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454|回复: 2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夜读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2-25 01:5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却波渔翁在 2009/12/25 02:07am 第 1 次编辑]

                    ******夜读录******
                        (一)
裘沛然谈程门雪老先生的治学过程
  程老的治学过程可赅括为四句话,即“泛学知悔,状而益勤,重在思考,验之临床。”
  程老经过焚膏继晷的勤奋努力,终于对中医学术具有不少正确的见解和精辟的发挥。例如:认为伤寒与温病不应分家;六经源自经络学说;中医典籍中的内容是精华还是糟粕,要从临床实践来判定,如随便否定,是轻率武断。他对王旭高、舒驰远著作早年很钦佩,后来觉得他有些不符合实际。对喻嘉言《寓意草》,以前认为语多浮夸,及到晚年,乃知其中有很多妙法良方;对张子和的学说,少年时觉其粗犷,后乃认为很有价值,可见辨别精粗之难。说明他读书是通过认真的思考和临床验证,才能有长足的进步。
    程老不仅深研《内经》,综览各家,对张仲景、叶天士两家研究尤深。同时,他对当时沪上名医夏应堂、王仲奇、刘民权、叶熙春、祝味菊等的专长,亦深致钦佩,常加研究,具有虚心求教学无常师的精神。
                            渔翁 录自《裘沛然选集》“纪念程门雪百年诞辰”一文
2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5 02:27:54 | 只看该作者

[分享]夜读录

******夜读录*******
夜读录(二)
裘沛然谈行医治学感悟
  。。。。早年行医时,我见到一位医生用熟地、当归、白术、柴胡以治感冒,心甚鄙之,然而曾目睹其病服该方而告痊。当时以为偶中而已,未之奇也。后来,我自己也遇到感冒病人,曾屡进桑菊、银翘、杏苏、麻桂等方,久延未愈,最后用“五柴胡饮”而竟获捷效。我过去亦熟读张景岳书者,由于没有学到手,所以不敢用,不会用。
  我回忆当年学医、行医失败的原因,基本上可归纳为两句话,即“高自感觉,浅尝辄止”。
                        渔翁 录自《裘沛然选集》
3
发表于 2009-12-25 07:32:17 | 只看该作者

[分享]夜读录

******夜读录*******
夜半也有打渔人。渔翁收获颇丰啊。
4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5 08:23:17 | 只看该作者

[分享]夜读录

呵呵,老铁啊,人老觉少,书消永夜。
5
发表于 2009-12-25 17:31:10 | 只看该作者

[分享]夜读录

                  勤奋渔翁
窗外正飘雪,万户灯已灭。论坛总版主,笔耕犹未歇。
6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5 19:17:39 | 只看该作者

[分享]夜读录

******夜读录*******
夜读录(三)
《内经》鸡矢醴治验
献县本斋乡孟各庄有陈某某,四十五岁。值荐饥,冒炎暑远地负贩,艰苦焦劳,病不能起。乡医用针挑其肛门,俗谓“挑番”,而肉理组织朽烂如败布之不能任针者,神昏不省。予以四逆散加凉血解毒品,即枳实、柴胡、白芍、甘草、金银花、薄荷、生地、连翘、葛根、贯仲,灌之,晚又一剂,中夜而絶。举家痛哭,乡里毕至。移时大汗一身,满屋恶臭,人不能耐,而苏矣。翌晨,言语清晰,群庆更生。十余日,忽又腹形肿大。予以病后阴虚,未敢利水,仅用猪苓汤之育阴行水者,连服不效。针之亦不效,而腹反肿,如大瓮然,胀极欲裂,肉眼看到水在皮肤中蠕蠕而动。皆谓命合该尽,天数不可违也。予以鸡矢醴古方稍变通之,如法服之,一剂而腹围消二寸,数剂消尽。此真神效之奇方妙方也,愿心存好生者推而广之。
方:雄鸡一只,用筐罩起,饲以麦芽,收取其矢。每天用半碗,布包不要太紧,最好缝一袋贮之。黄酒煮半点钟。注意勿使熬干。不能饮酒者,可加水一半服之。初服时感胸腹有烧灼感,黄酒性热故也。此人所用黄酒是自己用黍米蒸饭淋成者。
按:药是治病,饭是养生,吃饭必讲清洁,治病则不避秽恶。漫言历代医籍盛称秽物之功,则医圣仲景亦载其用此治病,如黄柏汤之马通汁,白通汤之人小便,皆至秽至恶,闻者欲呕,而治病则有奇效。是知古方皆是实践,我辈后学,尤宜遵仲景遗训“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决不可释古道而行己意,如欧阳修所叱之喜谤先贤,更不可同《山海经》中之山膏善骂。鄙见如是,敬希高明以教我也。河北省医学科学院七四叟河间赵桐

