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却波渔翁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地道中药材的议论辑录

[复制链接]
61
 楼主| 发表于 2009-4-17 18:59:01 | 只看该作者

地道中药材的议论辑录

2009年4月15日 星期三中国中医药报



营造木本药材林大有可为

□ 魏新雨 江西省宁都县都旺中药材种植场

  黄柏、杜仲、厚朴、肉桂等木本药材,国内国际市场需求量都很大,据有关部门统计,其正常年份需求量分别为180万千克、200万千克、240万千克和300万千克。近几年市场供应虽然基本平衡,但木本药材生产周期长,药用范围广、潜力大,在山坡、道路旁、田坎、地边、宅旁、均可栽植。15年后开始采伐剥皮,年限越长则皮层越厚、质量越好、价值越高。用半环状剥皮,树木还能继续生长;采伐后的树蔸,仍可发芽更新,长出新树木。另外,杜仲木材坚实耐用,可作家具和建筑材料,还可加工成防治脚气病的杜仲木拖鞋。所以,营造木本药材林,不但可以满足防病治病需求,而且对防止水土流失、美化环境、净化空气、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等,都具有重大意义。但由于药农缺乏中药材林植造经验,种得多成活少,故现将市场前景看好的木本药材林营造实用技术要点简介如下:
  1.树种选择  根据市场需求,树种要选择既可用材又有药用价值的树种为佳,如蓝桉、樟树、厚朴、杜仲、黄柏等。从经济角度考虑应选择生长快、短期内能结实的树种,如木瓜、枸杞、栀子、大枣、山茱萸等。我国南方各省高温多雨,适合栽植马钱子、吴茱萸、槟榔、萝芙木等。华中、华东一带气候温和,可选择石楠、喜树、乌柏、香榧等药用树种造林。北方各省少雨、干旱、风沙大,宜栽植山楂、银杏、核桃、花椒、泡桐、金樱子等抗旱、抗寒性较强的树种。此外,如锦鸡儿、胡枝子、木槿、女贞、紫薇、牡丹等也可选用,这些树种不但有药用价值,且具有保持水土、点缀风景、美化园林的作用。总之,应根据不同地域条件和不同目的巧妙设计和种植。
  2.造林前的整地  计划栽植药用树木的土地,如是平缓的坡地或撂荒地,可在造林前1年的伏天开荒深翻,再耙地及复耕,秋后用镇压器镇压1~2次,来年春季翻耕,深度不浅于25~30厘米。翻耕后清除草根、灌木,烧掉枯枝落叶,加以平整。在中药材生产基地造林时,还应按一定的规格放线、作畦,使栽植的苗木横、竖、斜成行,畦子整齐,美观大方。根据树种挖直径40~80厘米、深40~100厘米的树坑,坑内填一定数量的有机肥。整地时间选择在秋、冬或早春季节为宜,栽植前,要挖好树坑,并施下基肥。
  3.造林密度  确定树木的栽植密度,要考虑树种的特性、地形、作业条件、劳动力等诸多因素。根据不同树种的品种特性、设计不同的造林规格。做到密度适宜,经济地利用土地,以达到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
  4.春树早栽  要在树体休眠状态下栽种,春季造林时间一般按药材林木品种和气候不同。可在2月底至4月中旬,最佳时间在3月份。此时气温低、风力小、阳光弱、雨量多,苗木尚未萌动,根系再生能力强,伤口愈合快,缓苗时间短。
  5.选好苗木,注意起苗质量  苗木应根系发达、完整,根须好,侧根多,根系微带厚土更好,芽大饱满贴紧枝条、鲜亮有光泽,主茎粗壮节间短,无倒刺枝,叶片肥大,颜色浓绿。机械损伤和有病虫害苗木应剔除。在起苗时,尽量不要伤根,苗木根系过长的要进行修剪,25厘米长即可。苗木挖出土后,要有专人按大小和高矮分成等级,避免风吹日晒。最好在每棵苗根上带一团土。
  6.保护苗木,适当剪枝  力争采用本地苗木为好。但要做到随起随栽,多带原土,缩短根系外露时间,外地苗木应尽量做到“六快”,即快起、快装、快包、快运、快卸、快栽。起苗后根蘸泥浆用湿稻草包好,保持根系湿润;苗木运到若不能及时栽植,应搞好假植;栽植时适当剪枝。可降低水分蒸腾作用,避免苗木因春季干旱风多而枯萎死亡,以利提高成活率。
  7.磷肥蘸根,药物浸苗  栽前用磷肥水蘸根,能满足树苗生长初期对养分的需要,使新根增多,扩大吸收范围,这样有利于苗木根系的伸展,使之迅速恢复和生长,便于成活。用过磷酸钙5千克,黄泥12.5千克,加水50千克搅拌取澄清液蘸根,然后立即栽植。同时用阿斯匹林溶液浸苗,可减慢树苗体内水分的蒸发,使抗病能力增强,成活率提高。
  8.原向栽植  就是按树苗原来生长的方向进行移栽。挖取树苗时要做好标记,栽种时仍按原向入坑。因植物生长素集中在苗木背阴面,原向栽植可缩短树苗对新环境的适应过程,发根快,成活率高。造林栽植时应填上熟土,然后左手提苗,右手理根把苗木轻轻放入穴中,填土一半后,用手将苗木向上轻轻一提,然后浇足活蔸水,填上一层松土、踏实。再分次填土踏实。这就是“三填二踩一提苗”的科学栽植法。应掌握“深挖穴、浅栽植”的要诀。
  9.灌水抚育  苗木栽植后应立即灌水,栽后当天灌水的树苗成活率达98%,第二天灌水的成活率达70%左右,不灌水的成活率相对较低,同时应扶直苗木并踏实根部。
  10.加强管理  苗木成活后要松土、除草,加强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施肥浓度不宜过浓,以远离根系20厘米以上为宜,应深施,施肥后并在根际培土;成林前禁止放牧、砍柴、割草等,以免损害苗木。对于10~15年生以上树皮较薄皮类越长树木,在春季可在树干上用快刀将树皮斜割2~3刀,使养分积聚,以促进树皮增厚,经过4~5年既可采收。栽种木本药材生长期较长,为了充分利用土地,提倡采用短秆作物套种更好。如在幼苗期可套种豆类、花生、麦类、蔬菜、草本药材等矮杆植物,既可增加收益,又有利于苗木管护。



