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却波渔翁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闲览札记

[复制链接]
41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2 13:20:17 | 只看该作者

闲览札记

闲览札记(22)

录宋· 陆游·放翁家训序  

 
  昔唐之亡也,天下分裂,钱氏,崛起吴越之间。徒隶乘时,冠屦易位。吾家在唐为辅相者六人,廉直忠孝,世载令闻。念后世不可事伪国苟富贵,以辱先人,始弃官不仕。东徙渡江,夷于编氓。孝悌行于家,忠信著于乡,家法凛然,久而弗改。
  宋兴,海内一统。祥符中天子东封泰山,于是陆氏及与时俱兴。百余年间,文儒继出,有公有卿,子孙宦学相承,复为宋世家,亦可谓盛矣。然游于此切有惧焉,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游童子时,先君谆谆为言,太傅出入朝廷四十余年,终身未尝为越产;家人有少变其旧者,辄不怿;其夫人棺才漆,四会婚姻,不求大家显人:晚归鲁墟,旧庐一橼不可加也。楚公少时尤苦贫,革带敝,以绳续绝处。秦国夫人尝作新襦,积钱累月乃能就,一日覆羹污之,至泣涕不食。太尉与边夫人方寓宦舟,见妇至,喜甚,辄置酒,银器色黑如铁,果醢数种,酒三行而已。姑嫁石氏,归宁食有笼饼,亟起辞谢曰:昏耋不省是谁生日也。左右或匿笑。楚公叹曰:吾家故时数日乃啜羹,岁时或生日乃食笼饼,若曹岂知耶?是时楚公见贵显,顾以啜羹
食饼为泰,愀然叹息如此。游生晚,所闻已略;然少于游者,又将不闻。而旧俗方已大坏。厌黎藿,慕膏梁,往往更以上世之事为讳,使不闻。此风放而不还,且有陷于危辱之地,沦于市井降于皂隶者矣!复思如往时父子兄弟相从,居于鲁墟,葬于九里,安乐耕桑之业,终身无愧悔,可得耶!呜呼!仕而至公卿,命也;退而为农,亦命也。若夫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子孙戒之,尚无堕厥初。乾道四年五月十三日太中大夫宝谟阁待制游谨书。

42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2 13:27:24 | 只看该作者

闲览札记

闲览札记(23)
莫把祖国医学遗产言为来之于西医【干祖望医话】

余曾嘱急性咽炎患儿,多进开水。其母亲夸我:“老先生不错,也用西医方法。”闻之使人啼笑皆非。考急性病多进开水,在明·《本草纲目》(1578年)中言之已详,称为太和汤,能“助阳气,行经络”而又可“取汗”。
其实非徒太和汤,即蒸馏水亦系中国始创。《本草品汇精要》(1505年)称甑气水,谓:“以物于炊饮饭时,承取。”
余要求进修生戴口罩,尔讥余“学西医”。 要知口罩一物,作自中国元代,事见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1254?/FONT>1324年)《东方见闻录》中。西医用此仅90年,而中国已用了700年之久了。
病家及进修生固不能苛求,而身为中医者,亦将家传宝送给人家,殊属不该。将传家宝作为舶来品者,远远不止于此。例如:
病房漆成浅兰或浅绿,宗《冯氏锦囊秘录》(1702年)“青禾绿草,可以养目”之旨。
高脚病床,亦遵《寿世青编》(作者李中样1588?/FONT>1655年)“凡人卧床,当今高,则地气不及”之遗训。
鼻子是胚胎发生最早的器官,为《汉书·杨雄传》第一个道破。《正字通》(明末)谓:“人之胚胎,鼻先受形。”
灌肠,最早为《伤寒论》之蜜煎导和《千金要方》之猪羊胆。可知中医用“开塞露”“甘油锭’’形式通便法早在1700年,一般灌肠也已1300年之久。
导尿,《医事启源》引证《干金要方》(652年)男性导尿,已1300年。《卫生宝鉴》(1417年)记载了女性导尿,也已579年。
鼻饲,始于《圣济总录》(1111一1117年)。
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喉。见于《梦溪笔谈》,时在11世纪。
美尼尔氏病。第一个报道的为《仁斋直指方》(1264年)。比法国人美尼尔氏在1861年才报道此病,早上600年。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1186年)之“耳聋治肺”“鼻塞治心,揭开了耳咽管阻塞可致耳聋和鼻甲肥大可致鼻塞的致病机制。
《儒门事亲》(1228年),第一个介绍了内腔镜钳取异物的手术。
用圈套器摘除鼻息肉,为《外科正宗》(1617年)所发明,现在全世界都采用这个方法。
耳咽管自我吹张法,开始于《保生秘要》(元末明初)。
道破听力的骨导、气导,是《三国方》(1174年)。
震动性耳鸣与非震动性耳鸣之别的首先发现,见于《素问玄机原病式》(1186年)。
鼓膜按摩术,初见于《景岳全书》(1624年)。
开口器第一次面世者,为《焦氏喉科枕秘》(1866年)。
请君莫把祖国的医学遗产,言为来之于西医。
43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2 13:29:45 | 只看该作者

