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却波渔翁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地道中药材的议论辑录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08-10-18 14:27:33 | 只看该作者

地道中药材的议论辑录

下面引用由江油中坝附子2008/10/17 09:18pm 发表的内容:
的确,现在国人的素质下降了不少!
对经济利润的追求,什么都搀假、做出些没良心、没道德的事来。
目前中药饮片的绝大部分来自无数的无证个体作坊、什么费都不用交,利润丰厚,药监不管、政府还地方保护,有这样 ...
支持江油中坝附子把地道中药材发展好.
32
发表于 2008-10-18 19:00:33 | 只看该作者

地道中药材的议论辑录

谢谢支持,共同努力!
33
发表于 2008-11-14 12:30:42 | 只看该作者

地道中药材的议论辑录

中医生存、发展,呼唤地道中药材!
34
发表于 2008-11-18 18:42:22 | 只看该作者

地道中药材的议论辑录

我想:如果说中医是治病的武器,那么中药就是武器所用的子弹。随着自然环境的恶化,大气的污染,森林资源的破坏,天然野生的优质药材越来越少,甚至绝迹,而人工种植的,由于追求经济利益,施化肥,洒农药,用大棚温室,用科技手段使品种改变来提高产量,使药材性味发生改变,总之,人工种植药材质量难以得到保证。那该这么办呢?我想:应该大力弘扬用药很少疗效可靠的针灸治病,也是振兴中医药的主要途径之一。下面是转载部分内容:
中医治病要有好的效果,除了辩证处方正确,煮服方法合理以外,还有一个必要条件,就是中药材质量必须可靠。好的药材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一:采摘适合季节,植物性药材都有最适宜的采摘时间,《神农本草经》引名医曰记载了药材的采摘时间。
二:选用道地药材,如四大怀药,浙八味。
三:炮制规范,选用的辅料如蜜,醋,酒,盐,等都必须优质。
四:加工精细,该去壳的,该去核的,该去节的,该去粗皮的等都必须去干净,如山萸肉需去尽核,麻黄有去节和不去节之分(功效不同)。
五:干燥程度合理,对容易变质的,出油的因采用真空包装,如柏子仁。
六:杂质含量越少越好,药材越干净越好。
七:中药品种一定要纯正,要和古代医家所用的相一致。不能用转基因,嫁接等的现代技术搞的所谓高产量的新品种。学习中医,实践中医,我们都应该向近代中医大师张锡纯先生学习。中医大师张锡纯说:“就学医的第一层功夫言之,则最在识药性。”他一生精研典籍无数,在中药性能、气味、使用方法、配伍、真伪鉴别、生用熟用、煮服方法等有所发明。如果我们在诊疗过程中,辩证处方都很正确,而病人服用后却效果不佳,那么就要考虑中药的质量问题了——品种是否纯正?加工是否合理?炮制是否规范?优劣如何?等等,这就要求中医师必须知药识药,自古以来,学医者都是中医和中药同时学习的,是不分开的,他们既能上山采药,又能制作各种药剂。在当前中药材存在质量问题较多的情况下,医生学会辨药十分必要。下面举例说明:        发散风寒宜用桂枝尖,则药力强,见效捷。    麻黄须去节,去节则二头通,走表逐寒力强,如未去节,二头不通,则有止汗作用。
杏仁去皮尖,宜打碎入煎,则苦温润肺效速。
  五灵脂宜用糖五灵脂快,效果佳,而不用灵脂米。
用芦根宜连茎用,连茎用则清肺降火力强。
橘红多用柑皮、柚皮压扁实来 冒充橘红,用者当辨。
  芥子宜用灰白色的白芥子,而不用黄芥子。
  好的生鸡金是深黄色的,是乡下土鸡特有的。
  许多全草类药材应该是青色的,才有良效,
而不是发霉或烘干不当变黑色或枯黄色。如蒲公英,车前草等。
  黄芩有枯黄芩与条黄芩之分,枯芩治上焦,条芩治下焦。
   连翘治风温,宜用带心连翘。
  同一名称的药材往往有多个品种,如防风有关防风,西防风,水防风之分,也有南北之分,如南北柴胡,南北葶历子等,功效不尽相同,用着当辨别后用之。
   等等———————————说不尽,道不完的中药鉴别应用知识。
如要基本掌握中药的鉴别方法和运用规律, 我向大家郑重推荐卢赣鹏著《常用中药材传统鉴别》,著名中医龚士澄著《临证方药运用心得》,都是医书之精品,不可不读啊! 为医者不识药,只能算是半个医师。
  我想:如果我们现在所用的药材与70多年前张锡纯所用的药材在品种上在质量上完全一致的话,那么他所拟的
活络效灵丹”我们可以治愈多少疼痛患者,他所拟的“理冲汤”我们可以治愈多少肿瘤患者,还有他许许多多的经过无数次临床验证过的处方都可以为广大老百姓造福啊!                                  






