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千秋雪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茯苓丸,肩周炎神方及其原理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14-8-13 18:07:54 | 只看该作者
萧铁 发表于 2014-8-13 14:58
这个案例比较合乎逻辑的解释是肩关节活动不灵源于“痰湿”积聚在关节周围;而茯苓半夏一方面燥湿(其结果是 ...

老萧,说不定这个方如果没了芒硝,就没这个效果了。

点评

嗯,好吧,希望国家有个中医药实验室请几只小白鼠帮忙解决这个芒硝的秘密。 不过,在秘密未解开之前,我认为关节周围的“痰湿”一与脂肪无关,二与消化道的排泄功能无关,将“痰湿”与这两者扯在一起看不出有什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8-14 14:19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4-8-14 14:19:42 | 只看该作者
何九公 发表于 2014-8-13 18:07
老萧,说不定这个方如果没了芒硝,就没这个效果了。

嗯,好吧,希望国家有个中医药实验室请几只小白鼠帮忙解决这个芒硝的秘密。

不过,在秘密未解开之前,我认为关节周围的“痰湿”一与脂肪无关,二与消化道的排泄功能无关,将“痰湿”与这两者扯在一起看不出有什么根据。不错,古人在治痰茯苓丸里有用“风化朴硝”,像这个医案所述,用芒硝在此患者身上已经引起腹泻,无论从医理药理都说不过去,我们应该提倡理性质疑的精神,中医才能不断进步。

点评

这个确实难说,有些概念比较模糊,中医本来有肥人多痰湿的说法,当具体到这个痰湿用现代医学术语来解读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时,国家好象也没定论,水液潴留、过高的血脂、胆固醇、尿酸等都可以套上。 人体物质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8-14 17:44
13
发表于 2014-8-14 17:44:39 | 只看该作者
萧铁 发表于 2014-8-14 14:19
嗯,好吧,希望国家有个中医药实验室请几只小白鼠帮忙解决这个芒硝的秘密。

不过,在秘密未解开之前, ...

这个确实难说,有些概念比较模糊,中医本来有肥人多痰湿的说法,当具体到这个痰湿用现代医学术语来解读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时,国家好象也没定论,水液潴留、过高的血脂、胆固醇、尿酸等都可以套上。

人体物质的代谢,就呼吸、汗解、大小便这几个途径了,一般来说治病肯定要考虑病位与那个排泄途径最近、关系最直接,以汗解从皮肤而出,通过周折从二便解也是可以的。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14
发表于 2014-8-14 22:31:40 | 只看该作者
萧铁 发表于 2014-8-14 14:19
嗯,好吧,希望国家有个中医药实验室请几只小白鼠帮忙解决这个芒硝的秘密。

不过,在秘密未解开之前, ...

有些机理没明白以前,以疗效为标准是最好的办法,虽不是唯一。
15
发表于 2014-8-15 06:32:29 | 只看该作者
是呀,“以疗效为标准”,上面几位难道觉得有腹泻比没有腹泻疗效要好?如果不是,希望下次见到同样症状,有人会尝试去掉芒硝,看看茯苓丸方是否因此效力大减。
16
发表于 2014-8-15 08:06:42 | 只看该作者
奔月 发表于 2014-8-14 22:31
有些机理没明白以前,以疗效为标准是最好的办法,虽不是唯一。

赞同!
17
发表于 2014-8-16 16:22:44 | 只看该作者
芒硝: 性味和功用 本品味咸、微苦,性寒。归胃、大肠经。功能泻下、清热、软坚。主治热积便秘、腹满胀痛、癥瘕积聚、痈肿、目赤、口疮、丹毒等。

1.泻下软坚,用于实热积滞,大便燥结,谵语发狂等证,常与大黄相须为用,如大承气汤、调胃承气汤。

2.清热消肿,用于咽痛、口疮、目赤及痈疮肿痛。治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可与硼砂、冰片、朱砂同用,制成散剂外用,如冰硼散,或以芒硝置西瓜中制成的西瓜霜外用;治目赤肿痛,可用芒硝置豆腐l化水或用玄胡粉配制眼药水,外用点眼;治乳痈初起,乳汁不通,结块红肿,尚未化脓者,以芒硝用纱布包裹外敷;治肠痈初起,可与大黄、大蒜同用,捣烂外敷;治痔疥肿痛,可单用本品煎汤外洗。

3.滑痰热,治疗痰热之咳嗽、臂痛、癫狂等证。若痰热蕴肺,以其配伍黄芩、青黛、瓜蒌仁等。若痰热阻络,两臂疼痛或四肢浮肿者,则与半夏、茯苓、枳壳配伍,即茯苓丸。芒硝也可用于痰热蒙蔽心窍之血狂证,单用朴硝代盐加入蔬菜中食之。

