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336|回复: 2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再说“证”才是中医施治的对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3-11-28 17:23: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再说“证”才是中医施治的对象
“中医是辩证论治的”与“证才是中医施治的对象”,本来是同义语的反复。或者说这两句话完全是一个意思。然而,说中医是辩证论治的,似乎毫无异议。说“证才是中医施治的对象”,就有本来很聪明的人不明白了。看来,让人们理解一个稍微复杂的问题,真不容易。然而又有人反对多说——文字太长。但我还是不得不多说几句。
为了把这个本来不应该如此费力问题说清楚,我把原话再换一个字。或者前一句话改作“中医是辩证‘施’治的”,或者后一句话改作“证才是中医‘论’治的对象”。这样应该更清楚了。
中医是辩证论治的,证不就是中医论治的对象吗!都用“施”字也一样。
如果还不明白,只好再举一句“治”人的话。比如:
“我们是找肖红治他的。”于是“肖红”自然是你们要治的对象。
上面这句话和“我们是找五零散治肖红的”不一样。虽然肖红都是被治的对象,前一句治肖红的是“我们”,后一句治肖红的是五零散——或者再加上我们。
这不是在说笑话。学术界“治”人,就是围攻或围剿,有时简直是起哄。我多次被许多有权有势的人围攻或围剿。须知,有权势者也会施展上海滩上的瘪三儿或天津卫的小玩儿闹儿那一套,置你于死地,幸好都冲出来了。现在是退却到乡下。如果不再作声,他们也许会忘记我——但也说不定。
好!既然有点重出江湖,就再说几句。
我是主张中医辩证论治特色说的。这个主张至少一半人不会反对。可是我说:
“‘证’才是中医论治或施治的对象”,就同时遭到两方面的反对。
敏感的卫道士们说:这不等于说中医不辨病论治吗?或者说中医没有病的概念吗?他们很恼火。
中医是否辨病?怎样辨病?辨出病来是否就足以施治?中医的病的概念是什么概念?什么是证?什么叫辩证论治?什么叫辨病论治?我在这两天连续发出的几个帖子中都说清了。若还不明白,我只好不再作声,因为再说也没有用。而且说得不能再明白了。
问题是,比较激进的人又从另一个方面反对我。他们不承认辩证论治是中医的特色,即便是特色也是一个BUG特色。于是我在为BUG辩护,岂不可恨。
更有人提出中医论治的最高层次,应该是一病只用一药或一方。我当然希望能这样,但中医不可能也不必要这样。西医早已这样做了,至少中医没有必要再从头这样做。假如不想结合——即永远不兼融西医的思维方式——立足于形态和功能关系,通过分析的实验研究找出系统的因果关系,更不必要这样做。假如想结合,也没有必要再重复西医已经走过的路,兼融其结果就是了。
我不是一个很中庸的人,这次站在中庸的立场上,还是不好做人。看来我们这个圈子中,真是不好做人。
最后,我个人的一切都是无所谓的,眼下我希望的是:无论诸位持何种观点或立场,恳请您耐心地读一下我的帖子,特别是最近发出的帖子。因为这是我几乎一生的心血,漠视它们比粗暴地批评他们更使我寒心。因为我感到,漠视的背后实际上是读不懂,因而不感兴趣。有谁肯花功夫和金钱把上个世纪60年代,讨论辩证论治和辨病论治的文章都找出来,仔细进行过研究吗?有谁仔细看过近年关于“证”实质研究的绝大多数反思文章吗?有谁几乎花了一生的心血,几乎无时无刻不在想为什么中医要辩证论治,西医要辨病论治吗?出手就是几千字,何尝容易!在我的研究生涯中,得到的经费支持总共只有几千元,而我因此花费和耽误的收入应该有几十万元。付出这样的代价,只是为了一个学者的良心。
2
发表于 2003-11-30 12:35:39 | 只看该作者

再说“证”才是中医施治的对象

说“证才是中医施治的对象”,就有本来很聪明的人不明白了。  怎么会这样呢,离开证我们临床治什么呢?不过,施治似乎没有很好地把中医临床之治反应出来,治必须“论”,才能入扣。现在中医辨证问题最大,象肖先生这样多多关注很有利。
3
发表于 2003-12-1 15:36:23 | 只看该作者

再说“证”才是中医施治的对象

[这个贴子最后由三七生在 2003/12/01 03:39pm 第 1 次编辑]

     实际上辨病论治其实是无法普遍推广的,为什么辨病的结果会大多数疾病病因不明?病因不明如何施治?为什么病因不明的疾病会被辨证论治的高手轻易解决(如胡希恕、范中林)?究竟是哪个包括哪个不是显而易见的吗?还有什么可争论的必要呢?当然,千万不要把那些错误的辨证拿来说事,因为那些既然是错误,本身就是毫无价值的东西。除了作为反面教材是没有任何正面意义的,即使那些错误现在仍在大张旗鼓地进行着。
4
发表于 2003-12-1 17:52:27 | 只看该作者