62
 楼主| 发表于 2009-8-4 18:52:10 | 只看该作者

地道中药材的议论辑录

地道中药材与名称
中药材切成片后,有个专用词叫“饮片”。有的饮片名称前面多个字,如川贝母、高丽参等,这个字表示着药材的产地。  
   吃中药要用地道药材,首先是地道药材质量好。因为质量好的药,它的药物成分含量比较高,副作用比较小,所以无形中就牵涉到药物的产地问题。
我们常用的中药如川芎、川续断、川乌、川牛膝等药物,是指四川出产的药物。怀山药、怀菊花、怀牛膝、怀地黄四大怀药,是出产在河南的怀庆府一带(辖境相当于现在的河南修武、武陟以西、黄河以北地区)。而广木香、广地龙是出产在广东地区。“化橘红”,是以广东的化州产的最为地道。而茯苓又称为“云苓”,则以云南出产的为佳。党参指的山西上党县出产的参。而阿胶是用黑驴皮
熬的胶,最好的是山东东阿县所产。另外,优质的枸杞子是在宁夏中宁县,优质菊花是产于安徽涂县,被列为贡品,又称贡菊。这些药材自古以来被人们称谓“地道药材”。
那么地道药材为什么疗效最好呢?首先,植物药的生长需要适应它生长的天然环境,太热了不行,如雪莲花生长在海拔2~3千米的高寒地带,冬虫夏草也生长在青海的几千米的山腰上。西洋参生长地需要日夜温差大的环境,而罗汉果、胖大海、枳壳、陈皮等适应于偏温、湿润的环境。除了自然环境影响中草药的生长之外,土壤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土壤中所含有的各种矿物质、营养素、直接影响到药物的成分,如果土壤中缺乏某种微量元素,那么药物就不可能含有这些元素,那么它的疗效就会受到影响。
另外,就是药农的种植经验和田间管理技术,也是造就地道药材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种植技术的提高、科学的管理方法,是大面积培植中草药成为可能。优越的地理环境和自然状态,这些自然因素的综合利用,能够使大批的地道药材源源不断地供应药材市场。从现代科学对中药饮片的成分分析可以明显看出,地道药材中的药效成分往往明显高于劣质的中药饮片。所以在选择中药的时候,不要只图便宜,不讲质量。


-=-=-=-=-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2009年08月04日 06:52pm 时添加 -=-=-=-=-
http://cache.baidu.com/c?m=9d78d513d9d431a84f9b9e697d11c0171b4381132ba1d40209d68449e3732d415015e8ac57220775d5d13b275fa0131aacb22173441e3de7c595dd5dddccd37373db3034074ddb1e05d36efe975b64dc70ce07bcb81e93bca76695abd1878b5650c851072bd6aa9c5a774e8c30ae&p=85769a4084d82dff57ed93275950&user=baidu
63
 楼主| 发表于 2009-8-4 18:55:50 | 只看该作者

地道中药材的议论辑录

北方主要地道中药材规范化栽培|报价¥16.10|图书,医学,药学,综合,孟祥才



目录:图书,医学,药学,综合,
  品牌:孟祥才
  基本信息
  ·出版社: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页码:406 页码
  ·出版日:2005年
  ·ISBN:7506732122
  ·条码:978750673212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32开
  内容简介
  本书总论紧紧围绕着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这一核心,阐述了药用植物栽培理论与栽 培技术。介绍了选地、良种选育与繁育、生态环境对植物的影响、田间管理、施肥、病虫害 的防治、采收和加工等知识。各论部分概述了北方地区常见的14种药用植物的形态特征、分 布、主要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较系统详细地介绍了各种药用植物生长发育规律、生物学特 性、栽培技术、合理采收加工、中药材种植的前景等问题。
  药用植物栽培是一门新兴学科,是生物学、农学、药学等多学科的综合,本书也是围绕着这 一特点进行论述,具有较强的实用性、针对性、先进性和规范性。可供中药材生产者,基层 农业科技工作者,中药经营者阅读,也可供农业院校、中医药院校、生物专业师生参考使用。
  目录
  上篇 总 论
  第一章 药用植物栽培的形势与展望
  第一节 药用植物栽培的形势及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药用植物栽培的发展形势
  二、我国药用植物栽培存在的问题
  (一)盲目引种
  (二)种质混杂
  (三)农药、肥料使用不当
  (四)忽视种子质量
  (五)对中药材栽培过程中各环节注重程度比较片面
  (六)采收期不适宜
  第二节 药用植物栽培的前景
  一、国内外植物药市场不断扩大
  二、国内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三、保护物种和生态环境
  第三节 科学发展药用植物栽培
  一、药用植物栽培的特点
  (一)讲究地道性
  (二)生产周期长
  (三)病害严重
  (四)种子多具有野生特性
  二、中药现代化对药用植物栽培的要求
  (一)注重质量
  (二)注重规范
  (三)注重规模
  第二章 药用植物的栽培选地
  第一节 药用植物栽培区域、环境与质量
  (一)分布区
  (二)中心区
  (三)最适区
  第二节 大气、土壤和水质对生产质量的影响
  第三节 药用植物栽培选地与生态条件的关系
  一、光照
  (一)光照与产量
  (二)光与叶绿素
  (三)光与生长发育
  (四)光与活性成分
  二、温度
  (一)低温
  (二)适温
  (三)最高温度
  (四)温度与质量
  三、水分
  四、风
  五、土壤
  第四节 中药材种植与耕作制度的关系
  一、中药材的种植与前茬作物的关系
  二、不同类农作物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第三章 药用植物的繁殖与良种培育、繁育
  第四章 药用植物的源库关系与田间管理
  第五章 药用植物的施肥
  第六章 药用植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第七章 中药材的采收、加工和储藏
  下篇 各 论
  附录一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
  附录二 中药材GAP认证检查评定标准(试行)
  附录三 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土壤、大气和水质生态环境质量标准
  附录四 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允许使用的肥料种类及原则
  附录五 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允许和禁止使用的农药种类及原则
  ……[看更多目录]
点此购买报价¥16.10

