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boxing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方应用的误区

[复制链接]
31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9 13:21:24 | 只看该作者

经方应用的误区

下面引用由南京陈斌2005/12/18 00:16pm 发表的内容:

先生如何看待“伤寒”(广义)与内伤杂病的关系,及二者之间的区别所在?
好,我们从这个问题入手。
但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争论,我们在讨论之前,先明确一些概念,取得一些共识。
你所称的广义伤寒包括什么内容?内伤杂病又包括什么内容?上述问题的定义与传统伤寒与内伤杂病的定义有什么异同?彼此之间是什么关系(指逻辑关系)?就中医而言,上手首先谈这两个问题的意思何在?
另:为了下一步争论的方便,我建议你先考虑一下以下问题,以免临时遇到时措手不及,好吗?
外感病是否俱发热?内伤杂病是否俱不发热?
32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9 13:42:32 | 只看该作者

经方应用的误区

下面引用由zajian2005/12/18 05:04pm 发表的内容:
引用boxing先生:“ 仲景之学,由于其理论完备、方法实用,为历代医家所景仰。习《伤寒》、《金匮》者,代不乏人,遂形成经方派。
经方派主要代表人物由于其法简效宏,在中国医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历代 ...
对仲景六经的理解,各家分歧很大。以内经六经代仲景六经的也为数不少。这是事实。
问题在于,以内经六经代表仲师六经,有这么几个总是:
1、解释上存在许多死角。比如,单纯以经脉解释仲师之说,仲师论病有络、脉、腑、脏之异,有挂一漏万之疑。
2、手足不能兼顾。
3、气血流通路线出现障碍。
4、有关临床验证的问题,不好争论。这里有这么一个问题,古来很多注家,都是真正有临床经验的医家,所举医案,属实确是属实,往往与与观点实际并不相符。所以,一般都只能自己体会。
作为一家之说,我们理解仲师六经为独立于内经六经的证治体系。它基于内经六经,但不同于内经六经。正如前边我回答王亚当所问一样,如果说内经六经为人体的江河湖海的话,那么仲师六经则是承载这些江河湖海及到山川林木的大地,作为承载天地对其影响的载体.不知我的意思表达明白了没有,我尽最大的努力用比较通俗的语言在表达自己的观点,但我总觉得这样表达,反正是不如用古文表达清楚.但为了不给大家造成误解,只能这样了.
一家私见,并不能代表所有经方家的观点,望理解.


-=-=-=-=- 以下内容由 boxing2005年12月19日 03:33pm 时添加 -=-=-=-=-
不好意思,---"问题在于,以内经六经代表仲师六经,有这么几个总是:"----的"总是"二字应当为"问题".
33
发表于 2005-12-19 14:28:33 | 只看该作者

经方应用的误区

精彩精彩!
34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9 16:13:33 | 只看该作者

经方应用的误区

下面引用由zajian2005/12/18 05:04pm 发表的内容:
引用boxing先生:“ 仲景之学,由于其理论完备、方法实用,为历代医家所景仰。习《伤寒》、《金匮》者,代不乏人,遂形成经方派。
经方派主要代表人物由于其法简效宏,在中国医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历代 ...
谈到内经六经,我想起一件事,我记不清在跟那个帖子时,在主帖讨论经络时,我跟了一个帖,意思是讲,同样一个人身,道家、医家讲有奇经八脉十二经络,历数千年而有验,这是不争的事实.但佛家特别是密宗讲五轮七脉,也是历千年而有验,也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我当时没讲这么白,只是简单的打了几个字,说“五轮七脉怎么办?”
我之所以再没深说,是怕引起部分坛友的误会,以为我是在否认经络学说。但其实恰恰相反,我提这个问题的原因,正是为了肯定经络。在这里提出这个问题的目的,是想把大家对内经经络的认识引入更高一层的讨论,以区别于仲师六经。
这个问题,好象有个叫东方什么的先生(我实在是记不起这位先生的名字了,没有其它意思,不好意思)提到过一种现象,意思是说,光的实质是什么?是波还是粒?当代科学认定既是波,又是粒。机械唯物论者可能就要说了,那倒底是什么?人类随着认识水平的提高一定会定出非此即彼的结论来。但是测不准定理又说明什么呢?量变引起质变,数量级的变化带来了认识观念上的变化,其实这才是正道。否则,以直线思维的方式考虑问题,时间的起源在那里,空间的止点在什么地方,将无法解释了。
回到主题上来,只能说,这是事实。医家以内经六经起死回生,佛家同样以五轮七脉起死回生。这就是事实。面对我们不能认识的事实,我们不能当代科学不能解释,便简单的否认,应当多问几个为什么。
事实上是,人体内部如果再加上一维生命力时,那种认识将不是我们现在这样的直线思维能解释得清的.点线的积累尚且会引起质变,何况是面的积累呢?
而这里,要认识把握这种现象,我们目前能够有借鉴意义的办法,就我个人目前所了解的方法内,只有以五行学说为代表的中国传统理论和象数理论.
多年前,我曾在大街上买到一本书,以人体划线的方式,以全息的观念,提出一种治疗方法,我试了试,还蛮有效果.但与推拿针灸的效果相比又不可同时而语.问题在于,一个人体,怎么有这么多解释呢?
上面这段话,已脱离讨论经方的主题,而且异类,纯是找抽,但是zai先生把话题转到这里,要解释清我的一些观念,以便在后面的续帖中节省时间,也只得挨抽了.嗬嗬.