再说“证”才是中医施治的对象

   肖红 前辈是这个坛上最让我感动的一位,并且敬佩。
   这不仅仅是因为现在的真学者太少了。应该说就是因为这种执着的精神吧,这点永远都是我等晚辈需要学习的。我注意到 肖前辈发帖的时间有时是在午夜或凌晨,并且对我这个才来的晚辈是有问必答。
    但这里面毕竟有个看问题的角度与立场的问题。中医里面有很多问题是要体会、体悟或叫“体知”、“体认”的,并不是仅仅靠理论澄清就能达成共识的。对同一个概念,仅在意识里、理论里作的定义、规范,与在实践中“体认”到的综合结论汇成的概念,彼此言说的时候,其中的内涵是很难一致的。
    对概念的理解都不一致,下一步自然就更难谈了。比如“证”与“病”,“辨证”与“辨病”在一个中医临床家与一个理论家来讲,其所指是很难完全一致的。
    我们可以指责中医概念的模糊性,可以认为临床者的理论体系不严密,甚至说他们的理论素养太差。但有一点必须要尊重的是:临床者所言之词,是包含了他们确实“体知”到的、难以言传的内涵。因为这是事实。
    想一下在目前这一些理论未产生之前中医是怎样传承的?
    在我们有了统编教材、有了统一的教育模式、有了比较统一的概念之后又是个什么结果?
    晚辈就是被统一的模式教出来的,这些东西一接触实践,指导不上去。
    稍微有点体会的是:还是得对古人的经验总结、思维方式有点“体悟”,有了这个,实践上能用得上。所以目标和兴趣的重点自然就偏到“思求经旨”上去了。不认为首先解决现代“中医学”概念的问题是个大问题了。
    晚辈的理解是,大家所指病也好、证也好、或是很多其他的具体概念或过程,真正的中医方式可浑然天成把它们融为一体,不必强说出个一二三来。需要分的是在什么具体情况下判断出谁是主要矛盾、谁该首先解决。
    所以,晚辈以为 肖前辈的研究最应该给当前的“学术”界、“科研”界权威们看,他们也很应该看,因为他们引导教育的方向。但事实难免会令人遗憾的——他们有谁会来这里呢。
    在这个论坛上,前辈的文章逐渐没有更多的人参予讨论,我想这个前辈应该能理解。这仅仅是因为大家的主要目标不同。虽说同是为了中医,但这里的人更多的是想致力于中医的实践,而先生的文章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并不是太直接。
    这是晚辈的一点浅见。
   仅以此表示晚辈对 肖前辈的敬意,浅陋与不当之处,前辈可一笑了之。
5
发表于 2003-12-1 21:25:21 | 只看该作者

再说“证”才是中医施治的对象

肖红先生可以把帖子写得短一点,分解开来,象先生这样高水平的帖子,我想看贴回贴的肯定成倍增长。
6
发表于 2003-12-2 19:48:41 | 只看该作者

再说“证”才是中医施治的对象

到让我想起了干祖望老先生的一句话:我们这些老家伙从来没用过“辩证论治”这个词,临床上却游刃有余,现在是“辩证论证”叫的振天响,却不会看病了。
7
发表于 2003-12-2 20:19:49 | 只看该作者

再说“证”才是中医施治的对象

加上几个字更确切,即“一般,证是中医施治的直接对象”,有时候证是多种病的代称,有时候,病是多种证的代称,有时候,证也是多个子证的概称
没有病就没有证,没有症、征就没有证,没有症、征就没有病。
以上病、征、证、症的概念仅限于中医范畴。
8
发表于 2003-12-3 09:22:02 | 只看该作者

再说“证”才是中医施治的对象

“中医是辩证论治的”,辩证论治是离不开经络学说的指导,因为:“经络者,所以决死生,调虚实,处百病,不可不通。”,“医者不明经络,犹人夜行无烛。”肖先生您是医家名人,我希望您今后多多用经络来解释病理病因。
9
发表于 2003-12-3 09:35:00 | 只看该作者

再说“证”才是中医施治的对象

下面引用由张天宇2003/12/03 09:22am 发表的内容:
“中医是辩证论治的”,辩证论治是离不开经络学说的指导,因为:“经络者,所以决死生,调虚实,处百病,不可不通。”,“医者不明经络,犹人夜行无烛。”肖先生您是医家名人,我希望您今后多多用经络来解释病理 ...
我认为张君务实就务实在这里::“经络者,所以决死生,调虚实,处百病,不可不通。”
虽说话不多,但比起那些虚无飘渺的空谈不知要强过多少倍。
10
发表于 2003-12-3 13:17:30 | 只看该作者

再说“证”才是中医施治的对象

[这个贴子最后由caoxibai在 2003/12/03 02:05pm 第 2 次编辑]

   《再说“证”才是中医施治的对象 》,是肖大师的又一篇喻世名言,他喋喋不休地,再三再四地鼓吹“证”才是中医施治的对象 ,无非是为了强调说中医就会辨证论治,根本不懂得“辨病”;只有西医才会治“病”,而中医只会治“证”。如果一个中医不会“辨证论治”,那他就什么也不是了,毫无价值了。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众所周知,中医素来讲究“治病求本”,不但要治病,还要从根本上消除致病的因素。证,只是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情况下的特殊表现,我们治疗证,就是为了治疗病。这好比建筑师垒墙,垒墙只是建筑房屋的一个过程,或一个方面,并不是建筑工程的全部或根本目的。当然,有时问题比较简单,只是为了垒起一面墙的情况也是有的,但绝不能因此就说建筑师就只会垒墙,或说建筑的所有目的就只是为了垒墙。中医施治的对象是病人,是病人所患的疾病,而决不应只是“证”。说“证”才是中医施治的对象,不是糊涂,就是过于偏激!而这对于正确的认识和评价中医是非常有害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3 13:33 , Processed in 0.18357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