点此购买报价¥16.10目录:图书,医学,药学,综合,
品牌:孟祥才
基本信息 ·出版社: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页码:406 页码 ·出版日:2005年 ·ISBN:7506732122 ·条码:978750673212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32开 内容简介本书总论紧紧围绕着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这一核心,阐述了药用植物栽培理论与栽 培技术。介绍了选地、良种选育与繁育、生态环境对植物的影响、田间管理、施肥、病虫害 的防治、采收和加工等知识。各论部分概述了北方地区常见的14种药用植物的形态特征、分 布、主要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较系统详细地介绍了各种药用植物生长发育规律、生物学特 性、栽培技术、合理采收加工、中药材种植的前景等问题。药用植物栽培是一门新兴学科,是生物学、农学、药学等多学科的综合,本书也是围绕着这 一特点进行论述,具有较强的实用性、针对性、先进性和规范性。可供中药材生产者,基层 农业科技工作者,中药经营者阅读,也可供农业院校、中医药院校、生物专业师生参考使用。 目录 上篇 总 论第一章 药用植物栽培的形势与展望第一节 药用植物栽培的形势及存在的问题一、我国药用植物栽培的发展形势二、我国药用植物栽培存在的问题(一)盲目引种(二)种质混杂(三)农药、肥料使用不当(四)忽视种子质量(五)对中药材栽培过程中各环节注重程度比较片面(六)采收期不适宜第二节 药用植物栽培的前景一、国内外植物药市场不断扩大二、国内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三、保护物种和生态环境第三节 科学发展药用植物栽培一、药用植物栽培的特点(一)讲究地道性(二)生产周期长(三)病害严重(四)种子多具有野生特性二、中药现代化对药用植物栽培的要求(一)注重质量(二)注重规范(三)注重规模第二章 药用植物的栽培选地第一节 药用植物栽培区域、环境与质量 (一)分布区 (二)中心区 (三)最适区第二节 大气、土壤和水质对生产质量的影响第三节 药用植物栽培选地与生态条件的关系一、光照(一)光照与产量(二)光与叶绿素(三)光与生长发育(四)光与活性成分二、温度(一)低温(二)适温(三)最高温度(四)温度与质量三、水分四、风五、土壤第四节 中药材种植与耕作制度的关系一、中药材的种植与前茬作物的关系二、不同类农作物对土壤性质的影响第三章 药用植物的繁殖与良种培育、繁育第四章 药用植物的源库关系与田间管理第五章 药用植物的施肥第六章 药用植物病虫害及其防治第七章 中药材的采收、加工和储藏下篇 各 论附录一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附录二 中药材GAP认证检查评定标准(试行)附录三 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土壤、大气和水质生态环境质量标准附录四 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允许使用的肥料种类及原则附录五 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允许和禁止使用的农药种类及原则 ……[看更多目录] 点此购买报价¥16.10
64
 楼主| 发表于 2009-8-4 18:56:57 | 只看该作者

地道中药材的议论辑录

教你认识地道中药材--让中医用上真的中药(中药鉴别中医的发展离不开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中医传统古籍经典,但同样离不开所有中医天天都在开的中药材,但当今药房中的中药,由于某些人的唯利是图的黑心,许多已经是真假混杂,或以次充好.全然不顾患者疾病之苦,也让许多中医师开出了对症之方,却无对症之效.成了我们中医药发展的一大阻难.
人参--白参
生晒参
生晒参通常指生晒白参。为五加科多年草本植物人参的根。主产于吉林,辽宁,黑龙江等。于栽种后5-6年,在9-10月采挖。洗净晒干称生晒参。
本品商品分为全须生晒和姜生晒,全须生晒具完整(艹丁),芦头和参须,参须以线缠绕.全须生晒参带有完整的支根及与其相连的须根,须根上偶尔可见细小的疣状突起。商品有"绑尾"生晒参和非"绑尾"生晒参两种。

