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灵异怪医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针推小百科

[复制链接]
81
 楼主| 发表于 2006-8-8 11:42:34 | 只看该作者

针推小百科

“揉走”落枕的小秘诀
失眠的主要症状表现是上床难以入睡,或早醒或中间间断多醒;或多梦、噩梦,似睡非睡;或通宵难眠。这样的睡眠状况,如果发生的时间不长,且白天其他不适症状不明显,也不影响工作、学习和社会活动功能,可称失眠,但不能认为就是失眠症。
  测测你是否失眠?
  抹额两手指曲成弓状,第二指节的内侧紧贴着印堂,从眉间开始向前额两侧抹压,约做40次左右。
  搓手浴面先将两手搓热,如手掌过于粗糙可涂抹适量护肤霜。随后掌心紧贴前额,用力向下摩擦直到下颌,连续做10次左右。
  按揉脑后以两手拇指罗纹面,紧按风池部位,用力旋转按揉几下,随后按揉脑后,约30次左右,有酸胀感为宜。
  按摩耳廓人体躯干和内脏在耳廓均有一定反应部位,按摩耳廓有助于调节全身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有利健康。
  拍打足三里穴该穴位在膝盖骨外侧10厘米处,轻轻拍打至有酸麻胀感即可。
  泡足踏石取一些小鹅卵石铺在水盆底,倒入温水,泡足踏石20分钟。
82
 楼主| 发表于 2006-8-8 11:43:23 | 只看该作者

针推小百科

夫妻想性福 房事前按摩
 房事前按摩法,是指房事前,即性生活前的按摩法,是为了达到性唤起的按摩。西欧称之为“性感集中按摩术”。尤其是性功能发生障碍的人,更应采取房事前按摩。当然,只限于夫妻之间进行。这对增强夫妻感情,提高性生活质量是有积极意义的。
   
    房事前按摩法,应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夫妻之间,在安静、无其他干扰的居室中,首先用含蓄、幽默的语言交流思想感情。切忌直接谈及性的问题,只能用暗示语言。然后,互相有意识地靠近肉体,作一些头面部的关照动作,接着抚摩四肢,使其感到轻松愉快,消除紧张情绪,进而抚摩胸腹、腰背,然应避免刺激"性感带"。在紧张情绪得以放松,并有亲呢的好感表现时,方可转入第二阶段的按摩。
   
    第二阶段的按摩,针对不同情况可选取如下三种不同方式。
   
    (1)接受按摩的一方为仰卧位。从按摩胸、腹部开始,然后触及乳房。如无反应,则逐步过渡到双侧乳房的按摩。然后沿双侧乳线拉长抚摸距离,由乳房经腹部抚摸下腹→腹股沟→大腿内侧→外生殖器与生殖器接触。
   
    (2)被按摩者外侧卧位。从抚摸腹部开始,同时以另一手抚摸背部。因被按摩的一方处于侧卧位,按摩者可进行前侧和背侧"挟摩"。逐渐拉大抚摸幅度,前面按摩可由腹部→胸部→双乳房→腹部→下腹→双大腹内侧。以上过程,背侧的手大致与前面的手处于同一水平,跟随着抚摸。最后接触外生殖器,并发展成生殖器之间相互接触。
   
    (3)被按摩者处于俯卧位。从按摩腰背开始→腰部→胸背→颈部→头部→再摩回胸腰→双侧大腿内侧,如此上下往返按摩。 按摩至胸背部时,双手可绕至胁下,同时摸至双侧乳房,再回摩胸腰。最后酌情接触外生殖器。
   
    事前按摩,要求开始不接触外生殖器,最后可达到性唤起。
   
    这种按摩法能防治阳痿、性功能衰退、性感缺乏、性冷感等多种疾病,对提高性生活的质量和夫妻生活的情趣也是有作用的。
83
 楼主| 发表于 2006-8-8 11:44:12 | 只看该作者

