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桂枝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急性黄疸一例(已经出院)

[复制链接]
61
 楼主| 发表于 2003-5-23 16:38:54 | 只看该作者

急性黄疸一例(已经出院)

病患者的各个方面,均趋向好转与稳定,鉴于不一农民,病理检查放在最后出院时再作,谢谢大家的关注。
此病,我原来只作症状和药物处理两方面的发贴。其治则和分析留给大家思索。
此病,由于现代化的仪器检查,发现了不少的胆囊和胆管阻塞。加之,有人因胆囊切除,至使结石在肝管和胆管中生长,经常阻塞胆道,胆汁逆流至肝脏,造成死亡。这种病例,有增无减。
肝管和胆管,是手术禁区。如果不设法治疗,可以说是九死一生。我这里,是想引起大家的关注,作为一个医生,不能让病人坐以待毙。
因此,我个人对这一类的疾病,采取的治则是:软坚化石、通腑泻毒、这样八个字来处理的。对不对,由大家评说。如果有什么想法,不妨直言。
62
 楼主| 发表于 2003-5-24 07:14:08 | 只看该作者

急性黄疸一例(已经出院)

胆结石,古文献无有类似记戴,是在现代医学家,通过仪器,才发现。尤其是肝管结石、胆管结石,近年来更多。
《金匮要略》中黄疸篇中提到女疸,说“小便黄,大便黑,腹大如水”几个症状,不知是否是于胆结石有关,那还是一个猜测,难以为证。
中医中,提到,水液在体内,因一定的原因,可以变稠,为饮、为痰,能否进一步为石?不敢武断。但外科中有一石疽,是由痰引起的,只有一项,也无旁证,可信度不高。不管怎样讲,结石症的发病率不低,不能不引起中医的重视。
因此,它的起因,不排除肝内有虚热。(水液受热,才能变稠,为饮、为痰。当然,还有其他原因,但胆结石多半如此)久之成石。
那么,软坚化石,实为软坚化痰。治结石,必须从痰论治。说到这里,我们才可以在古文献中,找到具体的治疗措施和方药供借鉴。
对于结石,引起胆管阻塞不通,造成胆汁不能进入肠道,反而流向肝内,和吸入血内时,加之肝脏受胆汁的破坏,引起肝功能的破坏时,这种在血液中的胆汁和肝功能,就成了祸害,成了一种邪,是一种有毒的物质。(任何一种体内的物质,顺之,则利,则昌,逆之,则祸,则亡)在体内,多停一时,就危害倍增。因此,必须设法排出体外,这就是六腑以通为顺之真谛。
本例病案,粗看起来,是肝病,是脏。细想,它是胆,是腑病。六腑,应当是泻而不藏,偏偏胆囊在某种原因下,成了脏,藏而不泄,至使胆汁潴留,渐变为结石。要使胆囊恢复腑的功能,让它泄而不藏,因此,必须要通。
胆汁要排、肝功能要排、腹水要排、胆腑要通,所以就要通腑泻毒。
“软坚化石、通腑泻毒、”这样八个字就是这样制定出来的。
63
发表于 2003-5-24 21:21:12 | 只看该作者

急性黄疸一例(已经出院)

   用大剂量川芎对解除胆道痉挛黄疸有用——见汪承柏教授治急性坏死性肝炎。不知能否借鉴。请赐教。
64
发表于 2003-5-24 22:07:09 | 只看该作者

急性黄疸一例(已经出院)

下面引用由江满月圆2003/05/24 09:21pm 发表的内容:
用大剂量川芎对解除胆道痉挛黄疸有用——见汪承柏教授治急性坏死性肝炎。不知能否借鉴。请赐教。
可否将汪承柏教授文章转贴,供大家学习。
65
发表于 2003-5-25 05:23:23 | 只看该作者

急性黄疸一例(已经出院)

使用川芎可以治疗由于胆道痉挛所引起的黄疸,是不是与此病例并不适合?这个患者是胆囊及胆道充满结石而导致的黄疸。此时,胆囊及胆道已经极度扩张。再促使其舒张有利吗?
66
发表于 2003-5-25 08:35:11 | 只看该作者