生晒野山参的鉴别 生晒山参多制成单支的礼品参,固定在纸板上,以精美的盒子封装。有关等级规格,参见本章第一节。山参按其芦、气体、须、纹"五形"进行感官鉴别。人参的根茎俗称"芦头",其上留有地上茎残痕,俗称"芦碗",根据芦碗的数量(每年留下1个)可以判定参龄。生晒山参的芦头长3~8cm,其近体部分的芦碗,因年久退化呈圆柱状(对老山参判定确切参龄有 困难),俗称"圆芦";圆芦以上部分密集有未完全退化之芦碗,俗称"堆花芦";再上,近地上茎部分,芦碗渐疏而大,状如马齿的咬合面,俗称"马牙芦"。具有圆芦、堆花芦、马牙芦者是山参芦头的典型特征,俗称"三节芦"。但因年限和生长环境的不同,山参不一定都具有"三节芦"。正常情况下,有"圆芦"和"圆芦"、"堆花芦"兼备者一定是山参;伪品多用堆接等方法制成假的芦头。芋是山参的不定根,呈梭形,状似枣核,俗称"刺核芋",一般1苗山参有芋1~2个,芋与芦头合称为"芋帽"。山参体长2~10 cm,直径1~2cm,根据其自然形态,区分有文形、武形两大类。文形参又称"顺体",呈直根状;如果体与支根不相称,状不雅观,称"笨体。武形参又称"横体"或"灵体",其体部粗大,支根如人字形岔开,形似跨式武生,为最美。生晒山参须根鲜时柔韧清疏而较长,为参体的3~4倍,俗称"皮条须",干品须根条理清楚地固定在纸板上,须根上有粟粒大小的疣状突起,俗称"珍珠疙瘩"。山参的纹集中于肩部,密集深在,似连续螺纹状,俗称"螺旋纹"。芋、须、纹能以对接。刻画伪造,需细心鉴别。山参鉴别特征归纳为:
            典型山参五形方,芦芋体须并横纹。
             三节参芦岁久远,马牙堆花圆芦存。
            芦上长有枣核芋,真货有此不定根。
            体态丰满重量足,顺笨多见横灵珍。
            长长参须疏韧展,珍珠点点可辨分。
            纹理清晰螺旋状,整体皮老兼纹深。
            五形皆佳为上品,其形有异应细斟。
                        天然山参甚易辨,掌握要领识伪真。
◆ 普通红参的鉴别在前述商品规格特征的基础上,红参的感官特征通常是:人参芦、体完整,全长6~17cm,体(主根)长5~ 10cm,直径0.5~ 2cm,表面浅红棕色、红棕色或深红棕色,对光而视有半透明感;亦有的不透明,显暗黄色斑块。上端"肩"部钝圆,与芦头(根茎)相接。芦头较短,上有茎痕可辨,下端有2~3条支根。体上部可见环纹,体表有皱纹、纵沟及细根痕。参须已除去。质硬而脆,折断面平坦、光亮,角质样,红棕色;中间色稍浅,外周色较深。气微香而特异,味先微苦而后甘。
◆ 边条红参的鉴别本品的形态、色泽、半透明角质样等与普通红参相似,以芦长、体长、腿长("三长")为其独具特征。由于原料参栽培年限较长(7~9年),体的上半部色泽较深且较粗糙,肩部横纹显著,整体具备"有皮有肉"之特点(参见本章第一节),支根2~3条。边条红参是红参中形体美、质地实、质量佳、只有我国生产、闻名于国际市场的优秀产品。
◆ 精制红参的鉴别精制红参是1985年以来投放市场的我国独立研制的产品,由高档次的普通红参和边条红参经二次加工精制 而成。工艺决定,本品具有芦短、质实、色深、有压制痕迹等特点。其表面积较普通红参缩小40%以上,密度增加1倍(由0.8g·cm-3增至1.6g·cm-2)。单支呈不规则长棱柱形,有明显压痕,长9~16cm,芦较短(经缩芦工序,一部分"缩"入肩部),有修剪后的支根2~3个。表面红棕色,有光泽,肩部色较浅,有环纹;体表有细纵皱纹,无抽沟、黄皮、破疤。质硬而脆,断面平坦、光亮、细密、无孔隙,角质样。皮层、髓部可辨。精制红参已大批量投放国内、国际市场,其感官质量和内在质量均达到较高水平,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有较强的竞争能力。

◆ 产于朝鲜的人参称高丽参、原植物与国产人参相同,仅因产地和加工方法不同而有所区别。分高丽红参和高丽白参两种,以高丽参红著名,其功效基本与中国人参相同。高丽红参的性状特征:
(1) 为带茎根人参蒸煮后的干燥品。表面棕褐色或红棕色,不透明。
(2) 参体较饱满,长约6-10厘米,直径1-2厘米,顶端平宽,有的是连着两个叉状的双马蹄芦,有的单芦头,称"独碗芦"。芦头粗大,每一芦碗中间都呈凹陷状,边缘整齐。参体因包装加工压成方形,与芦头连接处不凹陷,下端呈扁圆形。
(3) 质坚,体重,断面角质光亮,有菊花纹。气浓香,味甘微苦。白高丽参的特征:表面呈黄白色,芦头与国产园参芦头相似,但质地较红高丽参松泡,断面有圆心,稍有香气,味甘微酸。
◆ 人参、高丽参与伪品的鉴别方法:
(1) 断面呈角质状而菊花纹者为高丽参;断面呈角质状而中心部分色较深者为红参;断面白色 有放射状裂隙者为生晒参。真品的断面无同心环。
(2) 真品气浓香,味甘微苦;而伪品则味淡而有麻舌感,苦甜不一。
      高丽参主根粗壮、边缘整齐、质坚且硬、表面有顺纹、主根形态笔直单一,支根侧根少,而且少有分叉。红参呈棕红色、白参呈黄白色、味甘微甜。其显著特征概括为以下几点:
   (1)马蹄芦:高丽参的芦头大多像“马蹄”短而大,比其它人参芦头大,偶尔有双芦头。
   (2)将军膀:高丽参主根上宽下窄,与其它人参相比,“肩膀”要宽很多,有明显的不同。
   (3)黄马褂:是高丽参显著特点之一,在加工过程中使“肩膀”部位呈现黄皮。
   (4)红 腿:是高丽参显著特点之一,高丽参双腿透明红亮、角质状,而且参腿笔直。
   (5)参纹深:高丽参由于生长期长,所以参皮显得稍老,参纹显得深、紧实,参纹为顺纹。
   (6)有环纹:高丽参质地细密,横切有明显的花纹(即所谓的年轮),生长年限越长的高丽参,切开后的花纹越清晰。
   (7)特异的香气:传统高丽参在加工过程中,加入多种带有香气的中药材成份和增色增味剂,所以高丽参带有一种“特殊香气”,由于是多种草药香气混合在一起,说不出是哪一种香气,所以韩国人称之为“特异的香气”。
65
 楼主| 发表于 2009-8-4 18:59:52 | 只看该作者