  








  
  
35
发表于 2009-2-10 11:30:57 | 只看该作者

地道中药材的议论辑录

用中药治非典是怎样想出来的
春晚英伦组合一曲《本草纲目》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要花大力气发展中医药了,这是一个好兆头,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我们要传承发扬了。
据说赵本山小时候家穷,冬天穿漏脚趾头鞋,把脚冻了,现在“不差钱”了,到处看也看不好,是宋祖英回家乡湖南翻越两座大山,为赵本山找到了中医,治好了赵本山的冻疮。
武则天得了中毒性痢疾,宫内医治不了,后来从大山里请来孙思邈,用中医治好了。
内蒙有一次流行脑炎,好多孩子死去,后来是王昭君用出嫁时汉朝为她带的中药,煮了汤喝下去治好的。
六十年代初,北京市流行脑炎,用西药治不好,后来有位老中医用中药治好了。
四二年五月,日本人投下了鼠疫病毒,使百姓伤亡很多,后来中国人开始自救,魏景芝就是父亲魏连耀用中药为女儿治好的。
内蒙有个赤脚医生,用大承气汤治好了西药做完肠道手术后,肠内不通气的症状。
四川军医院一名大夫用中医治好了脑瘤患者。
河南省社旗县有个中医李素兰,退休后去美国给刘璐瑜按摩推拿治好了她多年因交通事故留下的背痛后遗症。用西医多次治疗均不见效,按摩了一个月,背痛竟奇迹般的彻底痊愈了,还在美国取得了绿卡,美国人得知后都说中医太神奇了!
八五年,我脚上长了个鸡眼,当时是八月份,找医生做手术,大夫说,不行,天太热,怕感染,等天凉再做,后来让一位修脚的老师傅给割出杏核那么大一块,上了点中药面伤口就好了,不影响行走。
用中药治好的病例举不胜举,治好的病人层出不穷,老百姓喝中药的习惯不为罕见。
沙家浜里郭建刚的一句唱段寻来草药医病患,同志们满怀信心将你们盼。
在非典流行期间王岐山坚信公开透明和实话实说,将是战胜SARS的一项重要法宝。
在这个关键时刻,我想应该用中药治非典,四月二十几号,我打010—114,查出卫生部总机号,女话务员问我有什么事,我说是用中药治非典的好办法,我要和吴仪部长讲,她告诉了我卫生部部长办公室电话号码,我拨通后有位女接线员接了我电话,她说,她要跟部长讲我说的用中药治SARS的内容。
过了三四天,吴仪召开了老中医座谈会,我给四部委成立的抗非典领导小组发了一份电传和一个药方子,提出对SARS形成合围的观点,过了几天,一位专家在央视讲对SARS治疗过程也说对SARS形成合围,过了几天央视第二次采访了广州中医院的李主任说第一位非典患者提出来要喝中药,她给开了中药,但是第一次采访李主任时,没说喝中药,只是说第一位患者治好了,第二位胆子小,吓死了,在我提出用中药治非典的观点后,说明证实的中药就是有效,后来非典病人都是喝中药治好的,可见中药的威力够大,所以我们现在发展中医药已是刻不容缓的时候了,当然也有华佗奈小虫何的时候,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研究,象关木通引起肾病这在本草纲目中也没有记载。
还有就是中药治病省钱,做一个阑尾手术最少得用三千元,还有个别留后遗症,我研究的治阑尾炎的药不超过三百元,像我的止痛药经军事医学科学院动物试验是可待因止疼的二位,现在老百姓看病贵,我们要好好发展中药的优势,大力发展开发研治中草药,上帝造的每一个器官和部件都是有用的,不可以轻易摘除呦,能不手术尽量不手术,还是用中药治吧。
电话:0471—7192161         7196847(妹妹电话)
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前进街98号
魏秀珍
36
发表于 2009-2-10 11:56:00 | 只看该作者

地道中药材的议论辑录

[这个贴子最后由炎黄子孙在 2009/02/10 00:04pm 第 2 次编辑]

地道原料送国外,
洋的中药要进关,
腐败贪官郑莜萸,
杀了也难触神经,
大锅饭养没屎鼠,
贾谦高呼听未闻,
气急楼主不足奇!
37
 楼主| 发表于 2009-3-24 08:23:58 | 只看该作者

