中大疫,常熟尤甚,多阖门死,摘自《都公谭纂》。
1506年,明正德元年,丙寅年,六月,湖广、平溪、清凉、镇远、偏桥、四卫大疫,死者甚众,靖州诸处自七月至十二月大疫,建宁、邵武自八月始亦大疫,摘自《明史·五行志》。
1523年,明嘉靖二年,癸未年,七月,南京大疫,军民死者甚众,摘自《明史·五行志》。
1525年,明嘉靖四年,乙酉年,九月,山东疫,死者四千一百二十八人,摘自《明史·五行志》。
1530年,明嘉靖九年,庚寅年,痘灾盛行,死者过半,摘自《痘症理辨·序》。
1534年,明嘉靖十三年,甲午年,春,痘毒流行,死者十有八九,摘自《疫症集说》。
1582年,明万历十年,壬午年,四月,京师疫,霸州、文安、大城、保安,患大头瘟症,死者枕籍,摘自《明史·五行志》、《顺天府志·祥异》。
1586年,明万历十四年,丙戌年,大梁瘟疫大作,甚至灭门,摘自《万病回春》。
1622年,明天启二年,壬戌年,(时行疫痢)夏末秋初,沿门阖境患此,病势极为危迫,摘自《先醒斋笔记·痢门》。
1681年,清康熙二十年,辛酉年,晋宁疫,人牛多毙;曲阳大疫,余姚痘疫盛行,摘自《清史稿·灾异志》、《学箕初稿·天花仁术序》。
1703年,清康熙四十二年,癸未年,春,琼州、灵州大疫;五月,景州大疫,人死无算;六月,曲阜大疫,东昌疫,巨野大疫;八月,文登大疫,民死几半,摘自《清史稿·灾异志》。
1704年,清康熙四十三年,甲申年,春,南乐疫,河间大疫,块献县大疫,人死无算;六月荷泽疫;秋,章邱、东昌、青州大疫,福山瘟疫,人死无算,昌乐疫;羌州宁海、潍县大疫,摘自《清史稿·灾异志》。
1723年,清雍正元年,癸卯年,秋,平乡大疫,死者无算,摘自《清史稿·灾异志》。
1727年,清雍正五年,丁未年,夏,揭扬、海阳大疫;秋,澄海大疫,死者无算;冬,汉阳疫,黄冈大疫,钟祥、榆明疫,摘自《清史稿·灾异志》。
1732年,清雍正十年,壬子年,崑山大疫,死者数千人;夏,会城疫,摘自《洄溪医案·瘟疫》。
1733年,清雍正十一年,癸丑年,镇洋大疫,死者无算;昆山疫;上海、宝山大疫,摘自《清史稿·灾异志》。
1786年,清乾隆五十一年,丙午年,春,泰州、通州、合肥、赣榆、武进、苏州大疫;夏,日照、范县、莘县、莒州大疫,死者不可计数;昌乐疫,东光大疫,摘自《清史稿·灾异志》。

1821年,清道光元年,辛巳年,三月,任邱大疫;六月,冠县、武城、范县大疫,巨野疫,登州府属大疫,死者无算;七月,东光、元氏、新乐、通州、济南大疫,死者无算,东阿、武定、滕县、济宁州大疫;八月,乐亭大疫,青县时疫大作,至八月始止,死者不可胜计;清苑、定州瘟疫流行,病毙无数;滦州、元氏、内邱、唐山、蠡县、望都大疫,临榆疫,南官、曲阳、武强、平乡大疫;九月,日照、沂水大疫,摘自《清史稿·灾异志》。

1832年,清道光十二年,壬辰年,三月,武昌、咸宁、潜江大疫;四月,蓬莱疫;五月,黄陂、汉阳、宜都、石都大疫,死者无算;崇阳大疫;监利疫,松滋大疫;八月,应城、黄梅、公安大疫,摘自《清史稿·灾异志》。

1846年,清道光二十六年,丙午年,夏,暑风甚剧,时疫大作,俱兼喉痛,亡者接踵,摘自《冷庐医话》。
咸丰-同治年间,皖南大疫, 主要原因是清军和太平军在皖南一带拉锯作战,百姓大量死亡,尸体未能及时处理,爆发了包括伤寒、痢疾以及古典型霍乱等多种疾病。

同治元年(1862年),徽州又遭受严重的霍乱侵袭,使徽州人口大量死亡,民国《歙县志》卷3《武备志·兵事》记载:「国藩于上年(咸丰十年)六月驻师祁门,敌军亦悉锐来攻,徽州蹂躏不堪,村舍焚烧殆尽,至是战祸稍纾,斯时徽民不死于兵刃,即死于饥与疫,孑遗亦无几。」

1910年11月9日,鼠疫由沙俄经中东铁路传至满洲里再传入哈尔滨,随后一场大瘟疫席卷整个东北,波及河北山东等地,一时之间震动了已经快要面临倒塌的大清王朝。

民国档案记载,河北保康等三县关于当地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至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间十年瘟疫疫情的记载,其凄惨之状触目惊心,可见一斑。

转载自《历史那玩艺》微信公众号

中国历史记载不会骗人,这么多瘟疫历史没有出现中医学治疗瘟疫的任何记录,完全等同于中医学不存在一样,说中医学对传染病有效,历史都不会答应。

11
发表于 2022-9-10 11:28:41 | 只看该作者
一往情深 发表于 2022-9-10 10:28
在新冠战疫中,中医药就起到关键的作用,你对此视而不见,只能说明先生缺乏最基本的专业素养。

