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5325|回复: 38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素灵词汇日知录【渔翁习经连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3-21 22:38: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素灵词汇日知录【1】

上古天真:高士宗:上古者,黄帝之时追溯混沌初开,鸿濛始辟也。天真者,天性自然之真,毫无人欲之杂也。
                         于天星:“上古”无非是《内经》作者对历史早期的一种笼统概念。。。。。。”天真“一词。。。。只能在人的正气,真气,肾气这种含义上去理解。
                          《素问注释汇粹》(简称“汇粹”):李东垣说:“真气又名元气,乃先天之精气也”。古人认为*,远古时代的人,通过养生的方法,保养天真,就能预防疾病,延年益寿。
                          渔翁:*此言有误,应为中医认为。
2
 楼主| 发表于 2008-3-21 22:39:43 | 只看该作者

素灵词汇日知录【渔翁习经连载】

[这个贴子最后由却波渔翁在 2008/03/21 10:41pm 第 2 次编辑]

素灵词汇日知录【2】

昔在黄帝,。。。。。成而登天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狥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以上文字,也见于《史记卷一。五帝本纪第一》原文略有差异。
       《史记》: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狥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
        近有研究初步证实,黄帝实有其族其人,史公记载应非虚构。长期以来。疑古学派及西方实证主义学派对中华文化造成的重大影响应逐步廓清,神话学派影响亦应一并清算!

-=-=-=-=-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2008年03月21日 10:43pm 时添加 -=-=-=-=-
  字号 7pt 8pt 9pt 10pt 12pt 15pt 18pt 20pt 25pt 30pt
素灵词汇日知录

郭霭春先生认为:上文“昔在”以下二十四字,不是《素问》原文,疑为王冰所增。唐代崇奉道家,在高宗上元元年(公元六百七十四年),曾有“王公以下皆习老子”的诏令。王冰任过太仆令的官职,他是表示过要执行这一政令的,所以在次注《素问》是,他就袭用了《大戴记。五帝德篇》的成语,给黄帝粉饰上极美的赞词;又在《上古天真论》注里引了九次老子。。。。。实际上这二十四字与医理没有任何联系。

-=-=-=-=-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2008年03月21日 10:43pm 时添加 -=-=-=-=-
渔翁曰:学习黄帝内经也要“解放思想”。如对人类文明史,华夏文明史的估量。必须“走出疑古时代”,排除“神化说”造成的虚化历史影响,紧密结合最新考古发现及考古新思维。
3
 楼主| 发表于 2008-3-21 22:45:36 | 只看该作者

素灵词汇日知录【渔翁习经连载】

素灵词汇日知录【3】

成而登天:王冰解释“登天”为升天,注云:“鋳鼎于鼎湖山,鼎成而白日升天”。马蒔,吴昆,张介宾等均本王注。事涉荒诞,但至今仍有人追捧白日升天。又一种解释为登天子位,似较通。是俞樾先生据《易经》明夷传曰:“初登于天,照四国也”可说此。
    鼎湖山在广东肇庆,传黄帝赐鼎而名。与上“鼎湖山”是否一山,尚待考校。唐代以来,此山竟成佛教胜地。

-=-=-=-=-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2008年03月21日 10:46pm 时添加 -=-=-=-=-
必须对远古人类史,远古中国医学史有一定认识,才能更深刻地理解《黄帝内经》里程碑式的划时代意义,故这里,我尝试提出一观点------远溯高古看内经。

-=-=-=-=-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2008年03月21日 10:47pm 时添加 -=-=-=-=-
远溯高古看《内经》

所谓“远溯”就是要放开眼界,充分利用最新考古成果,比如,对华夏文明史的认定,过去讲三千年,五千年,现在看来至少七千年,还有讲一万二千年。《内经》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它是华夏文化,哲学,医学等多种自然学科的智慧结晶。

-=-=-=-=-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2008年03月21日 10:48pm 时添加 -=-=-=-=-

远溯高古看《内经》

我们把文献研究和考古研究结合起来,这是"疑古"时代所不能做到的,充分运用这样的方法,将能开拓出古代历史,文化研究的新局面,对整个中国古代文明作出重新估价.
                         ---------<走出疑古时代>

-=-=-=-=-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2008年03月21日 10:49pm 时添加 -=-=-=-=-

远溯高古看《内经》

充分运用这样的方法,也将能开拓《黄帝内经》研究的新局面!
4
 楼主| 发表于 2008-3-21 22:50:56 | 只看该作者

素灵词汇日知录【渔翁习经连载】

素灵词汇日知录【4】

不知持满:持满-----王冰注:“言爱精保神如持盈满之器,不慎而动,则倾竭天真。”     张志聪云:“不知持满者,不慎谨也”
                                             高士宗云:“竭精耗真,则不知持满之道养身,”可知,持满是一种养身之道。亦可理解为一种养身状态。