针推小百科

晚上捶背 睡个好觉
 经常捶背有益健康
  中医认为,人体的背部有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循行,而且人体五脏六腑皆系于背,心、肝、肺、脾、肾、胃、胆、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十二俞穴都集中在背部。适当捶打背部,可以振奋阳气,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调和五脏六腑,起到消除疲劳、宁心安神的作用。
  另外,捶背可以刺激背部皮肤和皮下组织,再通过神经系统和经络传导,促进局部乃至全身的血液循环,增强内分泌与神经系统的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达到祛病强身的目的。
  因此,捶背是一种很有益的保健方法,特别是对体弱多病的老年人,捶背可以防治多种慢性疾病,有益健康。
  捶背还能治失眠
  捶背简单易行,还不受时间的约束。白天利用工作间隙捶背,可以使人保持头脑清醒和精神振奋,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晚上临睡前捶背能助人宁心安神、催人入睡,是医治失眠的良方之一。老年夫妇互相捶背,能使双方神经系统处于最佳状态,机体免疫水平提高,有助于延年益寿。
  捶背通常有拍法和击法两种方法,均沿脊柱两侧进行。前者用虚掌拍打,后者用虚拳叩击,手法均宜轻不宜重,力求动作协调、节奏均匀,着力富有弹性。如此自上而下或自下向上轻拍轻叩,可以自身捶打,站着和坐着都可以,也可由他人捶打,接受者可站可卧。捶背的速度以每分钟60—100下为宜,以不痛为度。每日1—2次,每次捶背时间以30分钟为限。
  捶背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应握空心拳,不要把力量用在握拳上。
  二是捶打速度要快慢适中,刚柔相济,捶击的力度以能使身体震动而不感到疼痛为宜。
  三是如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可用轻而缓的手法,此法能抑制肌肉和神经紧张。如精神不振、倦怠乏力,可用强而快的手法,此法能使肌肉紧张、神经兴奋。
  四是对于患有严重心脏病、尚未明确诊断的脊椎病变以及晚期肿瘤的患者,则不要捶背,以防加重病情或引起意外。
  捶背需要每天坚持
  捶背必须每天坚持才能见效。长期坚持捶背有几个方面的好处:
  一是改善局部营养状态。通过捶背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背部组织的新陈代谢,减少皮肤细胞的角质化,有利于皮肤的清洁与健康。
  二是舒筋活血,健身防病。老年人常会出现腰酸背疼和肌肉紧张,此时如接受轻柔的捶背,不仅有利于肌肉放松,消除疲劳,还能防止慢性病及腰肌劳损的发生。
  三是宁心安神,振奋精神,当人过度疲劳时,就会出现心烦意乱、坐卧不宁,通过捶背带来的良性刺激会使其逐渐安定下来,感到精神倍增。
  四是对于长期卧床的老人来说,每天捶背不但可以振动呼吸器官帮助排出痰液,而且还可以帮助排出肺泡中的废气,从而起到防治坠积性肺炎的作用。对于有胃肠功能紊乱、神经衰弱及感冒风寒等病的老人,捶背还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捶背是举手之劳,只要老人持之以恒,一定会达到健身的效果。
84
 楼主| 发表于 2006-8-8 11:44:54 | 只看该作者

针推小百科

按摩耳廓好处多
 耳廓,被医学专家称为“缩小了的人体身形”。耳朵的各部位与人体内脏器官存在着生理性的内在联系。下面是几种常用的耳廓健身法,经常为之,可以调节各种机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有益于抗病健身,还可以促进耳部血液循环,对缓解老年性耳鸣、耳聋有一定的作用。
  捏耳廓:掌心面对耳廓,顺时针揉动20次后,改为逆时针20次;然后换另一个耳廓,依法进行。早晚各做3次,揉动时用力不要过猛,以双耳廓充血发红为好。
  捏耳屏:耳屏亦称小耳朵。以拇指、食指不断挤压,放松耳屏,左右耳屏同时进行,每次20—30次,揉时不要用力过猛,以双耳屏发红充血为主。
  松耳廓:掌心面对耳廓,向内耳方向轻轻按下,然后轻轻松手,反复进行,初时每次3—5分钟,以后可增加到5—10分钟,早晚各两次。
  拧耳朵:食指轻轻插入外耳孔,来回转动各20次,用力要均匀,速度不宜过快,严防损伤皮肤,不要双耳同时进行,一般先左后右进行。
  过头引耳法:每天清晨起床后,以右手从头上引左耳廓上部21次,此法常练,可使人头发不白,耳不聋,身轻脑健,祛病强身。
85
 楼主| 发表于 2006-8-8 11:45:57 | 只看该作者