...
对于此我有完全相反的看法,中医学自古以来就对病毒性传染病细菌性传染病是束手无策的,……我反对在新冠战疫中中医药就起到关键的作用……

先生的反对,纯粹就是从主观思维定势出发的简单推论,可以扯上千年的历史却对眼前的事实视若无睹,这就是说你不专业的地方。

我认为中医药在新冠战疫尤其是初期起了关键的作用,完全是在那时的公开信息基础上通过求是得出的结论,两年多前就在论坛发表过: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5187&extra=

先生这类帖子和几个老红军们的帖子立场观点虽然明显对立,但思维方式其实却出奇地高度一致:就是完全不需要客观事实依据,所以什么时候都可以随时发出,说缺乏专业素养就是这个意思,而缺乏专业素养的观点基本上是没有价值的,……


10
发表于 2022-9-10 10:28:10 | 只看该作者
萧铁 发表于 2022-9-10 08:53
1. 拿二千年前古人的医学和现代医学比较,一方面应该为古人在不具备现代技术和由此而来的知识的条件下,能 ...




在新冠战疫中,中医药就起到关键的作用,你对此视而不见,只能说明先生缺乏最基本的专业素养。


~~~~~~~~~~~~~~~~~~~~~~~~~~~~~~~~~~~~~~~~~~~~~~~~~~~~~~~~~~~~~~~


对于此我有完全相反的看法,中医学自古以来就对病毒性传染病细菌性传染病是束手无策的,包括扁鹊华佗张仲景叶天士孙思邈在内。查一查中国抗疫的历史对于瘟疫的记录从来就是寥寥数语基本格式就是:某年某月某地大疫,死人无算十去六七。1910年东北鼠疫是在伍连德带领下有史以来中国扑灭的第一场瘟疫,非典和新冠是1910年之后新中国经历的最大的两场瘟疫,作为传统中医包括第一届国医大师以及国医大师的徒子徒孙在此之前都没有经历过任何一种传染病的治疗经验,我反对在新冠战疫中中医药就起到关键的作用。纯中药方剂治疗细菌性传染病以及病毒性传染病纯属无中生有、闭门造车、自说自话。如同针刺麻醉是传统中医集体参与的学术谎言,是产生学术腐败的温床。这些伪学术在理论上喊叫得震天响,临床上却水波不惊,除了满足伪专家们纸上谈兵夸夸其谈攫取不当利益外毫无用处。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20日在广州出席第十八届国际络病学大会时表示:截至目前,没有一款药物被证实对新冠肺炎有预防作用。这其实已经完全否定中医药在新冠疫情中的作用。








9
发表于 2022-9-10 09:14:06 | 只看该作者
萧铁 发表于 2022-9-10 08:53
1. 拿二千年前古人的医学和现代医学比较,一方面应该为古人在不具备现代技术和由此而来的知识的条件下,能 ...

中医如果不与时俱进,改造中医理论使之与现代常识衔接互补,就只能像这帖子那样抱团取暖了。

~~~~~~~~~~~~~~~~~~~~~~~~~~~~~~~~~~~~~~~~~~~~~~~~~

中医理论是无法改造的,就如同碌碌碾盘马车轿子活字印刷,只能是全部淘汰它们。例如中医脉学、经络理论、精气理论、脏腑理论等都是建立在主观臆想基础之上的伪科学理论,其出发点就是错误的,我们能够做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废除这些伪科学理论对于国人思想的束缚,废除这些伪科学理论对于广大中医药大学生的误导。
8
发表于 2022-9-10 08:53:45 | 只看该作者
1. 拿二千年前古人的医学和现代医学比较,一方面应该为古人在不具备现代技术和由此而来的知识的条件下,能作出突破环境制约的洞见和至今仍有效用的知识积累,这是真正的智慧,值得国人自豪和珍惜。但另一方面,现代技术知识早已超越古人的认识水平,如果还以为内经伤寒代表千古不易的真理,那就只会固步自封,甚至走向反面。

2. 说中西医的主要分别是所谓整体与非整体的分别并不准确。比较恰当、准确的说,传统中医和现代医学的主要差别在于宏观与微观的差别。传统中医限于技术条件,只能停留在以思辨为手段的宏观基础、即功能归类上;现代医学也有整体、系统观念,而且是建立在微观实证的基础上。中医如果不与时俱进,改造中医理论使之与现代常识衔接互补,就只能像这帖子那样抱团取暖了。



7
发表于 2022-9-9 21:08:04 | 只看该作者
悉尼张有和 发表于 2022-8-29 04:46
西医是一个以理化数为主要方法的医学诊疗体系,放之五洲行而有效(部分病痛)。中国学用西医是科 ...

赞同张先生的观点!
6
发表于 2022-8-29 12:46: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悉尼张有和 于 2022-8-29 06:35 编辑

         西医是一个以理化数为主要方法的医学诊疗体系,放之五洲行而有效(部分病痛)。中国学用西医是科技取长,基督教传入才是文化入侵。
      中医辨证论治,是整体与局部兼顾的立体诊治体系,是现代意义上的整体和个体医学,在临床实践和学术上(是西医的盲区),已经领先二千多年 ,今后仍然领先。
       很多中医没搞清,盲目自悲。
       中医与西医都是医疗科技,全世界均可甪。中医如果是文化,就不会让西方人治疗有效。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5
 楼主| 发表于 2022-8-24 18:44:15 | 只看该作者
中国人是被西医洗脑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19 03:02 , Processed in 0.06566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