地道中药材的议论辑录

贵州地道中药材病虫害识别与防治
作者:曾令祥   
定价:36元



·出版社:贵州科技
·页码:164 页码
·出版日:2007年
·ISBN:7806625739
·条码:978780662573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0开
编辑推荐
这是一册国内第一次比较系统地介绍贵州地道中药材病虫害识别与防治的图书。
本书以较为丰富的彩色图片,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天麻、半夏、艾纳香、南板蓝、金银花、米槁、黄柏、喜树、黄精、天冬、杜仲、续断等12种贵州地道药材品种的主要病虫害识别特征,以精炼的文字阐述这些药材病虫害的防治方法:以GAP基地病虫害防治研究实践为基础,总结GAP基地建设中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技术问题,以及样品重金属、农药残留检测。
本书实践性强,可供中药材研究与开发者参考,也可供中药材种植技术人员和药农阅读,还可作为这些贵州地道中药材品种的GAP基地认证文件之一。
66
 楼主| 发表于 2009-8-4 19:01:46 | 只看该作者

地道中药材的议论辑录

福建省的地道中药材
  据介绍:由福建省经委牵头省医药总公司、卫生厅、农业厅、水产厅、农业区划办、科委、统计局等9个单位联合发出  《福建省中药资源普查工作会议记要》动员、部署全省开展中药资源普查工作,历时3年。1998年,全省各地(市)县相继完 成了中药资源普查工作。从中确认:建泽泻、建莲子、建乌梅、厚扑、蕲蛇、青黛、建(米曲)、枝子、绿衣枳壳,枳实、陈 皮、砂仁、灵芝、茯苓、苡米、金边地鳖虫、使君子、葛根、太子参、姜黄、狗脊、银花、金钱白花蛇、一见喜、满山白、 瓜娄、琥珀、铜青为该省地道中药材。
67
 楼主| 发表于 2009-9-9 01:14:04 | 只看该作者

地道中药材的议论辑录

哪里的黄芪最地道_中医
更新时间:2008-8-29 1:30:28  
  本文摘要
    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白皮芪)或膜荚黄芪(黑皮芪)的干燥根,又名绵芪、箭芪、口芪、西芪等。    其产地为长江流域及以北地区,主产东北、华北、西北,南方浙江、江苏射阳洋马等地产量也不小,其中蒙古黄芪主产山西、内蒙古、吉林、河北,膜荚黄芪主产黑龙江、内蒙古、山西。  目前商品黄芪以栽培品为主,野生者能形成商品的主要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宁夏、甘肃等省区。以产地论,一般认为北方产者质量较佳,黑龙江、…

你我健康网(www.05jk.com)特别报道:  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白皮芪)或膜荚黄芪(黑皮芪)的干燥根,又名绵芪、箭芪、口芪、西芪等。
  其产地为长江流域及以北地区,主产东北、华北、西北,南方浙江、江苏射阳洋马等地产量也不小,其中蒙古黄芪主产山西、内蒙古、吉林、河北,膜荚黄芪主产黑龙江、内蒙古、山西。
  目前商品黄芪以栽培品为主,野生者能形成商品的主要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宁夏、甘肃等省区。以产地论,一般认为北方产者质量较佳,黑龙江、内蒙古产者质优,称北芪。产于山西介休介山(古绵山)者被奉为地道药材,习称西黄芪和绵芪。山西浑源为我国的“黄芪之乡”,甘肃陇西为新兴的“黄芪之乡”。
  黄芪药材呈圆柱形,有的有分枝,上端较粗,长30~90厘米,直径1~3.5厘米。以条粗、独支无杈、外皮光、皱纹少、质坚而绵、断面黄白、粉性强、豆腥气足、味甜者为佳。
  目前,以黄芪开发的中药成药有黄芪注射液、黄芪多糖冲剂、黄芪糖浆、黄芪口服液、黄芪胶囊、鼻渊舒口服液、补脾益肠丸、补中益气丸、复方鳖甲软肝片、肝达片、黄芪精口服液、中汇糖脉康颗粒、归脾丸、金芪降糖丸、肾康宁片、康赛迪胶囊、龙牡壮骨冲剂、障眼明片、消渴片、养血饮口服液等。
  黄芪除了药用,还是重要的保健原料。民间有用其制作药膳的习俗,如黄芪炖鸡、黄芪粥、黄芪酒,现代还用于生产饮料、保健品等。东北有用嫩黄芪茎叶制作袋泡茶,可增强抗病能力,促进物质代谢,起到预防保健的功效,外用可美容。
  当然,黄芪的茎叶还可以用作饲料,用于养殖牛羊等。也可添加到禽类饲料中,用于提高抗病能力。