针推小百科

宝宝不消化,试试捏积法
在秉承中国推拿150年历史的基础上,又融合了现代技术的小儿捏积法。此法是以中医的阴阳五行、经络学等理论为基础,通过自下而上捏拿小儿脊背上的督脉、膀胱经上的穴位,达到调节阴阳的治疗目的。
  北京中医医院儿科主任郑军说:“中医认为,腹为阴,背为阳,督脉在脊背中央,是阳中之阳,捏拿督脉能起到振奋阳气的作用。脏腑穴位在膀胱经上,捏拿膀胱经能刺激脏腑穴位。因此,捏积法对治疗小儿消化不良、腹泻、脾胃不和、生长发育缓慢都有很好的疗效。经多年的科研和临床研究证实,捏积法还能改善小儿贫血,增加食欲,强壮身体。另外,此法还能作用于神经系统,治疗小儿夜啼症。相对于西医来说,捏积法无需打针吃药,减轻了患儿的痛苦。”
  郑主任说,小儿捏积连续6天是1个疗程,每次捏拿10遍,都是上午做,因为上午阳气生发,效果才好。一般情况下,做到三四天时,厌食的孩子就会有饥饿感了。
  当然,对于不同的病人,捏积也会有相对不同的治疗方法,大夫会根据孩子的病情,如大便的干稀程度等,用内服冯氏消积散、外敷冯氏化淤膏等综合治疗法,再配合手法捏拿进行治疗。另外,大夫还会对某些孩子进行手法按摩的辅助治疗。除了消化系统的疾病以外,捏积法按摩对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也有很好的疗效。
86
 楼主| 发表于 2006-8-8 11:46:34 | 只看该作者

针推小百科

按摩鼻子防感冒
春天到了,天气不那么寒冷,但很多人打喷嚏、流鼻涕的症状却更加严重了。一方面是因为气候变化无常导致的感冒;另一方面,春天也是过敏性鼻炎的多发季节。这些原因造成的鼻子不舒服,都可以通过按摩达到一定的缓解。
  按摩鼻子的方法是:用两手拇指外侧相互摩擦,在有热感时,沿鼻梁、鼻翼两侧上下按摩30次左右。接着,按摩鼻翼两侧的迎香穴15—20次。迎香穴在鼻翼外侧0.5厘米处,按摩时可用两手拇指,也可用一手拇指、食指,一般揉搓20—30次,每天最好做2次。
  按摩时手法应该由轻到重,注意不要损伤皮肤。除了早晨起床前、晚间睡觉前应该各按摩一次外,其他空闲时间也可进行。这种方法可以疏通经络,增强局部气血流通,大大加强鼻子的耐寒能力,预防感冒和缓解鼻塞不通、流鼻涕等症状。
87
 楼主| 发表于 2006-8-8 11:47:59 | 只看该作者