闲览札记

闲览札记(24)
干祖望医话
闲话游医

明代名医李中梓在《医宗必读·不失人情论》中所谓“有腹无藏墨,诡言神授;目不识丁,假托秘传,此欺诈之流”—言,把游医丑恶的心灵与面目描写得入木三分。
医而称游,是以他们的行医游走无定,东跑西窜,一如游牧、游商、游方僧等等。
游医,也称江湖医生,或走方郎中,或铃医,文雅些的称草泽医,这些我们都知道。但也有称之谓“衙推”者,见宋·陆游的《老学庵笔记》(卷二),谓:“陈亚诗云:‘陈亚今年新及第,满城人贺李衙推。’北方人市医皆称衙推,又不知何解。”
游医,不学无术,全国各地都有不少游医,害人匪浅,据说是“屡治无效”,大有防不胜防、越取缔越多的势头。
唐·永微间,对游医庸医的处理很严厉,有针对“合和御药,误不如本方及封题误”、“造畜蛊毒以毒药毒人”、“医违方诈疗病,医合药不如方”等之刑法(见《唐律疏义》)。—元初,对游医有过严厉的处理方法,如禁止假医游行卖药。规定卖毒药致人死者,处死刑(见《续资治通鉴》)。至元二十四年,禁市毒药。大德四年,禁止庸医治病。至大四年,禁医人非选试及著籍者,毋行医药。又禁治毒药,计砒霜等12种(见《元典章》)。皇庆元年,禁止沿街货药。延佑三年,规定医生必须精通十三科之一,始准行医(同上)。延佑六年,禁止玩弄蛇虫禽兽,聚集人众,街市售药,违者处以重罪(同上),
清代《大清律例增修统纂集成》刑律规定:凡庸医为人用药针刺,不如本方,因而致死者,责令别医辨验药饵穴道,如无故害人之情者,以过失杀人论,不许行医;若故违本方,诈疗疾病而取财物者,计赃准窃盗论,因而致死及因事故用药杀人者斩。
总之中国古代对游医、庸医的禁止、取缔、管理,是较为重视的,民国时代,有些游医改变了其行医方法,固定地点坐堂,可是业务水平依然极低,甚至根本是不懂医学的医盲。例如上海的大世界一区(西藏中路、延安东路一带),专治花柳性病的诊所、医室数百家,草营人命,行政机构无法干涉,因为他们都有大流氓头子作后台的,1949年,一度比较清静,可是之后游医又死灰复燃起来,在刻下则像滚雪球一样地膨胀起来。用抽腹部脂肪的减肥手术把肠子也抽出而致死;不消毒不合法的镶牙致破伤风而死亡;割子宫肌瘤误把子宫也割掉一半;等等等等,这种罪行天天可在报刊上出现。至于假药害人,更是司空见惯。他们已不满足于“秘方”、“禁方”、“×代祖传”、“×代家传秘方”的宣传字眼,竟然打着“归国名医”和“解放军离退休军医”的牌子,往解放军脸上抹黑,人民能忍受吗?但真正奇怪的是,为什么这批诈骗犯,得以明目张胆、耀武扬威地向人民挑战?
历来政府,尚且对这些游医出来取缔和干涉,为什么人民的政府反而对之置若罔闻?其实,我们的政府未始没有真正的不管,但虽也经常治理一下、不管一时、再治理一下,但终于屡禁不止。
一个秘密的盗窃窝、贩毒点、潜逃的流窜犯尚且可以找到、捉到,而每一个游医每到一处落脚,必有大量宣传品贴满电线杆、厕所及车站船埠,上面必写出准确的地址(大多是小旅馆),反而无法清除?个中微妙,值得使人思索!
44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2 13:31:20 | 只看该作者