4.治阑尾周围脓肿。芒硝10g,冰片1g,混匀,研细末储瓶备用。用时取粉撒于纱布中央,外敷患处,2天更换1次。治疗15例止痛效果良好   

5.治鸡眼。芒硝少许,加少许水便成结晶状。鸡眼患处经处理角化部分后,用一带孔胶布贴患处,暴露鸡眼处敷以芒硝,外用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治疗54例,愈52例。

6.用于回奶

取芒硝2.00克(炎热季节用300克),用纱布包裹,分置于二侧乳房上,用胸带固定,经24小时(天热12小时)取下。如1次未见效,可继续敷1~2次。用于退乳33例,用药2天后退乳者占85,其余均于用药3天后退乳。但产后乳房未胀,用皮硝作预防性退乳,完全无效。  

此外,芒硝尚可退乳及治疗胆石症腹痛便秘。

点评

大光明云先生可否把信息来源、尤其是第三条的出处列出?。 我也查了一下。以下摘自2010版《中国药典》芒硝条: 这与楼上所说性味功用相若。不过,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归经只提胃和大肠,没讲归肺经;二是虽提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8-16 21:02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18
发表于 2014-8-16 18:54:08 | 只看该作者
很好,也间接的回答了一些问题
19
发表于 2014-8-16 21:02:25 | 只看该作者
大光明云 发表于 2014-8-16 16:22
芒硝: 性味和功用 本品味咸、微苦,性寒。归胃、大肠经。功能泻下、清热、软坚。主治热积便秘、腹满胀痛 ...

大光明云先生可否把信息来源、尤其是第三条的出处列出?。

我也查了一下。以下摘自2010版《中国药典》芒硝条:
【性味与归经】 咸、苦,寒。归胃、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 泻下通便,润燥软坚,清火消肿。用于实热积滞,腹满胀痛,大便燥结,肠痈肿痛;外治乳痈,痔疮肿痛。

这与楼上所说性味功用相若。不过,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归经只提胃和大肠,没讲归肺经;二是虽提到“软坚”,但基本上是指燥屎,并没提“癥瘕积聚”。而后面讲乳痈肿痛等是外用。

楼上第三条关于痰热具体提到三点,第一点是“痰热蕴肺”,看上去清肺之痰热后面所列几个药应该是主力,芒硝连佐使之功有没有都值得怀疑。临床上确有攻下后把大肠积热清除后,肺热自解的现象,所以中医说肺与大肠相表里。但这与直接作用于肺之痰热是两回事。既然芒硝本身没有说归肺经,说芒硝有清肺之痰热的作用,逻辑上并不自洽。

第二点关于两臂疼痛用茯苓丸,这里有个疑问:究竟是因芒硝确有此功能还是因为古方说此方可治此证因而列入?所以我特别想知道此条的出处。

另外,我再查了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陶御风(已退休)的《临证本草》,里面讲芒硝的临证应用只讲两点:一是泻下通便,二是外用清热消肿。特别有意思的是,里面还有一条信息:
痰饮臂痛治中脘停伏痰饮,致臂痛不能举,左右时复转移,半夏2两,风化硝1两。为末,生姜自然汁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克,生姜汤送下。此经验见载于《医学入门》卷5半硝丸。
【陶评】此乃求本之治。风化硝,玄明粉之别名,乃芒硝经风化而成。半夏、风化硝化痰逐饮,不使痰饮阻滞经络,則臂痛可愈。

茯苓丸也许是从半硝丸而来?是芒硝本身的作用?还是芒硝加半夏起了某种化学反应?还是 ... 可惜大家似乎都没兴趣去深究。如果现代中医人都只满足于经验的重复,恐怕就很难在现代社会竖立起专业的形象。

点评

芒硝味咸者,散结也; 性寒者,治热也; 微苦者,泄也; 就其性味来讲,他针对的是,热,燥之痰症; 第三条: 痰热蕴肺,当指燥热之痰, 因此才有针对癫狂的痰热治疗; 对于两臂疼痛也有个前提是,痰热阻络,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8-17 09:04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0
发表于 2014-8-17 00:09:03 | 只看该作者
《指迷》茯苓丸治疗痰凝湿阻之肩凝,我从八十年代初读先师刘炳凡主编之《湖南省老中医医案·谭日强医案》时学习到其治疗的实际案例,此后的几十年临床实践中,凡属形体偏胖或久治不愈的患者,率先以之为主,随证:或合方或加味,每获良效,确为良方。楼主此文,可师可法,可圈可点!

点评

先生每获良效我相信,是不是因为芒硝的作用不好说。  发表于 2014-8-17 21:42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17 05:16 , Processed in 0.050756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