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山野居士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编辑验方家秘(世传秘方)

[复制链接]
91
 楼主| 发表于 2005-9-12 21:07:43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编辑验方家秘(世传秘方)

464.二味拔毒散:治一切毒虫咬伤无论肿痛瘙痒敷之即止。其效如神。  雄黄 枯矾 各等分为末。先用生姜汁洗净用茶调搽。
465.贝叶膏:治对口发背鱼口一切溃烂痈毒,与腿部白油膏功同。屡试神效。 净麻油一斤 乱发鸡子大一团 将发入油中以文火熬化去渣。再入白蜡二两 溶化用纸浸油内取起再浸以油尽为度。纸要张张隔开放在风前冷透一日。用贴患处少刻脓粘满纸。日换十余次。数日脓尽生肌。
92
 楼主| 发表于 2005-9-14 06:07:12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编辑验方家秘(世传秘方)

466.葛仙生军散:治一切末破大小火热疮疖红肿焮痛神效。  生大黄好醋磨汁敷。干则随换。皮色不变者忌用。
467.矾蜡丸:此托里消毒固脏腑止疼痛妙药。凡一切痈毒溃烂之后最宜服此。若肠肺生痈及遍身生疮状类蛇头者,更有排脓托里之效。  白矾三两研细 黄蜡二两 先将蜡溶化离火加入矾搅匀用多人赶紧燃作丸。如梧子大。迟则坚凝难燃。每日服白丸分三次空心酒送下。。忌食鸡肉三月。
93
 楼主| 发表于 2005-9-14 06:38:33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编辑验方家秘(世传秘方)

阴疽症要:
阴疽论名。王洪绪曰阴毒之症皆皮色不变然有肿与不肿者、有痛与不痛者、有坚硬难移有柔软如绵者、不可不为之辨矣。夫肿而不坚痛而难忍者流注也。肿而坚硬微痛者贴骨鹤膝横痃骨槽等类也。 不肿而痛骨骱麻木手足不仁者风湿也。坚硬如核初起不痛者乳岩瘰疠也。不痛而坚、形大如拳者恶核失荣也。不痛不坚软而渐大者瘿瘤也。 不痛而坚形如金石大如斗升者石疽也。 此等症候尽属阴虚。无论平塌大小毒发五脏皆曰阴疽。如其疼痛者易消。重按不痛而坚者毒根深固消之不易,治之尤不容缓也。
  凡阴疽初起之形宽大平塌根盘散漫不肿不痛色不明亮。此阴疽最险之症。倘误服寒凉其色变如猪肝毒攻内腑神昏即死。夫色之不明而散漫者,乃气血两虚也,患之不痛平塌者毒痰凝结也。 治之非用阳和汤焉能开其奏里解其凝结也。
668.石疽:初起一核渐大如拳坚硬如石。急以阳和汤。犀黄轮服可消如迟至大如升斗者仍如石硬不痛,日久现出红筋则不能治。若生斑片烂溃。在即溃后放血三日而死。若现青筋尚可医治。内服阳和汤,外用活商陆根捣烂加食盐些少敷之。数日作痒,半月皱皮。日敷日软有脓袋下垂,以银针穿破用千金托里散加熟地生芪各一两煎服。十剂后用阳和解凝膏贴上,空出针穿之眼。膏外用布捆紧。务使皮膜相连。内服十全大补收功。如毒气未尽。忌服补剂。此林屋山人秘法也。失荣症照此治。
94
发表于 2005-9-14 11:00:10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编辑验方家秘(世传秘方)

无私献家秘,仁心榜后学.
精方解民疾,来去可从容.
95
 楼主| 发表于 2005-9-14 13:56:44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编辑验方家秘(世传秘方)