闲览札记

闲览札记(25)
干祖望医话
宫廷禁方与祖传秘方

我真不懂,为什么有些中医中药做广告喜欢写“宫廷秘方”或“祖传秘方”。可能他们是想借此证明自己的医术或药品是“真的”。
更使人哑然的,过敏性鼻炎有祖传秘方;宫颈癌有祖传秘方。要知道你祖父(可能还有八代十代的老祖宗)用这秘方的时候,这两个病还没有被发现哩。
宫廷供奉,纵然在当时是再好也没有的了,但到今天不一定适用。你奶奶最漂亮的衣裳,你给你女儿穿,她要吗?肯定有人反问,“为什么麻黄汤、桂枝汤,用了2000多年至今还有效?”是的,因为这种古方是公开的,是在长期使用中,大浪淘沙中筛选出来的。而在“秘”之下,谁知道你真的还是假的,灵还是不灵?我在中国看到不论四星的、三星的宾馆,从来没有见到一家为了显示的高级而设立几个床大如台,厚帏高挂,三面密封的“宫廷御床”与总统套房来比美。
即使尔这张方药真是宫廷的,那么你更必须知道,太医院里的太医,只能应付几个不必治疗的小毛小病而已。一旦皇帝老子、皇后娘娘患有真病,都要贴黄榜来广求天下名医。难道皇帝留下了许多宫方送给你而自己反而乞灵于民间之方吗? 现在全国收徒成师的500位名老中医,没有一个是有依靠宫廷禁方或祖传秘方起家的,如其有的话,那更不必教学3年为
期,只须半天即可毕业,因为抄几首方子,要不几十分钟的。
“宫廷禁方”、“祖传秘方”自翊者固然笨得可怜,但相信这些“宫廷禁方”、“祖传秘方”的人更愚得可笑!
45
发表于 2008-10-12 19:56:33 | 只看该作者

闲览札记

下面引用由却波渔翁2008/10/11 01:22pm 发表的内容:
闲览札记(16)
胡天雄谈龋齿牙疼
龋齿疼痛甚急,刻不可耐,多由阳明有邪热助之使然,清其热则疼痛自止。余通常所用者二方:一按《证治准绳》法,用桃核承气汤,凡脉证俱实者用之;一按《医宗金鉴》法,用清胃 ...
湖南双峰县人,当地目为神医,有<素问补识><百年百名老中医经验丛书@胡天雄>及<全唐绝律诗分韵大典>传世,老人家一身正气,一身学问,可惜学院不重视.
46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2 22:43:42 | 只看该作者

闲览札记

谢谢胡老补白介绍!