68
 楼主| 发表于 2009-9-9 01:17:09 | 只看该作者

地道中药材的议论辑录

渭河源:为土特产品插上翅膀(1)
2009年9月2日 10点46分  来源:甘肃日报     
关键词: 地道中医 渭河源 土特产品  

[下一页]
第 [1] [2] [3] 页
  
【本文摘要】  渭河源头素有“千年药乡”的美誉,其独特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孕育着极为丰富的中药材资源。陇中的岷县、陇西、渭源、漳县等地因海拔高、温差大、土壤富含矿物质,盛产当归、党参、贝母、红芪、黄芪、大黄等名贵药材。
  2004年6月27日,在人民大会堂由中央文明办和国家卫生部联合主办的健康报告会上,一篇名为《中国人怎么吃—寓医于食,养生保健的科学理念》的报告备受瞩目。解放军总医院赵霖教授在报告中指出,“药补不如食补”。
  中国人怎么吃,这还用人教吗?答案是肯定的!在药食同源理念的后面,是所有人都关心的两个重要“词汇”:生命和健康!“聪明人投资健康,明白人爱护健康,普通人漠视健康,糊涂人透支健康!”健康是人类最大的财富,一个人毕生从事的事业、成功、家庭、财产等等可以描述成一个巨大的数字,最前面是一个1,后面有无数个零。第一个数字“1”就代表健康,如果失去了健康,一切都会变成零。
  在人类发展的漫漫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的需要,不得不在自然界到处觅食。久而久之,也就发现了某些动物、植物不但可以作为食物充饥,而且具有某种药用价值。在人类社会的原始阶段,人们还没有能力把食物与药物分开,这种把食物与药物合二为一的现象,就形成了药膳的源头和雏形。也许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情况,中国的传统医学才说“药食同源”。然而,那时的人们还不是自觉地利用食物的药性,真正的药膳只能出现在人类已经有了丰富的药物知识并积累了丰富的烹饪经验之后的文明时代。
  药食同源,寓医于食;审因施食,辨证用膳。把医药与饮食相结合,这是中国传统的医学知识与烹调经验相结合的产物。它“寓医于食”,既把药物作为食物,又把食物赋以药用,药借食力,食助药威;既具有营养价值,又可防病治病、保健强身、延年益寿。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以及自然、健康、营养知识的普及,人们对天然保健食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健康是最宝贵的财产,关爱健康是付出最小、回报最大的投资。就好像一个漏水的容器,要保持一定的水平面,就要不断地加水进去;要保持健康,减慢衰老的过程,就必须不断地进行健康投资,这种投资就在于饮食。
  甘肃渭河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顺应这一市场需求,以祖国养生文化中“药食同源”的理论为依据,加大投入,大力经营陇原土特产品。现在,渭河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已将初级加工的“渭河源”品牌产品推向市场,兰州百合、宁夏枸杞、岷县当归、渭源党参、瓜州锁阳以及康县木耳等其它地方名优特产等被纳入“渭河源”品牌之中。
  渭河源头素有“千年药乡”的美誉,其独特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孕育着极为丰富的中药材资源。陇中的岷县、陇西、渭源、漳县等地因海拔高、温差大、土壤富含矿物质,盛产当归、党参、贝母、红芪、黄芪、大黄等名贵药材;加之历史悠久的生产加工工艺,使得渭河上游地区所产药材正宗地道、品质良好,是全国四大药材主产区之一,可供应药材300余种。在中医药常用的130多个品种中,陇中地区出产的有100余种。陇西首阳、文峰、渭源会川、岷县城郊已发展为著名的中药材市场,仅文峰、首阳两个市场的中药材年吞吐量近10万吨,药材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渭河源地区现在成为远近闻名的“西北药都”。但是,“千年药乡”的种种珍宝要从源头流向消费者,还需要很多的路程,采集、种植,生产、加工,包装、运输,每一个环节,都要付出精细的劳动。消费者不可能跋涉千里亲赴药乡享受采药的情趣,消费者也不可能自己将药材加工成品,这就需要有一个职业化的公司承担药材行业分工的重任。“渭河源”,无疑在消费者与“千年药乡”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它有自己庞大的采购团队,运输团队,加工团队,包装团队,销售团队!渭河源头的珍品,就这样生出了一对有力的翅膀,通过“渭河源”源源不断地到达了千千万万的消费者的手中。
  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让利消费者,“渭河源”又加大投入,结合陇中渭河上游地区的独特气候、土壤条件,在渭河源头地区———甘肃定西岷县直接建立了万亩
  GAP规范化当归种植基地;2007年5月,经兰州市城关区人民政府招商引资,“渭河源”公司又投资5000万元,在兰州市东岗西路建成了占地2700平方米的高档大型土特产精品超市,将甘肃名优土特精品近1500多个品种尽纳其中,不仅促进了甘肃的土特产市场的成熟,也间接带动了旅游市场的发展。
  “我有两个心愿,一个是为‘千年药乡’的父老乡亲们做点事情,带动他们致富;一个是为消费者创造价值,带给他们健康!”甘肃渭河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占琪说,“商业的一个角色就是加速流通,在不同的地域之间架起桥梁!‘渭河源’就是要使父老乡亲们和广大消费者们各取所需,实现共赢!”近年来,甘肃渭河源生物工程公司为适应国际、国内市场变化,优化资源配置,以中草药为主导产业,不断提高科技含量,公司下属的兰州渭河源中草药研究所与各大院校联系,进行中草药深加工研究及民间中草药秘方研发,已开始研制以当归、党参、黄芪、锁阳、枸杞等地产名优特产为深加工原料的第三代功能型保健食品。不久的将来,甘肃渭河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将发展成为一个以地产中药材及名优特产开发生产为主,产品涵盖土特产、中药饮片、功能型保健品、健康食品等领域的新兴健康产业公司。
  在今后的发展中,甘肃渭河源生物工程公司将依托资源优势和现代化管理及产业体系化的优势,本着协作、互补、双赢的良好愿望,与那些珍爱生命、追求健康的人们,共创美好的未来。





-=-=-=-=-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2009年09月09日 01:19am 时添加 -=-=-=-=-