469.恶核:恶核亦寒痰凝结毒根最深却不易溃。内服外敷均忌寒凉。内宜阳和犀黄轮服可消。外以田螺捣烂涂之。大忌开刀内服温补托毒消痰之剂犀黄丸尽可收功。
470.多骨疽:诸疮出脓后久补收口。内必有多骨也。宜用推车散。方用蜣螂俗名推车虫又名推屎虫炙研极细每一钱入干姜末五分。要极细如灰面者。入疮孔内。次日自有骨出,骨尽自愈。一人疮内生一大骨。用旧烂棺木底板研末。纸卷烧烟薰之而愈。又方:蜜陀僧研末桐油调稠摊布贴之甚效。
471.附骨疽:附骨疽生大腿外侧又名贴骨疽又名缩脚疽。初起不热不红甚则锥痛难以屈伸转动不便,久则寒郁为热,甚作脓而无头。皮色不变渐透红亮一点。则为内脓已成。溃则收功。甚难用:白芥子研末烧酒调敷或以大戟 甘遂 二末白蜜调敷。内服阳和汤。每日一剂四五服可消。后再服子龙丸以杜患根。忌开刀开则定成缩脚损疾。此林屋山人秘方也。
96
发表于 2005-9-14 19:59:58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编辑验方家秘(世传秘方)

您为什么会把一些药方公布出来呢? 令人钦佩!!
97
 楼主| 发表于 2005-9-14 20:06:02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编辑验方家秘(世传秘方)

472.剩骨疽:此症一名朽骨疽多生于腮腭牙床眼胞骸下,手足腿膊等处。其症与附骨疽大约相同。亦阴症也,治法照附骨疽治之。
473.流注:流注发无定处如块如核漫肿无头皮色不变或痛或不痛。久则破而流走者是也。须认肿而不坚痛而难忍。若忽然身生疙瘩红肿游走。名曰游疯丹毒。与此不同不可误认。此症毒发阴分因痰塞清道,气血虚寒凝结。一曰寒痰,一曰气毒。初起用二陈汤加阳和丸同煎,数服全消。消后接服小金丹七丸。以免复发。如皮色稍变极痛难忍者,须服阳和汤以止其痛。使已成脓者不痛而破。此乃以大疽变小之法。如患处稍软可用针破脓多白色。一样和解凝膏贴之。但此症破后毒痰流走患生不一,故初破之后五日内仍服小金丹十丸,以免后患。接用犀黄丸阳和汤早晚轮服。使毒痰消尽不补可必收功。屡试屡验。
98
 楼主| 发表于 2005-9-15 07:18:44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编辑验方家秘(世传秘方)

474.瘰疠:瘰疠即疡子也。小者为瘰大者为疠。名色甚多。项前为痰瘰、项后为湿瘰、左右两侧形软遇怒即肿为气疠、坚硬筋缩为筋疠、若连绵如贯珠者为瘰疠、又有马刀长形者是子母重台蛇盘锁项蜂窝惠袋燕窝爪藤倛疡流注单窠莲子门门及风石鼠疠,形名各异,受病故不外痰湿风热气毒而成。然必兼恚怒忿郁忧滞谋虑不遂而致也。 初起用烟杆中黑烟油或凤仙膏敷之三日即消。屡试神效。(九按:初起富豪之家用消核膏最稳最灵)。
475.凡瘰疠未破者用子龙丸。每服三分淡姜汤送下。每日三次。止消乃止。忌食香橼、橙、柑桔,食则复发。
476.凡瘰疠内有溃烂间有成脓未溃者,亦有未成脓者。宜服犀黄丸止其已溃之痛,松其成脓未溃之胀,消其未成脓之核。已成脓者用咬头膏贴之即穿。内服温补祛痰、通腠活血壮气之药。外贴阳和解凝膏而愈。
477.又方用铜钱一枚和蝣蜒虫即无壳蜗牛俗名鼻涕虫 捣融以铜化为止敷之即愈其效无比。
478.又方陈醋熬至滴水成珠加生半夏末一钱调匀敷之过夜再换两日即消神效。
又方:夏枯草 金银花 蒲公英各五钱酒水煎时时当茶服之。生项后服之更效 。
又方:集成皇丹专治瘰疠破烂连及胸腋臭秽难闻十余年不愈者药到病除,其效如神。方用新出窑石灰一块滴水化开成粉,用真生桐油调匀干湿得中。先以葱椒汤洗净以此搽之。
479.九子疡生颈上一连九个者是。用鸡蛋一个净水煮熟,去黄剖作两片,先以麝香一分,冰片五分掺在疡子上从初生第一疡子起将鸡蛋一边盖住。外以干艾一大团烧蛋外。总以疡子大痛为度。从首至终轮烧。再用蒲公英 夏枯草 金银花 甘草水煎服。数剂如神。
99
 楼主| 发表于 2005-9-15 20:18:52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编辑验方家秘(世传秘方)