             渔翁录自人民卫生出版社09年版赵桐著 赵寿康整理《赵仲琴诊籍四种》
7
发表于 2009-12-26 07:28:43 | 只看该作者

[分享]夜读录

              七绝    夜读
     一轮明月挂中天,星火满城人未眠。
     夜半翻书无倦意,业精换取黎民安。
8
发表于 2009-12-26 09:43:52 | 只看该作者

[分享]夜读录

     人中黄,粪青,人尿皆为药,不是科学实验的结论,但是正确!他们的确能够治病,科学的任务是证明他为什么能够治病?能够治什么病?
     如果科学证明不了,那就是科学的无能,或者说科学还没有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因为科学是工具,是研究客观事实的道理的工具,他要解决的问题是:客观事物的发生是什么原因?为什么?而中医阐述的是医疗客观事实!科学必须能够说明这个医疗客观事实的道理,机制,为什么!
9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6 18:47:13 | 只看该作者

[分享]夜读录

******夜读录*******
夜读录(四)

黑舌
高某某,西医女友也,时相戏谑。有女三岁,面萎黄,舌厚腻(渔翁注:原书如此,似缺一“苔”字)中心发黑,圆形如钱。中西不愈。持西籍黑舌章,意惶惶然,骇问于予。予戏曰:洋书烧掉,药之当愈,勿为大鼻子吓倒也。为立
麦芽、芡实、薏米、山楂、山药、茯苓、鸡内金、石菖蒲。末服。数日即愈。(有真佩兰更好,真佩兰即兰草,后世有以孩儿菊充之者。)
               渔翁录自《赵仲琴诊籍四种》
10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8 00:05:48 | 只看该作者

[分享]夜读录


******夜读录*******
夜读录(五)
  世有畏麻、桂如蛇蝎者,以为其性温而易伤津化燥,不知表寒实证无麻黄之辛散,何以开发腠理,驱邪外出?无桂枝之温通,何以助阳温经而散寒?不畏邪之伤于人,而畏药性之辛温,实为姑息养奸之弊也。盖用药不在医家之喜恶,而在审证之明确,有是证用是药,用之得当则药到病除。用之不当,易变化莫测。阳热偏盛者,辛温固不宜用,营血不足。里虚内伤等证,亦不宜汗。倘确属寒邪束表之证,当用而不用,反以清凉苦寒抑其热,势必助邪伤正,表寒不解,热势更张,斯时宜以麻桂等因势利导,驱邪外出,切勿坐失良机而至表邪传里为患,此乃祛邪即所以扶正之法也。
  麻黄开玄府,通达腠理。桂枝辛温通阳,助其疏泄。杏仁利肺气,降逆平喘,甘草保中而生津液。方药化合,专发太阳伤寒肤表之汗,效如桴鼓。然此方一、二碗后,覆卧得汗即可,不必尽剂,更勿令其大汗淋漓以致伤津而耗气。俗云“方是死方,法是活法”。欲求其效,宜潜心钻研意旨,无异于鑪锤之非易也。
                                                    渔翁录自《吴佩衡医案》第一案按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3 03:14 , Processed in 0.07211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