千年药乡耀华夏 钟灵毓秀渭河源



2009年08月05日 09:34 来源: 甘肃日报


  
  一滴水的旅程,走出了鸟鼠山亿万年的沉寂;一滴水的旅程,打开了鸟鼠山深沉的记忆。一滴水的旅程,开启了漫漫的历史长河;一滴水的旅程,开始了辉煌灿烂的文化。那一滴滴水,挟带着岁月的微尘,在一瞬间团聚,而在下一瞬间簇拥成涓涓细流;潺潺流水再凝聚成湍湍溪涧,争先恐后地走出群山,浩浩荡荡地奔向八百里秦川。它穿越浩淼时空,流过茹毛饮血的洪荒时代,流过周、秦、汉、唐的繁荣盛世;流进了千千万万个生机勃勃的细胞,滋润着千千万万片充满期待的心田;流出了六七千年前的远古文化,沁出了众多文人墨客的笔端。
  “晚来清渭上,疑似楚江边。鱼网依沙岸,人家傍水田。”多少年前,渭河两岸的人们在这汩汩的清流中悠闲地吟唱着田园牧歌。奇峰烟锁、满目盈翠的鸟鼠山,地处甘肃省中部的渭源城西南30多公里,是各种鸟类和鼠类怡然自得的天堂。渭水从这青山绿水中欢快地奔涌而来,穿过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经关中平原、八百里秦川,直至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汇入黄河,一路跋涉818公里,润泽13.43平方公里的沃土。
  渭河的清流里,蕴藏着太多的故事,尘封着太多的记忆;渭河的波涛里,激荡着生生不息的热情和努力,凝结着发自肺腑的企盼和祝愿。渭河,需要一扇门来打破内与外的隔膜,它需要一扇窗来开启它尘封的记忆,它需要一张嘴来抒发它的激情和渴盼,它需要一张名片来告诉世人它的历史、现在和未来……
  渭水流域人杰地灵,然而,其丰富物产皆因没有品牌的价值提升而黯然失色,数千“中国名牌”中甘肃所占席位屈指可数,“陇货精品”在省内外市场严重缺位。多数“陇货精品”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不足3%,而全国35个知名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均在10%到30%。据业内人士介绍,长期以来,甘肃的香包、洮砚、微雕葫芦等民间工艺品都很出名,但是目前只是依靠小摊小贩进行销售,处于一种“散兵游勇”的状态,同时,名酒、名烟、名贵特产专卖都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销售市场。“甘肃的土特产被拉到沿海城市卖成了天价,而甘肃人只卖了个柴火钱!”甘肃渭河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占琪说。
  “渭河源”的闪亮登场,顺应了市场对品牌的召唤,不仅为甘肃的旅游业提供了一个窗口,也为渭河的名优产品提供了一个展台。在这个平台下,更多的地方特色品牌借此走向了更广阔的市场。2007年5月19日,经营面积多大2600平方米的“渭河源”特产超市正式开业,各地名优特产,香包、洮砚等工艺品,岷归、党生、冬虫夏草等名贵药材,名酒、名烟、保健食品等,皆被悉数纳入。
  在这时候,“渭河源”能够勇敢地站出来,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开端。甘肃渭河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是集科研、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生物保健品工程投资项目,资产达6000万元人民币。它以绿色土特产、中药材加工、流通为主要业务,“渭河源”即是该公司的一个闪亮品牌,主要经营冬虫夏草等名贵特产,其诚信经营在业界有口皆碑,已经成了大家耳熟能详的行业带头知名品牌,“渭河源”要做“陇上精品第一源”,给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游客树立一个最专业、最具文化特色的精品专业店形象。
  21世纪是品牌主导市场的世纪。“小作坊”式的生产和“散兵游勇”式的销售早该退出历史舞台了。商家和投资者应认清品牌才是最宝贵的资产,拥有市场比拥有工厂更重要,而唯一拥有市场的途径就是拥有市场优势的品牌。“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日渐提高,外出旅游也是越来越热了,面对一年多过一年的游客,遗憾的是兰州还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精品大卖场。”周占琪说,“渭河源”有信心填补这个空白,并成为“陇上精品第一源”!
  在发展特产超市的同时,“渭河源”还充分发掘渭河源“千年药乡”的独特的药材资源优势,发展国医馆和大药房。不仅如此,“渭河源”还特邀10多位中医名家为市民义诊。“我们将以最优秀的中医、最地道的药材、最舒心的环境,为市民服务,总之还是货真价实”,周占琪说,“一个企业是属于社会的,它理应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
  超市、国医馆、大药房……“渭河源”早在几年前就开始了多样化经营的尝试。“金融危机”是危机,也是机遇,“渭河源”的品牌价值不止在于产品,更在于文化。在渭河的清流里,有莲峰山、首阳山的秀色,有天井峡、石门水库的美景;有古朴、典雅的灞陵桥,有清香、凛冽的品字泉;有妖娆的“太白云海”,有安详的“南横卧佛”;有“露骨积雪”和“双门踩浪”的诡丽景致,有纵马疆场、奋力搏杀的刀光剑影;有王韶古堡的沧桑,有寺坪遗址的悠久;有粗犷的秦腔,有温婉的花儿;有香包、洮砚、微雕葫芦,更有党生、贝母、冬虫夏草……渭水如此丰饶,又如此富有文化韵味,岂能如此默默无闻?它尘封着的丰富的文化资源,我们要使其焕发灼灼光辉;它所滋润的名优特产,我们要使其闻名遐迩。
  “一个特产大卖场可以带动发展本地经济,同时可以通过省外、国外游客来传播当地地方文化以及风土民俗”,周占琪说,“青海有个自然保护区三江源,甘肃有个千年药乡渭河源,我们看到了一条最好的弘扬传播陇原文化的途径。”的确,“渭河源”为社会带来的不仅是品牌、健康、实惠,更是整个陇原文化的形象!(王晓刚)
69
 楼主| 发表于 2009-9-9 01:22:35 | 只看该作者