阴疽诸方:
480.阳和汤:治乳岩、失荣、石疽、恶核、痰核、瘰疠、流注、横痃、并治一切色白平塌阴疽等症。此为阴疽圣药万应万灵。从无一失。珍之宝之。 熟地一两 真鹿角胶三钱 上肉桂 甘草各一钱 炮姜 麻黄各五分 水煎服。服后再饮好酒数杯。谨戒房事。
481.犀黄丸:治石疽、恶核、失荣、瘰疠、乳岩、流注、横痃、肺痈、小肠痈。一切腐烂阴疽。屡试如神。百发百中之验方也。  制乳香 制没药各一两 真麝香 犀牛黄各三分共为细末,取黄米饭一两捣烂与各药末和匀为丸,如粟米大,晒干。忌火烘。每服三钱。陈酒送下。患在上部临卧服。下部空心服。
482.子龙丸即控涎丹也。治头项胸肋背腰筋骨,牵引钩痛流走不定,手足冷,木气脉不通,此乃痰涎在胸膈上下不可误认为风瘫也。并治喉中结气,似若梅核,时有时无,冲喉闷绝,又遍身或起筋块如榴如栗,皮色不变,不疼不痛,但觉酸麻或自溃串烂,流水如涎。经年不愈,有若管漏,此乃痰滞经络所致。又治瘰疠、鱼口、便毒贴骨一切阴疽,屡试神效。  制甘遂煮透去骨 大戟忌火炒 炒白芥子各等分为末炼蜜为丸。梧子大。每服三分,淡姜汤下。忌与甘草之药同日服。此方乃治痰之本。痰之本水也湿也,得气与火则为痰。大戟能泻脏腑水湿。甘遂能行经络水湿。直达水气所结之处。以攻为用。白芥子能散皮里膜外痰气。惟善用者能收奇效也。
100
 楼主| 发表于 2005-9-15 21:07:39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编辑验方家秘(世传秘方)

483.回阳玉龙膏:治一切阴疽恶毒,敷之痛者能止。不痛者即痛。而速愈。已破者亦能收功。凡遇各项阴疽,如前阳和等膏,制之不及。或贫寒无力不能制者,用之亦有奇效。如乳岩及险恶阴疽不能收功者,仍用阳和解凝膏为妥。 生草乌三两 煨生姜二两 炒白芷 生南星各一两 肉桂五钱不见火者共为末。用顶好烧酒调敷。
484.阳和解凝膏:治一切已破阴疽恶毒,效若仙丹万金难得,不可轻视,并治疟疾冻疮皆效。 新鲜大力子根叶梗三斤即牛蒡子 活白凤仙花梗四两 用麻油十斤将二味熬枯去渣。次日以附子 桂枝 大黄 当归 肉桂 官桂 草乌 川乌 地龙 僵蚕 赤芍 白芷 白蔹 白芨各二两 川芎 四两 续断 防风 荆芥 五灵脂 木香 香附 陈皮各一两。共入油熬枯。沥渣。过夜油冷,称过斤两。每油一斤加炒透黄丹七两, 搅匀文火漫熬。熬至滴水成珠,越老越好。以油锅移放冷处。取制过乳香 没药末各二两,苏合油四两 麝香一两研细入膏搅和。半月后摊贴。一应烂溃阴疽神效。冻疮贴一夜全消。。溃者三张全愈。疟疾贴背心。此方惟麝香最贵。如无力制配。熬膏时不用。俟用膏时,每张加麝香数厘贴之亦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3 05:13 , Processed in 1.975088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