-=-=-=-=-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2008年03月21日 10:51pm 时添加 -=-=-=-=-

素灵词汇日知录

持满,在古代是个现成词组。
持满,犹持盈。《荀子·宥坐》:“ 子路 曰:‘敢问持满有道乎?’ 孔子 曰:‘聪明圣知,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抚世,守之以怯;富於四海,守之以谦。此所谓挹而损之之道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沁水》:“五行险固,德能覆也,内贡回矣,使吾暴乱,则伐我难也,君子以为能持满。”一言道德修养或成功状态的保持,一言国鼎基业的保持。

-=-=-=-=-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2008年03月21日 10:52pm 时添加 -=-=-=-=-

素灵词汇日知录

附录:中国保健协会网一段话--------- 
“持满”两字,语出中医经典《内经》,意思是“持着盛满水的容器”,比如养生之人有如端着一个盛满水的容器,小心、谨慎而行。如不小心,则“生命之水”便会洒出一些,如果经常洒出,那还会长寿吗?
  “持满”包含两层意义:一是“持之以恒”;二是“小心谨慎”。人的生命长短,基本上是一个常数,据研究,人当可活到160岁以上。但现实生活中,过去是“七十古来稀”,现在虽然人类寿命不断延长,但活到一百岁以上者仍是少数。若要保持“生命之水”常满,就应小心谨慎。

-=-=-=-=-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2008年03月21日 10:53pm 时添加 -=-=-=-=-
生命之水如何“持满”?

答案:恬淡虚无,精神内守,御神知时。
5
 楼主| 发表于 2008-3-21 22:55:01 | 只看该作者

素灵词汇日知录【渔翁习经连载】


素灵词汇日知录【5】

不时御神:时:林亿校本云:"一作解",胡澍注:"时是解非"."解"被否定.今人郭蔼春曰:"时作"解"是."翻旧案了.王宏图先生对张志聪依<四气调神大论>解本句为"不能四时养其神也"意,认为张注"于义欠缺".但王未进一步说"欠缺"在何.我们再看看古注:
       吴昆曰:时御神者,四时调神防灾患也。   
       高士宗曰:不知随时御神之法以养心.
           却波渔翁认为:当以张,高,吴三家之注为是.理由:1,不能放过"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八字;此八字非一般述事,其讲的是保盈持满之道,顺时御神之法.2,不能孤立看待八字,不能孤立看待本篇(上古天真).
            <素问>各篇次序,王冰重新次注,多家整理,原篇目次序虽不可全窥,但就现成所见,其篇与篇之间,不少地方还是可看出一些端倪的.如本篇<上古天真>与下篇<四气调神>可谓"姊妹"篇.而识得此中联系,即可悟"精""神"之论,前后有重,"保"道,"御"法,皆在两篇,珠联璧合,其易断哉?
           不揣简陋,愚钝之妄,一笑可已!

-=-=-=-=-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2008年03月21日 11:50pm 时添加 -=-=-=-=-
明代的吴昆先生明眼,亦早识得两篇一贯。他在《上古天真论》篇首注:此篇言保合天真,则能长有天命,乃上医治未病也“。又在《四气调神大论》首注:”此篇言顺于四时之气,调摄精神,亦上医治未病也”。讲得清楚不过了。我们现在猛讲“治未病”,经典论述尽在篇中。“治”字不单从“治疗”解,“未病”怎么治疗呢?应作“治理”解----“未病”状态的治理(调摄)。如何治理这个状态呢?必识“保盈持满之道,顺时御神之法”思过半矣!
6
 楼主| 发表于 2008-3-22 11:48:07 | 只看该作者