-=-=-=-=-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2008年10月12日 10:47pm 时添加 -=-=-=-=-
“百年百名”一书我有胡老的一册,网购的。《素问补识》据说售罄,颇憾!
47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5 16:13:44 | 只看该作者

闲览札记

闲览札记(26)
英国宗教学家杰弗里。帕林德尔认为:“巫术所以产生的思想根源乃是人类思维方法的根本方式之一,恐怕永远无法肃清。人类所能做到的,大该只能是克服巫术及其观念中的有害部分而已。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说:”就一切可能来看,我们差不多处在人类历史的开端,而将来会纠正我们错误的后代,大概比我们有可能经常以极为轻蔑的态度纠正其认识错误的前代要多得多。“
48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6 19:28:10 | 只看该作者

闲览札记

[这个贴子最后由却波渔翁在 2008/10/16 07:30pm 第 2 次编辑]

闲览札记(27)
书论
医书始内经,赅括群言,为医家之祖.后仲景之伤寒论,河间之瘟疫,东垣十书,丹溪心法四大家如日月行天,江河在地,前辈论之详矣。然其卷帙浩繁,学者不免望洋而叹。近则钦定医宗金鉴一书,兼集诸家之长而条贯之,又分门别类,编为歌诀,使学者便于记诵,诚此道之津梁也。学者诚能熟读精思,本之仲景以正其源,参之河间以穷其变,内伤则法乎东垣,滋补则遵之丹溪,其于斯道,思过半矣。再能博极群书,自有左右逢源之妙。于是得兔忘筌,得意忘言,未有不精妙入神者,每见吾乡业斯道者,叩其书,小则寿世保元,医宗必读,大则景岳全书,张氏类经,是书岂为不善,无奈学者执一以求,胸中头绪不清,手下必歧误杂出,虽背诵内经无益也。噫!难言矣。

医书中方药之多,无过许景亮之东医宝鉴,有一病而录数十方者,学者苟无根底,按而用之,反多遗误。惟其每论一症,必集诸家之说列于前,实为简便。甚至矛盾抵牾者,非胸有成竹,乌有别其是非哉!
孙真人海上方,药味不多,施之辄有神效。至千金衍义则说多神奇,用圆(丸),用散,多至数十味,且有用玉屑,珊瑚,空青,石胆者,穷乡僻壤,何能有是,学者求其说焉可也。
                                                 《醉花窗医案》
49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9 04:48:01 | 只看该作者

闲览札记

闲览札记(28)
著书立言要慎重
胡天雄
方勺《泊宅编》载:"提点铸钱朝奉郎黄沔久病渴,极疲悴。予每见必劝服八味丸,初不甚信,后累医不痊,漫服数两遂安。或问渴而以八味丸治之,何也?对日:汉武帝渴,仲景为处此方,盖渴多是肾之真水不足致然,若其势未至于消,但进此剂殊佳,且药性温平无害也。"按仲景献帝时人,方氏欲取信于人,故为诡说,后人学而不思,据为信史,于是张果(南宋人)引之入《医说》,赵养葵(明人)著之于《医贯》,周学霆(清人)援之为《三指禅》,不知献帝之去武帝已三百年。盲从附和,曾不一思,此岂方氏始料之所及耶!又养阴清肺汤为治白喉屡验不爽之方,而恽铁樵、陆渊雷两先生皆表示反对,谓白喉当用麻杏石甘汤云云。忆年轻时,同道邓伯揆患白喉且畏寒,余谓之日:白喉宜不宜麻杏石甘?忌不忌表?君是医生,病且具表证,请"以身试法",为医学作点贡献,此难逢之机会也。邓君欣然应允,余即为拟麻杏石甘汤方,捡药一帖,当晚煎服,翌晨访之,邓君喉中燥痛,病情加剧,二人不禁相对大笑,余立即改拟除温化毒汤(养阴清肺姐妹方:生地、葛根、银花、枇杷叶、桑叶、贝母、木通、竹叶、薄荷、甘草)与之,一方即愈。因叹著书立言之不可不慎也。方今职称晋升之际,大家竞相著书发文章,向学之风可喜,特举古今二例以与同道共勉。
岐黄中医论坛:http://www.qihuang99.com/viewthread.php?tid=4451

50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9 05:51:34 | 只看该作者

闲览札记

闲览札记(29)
    国学乃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所以名世的精粹所在,我们这一代人应当为弘扬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和辉煌的学术成就作出努力。
                                               陈可冀先生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2 13:00 , Processed in 0.078101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