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9073|回复: 12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方应用的误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12-17 15:16: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南京陈斌在 2005/12/30 07:42pm 第 2 次编辑]

下面引文为十多年前应邀在某院介绍家学时的临场即时发言的提纲。因时间关系,未对具体内容进行补充,如对具体内容及史料需要讨论,以跟帖形式完成即可。只是最近我可能不在,不能及时回帖,望见谅。
仲景之学,由于其理论完备、方法实用,为历代医家所景仰。习《伤寒》、《金匮》者,代不乏人,遂形成经方派。
经方派主要代表人物由于其法简效宏,在中国医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历代真正善于运用经方者,却又风毛麟角。因此,经方派在中医发展长河中,特别在近代,并不占据中医主流。
近现代在中医与西医的生死相搏中,由于经方派在疗效上的出色成就,始引起人们的重视。
经方派内虽也分支甚众,但派内有句公认行话,叫有是证,用是药。实为临床心得之谈。因为经方在药证相对时,确有效如桴鼓的效果。
既然如此,为什么经方派始终又不能占据中医的主流呢?
这是因为,
首先,从理论上讲,经方派各家对六经的认识各有各的体系。理论的的高下,决定了临床效果上的高下。
其次,从理解上讲,经方派各家对证的归纳,各家亦有很大的不同。何证何方何药,也有高下之分;
第三,从实践上讲,由于地道药材的变化,对于方中涉及的具体药物的处理,各家自有心得,在疗效上亦有很大的差别。
第四、就当前中西医结合形式下的情况来看,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由于全国教材的高度统一,处于应对考试的方便,授课老师只能照本宣科 ,少有结合自己家学授课的。因此,水平固定在教材的水平上。
2、由于四年时间的局限,学生对证的理解不出于常规教材对证的归纳,而对仲景之说独有的证治体系则无时间了解,即使了解,为了应对考试,也只能选择性的舍此从彼。
从目前你们委托我帮带的学生情况为看,出现的主要问题在于:
1、没有基本功。不要说对条文脱口而出,就是告诉他第几条,他还得在书上找半天。
2、对仲景证治体系基本没有了解。这样的结局,使得所谓的“有是证、用是药”,变为“有是症,用是药”。
===========================================================================
以下的我不再录了。因为与标题无关。
谈起这个话题,是因为陈赋版主说他是以经方治病。但他的运用法则,则令我看了胆寒。
我要说的是,在应用经方时,如果把“有是证、用是药”,变为“有是症,用是药”。那就成为所谓的执死方,治活病。一个活拨拨的经方,病人吃了轻则无效,重则医疗事故横生。要知道,经方之险,是远为后世方所不及的。
换句话说,经方有其独特的、独立的、与当代学校教材证候体系并不吻合的证候体系。而每个证都不是孤立的,都是整个仲师之学理论体系中的一个环。而贯穿各环的,只有个理字。虽是一个理字,却包涵着中国五千年文化的精蕴。你始终不能理解什么叫以平为期,我推测与你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有关。但你用这样一种观念做指导,用中药去杀病,这样的做法,以
我的经验看,不如说是在杀人。好在据我观察,你并不是临床医生,阿弥陀佛。
我猜测,你可能也是学有渊源。而且极有可能是来源于东瀛之学。近代日本人在伤寒论上研究上,运用了现代化的手段,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给仲景之学带来了致命硬伤。我说中西医结合的结果只能是造就一匹只有十多年生命力的骡子,毁的却是一座长城,指的就是这个事,它可能掠夺性的获利一时,但它会完全彻底的毁了中医。这种办法,放弃了仲景之学的真谛,而从皮毛入手,用不成熟的、上上个世纪的、到现在已经引起重大反思的理论强行解释具有数千年实践的东西,最终演化为“有是症,用是药”的结局,是经方派发展中的一个巨大的误区,也将是一场悲剧。记得小柴胡汤事件吗?
海容万物,乃有度。你可能有你的想法,但那只是你自己的想法。但你是否明白,现代科学确实处于幼年时期,很多现象以它的水平确实难于解释。但解释不了它就是垃圾?为什么不本着客观的态度,首先承认它,然后研究它,理解它呢?具体到论坛管理上而言,不为自己的理解能力所限,去包容它呢?
难道真的不能用上上个世纪的解剖观念解释的生物现象与规律,就都是垃圾吗?
题外的话:陈版主,我为人强悍,说话更强悍,生性如此,难于更改,改了表达不清自己的意思。如有冒犯,只是学术之争,绝无个人恩怨,请理解我的善意。我一不在网上看病;二不会在任何医学杂志上发表任何文章,因为我自己专业内的东西我还顾不过来;而且依照旧例,为了避人耳目,我的积分到一定程度我就会换名, 根本无利而言。那么,我为了什么?一是为了中医的发展,二是为了自我良心的安宁,三来我觉得你对中医有热情,是个可造之材,仅此而已。
121
发表于 2008-2-14 22:32:56 | 只看该作者

经方应用的误区

怎么说?还比较好考吧!就是报名费事!
120
发表于 2008-2-14 20:09:28 | 只看该作者

经方应用的误区

        医师资格证好考不哦
119
发表于 2008-2-14 12:39:05 | 只看该作者

经方应用的误区

谢谢楼上的顶起此文是我才第一次看到如此精彩的文章。但不知楼主现在何处?楼主的其它高论呢!
118
发表于 2008-2-13 18:54:53 | 只看该作者

经方应用的误区

对经方的应用很有见地。加精!
117
发表于 2008-2-3 10:55:04 | 只看该作者

经方应用的误区

  希望能够经常看到你的帖子!
116
发表于 2007-3-15 13:14:21 | 只看该作者

经方应用的误区

下面引用由南京陈斌2006/01/08 01:16pm 发表的内容:
不辨病,只辨证,莫非伤寒可作温病诊治,温病可作伤寒诊治?外感可作内伤杂病诊治,内伤杂病可作外感诊治?某也不才,只觉眼前与胸中一片茫然,过去的教科书都白学了,只叹书中诸贤实在是误人不浅,又叹boxing先 ...
不知先生是否从事中医临床,即以辨证,则寒热温凉,在表在里自明矣,岂能寒作温治?现代教科书,是百年高压之下的屈就之作,只能作外行看的说明书,而不能作为中医立法之垂范,现代教材培养不了真正的中医也正说明了这一点,请君在临床中去体会,或能认同,见谅!
115
发表于 2007-3-15 13:03:35 | 只看该作者

经方应用的误区

即以辨证,则寒凉温热,在标在里自明。先生从事中医临床吗?
114
发表于 2007-3-15 12:55:50 | 只看该作者

经方应用的误区

行家之见,支持!希望留在论坛,惠及更多学人。
113
发表于 2006-2-18 21:17:21 | 只看该作者

经方应用的误区

    一口气看完,觉得boxing先生的修为甚高:中医,已达神圣之境;易学成就,如用手一般自如;佛学成就,应是密宗行者,境界不可言说。佛医易融会贯通,随缘度人、救人。
     后学一切刚刚开始,正在背书,请先生多多指导。
     希望能够经常看到你的帖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17 12:30 , Processed in 0.06202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