素灵词汇日知录【渔翁习经连载】

素灵词汇日知录【渔翁习经连载】【6】
素灵词汇日知录

虚邪贼风-----
      张介宾:谓风从冲后来者,主杀主害。
       高士宗:凡四时不正之气,皆谓之虚邪贼风。
       《素问注释汇粹》:张,高注言之有据。
        何绍奇云:《灵枢经白话解》说虚邪贼风指四时不正之气。。。。。则是明现的概念混淆。
        渔翁曰:可见张注,高注亦非同也。《白话解》所依,当属高注一类。而现代高明如任应秋先生,在他的《内经十讲》里,提出“虚邪贼风”即“狂风暴雨之类”其本《内经》“贼风数至,暴雨数起”似也有本。莫枚士有《原贼邪》论曰:
            “贼邪者,太一冲方之气,因太一之气不能自旺而来也。自太一言之曰虚   风,自冲方言之曰贼风,自受于人言之曰虚邪,亦曰贼邪。经云:邪气者,虚邪之贼伤人也是也。《病源》云:“冬至之日,有风从南方来曰贼风”。以此推之,则春分--西风,夏至--北风,秋分--东风,季春--西北风,季夏--东北风,季秋--东南风,季冬--西南风,皆贼风也。其法不取五行生克,而用八方对冲”。权衡诸家,仍以张介宾说为是,莫氏原之甚详。而张,莫所本,皆出《灵枢。九宫八风》也
7
 楼主| 发表于 2008-3-23 01:47:34 | 只看该作者

素灵词汇日知录【渔翁习经连载】

素灵词汇日知录【渔翁习经连载】【7】
素灵词汇日知录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
      有断句分歧:今本(人卫影印顾从德蓝本)多作: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
       1,林亿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本云:上古圣人之教也,下皆为之。《太素》《千金》同。杨上善注:上古圣人使人行者,身必行之,为不言之教。不言之教胜有言之教,故下百姓仿行者众,故曰下皆为之。胡澍也认为当从全本,杨本,孙本改,并说:’下皆为之‘,言下皆化之也。今人郭霭春先生也校曰:“下也”二字误倒,应据《千金方》乙正。“下”字属下读。与以上观点同。
      2,(日)丹波元简却认为:“不必依全元起·《太素》而改易字句”并引潘之恒的说法“谓之者,语之也。语之云何也,即下八字也。言圣人之教不择人,而皆语之以避虚邪贼风之有时。
       3,《素问注释汇粹》曰:上二说,一言身教,一言言教,义皆可从。
8
 楼主| 发表于 2008-3-23 01:48:46 | 只看该作者

素灵词汇日知录【渔翁习经连载】


素灵词汇日知录 附:潘之恒小考

潘之恒(1556—1621),字景升,号鸾啸生,冰华生,岩寺人。明嘉靖年间,官至中书舍人,得汪道昆保荐,入“白榆社”。两试太学未中,从此研究古文、诗歌,恣情山水,所过必录。与汤显祖、沈璟等剧作家交好。曾从事《盛明杂剧》的编校工作。撰有《叙曲》、《吴剧》、《曲派》等剧评,均收入《亘史》、《鸾啸小品》两集中,撰有诗集《涉江集》。晚年,与黄山结下不解之缘,在黄山汤泉附近建“有芑堂”,广邀宾朋、名人游黄山,使黄山知名度大大提高。又于万历年间重编黄山志,取名《黄海》,随撰随刻,至去世未完稿。
              渔翁曰: 家藏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有传且记与其交往。家藏《中国医籍考》无载潘事,但在家藏《素问识》录”素问诸家注解书目”中有“黄海本二十四卷  潘之恒《黄海》中所收--依熊本”记载。
9
 楼主| 发表于 2008-3-25 12:52:08 | 只看该作者

素灵词汇日知录【渔翁习经连载】


素灵词汇日知录【8】

其民故曰朴----------
  朴:《黄帝内经辞典》:“未经加工斧凿的木材。喻指具有纯真,质朴天性的人”。曰朴,一作日朴。《素问注释汇粹》:“一作日。。。。然如”曰“作语助词讲,则作”日“意亦通。
高下不相慕:大体有两种解释:
  1,指社会地位高低。所谓“高”,指高高在上的统治者,贵族;
                                                “下”  指下层百姓,奴隶。
  2,指居处有高原平川之别。
  
    马莳曰:“高者不陵下,下者不援上,而不出位以相慕”。是1.
    张隐庵曰:“山川地土之高下,衣食居处,各从其欲,彼此不相慕。是2.
10
 楼主| 发表于 2008-3-25 20:32:12 | 只看该作者

素灵词汇日知录【渔翁习经连载】

素灵词汇日知录
素灵词汇日知录【渔翁习经连载】【9】
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
       不惧于物:多家不解此四字,囫囵带过。白话解躲不过,关键一字“惧”随文察字作“恐惧”解,如南京中医学院《译释》:“对任何事物都没有恐惧心理”。
        天津郭霭春教授训诂功夫了得,《校注语译》:“按:懼应作攫,偏旁形误。攫有取义。不攫于物?似说不寻求酒物之事。”
        渔翁曰:解作取,本已近古义,细解物为“酒物”,具体化了,反觉单薄。不如作“物欲”解,不在物质慾望方面伸长手也,也反证淡泊恬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3 01:14 , Processed in 0.05464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