地道中药材的议论辑录

中医药事业的传承人
——记“甘肃名中医”王道坤教授
  在省中医学院,有一个“王道坤英才奖学金”,2005年设立至今已有30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受益。它的设立者是首批“甘肃省名中医”称号获得者、省中医学院教授王道坤。
  2005年,王道坤教授从个人积蓄中拿出10万元设立了这个奖学金,把这看做是传承中医药学的一个方式。
  “我获得的不仅是一笔支撑我完成学业的钱,更重要的是获得了一种坚定中医药事业的信念。”曾获得过这个奖学金的学生韩洁说。
  王道坤教授热爱中医药事业,40余年专注于中医中药的推动和传承,他对中医之伤寒、易水、温补学派研究颇深,对脾胃病、肾病、胰腺炎、白内障等尤有独到见解。由他主编的《新脾胃论》,吸取了现代科技和中西医最新研究成果,融古通今,力求反映当代脾胃系疾病中医临床的最高水平。因在中医药学领域卓越贡献,王道坤曾荣获“全国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国家科技进步奖”。
  1961年,王道坤考入北京医科大学,自此,他完全被中医药学的博大精深所吸引,立志做中医药事业的传承者。
  一晃几年,王道坤学有所成,他被分配到酒泉金塔县大庄子公社卫生院,正式成为了一名医生。农村缺医少药,王道坤是既当中医,又当西医,还当过麻醉师、主过手术刀。在农村广阔的天地里,王道坤有了一展身手的机会,他不断地摸索、试验、总结,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有一段时间,中医日渐式微,中医师纷纷改行,但这丝毫没有动摇王道坤对中医的热爱,他传承中医痴心不改。
  1981年,调入省中医学院从事教学后,王道坤有了一个更好的研究平台,也有了一个实现他传承中医梦想的途径。“我的学生遍及世界各地,在国内,许多人不是科室负责人,就是学科带头人。”说起他的学生,王道坤满脸都是笑容。
  传承中医,王道坤不遗余力。在教学的同时,他还潜心研究,寻求创新,他希望让更多人真正认识中医,也让中医变得不再神秘。
  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类疾病谱由以感染性疾病为主,转向以慢性病、老年病、疑难病为主。面对新的疾病谱,现代医学暴露出其局限性,表现为缺乏真正的“特效药”,这给了中医一个重新振作的机会。
  王道坤深信这一点,因为他在实践中充分证明了。他主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世界性的难题,萎缩了的腺体被认为是“不可逆转”的。但经过20多年的探索,王道坤研制成“萎胃灵”系列中药制剂,治愈了2万多例这样的患者,其中有200例属癌前病变。“许多人对中医是有误解的。”王道坤告诉记者,“一些人认为中医是‘慢郎中’,其实中医擅长于治疗急性病,我国历史上的名医都是治疗急症的高手。”2005年3月,一名患者高烧七天不退,医院束手无策。经王道坤诊治,认为是风寒外袭,内挟湿邪,让其撤去冰袋,停掉液体,开以人参败毒散加化湿之品,半剂退热,三剂痊愈。
  除了教学和研究,王道坤一直都在思考中医药学陷入“危机”的原因,同时作为甘肃省政府参事,还经常下乡调研,“望、闻、问、切”,寻求中医振兴之“良方”。
  “假药材、劣质药材严重败坏了中医中药的声誉。”王道坤说,中医讲究地道药材,但有些老中医经常遇上“证准方对药不灵”的不正常现象,原因根本在源头:药材!
  “中药自身有其鲜明的特性和与生俱来的复杂性,产地、产季、加工、炮制、运输、储存等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能影响中药的质量。加上许多买药的、卖药的不懂药,市场监管人员中不懂药者也比比皆是,从而让假药、劣药进入医院、药铺,影响了中医的疗效。”为此,他以参事的身份专门给省政府提交了一份报告,希望加强对从业人员和市场监管人员的培训,规范中医药产地及市场管理,严把质量,保护中医药的健康发展,呼吁千万“别让中医败在中药手里。”
  虽年逾花甲,王道坤仍坚持在讲台上传业授道解惑,坚持每周四次应诊。对王道坤来说,中医已成为他生命中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事业。
70
 楼主| 发表于 2009-9-9 01:24:26 | 只看该作者

地道中药材的议论辑录

宋丰强:扶持壮大河南中医药业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 发布时间: 2009年03月11日 10:58 作者: 全四清;许长江


   
  “医圣张仲景、药王孙思邈、李时珍、扁鹊、华佗等或生长在中原、或长期在中原行医采药,都是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河南不但是中医大省,更是中药大省,中药材种类和储量,特别是种植面积和产量一直位于全国前列,其影响广泛并越来越发挥着重要作用。”驻豫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执委、河南绿色中原集团董事长宋丰强认为,河南丰富的资源为中医药产业、为健康经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由于河南经济基础较薄弱,地道药材生产基地还没有真正实现产业化发展,为改变资源丰富、竞争力不强的局面,尽快促使河南从中医药资源大省向中医药强省逐步迈进。
   因此他在两会上建议:作为我国中医药的重要发祥地,应在河南省成立从事中药材生产、加工、管理的领导机构,统一协调全省的中医药产业;在全省成立由河南农业系统为主导的全省中药材生产技术服务指导管理体系;进一步加大对河南省名优地道药材基地建设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力度;在全省开展中药材野生资源保护和综合性利用开发、建立无公害基地;进行名优中药材区划和野生药材资源调查、抚育驯化和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新产品的实验示范和推广等,在中药材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等项目上予以重点扶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18 12:16 , Processed in 0.069647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