急性黄疸一例(已经出院)

    炎症可导致肝内胆管产生血栓素导致胆管痉挛,阻碍胆汁排泄。我不会贴图对不起。去年中医药报好象有汪教授的文章。不知谁能贴上来。
67
 楼主| 发表于 2003-5-25 13:08:41 | 只看该作者

急性黄疸一例(已经出院)

病人今天上午告知我:昨晚开始泻的还是黑水,后来就泻出了金黄色的水。我说:那就好,你的病现在脱险了。病人问:我要什么时侯才好?我回答:你要继续泻,开始是黄色的水,后来是黄色的软便,等到大便中无明黄色,而且成形,那时你就可以检查了,一切症状都消失时,你就可以出院了。药照吃,针照打,荤照禁,大便照泻。
病人问:如此地一晚上无数次地屙,大便还能成形?我说:没问题。到时你就知道了。
在具体用药上,答网友之疑:
此病此症,因胆囊被结石充实,(包括胆管结石、肝管结石)走排石一条路,行不通。因它他均无收缩的余地和动力。顺能采取溶石之法,这条道路,古今未见文献记载。(也许是我孤陋寡闻,敬请同道订正,在下不胜感谢)因此,我只好借鉴化痰之法去处理这一类的病。
人身上不通,不外乎气血痰和经络(当然还有其他方面,比起这几项那是小巫见大巫)这个病,除了“痰”,与其他几项挨不上边。所以,“化石”之法,是来自“化痰”。方中的全瓜蒌、葶苈子,等,均基于此。
仅此两种药去化比痰还要硬的石头,恐怕比上天还难。所以:
用了“五味子”和“VB6”两味药。
先谈五味子:这是我偶然发现的,是一位胆结石患者兼我乙肝并肝功能破坏时,用它来恢复肝功能的,(后面要专讲)结果,把胆结石也处理掉了。后来,我就有意识地在结石症中用上去,效果比不用要强。不过,我以往,还没有处理过如此厉害的病。
VB6,是一个所谓的西药,它性平,味咸。我们知道,妇女“妊娠反应”,中医叫它为“恶阻”,经常是用“二陈汤”、“六君子汤”去对付,这两个方子都少不了“法半”,是作为妊娠恶阻证中化痰而设。而现代医学中,对付孕妇的呕吐,就是用VE6,
我就是这样借用过来的。
当然VB6的用量是大了点,我是这样考虑的:
VE6的用量,一般是指正常人日常所需用量,不是治疗用量。治疗用量,一定会要比正常人用量要大。其二,如果本病人不泻大便,用这个量,肯定是大了,但病者必须要泻,每晚泻十多次,也就是说,前面用了,过后,基本排出无遗。因此,无此泻大便的人,就请仅慎。还有,为什么不口服呢?此病人,饮食不佳,口服怎能吸收?加之,维生素一类的药,体内需要多少,才吸收多少,根本达不到治疗量。
再说,从静脉给药,才能让药物行遍全身,再由大小便排出,就能充分发挥药物有作用。还有什么疑点,请提。原来没有答复的主要原因是,病人未见明显的好转,我可不敢王婆卖瓜。
68
发表于 2003-5-25 13:23:35 | 只看该作者

急性黄疸一例(已经出院)

     vitB6到底是经肾还是经肠道排出?
     病人出现何种反应就需停药?
69
发表于 2003-5-25 14:00:06 | 只看该作者

急性黄疸一例(已经出院)

恭喜您!桂枝汤君∶
能达到治疗效果预测,真是非同凡响。
虽然初战告捷,但是,大实夹大虚,仍未可轻心。
70
 楼主| 发表于 2003-5-25 16:56:03 | 只看该作者

急性黄疸一例(已经出院)

这是中医学说的胜利,我只不过是“拾人牙慧”而已。中医的祖先功不可没。中医的学说功不可没。中医的宝藏够我们挖掘。在中医的这个大海中,溅出来一滴水珠,折射着中医这颗太阳的光芒。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2 09:23 , Processed in 0.060180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