地道中药材的议论辑录

气急楼主不足奇!呵呵!
38
 楼主| 发表于 2009-3-30 23:43:53 | 只看该作者

地道中药材的议论辑录

贵州有哪些地道中药?
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湿润温暖的气候,非常适宜草药生长与中药材种植,使贵州成为我国四大中药材产地之一,有中药材4290种,蕴藏总量达6500万吨。在全国统一普查的363个重点品种中,贵州就有326种,占88.10%,各地州市的中药材品种均在千种以上。
      “川广云贵,地道药材”。贵州省的中药材不仅品种多,蕴藏量大,而且素有“地道药材”之美誉,珍稀名贵药材主要有珠子参、艾纳香、牛黄等;地道药材主要有天麻、杜仲、石斛、厚朴、半夏、吴茱萸、黄柏、野党参、何首乌、龙胆草、天冬、黄精、金银花、桔梗、五倍子、朱砂、雄黄等35种。我省中药材在全国具有竞争力的品种达100多种,出口品种90余种,天麻、杜仲、朱砂等在古今中外均享有很高的声誉。近年来,地道野生中药材引种、家种研究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野生变家种、家养,引种成功的地道药材有天麻、杜仲、厚朴、石斛、艾纳香等70余种。
       贵州省的中药材不仅药用价值高,而且产业开发的前景广阔。五倍子、山药、刺梨、猕猴桃、鱼腥草、银杏、银耳、魔芋、苦丁茶等的生产,目前即被列为绿色产业重点发展和培育的项目。
39
 楼主| 发表于 2009-4-16 17:03:28 | 只看该作者

地道中药材的议论辑录

白术
《本草品汇精要》:道地杭州于潜佳。
《药品化义》白术产于潜县者,由山罅(xia)土少,故术体瘦小,其大如钱,故谓之金钱术。
《本草害利》:野术、于潜术、仙居术为胜。

-=-=-=-=-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2009年04月16日 05:06pm 时添加 -=-=-=-=-
【别 名】
山蓟、杨枹蓟(《尔雅》)、术(《本经》)、山芥、天蓟(《吴普本草》)、山姜(《广雅》)、乞力伽(《南方草木状》)、山精(《神药经》)、山连((《别录》)、冬白术(《得配本草》)、白大寿、沙邑条根《和汉药考》、枹杨、枹蓟《本草纲目》
【处方名】
白术、于术、于白术、于潜术、生白术、炒白术、土白术、土炒白术、焦白术、焦术、甜冬术等
【商品名】
于术,又名于白术、于潜术、烟术,为产于浙江省于潜地区者,品质最优,为地道药材。
野于术,又名天生术,为产于浙江省于潜、昌化、天目山一带的野生白术。
浙白术:为产于浙江者。
坪术:为产于湖南平江者。
种术:为产于安徽者。
徽术:为产于安徽歙县(旧时徽州)者。品质亦佳。
冬术:又名冬白术。为冬季采挖,拣肥满纤维少者,略蒸后晒干之药材。
晒术:又名生晒术。为霜降至立冬之间采挖,去除残茎及须根,洗净晒干之药材。
烘术:为霜降至立冬期间采挖,去除残茎及须根,洗净烘干之药材。
均以根茎粗大、体实无空心、断面黄白色、干燥、无地上茎者为佳。

-=-=-=-=-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2009年04月16日 05:09pm 时添加 -=-=-=-=-
【生药材鉴定】
    干燥的根茎,呈拳状团块,有不规则的瘤状突起,长5~8厘米,直径2~5厘米。表面灰黄色至棕黄色,有浅而细的纵皱纹。下部两侧膨大似如意头,俗称“云头”。向上则渐细,或留有一段地上茎,俗称“白术腿”。在瘤状突起的顶端,常有茎基残迹或芽痕,须根痕也较明显。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烘术的断面淡黄白色,角质,中央时有裂隙。生晒术的断面皮部类白色,木质部淡黄色至黄色,有油点。气香,味甜微辛,略带粘液性。以个大、表面灰黄色、断面黄白色、有云头、质坚实、无空心者为佳。主产浙江、安徽。此外,湖南、湖北、江西、福建等地亦产。以浙江嵊县、新昌地区产量最大;于潜所产品质最佳,特称为“于术”。 野于术是产于浙江于潜、昌化、天目山一带的野生白术,一名为“天生术”,该种商品早已绝迹。现售之于术,系将新昌的白术种子,播种在于潜山区的栽培品,折断面黄白色,有黄色放射状纹理。气清香,甜味强而辣味少。一般认为于潜白术的品质较新昌白术为佳。显微鉴定:根茎横切面:木栓层为多列木栓细胞,夹有1-2条断续的石细胞带。皮层较窄。韧皮部狭长,较老根茎,有时可见韧皮纤维束。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导管束单股或2-3分叉,放射状排列,导管单个或数个径向分布;木纤维束偏于木质部内侧。髓部较大。皮层、射线及髓部均散有溶生性大型油室,内含棕黄色油滴。本品薄壁细胞含菊糖;并充塞微细草酸钙针晶。粉末:淡黄棕色。①菊糖扇形,散在或存在于薄壁细胞中。②木栓石细胞类多角形、类长方形或类长圆形,直径37-64μm,少数纺锤形者长至117μm,壁厚薄不均,有的可见层纹,孔沟及胞腔明显。③草酸钙针晶不规则充塞于薄壁细胞中,长10-32μm。④纤维长梭形,稍弯曲,边缘不平整,末端斜尖或较平截,直径22-34μm,壁甚厚,孔沟明显,有的含黄棕色物或针晶。⑤网纹及具缘纹孔导管直径16-56μm。此外,有木栓细胞及管胞。
40
 楼主| 发表于 2009-4-16 17:13:29 | 只看该作者