针推小百科

针灸戒烟难保长效
北京广安门医院针灸科主任刘志顺告诉记者,戒烟穴实际上是医学上的甜美穴,位于手腕外侧。刘主任确实有过针灸戒烟的经验,但是像上述病例是比较少见的。针灸戒烟在短期内有效,长期的效果不确定。
  相对于戒烟贴、替代香烟等传统的戒烟方式,针灸戒烟可以刺激甜美穴,而甜美穴是肺经上的心血点,可以调解肺部的功能。针灸戒烟之后,戒烟者会有口渴、口苦、头晕等症状,会对香烟产生厌倦感,使受戒者不想吸烟。
  相对于传统的戒烟方式,针灸戒烟更简易,更快捷,治疗的费用也相对便宜,一般1个戒烟疗程只需七八十块钱。一个疗程一般为10次,如果1个疗程之后还没有效果,则表示该治疗方案不太适合此人,无需进行第二个疗程的治疗。
  刘主任指出,在一般的针灸戒烟中,往往综合应用毫针疗法、耳穴疗法、电针疗法3种方式。广告上宣传比较多的激光照射疗法和穴位贴敷疗法,效果甚微。除了针灸戒烟之外,还可以配合其他的戒烟方式,比如戒烟贴、替代香烟等。
88
 楼主| 发表于 2006-8-8 11:49:19 | 只看该作者

针推小百科

搓揉穴位治好鼻炎
“搓揉穴位治疗鼻炎”的方法是:
  1.用双食指的外侧来回地搓鼻梁两侧的上下,共搓200下,搓揉到鼻梁有发热的感觉。
  2.用双食指尖揉动鼻孔两侧的“迎香”穴位,共揉动200下。“迎香”穴位于鼻翼根部正侧方的小凹陷处。
  3.用左手的大拇指和食指上下揉动右手的“合谷”穴位200下,再用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上下揉动左手的“合谷”穴位200下。“合谷”穴位于拇指与食指分叉的凹陷处。
  这里需要特别提醒的是:一定要坚持不懈地长期做,一旦鼻炎被治愈,还要坚持做下去。这样不仅可防止鼻炎的复发,而且还可以预防伤风感冒。搓揉的手法要较重,以能忍受为宜。
89
 楼主| 发表于 2006-8-8 11:51:01 | 只看该作者

针推小百科

耳朵扎针为何可治全身疾病
耳朵,连通着全身。这个道理,在2100多年前,我国古代的医生就知道。古代的医书上,有这样-句话:耳者,宗脉之所聚也。意思是指耳朵是人体重要经脉汇聚的地方。那时的医学家就发现,在耳朵上面有好多点,用细针刺这些点(也即是耳穴),能减轻或消除某些病的症状。后来,慢慢就形成了针灸中的一个重要分支——耳针。
  近代,奇特的耳针开始向世界各地传播。1950年,法国医学博士诺其尔听说扎耳针能治病,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起先,他按着中国医生告诉他的几个耳穴,专治腿痛,果然有效。消息传开,各种各样的疼痛病人都找上门来,但不少痛症,中国医生没告诉过他如何治,那该怎么办呢?
  于是他灵机一动,既然耳朵代表着全身,为什么不自己来寻找它们一一的代表点呢?他用像火柴杆那样的圆头细杆,轻轻地压向病人的耳朵各处,看看哪一点出现疼痛,这痛点不就反映病人身体有病的部位吗?
  这个脑子转弯转得真对路!头痛、眼痛、牙痛、胃痛、胆痛、胰痛等种种痛症,他都在耳朵上找到了压痛点。诺其尔把这些压痛点画在一张耳朵图上。他惊奇地跳了起来:“这不就是-个倒放着的胎儿吗!”
  这个发现,使研究耳针的医生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内脏有病,医生就不难在这“胎儿”身上找到对应的病点了。后来,又有人用“耳穴探测仪”(就是前面提到的连着两条电线的小盒子),像工兵探地雷一样的在耳朵上找来找去,找到了痛点,用针一刺,或者用根像图钉一样的小针钉在耳穴上;还有的医生用药敷贴在上面。据有人统计,现在大概有120多种病症,可以用耳针来治疗。奥秘还没有揭开
  接着的问题是:为什么耳针能治病?这不仅你要问,医学家更要弄个水落石出。可是,要得出正确的解答,那要比法国医生诺其尔遇到的问题难多了。直到今天,医生们的脑筋还没有转出那个弯来!
  我们的祖先,对耳针能治病,早就有个说法。他们认为:一个人体内的“阴阳”乱了套,邪气得胜,正气退却,这个人就要生病。他们还把什么是阴,什么是阳;什么叫“邪”,什么叫“正”,都做了详细的说明。耳针就是通过调理“阴阳”扶正去邪达到治病的目的。但现代人用最新的尖端仪器也测不出那些阴阳正邪,也就是说,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无法证实祖先的这种说法。
  有些现代医学家解释说:分布在耳朵上面的神经非常丰富,而且种类齐全。当人的内脏有病时,耳朵上的有些神经就受到“恶性刺激”。如果用针或药物去治疗,等于给耳朵上的神经加了个“良性刺激”。这个良性刺激,上传到大脑,大脑就会做出处理,把那个恶性刺激压了下去,病就得到好转。
  可是,这个说法,同样没有说透一个问题:神经分布,身体的哪个部位都有,耳朵上的神经也不见得有什么特殊;为什么内脏有病偏偏要反映到耳朵上来?是不是存在另外的原因,这些原因又是什么呢?主张这种说法的医学家却答不上来。另外,刺激的良性与恶性,又如何来区分,用仪器能测得出来吗?他们同样拿不出令人信服的事实。
  我国医学专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在扎耳针前后,从动物和人身上,分别取血做化验,发现好些血里的化学物质,在扎耳针刺激之后,出现了一些变化。比如上海市耳针协作组故意让狗的皮肉发炎化脓,验血发现血里的一种名叫“谷胱甘酸”的化合物增多了,表示狗身上一发炎,有毒物质就增多。如果在狗耳上扎了针之后,这种谷胱甘酸就减少,说明耳针具有解毒功能。至于耳针是怎样使谷胱甘酸减少的道理,仍然没有搞清。当中,很可能还隐藏着令科学家吃惊的奥秘!
90
 楼主| 发表于 2006-8-8 11:51:51 | 只看该作者