-=-=-=-=- 以下内容由 boxing2005年12月19日 04:19pm 时添加 -=-=-=-=-
"同时而语"应为"同日而语"
35
发表于 2005-12-19 16:36:37 | 只看该作者

经方应用的误区

哈哈,全真子说过!

-=-=-=-=- 以下内容由 孙清连jkzx2005年12月19日 04:39pm 时添加 -=-=-=-=-
佛家特别是密宗讲五轮七脉,也是历千年而有验,也是不争的事实。
---------------------
我现在最起码对太极图及顶轮有比较直观的认识!
36
发表于 2005-12-19 17:54:23 | 只看该作者

经方应用的误区

谢谢boxing 先生教诲。  

37
发表于 2005-12-19 21:41:34 | 只看该作者

经方应用的误区

zajian “仲景六经与内经六经一耳,其不为仲景、内经之言定也。六经十二脉然人身固有之基,同天道共存,而成显于纲纪。”
boxing  “1、解释上存在许多死角。比如,单纯以经脉解释仲师之说,仲师论病有络、脉、腑、脏之异,有挂一漏万之疑。
           2、手足不能兼顾。
           3、气血流通路线出现障碍。
           4、有关临床验证的问题,不好争论。这里有这么一个问题,古来很多注家,都是真正有”
    以上皆不明白经络本质故。

boxing “同样一个人身,道家、医家讲有奇经八脉十二经络,历数千年而有验,这是不争的事实.但佛家特别是密宗讲五轮七脉,也是历千年而有验,也是不争的事实。”
   
    道、医家同出于《易》;佛、密宗先出于古印度,而后在中国又与道意融合。密宗的“五轮七脉”相对中土的佛教更保持原味。《 佛陀讲得很清楚,身体中的「轮」是指
「地水火风空」五轮,密教谓一切依报正报皆由五轮组成。》这才是密法正宗的「轮」说,绝非气脉之轮。“五轮七脉”气脉论是借理代实。三教本同源,来于宇宙,切于现实的变化规律。故“五轮”、“五行”也是同出异名。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是有本质的不同。
   
boxing“量变引起质变,数量级的变化带来了认识观念上的变化,其实这才是正道。否则,以直线思维的方式考虑问题,时间的起源在那里,空间的止点在什么地方,将无法解释了。”
“量变引起质变”——出于马氏之学。其学不善。不足以论“变”。就“量变引起质变”在理论上就是不正确的,你可以再好好思考一下。
“数量级的变化带来了认识观念上的变化,其实这才是正道。”——数量级的变化带来了认识观念上的变化,是人的认识的公识,但不等于真正反应现实的客观规律。所以不能得出“其实这才是正道”。而只是观念一致而已。
中医是大仁爱之术,其正确性、复杂性、完整性是目前人类任何一门学问所不能比试的。其深、广度绝不是一般人所能窥探的。所以在认识中医学时一点都不能随意。其认真程度绝对是一个字也不能放过。《经方》的背后是存在着大学问。所以用《经方》之人,本身就存在“识经方”的多少问题;存在对病人辩症准确与否的问题;是否正确掌握中药物规律性的问题。。。。。。没有这些正确的知识作为基础,谈用《经方》确实是徒其虚名。这是我个人所学的一点点体会。
38
发表于 2005-12-19 23:18:50 | 只看该作者

经方应用的误区

好贴。
39
发表于 2005-12-20 06:06:46 | 只看该作者

经方应用的误区

下面引用由boxing2005/12/19 01:21pm 发表的内容:
好,我们从这个问题入手。
但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争论,我们在讨论之前,先明确一些概念,取得一些共识。
你所称的广义伤寒包括什么内容?内伤杂病又包括什么内容?上述问题的定义与传统伤寒与内伤杂病的定义有什么异同?彼此之间是什么关系(指逻辑关系)?就中医而言,上手首先谈这两个问题的意思何在?
另:为了下一步争论的方便,我建议你先考虑一下以下问题,以免临时遇到时措手不及,好吗?
外感病是否俱发热?内伤杂病是否俱不发热
广义伤寒是指外感病症,包括狭义伤寒病和温热病;
内伤杂病是相对于外感病而言,非伤寒与温热的一类病症,为内伤杂病;
外感病以发热为主,但亦可以不发热,如六经病中的三阴病,感染性疾病中的体温不升,休克等。
内伤杂病是以不发热为主的一类病症,但亦可以有少许发热的,如内伤发热等。
40
发表于 2005-12-20 06:33:30 | 只看该作者

经方应用的误区

本文探讨非常有深度!足为肤浅者醒悟。希望先生常来论坛指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17 15:10 , Processed in 0.053905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