地道中药材的议论辑录

中药理念--补益类中药简介(25)
         补气类中药---白朮 (2-1)

--------------------------------------------------------------------------------
一、产地
分布于华南等地。主产地为浙江、江西和湖南。浙江省以嵊县为主,江西省以修水为主,湖南省以平江为主。
白朮是绍兴市著名的特产中药材。主产于新昌、嵊县。白朮,又名浙朮,是著名的“浙八味”之一,素有“北参南朮”之称。我国白朮生产历史悠久,早在宋朝据《剡录》记载:“剡山有朮,种朮者甚多”。明《本草纲目》述:“白朮,枪蓟也,吴越有之,人都可取根栽莳。”明《万历新昌县志》栽:“白朮出彩烟山,即本草所谓越州朮也,今山亲背遁山亦出。”
修水生产白朮历史悠久。明万历年间,湖北蕲春药物学家李时珍,曾沿通山、崇阳、修水考察,在修水发现野生白朮,在后来着《本草纲目》中,即记有幕阜山产有优质白朮。
修水的白朮产地又以县西的大桥、余增、黄龙、上杉等乡镇为主。外地和外商采购白朮者,必先明确产地,若是江西修水、浙江嵊县、湖南平江所产,则视为"信得过产品"而可大量采购。

二、原性状 
本品为菊科苍朮属植物白朮(AtractylodesmacrocephalaKoidz。)之干燥根茎,别名:于朮、山姜、冬朮、夏朮、云朮、台白朮、蛙朮、鸡眼朮、平朮、瓶朮、药子。为多年生草植物,茎直立,基部木质化,高60-80厘米,上部有较多分枝,根茎肥大,是药用部分,它的根茎一般为不规则的肉质团块,以“田鸡形”为佳,长3-13厘米,直径1.5-7厘米,表面棕褐色,有瘤状突起及断续的纵皱和沟纹,质坚实,断面黄白色或淡棕色,有一轮点状油室。气清香,味甘苦。
下部两侧膨大称「云头」。向上渐细,有一段地上茎,称「白朮腿」。瘤状突起顶端,有茎基痕或芽痕,须根痕较明显。外表黄灰色(生晒朮)或暗棕色(烘朮),有浅波纹及皮孔。质坚硬,不易折,断面不平坦。烘朮断面黄白色,角质,中央有裂隙。生晒朮木部淡黄至黄色,有油点。气香,味甜微辛,带黏液。生品长于燥湿、利水,炒制长于补脾,蒸制长于补脾益气。
商品规格-杭朮,淅西临安所产,品质特优,形似如意,体重结实,皮红肉白。飞子朮,淅江南龙泉栽培,根茎留存细长苗茎,称「金线吊葫芦」或「金钱朮」。冬朮,冬天晒干而成,性柔软,断面红叶而油润,又名「生晒朮」。带叶朮,质结实,心色白,外皮莒黄,整个圆形,大如拳,留茎以叶扎之,称「大带叶朮」,小个圆粒,留长茎以叶扎成一把,称「小带叶朮」。
出产在浙江附近的于潜的白朮是比较好的,所以写处方的时候,又会写成「于朮」,出产在于潜的这就称之为「于朮」。另外出产在仙居以及江西这个地方的白朮更好,它的功能比前面讲的白朮的功能更好,那么它的当然价钱也特别的贵,所以功倍白朮而价贵,还有天生的白朮都比较少,因此它的价钱就更是昂贵。


-=-=-=-=-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2009年04月16日 05:15pm 时添加 -=-=-=-=-
www.dharma.com.tw/x2gb/D32Health/H439Well ... 23K 2006-1-1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18 18:02 , Processed in 0.055003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