针推小百科

耳穴按摩降血压
 高血压是以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人体耳穴图
  中医认为,高血压可分为肝阳上亢等几个证型,但总体而言,肝阴不足、虚阳上亢是其常见病机。患者除血压升高外多兼见头痛、眩晕、面红、耳鸣、便秘、口苦等症状,心脏、血管、肾、眼底也有不同程度的病变。
  应对高血压的关键措施是“重在预防”。近年来,耳穴按摩疗法已经证实有一定的稳定血压作用。耳穴按摩疗法可以预防高血压,对轻度高血压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还对中度和重度高血压具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中医认为,“耳为宗脉之所聚”,十二经脉皆通于耳,人体某一脏腑和部位发生病变时可通过经络反映到耳廓相应点上。耳背有一“耳背沟”,位于耳廓背面,由内上方斜向下方行走的凹沟处。因其有稳定血压的作用,故亦称“降压沟”。
  取穴:降压沟、降压点、肝穴、肾穴、内分泌穴、肾上腺穴、耳轮部、耳背部。
  按摩方法:用白虎下山手法(以双手食指或食指及中指之指腹,从上而下按摩双耳背之降压沟,本法由上而下按摩,形如白虎下山之势而得名。)按摩位于耳背的降压沟6分钟,频率为每分钟约90次,以红热为度;捻耳轮部6分钟,频率为每分钟约90次,重点捻耳尖;掌擦耳背部,频率为每分钟约120次;其余穴位用耳压法贴王不留行子治疗,每次轮替选用3~4个穴位,左右耳交换治疗。如是轻型高血压患者,贴丸后每天早晚两次按压即可,如是中型或重型患者应适当增加按压次数。还可配足底涌泉穴,掌擦涌泉穴5分钟,频率为每分钟约180次。
  特别提示:高血压患者特别要注意的是按摩耳背下耳根有升压作用。
  除耳穴按摩外,高血压患者还应注意:及时监测血压,遵医嘱服用降压药物;节制饮食,控制体重;限制食盐摄入量;保持乐观情绪,注意劳逸结合,生活起居有节;经常做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有氧运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19 04:09 , Processed in 0.128106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